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无法舍去的课型之一,它是学生再现学习的一种手段。通过复习梳理,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是建构认知、形成技能、积累经验、发展思维的有效利器。同时,我们还得重视复习课堂的特殊性,因为是整理复习,不再是新知的学习与研究,所以学生会有许多的自主思考,这样会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入一个奇异的状态之中。当然,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生成新的疑惑,产生认知的误区,因而我们更应强化引领,重视指导,引发新的学习思考,产生学习创新的思维火花。有效的复习,还能帮助学生进行必要的查缺补漏,促使学生学习建构更完善,知识积淀更厚重,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预设准复习目标,让复习更有效
目标是教学的目的所在,它的研制不是空中楼阁,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一方面把握教材的整体架构,从教材的知识脉络出发,让复习更有的放矢,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要点,形成知识网络;另一方面还得密切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经验水平、思维特征等要素,制定出情感态度、智能发展等多维度的目标,让学生在复习中发展能力,完善认知建构。
例如,在“立体图形体积”的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就得重视复习目标的制定,并咬定目标,灵活地掌控教学过程,及时发现生成资源,让复习变得有宽度、有深度。
师:读一读课题,想想我们今天会复习什么?
生:题目是立体图形体积,那就应该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
师:看到这些图形,你想到了什么?
生: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应该是一类,它们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乘高。
生:老师,为什么它们都能用底面积乘高计算体积,而圆锥却不能呢?
生:我发现它们三个的形状具有共同的特点,都是上下一样粗的,这与圆锥不同,所以它们三个是一类,而圆锥是另一类。
生:对的,圆锥是一头尖,只有一个底面,所以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不一样,要多乘以。
师:真了不起。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生:我觉得像圆柱这类上下都是一样的立体图形,就可以用底面积乘高去计算体积。比如三棱柱。
生:照你这样说,那如果上面、下面都是六边形,这样的立体图形能用这个公式去计算吗?
生:我认为可以的,我们可以把这个图形分成6个三棱柱,三棱柱能用,那这种图形就能用。
……
复习的目的是什么?毋庸置疑,一是巩固学习,二是深化理解,三是拓展应用,四是诱发创新。案例中,教师利用学生的困惑,引发了新一轮的学习争辩,尽管学生的表述不太完美,但所展现出的思想和创新意识却让我们感到欣慰。是的,这就是复习的灵活性所在,也是复习的精髓体现。所以在复习中我们应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围绕目标,但也拘泥于目标,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让学生在复习中拓展认知,在复习梳理中有效地发展数学思维,让复习真正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助力。
二、引导好自主梳理,让复习更生动
复习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一种唤醒,一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梳理、自主反思的历程,更是学生运用知识技能等进行学习重组的过程。因此,在复习课的教学预设与实践中,教师就得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力,让他们自觉地把学过的知识、获得的经验等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以此使学习到的知识得以更好地整合,从而帮助学生建构较为完善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学生反思能力,促进数学思维的不断发展。
例如,在“常见的量”复习课教学中,我们可以先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整理,然后再组织交流反馈,通过交流与思考,促进学生把常见的量进行细化,形成脉络,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探究与拓展,以帮助学生形成扎实的数学知识结构。
师:看到今天的复习课题,你能把自己学习过的常见量整理出来吗?把它们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
生:常见的量有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质量单位。
生:还有时间单位、体积单位。
生:还有容积单位。
生:人民币也是的吧!
师:经过大家齐心合力,我们终于找全了常见的量。你能按照合理的顺序把这些量排一排吗?
……
生:按照点线面体的顺序,我认为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可以形成一大类。
生:时间单位、质量单位、人民币三个量之间联系不大,应该是三个独立的类别。
生:哎!原来还可以这样分啊!我要好好努力多思考一下了。
……
复习的目的是串珠成链,形成认知网络,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体系。案例中,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自主畅想,在回忆中努力查找学习过的常见的量,另一方面又利用群体互助学习的特性,让学生在补充完善、质疑思考等活动中建构了常见的量的认知架构,继而通过思考分析,学会把相关的量合并分类。这样的活动,无疑能建构一张常见量的知识网。同时,利用集体思想碰撞、智慧互补等活动,促进学生学会深思,学会解读自我,促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理性。当然,在复习活动中,教师既要做好复习引导工作,促进复习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整理方法与经验的指导,让学生在具体真切的活动中不断领悟整理复习的方法,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稳步提高学生数学复习的意识和复习整理的能力。
三、组织好练习设计,让复习更厚重
复习不只是知识再现与回顾,更重要的是通过整理、反思等活动,让学习更扎实,让各方面的积累更厚实,从而让数学复习课变得更厚重,更利于学生运用知识,有助于学生的数学素养全面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知识、概念等梳理,更应策划好练习,通过设置恰当的问题与有层次性的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組讨论、交流等活动,以唤醒学生的认知记忆,让复习更加务实且更有针对性。同时,我们还要多设计一些分层次的练习题,使复习的相关知识点得到最完美的连接,真正实现练习一道题击中多个知识点的目的,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实效,从而让我们的数学复习课更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促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促进学生数学智能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复习课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既有的资源创新地设计层次性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复习中巩固基本知识,获得基本经验,并在学习中发展思维,提升创新的欲望。
例如:在复习《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如图1,三角形的面积是(
一、预设准复习目标,让复习更有效
目标是教学的目的所在,它的研制不是空中楼阁,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一方面把握教材的整体架构,从教材的知识脉络出发,让复习更有的放矢,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要点,形成知识网络;另一方面还得密切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经验水平、思维特征等要素,制定出情感态度、智能发展等多维度的目标,让学生在复习中发展能力,完善认知建构。
例如,在“立体图形体积”的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就得重视复习目标的制定,并咬定目标,灵活地掌控教学过程,及时发现生成资源,让复习变得有宽度、有深度。
师:读一读课题,想想我们今天会复习什么?
生:题目是立体图形体积,那就应该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
师:看到这些图形,你想到了什么?
生: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应该是一类,它们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乘高。
生:老师,为什么它们都能用底面积乘高计算体积,而圆锥却不能呢?
生:我发现它们三个的形状具有共同的特点,都是上下一样粗的,这与圆锥不同,所以它们三个是一类,而圆锥是另一类。
生:对的,圆锥是一头尖,只有一个底面,所以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不一样,要多乘以。
师:真了不起。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生:我觉得像圆柱这类上下都是一样的立体图形,就可以用底面积乘高去计算体积。比如三棱柱。
生:照你这样说,那如果上面、下面都是六边形,这样的立体图形能用这个公式去计算吗?
生:我认为可以的,我们可以把这个图形分成6个三棱柱,三棱柱能用,那这种图形就能用。
……
复习的目的是什么?毋庸置疑,一是巩固学习,二是深化理解,三是拓展应用,四是诱发创新。案例中,教师利用学生的困惑,引发了新一轮的学习争辩,尽管学生的表述不太完美,但所展现出的思想和创新意识却让我们感到欣慰。是的,这就是复习的灵活性所在,也是复习的精髓体现。所以在复习中我们应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围绕目标,但也拘泥于目标,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让学生在复习中拓展认知,在复习梳理中有效地发展数学思维,让复习真正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助力。
二、引导好自主梳理,让复习更生动
复习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一种唤醒,一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梳理、自主反思的历程,更是学生运用知识技能等进行学习重组的过程。因此,在复习课的教学预设与实践中,教师就得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力,让他们自觉地把学过的知识、获得的经验等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以此使学习到的知识得以更好地整合,从而帮助学生建构较为完善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学生反思能力,促进数学思维的不断发展。
例如,在“常见的量”复习课教学中,我们可以先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整理,然后再组织交流反馈,通过交流与思考,促进学生把常见的量进行细化,形成脉络,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探究与拓展,以帮助学生形成扎实的数学知识结构。
师:看到今天的复习课题,你能把自己学习过的常见量整理出来吗?把它们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
生:常见的量有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质量单位。
生:还有时间单位、体积单位。
生:还有容积单位。
生:人民币也是的吧!
师:经过大家齐心合力,我们终于找全了常见的量。你能按照合理的顺序把这些量排一排吗?
……
生:按照点线面体的顺序,我认为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可以形成一大类。
生:时间单位、质量单位、人民币三个量之间联系不大,应该是三个独立的类别。
生:哎!原来还可以这样分啊!我要好好努力多思考一下了。
……
复习的目的是串珠成链,形成认知网络,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体系。案例中,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自主畅想,在回忆中努力查找学习过的常见的量,另一方面又利用群体互助学习的特性,让学生在补充完善、质疑思考等活动中建构了常见的量的认知架构,继而通过思考分析,学会把相关的量合并分类。这样的活动,无疑能建构一张常见量的知识网。同时,利用集体思想碰撞、智慧互补等活动,促进学生学会深思,学会解读自我,促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理性。当然,在复习活动中,教师既要做好复习引导工作,促进复习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整理方法与经验的指导,让学生在具体真切的活动中不断领悟整理复习的方法,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稳步提高学生数学复习的意识和复习整理的能力。
三、组织好练习设计,让复习更厚重
复习不只是知识再现与回顾,更重要的是通过整理、反思等活动,让学习更扎实,让各方面的积累更厚实,从而让数学复习课变得更厚重,更利于学生运用知识,有助于学生的数学素养全面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知识、概念等梳理,更应策划好练习,通过设置恰当的问题与有层次性的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組讨论、交流等活动,以唤醒学生的认知记忆,让复习更加务实且更有针对性。同时,我们还要多设计一些分层次的练习题,使复习的相关知识点得到最完美的连接,真正实现练习一道题击中多个知识点的目的,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实效,从而让我们的数学复习课更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促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促进学生数学智能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复习课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既有的资源创新地设计层次性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复习中巩固基本知识,获得基本经验,并在学习中发展思维,提升创新的欲望。
例如:在复习《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如图1,三角形的面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