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百年历史的滇越铁路从云南昆明一直通向越南的河内,全长465公里。穿行在深山处的百年铁路,承载的不仅是交通的功能,更凝结着历史、文化与民俗的转变。
摄影师陈长芬先生应法国电力公司亚太区的邀请,用镜头再现了这段铁路、以及铁路沿线滇南人们的生活。存在必留下痕迹。作为殖民主义产物的这条铁路,不仅中国,甚至法国也回避谈及它。然而深藏于云南南部崇山峻岭中,蛇行的列车和铁轨,以及沿线的城镇和百姓,大自然的无情和魅力都在,还有曾经的异国文化所带来的影响,一并呈现在镜头里,浸染着摄影师的感受,更呈现着独属于滇越的风情。
铁路留下的异域文化和不会改变的古老传统
滇越铁路在中国境内从河口到昆明之间有32个不同规模和不同等级的车站。所有沿线的车站都以法国东南部的建筑风格构成,红瓦黄墙的站房、紫红色的百叶窗、高高的圆桶型 水塔、鹤立式水龙头……大山深处的异域风情一直保存到了现在。
一条铁路带来的不仅是交通的变化,也带来了异域文化,基督教、天主教在滇越铁路沿线影响至今就是一个例证。沿途车站的欧式建筑依然存在,还有一些过去高级职员的公寓经过百年的洗礼已成为滇南的一部分。蒙自的古老邮局是清代建造的,当时全国只有九个相同等级的邮局,这个偏僻之地就有一个,足见百年前对滇越铁路的重视。
陈长芬先生沿着铁路的三次旅行,感受最深的就是铁路沿线的人们并没有因为铁路的畅通而改变他们本真的生活与心态,依然善良、随意而自然。只是他们的生活必然与铁路发生了关联。百年前的碧色寨,只是一个几户农家的小村落,而通了火车之后的碧色寨便成为了最繁忙的货物转运中心和繁华的贸易中心。1928年,当中国的民营铁路公司成立后,碧色寨车站又成了法式米轨铁路和中国寸轨铁路的惟一中转站。现在的碧色站依然是重要而繁华的一站。
在有的车站,大集市就在火车站的月台上,在洋葱丰收的季节,大包大包的洋葱更是堆在车站里,然后运往北京和越南。这种贸易自然对当地人的生活起到了重大的改善作用。
而传统的民间文化的保持,更是铁路沿线最别致的风情,弥勒县的阿细人是云南彝族的一个支系,每年的农历二月二,这里的传统节日“阿细跳月”就会上演。传说很早以前,彝族人民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每当春耕时节,他们白天给土司头人干活,夜间才能借着月光赶种自己的“火地”。在火灰尚未熄灭的地里,人们光着脚板劳动,脚被烫疼了就抬起来跳两下,还“啧啧”地喊两声,这就形成了舞蹈的基本步伐。由于这种舞蹈是在月下跳的,后来又演变为青年男女娱乐和恋爱时跳的舞蹈,所以就叫“阿细跳月”。
和当地人一起乘火车旅行滇南,感受才真的纯粹。车上人很多,虽然拥挤不堪,但是人人和气,淡定从容。穿着民族服装的当地人在铁路沿线上更是铁路旅行一景。极具当地特色的“鸡蛋串起来卖”更是滇南一怪。
陈长芬先生认为滇越铁路最美的一段是从河口到蒙自的草坝镇,一路在山区爬坡且急转中经过南溪镇、老范寨,白寨,湾塘,波渡青,倮姑寨,出了芷村镇之后开始在高原平缓前行,起伏不大。沿线的风光变化无穷,美景频出。
大山深处的神来之笔
云南是亚洲大陆腹地与南亚次大陆及中南半岛的结合。亿万年前,欧亚大陆板块和古印度大陆相互碰撞的造山运动,使这里的高山耸起,河谷扭曲,一座座纵向排列的群山挟持着一条条咆哮奔腾的江河,自北向南,长驱直下,山高谷深,河流纵横。如此多变的山水之间,竟然由人工铺就了一条起伏的钢铁之路,让这片自然之地更多了一份不可思议的神奇。
从屏边的白寨到蒙自的碧色寨是这条神奇铁路中最惊险及神奇之地。见多识广的陈长芬先生说起这一段路途,也连用“惊险”来形容。他说这一段路穿行在大山深处,火车不断地爬坡,且在爬坡过程中常有急转弯。穿梭于一个接一个的山洞中,黑暗与光明交替,偶尔经过的山洞被凿开“天窗”,幽蓝的一束束光线中飘着洞中的轻尘转瞬间从视线里一飞而过。
在用众多普通人的生命作为代价修建而成的桥梁、隧洞和数百公里的铁路上,最为奇观的是位于南溪流域四岔河上,用来连接在两边山体里隧洞的钢结构铁路桥,它全长只有67.15米,却是横越山崖之间,即使是百年之后的今天,也引来无数专业工程师的惊叹,人们形象地将它称之为“人字桥”,它与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属同一个时代技术与工艺,也同样令人叹服,然而与建筑在大都市的铁塔相比,在两座刀削斧劈的山峰之间的“人字桥”简直就是死亡线上的舞蹈。
据资料介绍,这个超现实的魔幻主义作品之所以能够在云岭大山里成为现实并且运行至今,是因为它通过两个三角形的钢结构拱臂,支撑在事先浇铸好水泥的基座里,并且可以转动的空心钢球中,以此在悬崖峭壁之间托起承重的钢梁和行进的列车。为了在深谷里架起这座由法国工程师保尔·波登设计的钢桥,所有的金属部件都是在法国预制,然后海运到越南的海防,通过红河进入云南。而这座桥梁从建筑在两山之间开始,就成为重点保护对象,以前在桥边有部队守桥,现在则有当地人保护,而且这座桥从一百年前架上之后再也没有动过任何一个装备,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状态。“人字桥”虽然深入崇山峻岭之间,却也名声在外,引来无数的观光者。
滇越铁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法国电力公司亚太区的潘敏女士在陈长芬先生的画册《滇南印记》中,对滇越铁路做了详细的介绍。“1871年,一个名叫Jean Dupuis的法国商人从汉口到达昆明,又从昆明南下进入红河,直至东京湾。他的经历证实了在他之前的法国人Francis Garnier早在一次冒险的旅行中所描述的状况。上世纪初的云南,人口稀少,贫穷落后,满目疮痍,但是它丰富的地下矿产、适宜的气候足以使外来者垂涎三尺。最终法国人在这里建筑了伟大而神奇的滇越铁路。
滇越铁路于1903年正式开工,1910年4月1日全线通车。总长465公里,建造期历时七年。以20世纪初的技术和生产条件,在云南这块被无数的高山峻岭和江河峡谷所阻隔的土地上建造一条几百公里的铁路,无疑是人类铁路史上的壮举。当时就有西方记者把滇越铁路和另外两个世界级工程并列为世界三大工程。
滇越铁路的修建,使云南这片几千年来被封闭于大山之中的土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21世纪的来临,滇越铁路也见证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历史。”
现在的滇越铁路运行依然,但是多是货车,据说有时会在货车里带上几节客车。从客车运行安全的角度来讲,这条铁路确实具有极高的探险诱惑力。
陈长芬先生建议滇越铁路以后或者可以有三个思路:一个当然是依然发挥它的交通功能;一个是提升这铁路的遗产功能,毕竟这条铁路背后有着太多可讲的故事;一个是开发它的旅行探险功能,让这里成为探险者及关注历史者的家园。当然,开发的结果所带来的必然结局就是改变。而这种改变到了一定程度便没有人可以把控。
百年滇越铁路,带着神奇,融合了古老的传统,派生出别样的滇南风情。走过了百年的滇越铁路,依然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