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珠三角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及肇庆等珠三角9市外,还包括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总面积达5,59万平方公里,占广东省的31.1%,人口达3504万人,人口密度高达8966人/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72.9%,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3145亿元,超出了广东全省的GDP总额。珠三角经济一直保持稳定快速的发展势头,“十五”期间珠三角9市生产总值稳定增长,各年均占全省生产总值的76%以上。
珠三角城市群具有较高的经济开放度和国际化程度。伴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种要素向该地区高度集聚,珠三角城市群已成为我国最有潜力发展成为世界性城市群的地区。
一、珠三角城市群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珠三角城市群在面临国际投资多元化,国家优惠政策分散化,及其他城市群不断发展的局势,该城市群已不再具有明显优势。首先是城市群规划范围不明确及核心城市定位不明,从而加剧了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无序性。香港、深圳、广州三大城市及其他中小城市未建立结构明晰的多层级的城市群体系,各市工业化道路趋同,导致产业同构和恶性竞争。其次是交通拥挤,规划混乱,强大的人流、车流压力,导致交通拥挤,“要素流”不畅。另外,城市群面积偏小,人口密度大,珠江三角洲腹地狭隘,直接影响了发展空间。目前珠三角可建设用地已十分有限,地方政府控制资源的能力不断下降,发展空间无法满足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的需求。如何调整城市群空间结构、整合城市群经济结构,以加强自身发展后劲。已成为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
二、珠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构建
(一)明确城市群“一核心、三中心”结构形式
根据珠三角城市群各城市发展的不同层级,我们认为珠三角城市群应确定“一核心、三中心”形式。核心是整个群区的枢纽,中心指部分圈层的枢纽。“一核心”指香港,“三中心”分别指香港、广州和澳门。
1.香港既是群区的“核心城市”又是东岸圈层的“中心城市”,是城市群通向世界的窗口
香港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对内地具有巨大的带动力。香港2005年GDP达13822亿港元,接近广东省的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国际贸易中心,香港的进出口总额持续上升,从2000年13917亿港元增长到2005年21142亿港元,增长速度为51.9%,出口总额最高达22502亿港元,比广东全省出口水平都高。2001年香港对内陆的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达1742亿美元, 占内地实际投入外资额的48.45%,是我国内地最大的投资者,主导该城市群发展方向。香港发挥其强大的吸引力、辐射力。由原来工业、制造业为主的生产性的带动,到现在逐步走向服务性的产业带动,促进整个区域发展,使珠三角城市群成为最强有力的经济重心。
2.构建以澳门、广州为中心城市的圈层,带动本圈层经济发展
广州、佛山、中山、江门、珠海等地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自身较成熟的产业链条,以各自中心城市发展部分圈层经济是切实可行的。为了更好的与香港的经济整合发展,2003年中央政府与香港签订CEPA之后,又与澳门签署了“内地与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两项协定标志着内地与港澳的经贸关系从民间自发合作迈向政府之间制度性合作安排的新阶段,这将大大促进香港、澳门以及内地的经济合作和互补,加快城市群网络一体化形成。
(二)“△”型三条发展轴构建
城市交通为城市群经济空间运转提供支撑,是城市群的发展轴线。交通结构体系的合理性直接决定城市组合发展的效率和效果。交通网络一体化促成城市间建立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最终形成一个共生体。
珠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发展趋势是三点(香港、广州和澳门)三轴(穗港走廊、穗澳走廊和港珠澳大桥)网络连接,最终构成“△”型循环形,穗港走廊也是产业走廊,可以有效缓解由于输港陆路交通不便。受香港辐射略弱而造成的珠三角西部相对落后的现状。珠三角城际快速交通的建成将大大缩短经济要素流流转的时间成本,节约经济成本。港珠澳大桥建设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机会。让香港与珠三角西部密切相连。港珠澳大桥修建后,香港、澳门企业也可以拓展生存空间。三条轴线的建设形成,使香港的物流业、澳门的娱乐业、传统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等有望实现合理整合、分工和产业提升。
(三)构建东岸、中部、西岸三大城市圈属
我们将珠三角城市群纵向分为三个层级:整体群区、部分圈层、各节点城市。“整体群区”指珠三角传统9市加上香港和澳门。“部分圈层”根据珠三角城市群各城市等级功能、地理位置和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将珠三角城市群划分为珠江东岸圈层、中部圈层、珠江西岸圈层三个圈层。“各节点城市”即城市群内最小的各个城市。整体群区注重整合,部分圈层注重互补。各节点城市注重特色。
珠江东岸圈层:以香港为中心,深圳为次中心,包括惠州、东莞4市组成。该圈层是群区第一级圖层,其人口数量和GDP总量是三大圈层最高的,经济发展最为成熟的地区,产业结构也最为合理。香港与深圳是组合城市,地理上香港为金融和物流中心,深圳为金融和物流次中心,东莞是制造业在华南地区最具规模的集中地。深圳、东莞为高新技术产业制造基地。因此完全可以超越城市个体概念,基本形成了城市群圈层。深圳与东莞、惠州不仅地理卜山水相连,产业联系也相当紧密。目前深圳与东莞、惠州在电子信息产业等领域,共同发展成为产业链的有机组成部分,已经形成具有紧密分工协作关系的企业群。同时,深圳目前拓展空间十分紧缺,有资金、项目但没空间。而惠州情况则相反,根据有关数据,惠州2005年GDP增速15.8%,利用外资增长速度最快达63.0%。通过对惠州的辐射开发,发展空间广阔,对深圳城市功能起到互补作用。珠江东岸城市应成为珠三角城市群的门户组合,在香港国际都市的带动下,发展成为全球性城市群,积极发展对外贸易、物流、高薪技术产业,并带动内陆圈层的制造业发展。
中部圈层:以广州为中心,佛山为次中心,包括肇庆及清远市区,该圈层是第二级圈层,土地面积和GDP增速最高,最具发展实力。该地区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自身积累了资金、技术、和贸易网,对香港依赖性大大降低。广州在珠三角9市中综合实力最强,是华南地区政治、文化、商业尤其是工业中心。更是连接国内的交通枢纽城市,有较强的聚集力和辐射力。该圈层在交通、人才方面有很大优势。也是高等院校聚集区,最具有发展潜力。以广州为中心,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多种交通方式相结合,沟通广州和全国综合交通运输网,各项经济指标GDP总量和吸引投资、消费能力,贸易出口都是摇摇领先与其他各市。广州、肇庆是珠三 角城市群仅有的两个实现“三二一”产业结构的城市。广州和佛山在历史、人文、传统以及经济联系方面是密不可分的,城市对接交通口达55条,经济联系十分紧密。佛山经济发展后劲十足,珠三角9市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中,佛山以741亿元排名第三,其增长速度为珠三角城市群中最快的,达35.8%。2005年珠三角9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出口增速,佛山继广州、深圳之后排第三。可见,佛山是广州的有力支撑点。随着白云机场落户花都后,清远市区也可划人中部城市组团。当然该圈层的一大弱点是肇庆,其综合实力较差,但作为广州、佛山的腹地,承接两地产业转移后其发展速度会有较快提高。该圈层的主导产业包括汽车、石油化工和电子信息。中部城市圈层应积极发展重化工业,提升传统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做好珠江东岸城市圈层与内地交流的通道和媒介。
珠江西岸圈层:以澳门为中心,珠海为次中心,包括中山、江门4市组成。该圈层是第三级圈层,该地区的土地面积、人口总数和GDP总值都低于其他两个圈层,但其增长势头较好。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将极大促进珠江西岸的发展,建立起与粤西、大西南的广泛合作与交流。本圈层的优势在于发展服务业、旅游业、娱乐业、房地产业。
(四)把粤东地区划入珠三角城市群范围,拓展城市群面积
粤东地区融入珠三角城市群后,珠三角城市群面积可达到7万平方公里。虽然与长三角城市群10万平方公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对于克服目前珠三角城市群面积偏小,人口密度过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等问题有重要意义。
粤东地区包括汕头、汕尾、潮州、揭阳四市,这里民营经济发展活跃,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名牌产品比比皆是,广东省五分之一的专业镇都在粤东。粤东地区也是全国著名的侨乡,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众多,是台商、侨胞的重点投资地区,具有区位优势、港口优势和开放优势。特别是汕头市要充分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临港工业区,加强珠江东岸城市圈层对该地区的辐射作用。
三、结论
空间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具有不可交换性,实现空间的整合利用是解决此问题的惟一途径,可通过城市群空间结构的优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依托珠三角城市群的“一核心、三中心”,“△”型三条发展轴构建和“东岸、中部、西岸三大城市圈层”的空间结构,促成珠三角城市群合理有效的空间结构构建。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珠三角城市群具有较高的经济开放度和国际化程度。伴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种要素向该地区高度集聚,珠三角城市群已成为我国最有潜力发展成为世界性城市群的地区。
一、珠三角城市群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珠三角城市群在面临国际投资多元化,国家优惠政策分散化,及其他城市群不断发展的局势,该城市群已不再具有明显优势。首先是城市群规划范围不明确及核心城市定位不明,从而加剧了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无序性。香港、深圳、广州三大城市及其他中小城市未建立结构明晰的多层级的城市群体系,各市工业化道路趋同,导致产业同构和恶性竞争。其次是交通拥挤,规划混乱,强大的人流、车流压力,导致交通拥挤,“要素流”不畅。另外,城市群面积偏小,人口密度大,珠江三角洲腹地狭隘,直接影响了发展空间。目前珠三角可建设用地已十分有限,地方政府控制资源的能力不断下降,发展空间无法满足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的需求。如何调整城市群空间结构、整合城市群经济结构,以加强自身发展后劲。已成为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
二、珠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构建
(一)明确城市群“一核心、三中心”结构形式
根据珠三角城市群各城市发展的不同层级,我们认为珠三角城市群应确定“一核心、三中心”形式。核心是整个群区的枢纽,中心指部分圈层的枢纽。“一核心”指香港,“三中心”分别指香港、广州和澳门。
1.香港既是群区的“核心城市”又是东岸圈层的“中心城市”,是城市群通向世界的窗口
香港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对内地具有巨大的带动力。香港2005年GDP达13822亿港元,接近广东省的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国际贸易中心,香港的进出口总额持续上升,从2000年13917亿港元增长到2005年21142亿港元,增长速度为51.9%,出口总额最高达22502亿港元,比广东全省出口水平都高。2001年香港对内陆的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达1742亿美元, 占内地实际投入外资额的48.45%,是我国内地最大的投资者,主导该城市群发展方向。香港发挥其强大的吸引力、辐射力。由原来工业、制造业为主的生产性的带动,到现在逐步走向服务性的产业带动,促进整个区域发展,使珠三角城市群成为最强有力的经济重心。
2.构建以澳门、广州为中心城市的圈层,带动本圈层经济发展
广州、佛山、中山、江门、珠海等地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自身较成熟的产业链条,以各自中心城市发展部分圈层经济是切实可行的。为了更好的与香港的经济整合发展,2003年中央政府与香港签订CEPA之后,又与澳门签署了“内地与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两项协定标志着内地与港澳的经贸关系从民间自发合作迈向政府之间制度性合作安排的新阶段,这将大大促进香港、澳门以及内地的经济合作和互补,加快城市群网络一体化形成。
(二)“△”型三条发展轴构建
城市交通为城市群经济空间运转提供支撑,是城市群的发展轴线。交通结构体系的合理性直接决定城市组合发展的效率和效果。交通网络一体化促成城市间建立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最终形成一个共生体。
珠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发展趋势是三点(香港、广州和澳门)三轴(穗港走廊、穗澳走廊和港珠澳大桥)网络连接,最终构成“△”型循环形,穗港走廊也是产业走廊,可以有效缓解由于输港陆路交通不便。受香港辐射略弱而造成的珠三角西部相对落后的现状。珠三角城际快速交通的建成将大大缩短经济要素流流转的时间成本,节约经济成本。港珠澳大桥建设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机会。让香港与珠三角西部密切相连。港珠澳大桥修建后,香港、澳门企业也可以拓展生存空间。三条轴线的建设形成,使香港的物流业、澳门的娱乐业、传统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等有望实现合理整合、分工和产业提升。
(三)构建东岸、中部、西岸三大城市圈属
我们将珠三角城市群纵向分为三个层级:整体群区、部分圈层、各节点城市。“整体群区”指珠三角传统9市加上香港和澳门。“部分圈层”根据珠三角城市群各城市等级功能、地理位置和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将珠三角城市群划分为珠江东岸圈层、中部圈层、珠江西岸圈层三个圈层。“各节点城市”即城市群内最小的各个城市。整体群区注重整合,部分圈层注重互补。各节点城市注重特色。
珠江东岸圈层:以香港为中心,深圳为次中心,包括惠州、东莞4市组成。该圈层是群区第一级圖层,其人口数量和GDP总量是三大圈层最高的,经济发展最为成熟的地区,产业结构也最为合理。香港与深圳是组合城市,地理上香港为金融和物流中心,深圳为金融和物流次中心,东莞是制造业在华南地区最具规模的集中地。深圳、东莞为高新技术产业制造基地。因此完全可以超越城市个体概念,基本形成了城市群圈层。深圳与东莞、惠州不仅地理卜山水相连,产业联系也相当紧密。目前深圳与东莞、惠州在电子信息产业等领域,共同发展成为产业链的有机组成部分,已经形成具有紧密分工协作关系的企业群。同时,深圳目前拓展空间十分紧缺,有资金、项目但没空间。而惠州情况则相反,根据有关数据,惠州2005年GDP增速15.8%,利用外资增长速度最快达63.0%。通过对惠州的辐射开发,发展空间广阔,对深圳城市功能起到互补作用。珠江东岸城市应成为珠三角城市群的门户组合,在香港国际都市的带动下,发展成为全球性城市群,积极发展对外贸易、物流、高薪技术产业,并带动内陆圈层的制造业发展。
中部圈层:以广州为中心,佛山为次中心,包括肇庆及清远市区,该圈层是第二级圈层,土地面积和GDP增速最高,最具发展实力。该地区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自身积累了资金、技术、和贸易网,对香港依赖性大大降低。广州在珠三角9市中综合实力最强,是华南地区政治、文化、商业尤其是工业中心。更是连接国内的交通枢纽城市,有较强的聚集力和辐射力。该圈层在交通、人才方面有很大优势。也是高等院校聚集区,最具有发展潜力。以广州为中心,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多种交通方式相结合,沟通广州和全国综合交通运输网,各项经济指标GDP总量和吸引投资、消费能力,贸易出口都是摇摇领先与其他各市。广州、肇庆是珠三 角城市群仅有的两个实现“三二一”产业结构的城市。广州和佛山在历史、人文、传统以及经济联系方面是密不可分的,城市对接交通口达55条,经济联系十分紧密。佛山经济发展后劲十足,珠三角9市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中,佛山以741亿元排名第三,其增长速度为珠三角城市群中最快的,达35.8%。2005年珠三角9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出口增速,佛山继广州、深圳之后排第三。可见,佛山是广州的有力支撑点。随着白云机场落户花都后,清远市区也可划人中部城市组团。当然该圈层的一大弱点是肇庆,其综合实力较差,但作为广州、佛山的腹地,承接两地产业转移后其发展速度会有较快提高。该圈层的主导产业包括汽车、石油化工和电子信息。中部城市圈层应积极发展重化工业,提升传统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做好珠江东岸城市圈层与内地交流的通道和媒介。
珠江西岸圈层:以澳门为中心,珠海为次中心,包括中山、江门4市组成。该圈层是第三级圈层,该地区的土地面积、人口总数和GDP总值都低于其他两个圈层,但其增长势头较好。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将极大促进珠江西岸的发展,建立起与粤西、大西南的广泛合作与交流。本圈层的优势在于发展服务业、旅游业、娱乐业、房地产业。
(四)把粤东地区划入珠三角城市群范围,拓展城市群面积
粤东地区融入珠三角城市群后,珠三角城市群面积可达到7万平方公里。虽然与长三角城市群10万平方公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对于克服目前珠三角城市群面积偏小,人口密度过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等问题有重要意义。
粤东地区包括汕头、汕尾、潮州、揭阳四市,这里民营经济发展活跃,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名牌产品比比皆是,广东省五分之一的专业镇都在粤东。粤东地区也是全国著名的侨乡,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众多,是台商、侨胞的重点投资地区,具有区位优势、港口优势和开放优势。特别是汕头市要充分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临港工业区,加强珠江东岸城市圈层对该地区的辐射作用。
三、结论
空间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具有不可交换性,实现空间的整合利用是解决此问题的惟一途径,可通过城市群空间结构的优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依托珠三角城市群的“一核心、三中心”,“△”型三条发展轴构建和“东岸、中部、西岸三大城市圈层”的空间结构,促成珠三角城市群合理有效的空间结构构建。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