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81年公开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至今,莫言共发表了80余篇短篇小说、30部中篇小说、11部长篇小说,出版过5部散文集、1套散文全集、9部影视文学剧本,还创作了两部话剧。他的作品被翻译成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瑞典语、俄语、日本语、韩语等十几种语言,并先后斩获了海内外诸多奖项。
每篇小说都不一样
莫言被认为是当代中国最有写作才华的作家之一,他的文体意识非常强,每篇小说都不一样,总会带给作者全新的体验。
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是莫言的成名作。小说择取了“文革”期间的一段农村生活,写了在家没人疼、在外被歧视和忽略的“黑娃”所做的一个有关“金色透明红萝卜”的梦,并透过他的视角展现了民间氛围中的乡村风景与神秘事物。莫言曾说:“一个作家一辈子可能写出几十本书……这几十本书合成的一本书就是作家的自传,这几百个人物合成的一个人物就是作家的自我……如果硬要我从自己的书里抽出一个这样的人物,那么,这个人物就是我在《透明的红萝卜》里写的那个没有姓名的‘黑娃’。”
1985年春,《透明的红萝卜》在大型文学刊物《中国作家》上发表后,引起巨大反响。莫言第一次在文坛中引发关注,《中国作家》还专门组织在京作家、评论家举行讨论会,对作品主题展开讨论。至今,提起这部作品,还有人感触颇深,认为小说写出了一个贫瘠年代农村少年的梦想,也显露出莫言对感觉描写的天赋,并提出,“莫言小说中最大的成就便是对感官的重新探视,即把人的听觉、味觉、视觉甚至想象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在当代作家中是独一无二的。读他的小说让人非常兴奋,好像人的全部毛孔都被打开了的感觉”。
1985至1986年间,莫言完成了他的代表作《红高粱家族》。他依照家乡发生的“孙家口伏击战”史实,创造出“高密东北乡”,通过“我”的叙述,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上演的一幕幕轰轰烈烈、英勇慷慨的悲剧。有评论称:“书中洋溢着莫言独有的丰富饱满的想象力、令人叹服的感觉描写,并以汪洋恣肆之笔全力张扬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莫言多部作品的责编叶开也表示:“这部作品彻底颠覆了此前‘官办历史’的记忆。”《红高粱家族》震动了国内外文坛,后被张艺谋改编为电影《红高粱》,莫言的名字从此广为人知。
莫言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发表于1987年。小说构筑了一个由官僚垄断和警察所统治的“天堂县”,描述了底层人民艰难的生存状态,并剖析了农村文化的落后、思想的贫乏、生存的窘迫。同年,他的另一部极富探索性的作品《十三步》(后曾改名为《笼中叙事》)发表,用荒诞的艺术手法描写出知识分子的现实生活。
《酒国》出版于1992年。叶开向记者回忆说,当时“下海”大潮汹涌,文学突受冷落,莫言闲居在高密家中,有充分的时间构思、斟酌这部长篇小说。“整部作品含义丰富,对中国文化有很深的思考,对疯狂追逐新奇特食品的嗜好描写得尤其精彩。”
199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洋洋洒洒有50万字。文学批评家李静曾撰文分析莫言的作品,称《丰乳肥臀》“是一部以诗学正义追究历史正义的智勇之作。小说设计了庞大的人物谱系,横跨了50多年的历史时间,由此衍生出一个繁复巨大、枝蔓横生、质感细密的结构。25个主要人物,每个人都有神奇而合理的个性、遭际与命运,最后,几乎所有人都被历史洪流一一毁灭……这幅从春到冬的生命图景,镌刻着作家自身与整个民族挥之不去的创伤记忆。”
在叶开的眼中,《丰乳肥臀》可以说是莫言最好的作品之一,也是新时期文学三十年的顶级作品,对土改、“文革”、经济热等都有极深的揭露和反思,与余华的《活着》等作品一起构成了新时期文学的“新历史”叙事原则。但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一经出版便因内容尖锐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人写文章批判,甚至有人写信告莫言的狀,在他凭借此作夺得当时中国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后(奖金10万元),各种冷嘲热讽丝毫没有减退。
《丰乳肥臀》后,莫言沉寂了很多年,其间陆续创作了一些影视剧本和大量散文。直至1999年,他连续在《收获》杂志上发表了《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司令的女人》、《野骡子》、《师傅愈来愈幽默》等4部中篇小说。两年后,他出版了长篇小说《檀香刑》,将自己独特的“残酷语言”推到极致。时隔两年,他又发表了长篇小说《四十一炮》。
莫言的另一部长篇代表作《生死疲劳》出版于2006年。小说通过主人公亡魂在人间的轮回,把中国历史的大变迁写得酣畅淋漓。叶开称,这是一部真正的杰作,但还没有被文学界深刻感受到:“这部作品的‘轮回’结构,是写长篇小说的作家梦寐以求的,他(莫言)因此能从容地、天马行空地展开叙述。”也有评论家认为,《生死疲劳》中所包含的魔幻的感觉,让人隐约看到魔幻现实主义经典小说《百年孤独》的影子。这部小说获得了福冈亚洲文化大奖。
2008年,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的长篇小说《蛙》终于付梓出版。不同于以往作品注重历史幻想色彩的特点,《蛙》更接近对现实的书写,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写出了中国农村近60年来的生育史。
莫言说,此前几年,他发现社会上总是用放大镜放大社会中的缺点并进行批判,却很少有人把目光聚焦到自己身上。换个角度看,自己是否也对社会上的弊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于是开始学习鲁迅解剖自己、批判自己的做法。“这就是一部开始执行自我批判的作品,是我提出的‘把自己当罪人写’的文学理念的实践。”莫言说。
2011年8月,莫言凭借长篇小说《蛙》斩获中国文学最高奖项——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写作上的“叛逆少年”
要想完整、准确地评说莫言,是很难的。但评论界仍有许多人,在不断地研究他。
纵观莫言的小说,大多以他的故乡为蓝本。叶开评价说:“在文学世界里,莫言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高密东北乡’文学王国。”在他眼中,莫言的作品风格独特、语言犀利、想象狂放、叙事磅礴,在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中独具魅力。而在李静看来,已有30多年写作生涯的莫言“仍是一个叛逆的少年”。她曾这样评价:“莫言的作品天马行空,变化无穷,似皆源自一个顽劣精灵对禁锢和衰竭的促狭与敌意……这位本性多嘴好动、却因家庭出身而在早年饱受压抑的作家,终于在小说中安顿了他大逆不道的判断与梦想……莫言的小说世界,乃是自由意志所垦殖的不驯的疆土。这片疆土遍布着荒谬与不幸、大笑和哭泣,亦遍布着无数可能,无数岔路……”
许多年前,文学评论家杨小滨就在美国学术界的电子邮件群里发起推荐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活动,并列举了“强烈的批判意识、勇敢的先锋主义美学态度、鲜明的本土色彩,以及在中国当代最优秀作家中有最多作品被翻译、介绍到西方”等理由,阐述莫言是最有资格和可能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当时,杨小滨的这一言论引来了不少人的质疑,而今天,莫言真正摘下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向全世界证明了自己作品的价值。
每篇小说都不一样
莫言被认为是当代中国最有写作才华的作家之一,他的文体意识非常强,每篇小说都不一样,总会带给作者全新的体验。
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是莫言的成名作。小说择取了“文革”期间的一段农村生活,写了在家没人疼、在外被歧视和忽略的“黑娃”所做的一个有关“金色透明红萝卜”的梦,并透过他的视角展现了民间氛围中的乡村风景与神秘事物。莫言曾说:“一个作家一辈子可能写出几十本书……这几十本书合成的一本书就是作家的自传,这几百个人物合成的一个人物就是作家的自我……如果硬要我从自己的书里抽出一个这样的人物,那么,这个人物就是我在《透明的红萝卜》里写的那个没有姓名的‘黑娃’。”
1985年春,《透明的红萝卜》在大型文学刊物《中国作家》上发表后,引起巨大反响。莫言第一次在文坛中引发关注,《中国作家》还专门组织在京作家、评论家举行讨论会,对作品主题展开讨论。至今,提起这部作品,还有人感触颇深,认为小说写出了一个贫瘠年代农村少年的梦想,也显露出莫言对感觉描写的天赋,并提出,“莫言小说中最大的成就便是对感官的重新探视,即把人的听觉、味觉、视觉甚至想象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在当代作家中是独一无二的。读他的小说让人非常兴奋,好像人的全部毛孔都被打开了的感觉”。
1985至1986年间,莫言完成了他的代表作《红高粱家族》。他依照家乡发生的“孙家口伏击战”史实,创造出“高密东北乡”,通过“我”的叙述,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上演的一幕幕轰轰烈烈、英勇慷慨的悲剧。有评论称:“书中洋溢着莫言独有的丰富饱满的想象力、令人叹服的感觉描写,并以汪洋恣肆之笔全力张扬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莫言多部作品的责编叶开也表示:“这部作品彻底颠覆了此前‘官办历史’的记忆。”《红高粱家族》震动了国内外文坛,后被张艺谋改编为电影《红高粱》,莫言的名字从此广为人知。
莫言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发表于1987年。小说构筑了一个由官僚垄断和警察所统治的“天堂县”,描述了底层人民艰难的生存状态,并剖析了农村文化的落后、思想的贫乏、生存的窘迫。同年,他的另一部极富探索性的作品《十三步》(后曾改名为《笼中叙事》)发表,用荒诞的艺术手法描写出知识分子的现实生活。
《酒国》出版于1992年。叶开向记者回忆说,当时“下海”大潮汹涌,文学突受冷落,莫言闲居在高密家中,有充分的时间构思、斟酌这部长篇小说。“整部作品含义丰富,对中国文化有很深的思考,对疯狂追逐新奇特食品的嗜好描写得尤其精彩。”
199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洋洋洒洒有50万字。文学批评家李静曾撰文分析莫言的作品,称《丰乳肥臀》“是一部以诗学正义追究历史正义的智勇之作。小说设计了庞大的人物谱系,横跨了50多年的历史时间,由此衍生出一个繁复巨大、枝蔓横生、质感细密的结构。25个主要人物,每个人都有神奇而合理的个性、遭际与命运,最后,几乎所有人都被历史洪流一一毁灭……这幅从春到冬的生命图景,镌刻着作家自身与整个民族挥之不去的创伤记忆。”
在叶开的眼中,《丰乳肥臀》可以说是莫言最好的作品之一,也是新时期文学三十年的顶级作品,对土改、“文革”、经济热等都有极深的揭露和反思,与余华的《活着》等作品一起构成了新时期文学的“新历史”叙事原则。但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一经出版便因内容尖锐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人写文章批判,甚至有人写信告莫言的狀,在他凭借此作夺得当时中国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后(奖金10万元),各种冷嘲热讽丝毫没有减退。
《丰乳肥臀》后,莫言沉寂了很多年,其间陆续创作了一些影视剧本和大量散文。直至1999年,他连续在《收获》杂志上发表了《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司令的女人》、《野骡子》、《师傅愈来愈幽默》等4部中篇小说。两年后,他出版了长篇小说《檀香刑》,将自己独特的“残酷语言”推到极致。时隔两年,他又发表了长篇小说《四十一炮》。
莫言的另一部长篇代表作《生死疲劳》出版于2006年。小说通过主人公亡魂在人间的轮回,把中国历史的大变迁写得酣畅淋漓。叶开称,这是一部真正的杰作,但还没有被文学界深刻感受到:“这部作品的‘轮回’结构,是写长篇小说的作家梦寐以求的,他(莫言)因此能从容地、天马行空地展开叙述。”也有评论家认为,《生死疲劳》中所包含的魔幻的感觉,让人隐约看到魔幻现实主义经典小说《百年孤独》的影子。这部小说获得了福冈亚洲文化大奖。
2008年,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的长篇小说《蛙》终于付梓出版。不同于以往作品注重历史幻想色彩的特点,《蛙》更接近对现实的书写,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写出了中国农村近60年来的生育史。
莫言说,此前几年,他发现社会上总是用放大镜放大社会中的缺点并进行批判,却很少有人把目光聚焦到自己身上。换个角度看,自己是否也对社会上的弊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于是开始学习鲁迅解剖自己、批判自己的做法。“这就是一部开始执行自我批判的作品,是我提出的‘把自己当罪人写’的文学理念的实践。”莫言说。
2011年8月,莫言凭借长篇小说《蛙》斩获中国文学最高奖项——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写作上的“叛逆少年”
要想完整、准确地评说莫言,是很难的。但评论界仍有许多人,在不断地研究他。
纵观莫言的小说,大多以他的故乡为蓝本。叶开评价说:“在文学世界里,莫言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高密东北乡’文学王国。”在他眼中,莫言的作品风格独特、语言犀利、想象狂放、叙事磅礴,在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中独具魅力。而在李静看来,已有30多年写作生涯的莫言“仍是一个叛逆的少年”。她曾这样评价:“莫言的作品天马行空,变化无穷,似皆源自一个顽劣精灵对禁锢和衰竭的促狭与敌意……这位本性多嘴好动、却因家庭出身而在早年饱受压抑的作家,终于在小说中安顿了他大逆不道的判断与梦想……莫言的小说世界,乃是自由意志所垦殖的不驯的疆土。这片疆土遍布着荒谬与不幸、大笑和哭泣,亦遍布着无数可能,无数岔路……”
许多年前,文学评论家杨小滨就在美国学术界的电子邮件群里发起推荐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活动,并列举了“强烈的批判意识、勇敢的先锋主义美学态度、鲜明的本土色彩,以及在中国当代最优秀作家中有最多作品被翻译、介绍到西方”等理由,阐述莫言是最有资格和可能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当时,杨小滨的这一言论引来了不少人的质疑,而今天,莫言真正摘下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向全世界证明了自己作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