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今年67岁,从未涉猎过泥塑艺术。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靠着一种信念,勤学苦练,创作泥塑作品200余尊。他的作品先后十次获得国家级金奖。2006年,他被中国燕京书画院聘为高级院士,被香港青少年视觉艺术研究会吸收为会员,被当地艺术同行尊称为“湘北泥人王”。他就是沅水河畔兴隆街乡中学退休语文教师赵正雄。
赵正雄创作泥塑作品分七大系列:农村农民系列、民族人物系列、母爱系列、古今文艺系列、现代生活系列、第三产业系列、动物系列等。他把这些泥塑作品着上油彩命名后,按系列依次存放在专制的展台上。
走进赵正雄的“泥塑小屋”,就像跨入了一个异彩纷呈的艺术殿堂。那一尊尊小巧玲珑、各式各样的泥塑作品俨然有了生命,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功夫不负苦心人,赵正雄创作的多幅作品被《中国书画艺术家大典》、《中国艺术博览》、《中国雕塑作品精选》收藏。2002年10月,他的一幅名为“飞”的雕塑作品荣获“中国国际科技文化成果博览会金奖”。
“泥趣”缘何大增
2000年冬,花甲之年的赵正雄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漳江镇黄花井老家。刚开始,他无所事事。就在他十分苦闷的时候,有一个朋友拿着一幅书法作品和一小团金刚泥,求他刻一个篆刻印章,以便在书法作品上落款。
赵正雄在乡级中学教书时便对篆刻有很深的研究,因而很爽快地答应了。他拿着这一小团金刚泥捏来捏去,随后又用牙签和蔑片在上面进行巧妙处理。很快,这小团金刚泥在他灵巧的手中便成了一个篆刻印章艺术品。他的朋友见到后大加赞赏。赵世雄自己也没想到,他给朋友的泥雕篆刻很受当地书法界的青睐,纷纷来电预订泥塑篆刻印章,从此他“泥趣”大增。
要创作泥塑作品就得有大量金刚泥,而金刚泥在沅水地区可谓稀有之物。赵正雄背着一把锄头和多个编织袋到处寻访。花了十几天时间还没看见金刚泥的影子。就在他苦闷彷徨、踌躇不定时,有一天他路过一个建筑工地,发现一台挖土机正把泥塘中一团团黑白相间的泥往运土车上送,他眼前为之一亮,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那不正是他朝思暮想的金刚泥吗?!于是他跟施工负责人说明来意,重金雇请了两个劳力,跳下塘中就装了起来。此刻他忘记了年龄、忘记了羸弱的身体,和两个被雇请的年轻人一起忘情地干了起来,脸上身上到处都是泥巴,到家中时他已真正成为一个“泥人”了。
泥塑创作的营养吸收
赵正雄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创作目标,首先要创作默默奉献的广大农民,因为他们是其他行业的衣食父母;其次要表现现代生活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再次要表现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兴旺景象。从2002年秋季开始,他就经常拿着一个小本本,深入乡村田间采风写生了。
追求艺术是艰辛的,也是十分快乐的。他在得到大部分人啧啧称赞的同时,也遭到了个别人的误解。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他拿着速写本路过一个村庄。看到一年轻妇女坐在阶沿上正给婴儿哺乳,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掩映下,那神态美妙极了。他想,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值得歌颂。于是他便在离这名正在哺乳的妇女约十米远的地方,迅速掏出小本本速写起来。突然,他的后背被人重重地拍了一掌,扭头一看,见一小伙子正怒目圆睁地盯着自己,估计是那妇女的丈夫。他恶声恶气地骂道:“老不要脸,这样一大把年纪了,还偷看女人喂奶,还不快滚,不然我揍死你!”赵正雄刚要解释便被那小伙子重重地扇了一耳光。他手捂着脸忍着火辣辣的疼痛迅速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通过一年多的下乡写生,赵正雄已完成了近千幅速写。一些泥塑创作的构图已在他脑中形成。这期间,他还拜访了两位民间雕塑艺人,向他们请教了雕塑的基本要领。加上收集保养的一吨多金刚泥以及小量橡皮泥,已是万事俱备了。
泥桃更比鲜桃甜
进行泥塑创作是件十分费劲劳心的事。首先要把金刚泥用水和胶加工成干湿适宜状态,以不粘手为宜,其次再按照速写图样捏成大体形状,再次用自制的蔑片工具一层层地刮、修、雕、填、刻,每一个泥塑作品都要经过数十道工序和上百个小时的精心雕琢,干透后再用油彩描绘成自然色彩。其雕刻之细腻,创作之精巧令人拍案叫绝。
有一次,保姆送来三个大鲜桃,放在他的办公桌上,而他雕塑的三个泥桃恰巧也刚着完颜色。中午时分,他感觉有点饿了,抓起一个桃子就啃,谁知,一啃满嘴全是泥。小外甥见后哈哈哈大笑不已,并跑到楼下飞快地告诉妈妈:“外公吃泥桃了、外公吃泥桃了。”儿媳妇迅速端来一盆清水,嗔怪地对赵正雄说:“爸爸,泥巴真能当饭吃呀?”赵正雄边从嘴中抠泥巴,边自嘲地说:“泥桃儿味道还蛮不错嘛!”
赵正雄最喜欢的一幅得意之作,就是他自己书写的曹操的一首四言古体诗《龟虽寿》,他把它挂在卧室内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且自比“老骥”,常咏“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责编:辛娅)
赵正雄创作泥塑作品分七大系列:农村农民系列、民族人物系列、母爱系列、古今文艺系列、现代生活系列、第三产业系列、动物系列等。他把这些泥塑作品着上油彩命名后,按系列依次存放在专制的展台上。
走进赵正雄的“泥塑小屋”,就像跨入了一个异彩纷呈的艺术殿堂。那一尊尊小巧玲珑、各式各样的泥塑作品俨然有了生命,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功夫不负苦心人,赵正雄创作的多幅作品被《中国书画艺术家大典》、《中国艺术博览》、《中国雕塑作品精选》收藏。2002年10月,他的一幅名为“飞”的雕塑作品荣获“中国国际科技文化成果博览会金奖”。
“泥趣”缘何大增
2000年冬,花甲之年的赵正雄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漳江镇黄花井老家。刚开始,他无所事事。就在他十分苦闷的时候,有一个朋友拿着一幅书法作品和一小团金刚泥,求他刻一个篆刻印章,以便在书法作品上落款。
赵正雄在乡级中学教书时便对篆刻有很深的研究,因而很爽快地答应了。他拿着这一小团金刚泥捏来捏去,随后又用牙签和蔑片在上面进行巧妙处理。很快,这小团金刚泥在他灵巧的手中便成了一个篆刻印章艺术品。他的朋友见到后大加赞赏。赵世雄自己也没想到,他给朋友的泥雕篆刻很受当地书法界的青睐,纷纷来电预订泥塑篆刻印章,从此他“泥趣”大增。
要创作泥塑作品就得有大量金刚泥,而金刚泥在沅水地区可谓稀有之物。赵正雄背着一把锄头和多个编织袋到处寻访。花了十几天时间还没看见金刚泥的影子。就在他苦闷彷徨、踌躇不定时,有一天他路过一个建筑工地,发现一台挖土机正把泥塘中一团团黑白相间的泥往运土车上送,他眼前为之一亮,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那不正是他朝思暮想的金刚泥吗?!于是他跟施工负责人说明来意,重金雇请了两个劳力,跳下塘中就装了起来。此刻他忘记了年龄、忘记了羸弱的身体,和两个被雇请的年轻人一起忘情地干了起来,脸上身上到处都是泥巴,到家中时他已真正成为一个“泥人”了。
泥塑创作的营养吸收
赵正雄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创作目标,首先要创作默默奉献的广大农民,因为他们是其他行业的衣食父母;其次要表现现代生活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再次要表现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兴旺景象。从2002年秋季开始,他就经常拿着一个小本本,深入乡村田间采风写生了。
追求艺术是艰辛的,也是十分快乐的。他在得到大部分人啧啧称赞的同时,也遭到了个别人的误解。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他拿着速写本路过一个村庄。看到一年轻妇女坐在阶沿上正给婴儿哺乳,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掩映下,那神态美妙极了。他想,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值得歌颂。于是他便在离这名正在哺乳的妇女约十米远的地方,迅速掏出小本本速写起来。突然,他的后背被人重重地拍了一掌,扭头一看,见一小伙子正怒目圆睁地盯着自己,估计是那妇女的丈夫。他恶声恶气地骂道:“老不要脸,这样一大把年纪了,还偷看女人喂奶,还不快滚,不然我揍死你!”赵正雄刚要解释便被那小伙子重重地扇了一耳光。他手捂着脸忍着火辣辣的疼痛迅速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通过一年多的下乡写生,赵正雄已完成了近千幅速写。一些泥塑创作的构图已在他脑中形成。这期间,他还拜访了两位民间雕塑艺人,向他们请教了雕塑的基本要领。加上收集保养的一吨多金刚泥以及小量橡皮泥,已是万事俱备了。
泥桃更比鲜桃甜
进行泥塑创作是件十分费劲劳心的事。首先要把金刚泥用水和胶加工成干湿适宜状态,以不粘手为宜,其次再按照速写图样捏成大体形状,再次用自制的蔑片工具一层层地刮、修、雕、填、刻,每一个泥塑作品都要经过数十道工序和上百个小时的精心雕琢,干透后再用油彩描绘成自然色彩。其雕刻之细腻,创作之精巧令人拍案叫绝。
有一次,保姆送来三个大鲜桃,放在他的办公桌上,而他雕塑的三个泥桃恰巧也刚着完颜色。中午时分,他感觉有点饿了,抓起一个桃子就啃,谁知,一啃满嘴全是泥。小外甥见后哈哈哈大笑不已,并跑到楼下飞快地告诉妈妈:“外公吃泥桃了、外公吃泥桃了。”儿媳妇迅速端来一盆清水,嗔怪地对赵正雄说:“爸爸,泥巴真能当饭吃呀?”赵正雄边从嘴中抠泥巴,边自嘲地说:“泥桃儿味道还蛮不错嘛!”
赵正雄最喜欢的一幅得意之作,就是他自己书写的曹操的一首四言古体诗《龟虽寿》,他把它挂在卧室内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且自比“老骥”,常咏“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责编:辛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