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到“度小月”,也许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那个古灵精怪的小姑娘,但现在介绍的这个“度小月”则是一家地道的台湾美食餐厅。它历经百年传承,无论是装潢还是菜品处处都彰显着台湾特色,向人们展示着台湾文化,将最真挚的祝福送给每位客人。
度小月创始于清朝光绪年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而度小月的故事,还要从一碗担仔面说起。对于海上的渔民来说,每年清明至中秋时分,多有狂风暴雨,渡船有倾覆之险,故而生意惨淡,俗称小月。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一位在福建海澄至台南府城海域以捕鱼为生的老乡洪芋头,为度过小月,便靠摆面摊维持生计。幸得名师真传,学到了烹饪之术,制作出了风味独特的担仔面,此后就在水仙宫前贩售。由于面摊前总悬挂着写有“度小月”的灯笼,从此度小月便成为了担仔面的代名词,洪芋头也成为了度小月的创始人。而今,历经百年传承,度小月已传至第四代掌门,餐厅墙上的黑白老照片,还有角落还原的曾经的竹担,都在向世人讲述着过往的一切,展现着其悠久的饮食文化。
如今,品尝这碗面,好似回到了那风雨飘摇的年代,口齿间遗留的是百年不变的那最朴实的味道。担仔面量小精致,其肉燥采用猪后腿肉,没有肥肉,加上地道的台湾红葱头爆炒,加入独门配料,经长时间慢火精燉,香味四溢。高汤是由甜虾头熬制,活虾经过处理,烫熟熬汤,并加入适量鲜果蔬菜,少油少盐,营养健康。面是南方特有的面,爽滑筋道。担仔面上桌前先用热水热碗,面稍微烫一下加上豆菜,捞起后撒上香菜,佐以肉燥、蒜泥、五印醋、虾仁。品尝担仔面时,先用筷子拨一拨肉燥,使之分布均匀;再深吸一口气,细闻面的香气;然后喝一口汤,鲜香之余,自然甘甜;最后慢慢吃下,留一口汤作为结束。吃下一碗之后,香味饶舌,有意犹未尽之感。
作为一家传统的台湾餐厅,无论是店内的装潢,还是纯正的美食,都显现着台湾文化。度小月餐厅环境复古怀旧,天花板上方悬挂着红色的天灯,每盏灯上写着不同的祝福,有“年年有余”,有“前程似锦”,有“吉星高照”,有“五福临门”……天灯高矮不一,此起彼伏,有缓缓上升之感,昏黄色的灯光照射着餐厅每个角落,伴随着这些真挚的祝愿,心中油然而生丝丝暖意。天灯祈福,是台湾一项传统的节日活动,望着这些天灯,可以想象无数天灯被放上天空的壮美场景,冉冉上升的天灯,点亮了夜晚的苍穹,地面上的人们抬头仰望,默默许下心中最美好的愿望。
餐厅的一角,简单的棚子,砖砌的墙面,古朴的炉子,书有“度小月”的灯笼,还原昔日制作担仔面的场景,宛若穿越时空,亲眼见证流传百年之久的担仔面是如何完成的。在餐厅的另一隅的砖墙上,挂着许多黑白的老照片,它们揭开了度小月传承与发展的神秘面纱,讲述着那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旁边还原旧时卖担仔面的竹担,更是生动地向人们展现着当时在水仙宫前摆面摊的场面,简单的竹担,朴实的商人,人声鼎沸的水仙宫,还有热腾腾的担仔面……历史画面仿佛就那样自然而然地浮现在眼前。
度小月的特色还不止这些,不知可有细心的人发现了碗中的秘密。这些碗看似与普通餐碗没什么不同,只是略显古朴,可当吃尽美食后,就会发现碗底精致的图案。那是旧时台湾府城小吃街的缩影,里面囊括了100家小吃店,并且每一家店的图案均由各自的老板亲笔勾勒,白瓷青花,古韵浓厚,台湾古老而传统的文化全在一碗之中。这里的每一个碗都是特殊定制的,碗下的不同编号表明自己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
除了担仔面外,度小月餐厅内还有多种台湾美食,每一道佳肴背后都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冬季盛产萝卜,台湾农民便将萝卜用盐腌制脱水,再经阳光曝晒成菜脯(萝卜干)保存,将菜脯切碎,加点糖后摊鸡蛋,便做成了这道台式菜脯蛋。菜脯蛋外面绵软,内有萝卜干的清脆。菜脯文化传递着铭记过去、珍视现在的深刻含义。以前生活不富裕,菜脯易于保存,可以变换做成不同的菜肴,吃菜脯蛋时,想起祖先的艰辛,会更加珍惜如今较为富足的生活。客家经典阿婆猪脚箍是客家的老阿婆用古老的家传手法制作而成,选用猪的前蹄,再用台湾酱油卤制,制作工序复杂,为保证猪脚形状的完整,需用火慢炖,避免胶原蛋白的流失。品尝时,先用筷子将其分成小块,猪脚软嫩可口,极易分离,同时胶质丰富,为美容佳品。过生日时吃猪脚,是一份美好的祝愿,寓意来年能交好运。台湾是个小岛,因此其饮食文化大多与海洋有关。乌鱼子为台湾岛上重要的渔产加工品,每逢冬至时节,最为肥美,将其晒干、烤制,易于保存。乌鱼子色泽金黄,气味沉蕴,手工保持鱼子扎实紧密,表里完整,伴有咸咸鱼子味。乌鱼子不好取得,价格较贵,以前只有过年时才可一饱口福。现烤特级乌鱼子凭其特殊美味,成为舌尖上的中国推荐美食之一。
度小月经过百年时光,仍保持着当年最纯正的味道。走进度小月,品尝担仔面,深切感悟丰厚的宝岛文化,口齿间遗留的是穿越百年的口感。度下月不仅是一家餐厅,亦是一个地区的缩影,好似一部书籍,令人细细品读这段历经百年的传奇故事。
度小月创始于清朝光绪年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而度小月的故事,还要从一碗担仔面说起。对于海上的渔民来说,每年清明至中秋时分,多有狂风暴雨,渡船有倾覆之险,故而生意惨淡,俗称小月。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一位在福建海澄至台南府城海域以捕鱼为生的老乡洪芋头,为度过小月,便靠摆面摊维持生计。幸得名师真传,学到了烹饪之术,制作出了风味独特的担仔面,此后就在水仙宫前贩售。由于面摊前总悬挂着写有“度小月”的灯笼,从此度小月便成为了担仔面的代名词,洪芋头也成为了度小月的创始人。而今,历经百年传承,度小月已传至第四代掌门,餐厅墙上的黑白老照片,还有角落还原的曾经的竹担,都在向世人讲述着过往的一切,展现着其悠久的饮食文化。
如今,品尝这碗面,好似回到了那风雨飘摇的年代,口齿间遗留的是百年不变的那最朴实的味道。担仔面量小精致,其肉燥采用猪后腿肉,没有肥肉,加上地道的台湾红葱头爆炒,加入独门配料,经长时间慢火精燉,香味四溢。高汤是由甜虾头熬制,活虾经过处理,烫熟熬汤,并加入适量鲜果蔬菜,少油少盐,营养健康。面是南方特有的面,爽滑筋道。担仔面上桌前先用热水热碗,面稍微烫一下加上豆菜,捞起后撒上香菜,佐以肉燥、蒜泥、五印醋、虾仁。品尝担仔面时,先用筷子拨一拨肉燥,使之分布均匀;再深吸一口气,细闻面的香气;然后喝一口汤,鲜香之余,自然甘甜;最后慢慢吃下,留一口汤作为结束。吃下一碗之后,香味饶舌,有意犹未尽之感。
作为一家传统的台湾餐厅,无论是店内的装潢,还是纯正的美食,都显现着台湾文化。度小月餐厅环境复古怀旧,天花板上方悬挂着红色的天灯,每盏灯上写着不同的祝福,有“年年有余”,有“前程似锦”,有“吉星高照”,有“五福临门”……天灯高矮不一,此起彼伏,有缓缓上升之感,昏黄色的灯光照射着餐厅每个角落,伴随着这些真挚的祝愿,心中油然而生丝丝暖意。天灯祈福,是台湾一项传统的节日活动,望着这些天灯,可以想象无数天灯被放上天空的壮美场景,冉冉上升的天灯,点亮了夜晚的苍穹,地面上的人们抬头仰望,默默许下心中最美好的愿望。
餐厅的一角,简单的棚子,砖砌的墙面,古朴的炉子,书有“度小月”的灯笼,还原昔日制作担仔面的场景,宛若穿越时空,亲眼见证流传百年之久的担仔面是如何完成的。在餐厅的另一隅的砖墙上,挂着许多黑白的老照片,它们揭开了度小月传承与发展的神秘面纱,讲述着那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旁边还原旧时卖担仔面的竹担,更是生动地向人们展现着当时在水仙宫前摆面摊的场面,简单的竹担,朴实的商人,人声鼎沸的水仙宫,还有热腾腾的担仔面……历史画面仿佛就那样自然而然地浮现在眼前。
度小月的特色还不止这些,不知可有细心的人发现了碗中的秘密。这些碗看似与普通餐碗没什么不同,只是略显古朴,可当吃尽美食后,就会发现碗底精致的图案。那是旧时台湾府城小吃街的缩影,里面囊括了100家小吃店,并且每一家店的图案均由各自的老板亲笔勾勒,白瓷青花,古韵浓厚,台湾古老而传统的文化全在一碗之中。这里的每一个碗都是特殊定制的,碗下的不同编号表明自己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
除了担仔面外,度小月餐厅内还有多种台湾美食,每一道佳肴背后都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冬季盛产萝卜,台湾农民便将萝卜用盐腌制脱水,再经阳光曝晒成菜脯(萝卜干)保存,将菜脯切碎,加点糖后摊鸡蛋,便做成了这道台式菜脯蛋。菜脯蛋外面绵软,内有萝卜干的清脆。菜脯文化传递着铭记过去、珍视现在的深刻含义。以前生活不富裕,菜脯易于保存,可以变换做成不同的菜肴,吃菜脯蛋时,想起祖先的艰辛,会更加珍惜如今较为富足的生活。客家经典阿婆猪脚箍是客家的老阿婆用古老的家传手法制作而成,选用猪的前蹄,再用台湾酱油卤制,制作工序复杂,为保证猪脚形状的完整,需用火慢炖,避免胶原蛋白的流失。品尝时,先用筷子将其分成小块,猪脚软嫩可口,极易分离,同时胶质丰富,为美容佳品。过生日时吃猪脚,是一份美好的祝愿,寓意来年能交好运。台湾是个小岛,因此其饮食文化大多与海洋有关。乌鱼子为台湾岛上重要的渔产加工品,每逢冬至时节,最为肥美,将其晒干、烤制,易于保存。乌鱼子色泽金黄,气味沉蕴,手工保持鱼子扎实紧密,表里完整,伴有咸咸鱼子味。乌鱼子不好取得,价格较贵,以前只有过年时才可一饱口福。现烤特级乌鱼子凭其特殊美味,成为舌尖上的中国推荐美食之一。
度小月经过百年时光,仍保持着当年最纯正的味道。走进度小月,品尝担仔面,深切感悟丰厚的宝岛文化,口齿间遗留的是穿越百年的口感。度下月不仅是一家餐厅,亦是一个地区的缩影,好似一部书籍,令人细细品读这段历经百年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