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aj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是一九四八年农历九月初五。
  他担着一担柴走在通往锦州城的路上。前一天那场烂场雨下得很大,把路都泡软了,他的裤腿上,沾满了泥巴。迎面走来一伙儿当兵的,把他截住了,一个凶巴巴的军官说,好你个王柱子,真会装啊!
  我叫刘盛林。
  他挨了一记响亮的耳光。再敢嘴硬,老子一枪崩了你!
  崩了我,我也叫刘盛林。他小声嘟囔道。
  一支手枪顶在他的脑门上,临阵脱逃是死罪,隐姓埋名罪加一等!
  一个穿着黑色大氅的人,从一辆吉普车上下来。那个军官收回顶在他脑门上的手枪,对着那个人行个军礼,团长,抓住一个逃兵。
  我不是你们的逃兵,我只有十六岁,是去……那个团长摆摆手说,这两天就要有大动作了,留下他在战场上效力吧。
  两个兵一左一右押着他,他想刚才赦免他的团长所说的大动作,应该是狗剩子昨天说的事。
  昨天狗剩子跑来告诉他,别去锦州城卖柴了,城里到处是兵,听说要打大仗了。他说,我家断粮了,我明天说啥都得去一趟,不然一家人就得饿死。其实,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不能跟狗剩子说。
  一个星期前,他爹突然半夜回来了,带回两个身受重伤的人。爹非常严肃地说,林子,这两个人就交给你和奶奶了,就是掉了脑袋也不能说出去。他也非常严肃地跟爹点点头。爹留下的药用完了,有一个人昨天开始发起了高烧。
  天还没亮,他和奶奶就起来了,奶奶把两块糠饼子揣进他怀里,叮嘱他一定要多加小心。他说,奶你放心吧,下半晌儿我准回来。奶奶说,这兵荒马乱的,我咋放心哪。放心吧,以前我还帮我爹送过信呢。
  那时候他爹还没走,经常让他把屯子里的茂山大爷和景玉叔找到家里来。他把人找来,爹就让他到门口放风去。有一次,爹让他送一封信到打火山。打火山离他家十几里路,山上松林密布,松涛声像怪兽一样嚎叫着。他在松树里转了大半天,才找到那个山洞,把信交给爹说的那个大胡子手里。大胡子夸他勇敢,问他叫什么,他把胸脯挺得老高,我叫刘盛林,是刘青山的儿子。不久后的一天夜里,爹带回来一斤猪头肉,爹说他送信有功,是大胡子奖励给他的。后来爹就走了,带走了茂山大爷、景玉叔和一些人,一走就是一年多。
  现在他连锦州城的影子还没看着,就被这伙人当逃兵给劫持了。他回头看看自己砍的那担柴,孤零零地歪在路边的水沟里,奶奶见不到他,會急疯的,买不来药,那两个人会死的。如果那两个人死了,咋跟爹交代呀。想到这儿,他鼻子一酸,掉下泪来。
  天阴着,云彩压得很低,一行人在泥泞的路上歪歪斜斜地走着,傍晚时分,才在一个村庄的后山坡上停下来。坡上有一座寺庙。
  他跟着那伙人进到一间庙里,他看见中间有一个台子,上面卧着一个披着半截红色袈裟的金身大佛,大佛微闭双目,面容慈祥。那些当兵的不管三七二十一,怀里抱着枪,横七竖八地卧在大佛面前。他清点了一下,42个人。我得找机会逃出去。他想。
  夜深了,凉飕飕的秋风刮进来,他抱着肩膀,等待时机。门口有俩人站岗,他只好放弃在这儿逃出去的想法。
  交出武器,缴枪不杀,我们解放军优待俘虏!他一怔,醒了,天已蒙蒙亮,喊话声来自庙门外。
  屋里一阵混乱,昨天打他的那个军官说,妈拉个巴子,慌什么,机枪上房顶,其他人做好战斗准备!
  他回味着喊话声,咋像我爹的声音呢?他趁着混乱,溜出庙门。不远处有一堵矮墙,有一面红色的旗子,在秋风中飘扬着。他冲着那儿挥动着手臂,我是塔山堡子的刘盛林,你是刘青山吗?
  林子——
  是爹在喊他的小名。他不顾一切地向爹跑去,一边跑一边喊,爹,他们有42个人,两挺机关枪上房顶了——
  突然,他的身后传来砰的一声枪响……
  在塔山烈士陵园里,刘青山墓碑的背面刻满了碑文,碑文上写着:刘青山,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乡里坚持开展农民武装斗争,在塔山阻击战中牺牲。旁边就是刘盛林的墓碑。
其他文献
我叫申生,是晋国的太子。当年,我的爷爷晋武公击败了草原雄鹰戎狄,活捉戎首诡诸。为纪念胜利,爷爷就给他的爱子取名诡诸,也就是我的父亲,后人所称的晋献公。  我的献公老爸比起武公爷爷更是神勇,他统帅晋国铁军先后吞并了周边十七个国家,威服三十八家诸侯,使晋国版图扩大了好几倍。成语“假道伐虢”“唇亡齿寒”等都跟我老爸有关。你们不要以为我老爸打下的江山以后都是我的,我会很高兴,其实不然,我天生就是忧郁满腹。
期刊
是李作家的那篇《A与蝉》把我耳朵里的那个小东西唤醒的。我本以为,它早已离我而去,可事实上,那是我的一个错觉。  它住进我的耳朵,是1979年。那是个蝉鸣聒噪的夏日,我正在上寄宿制高中。  读这篇小说之前,我从来也没想过,耳朵里会住进一只蝉。是作家的想象力,让我确信了这样的存在。  我仿佛成了作品里的A,只不过,我和A的故事截然不同。  周末回家,娘塞给我10元钱,除了一个月9元的伙食费,剩下的1元
期刊
娃站在山坡上朝爹娘去打工的方向望,旁边的松树上掉下一个松塔。  奶奶说,松塔是松树的泪珠。  松树也有眼泪吗?娃只看见奶奶面颊上挂着泪珠。  娃的爹娘进城打工后,奶奶进山打理番薯地,娃跟着去,捡起松塔玩儿,掰出鳞片中的松子。  奶奶说,松子是松树的种子。  娃问,种下松子,就能长出大松树吗?  奶奶点了点头,等松子长成松树,你爹娘就会回村了。  娃盼爹娘早回家,他在番薯地边埋下松子。  娃白天盼著
期刊
我小时候很想有一条红领巾。我娘是个瞎子。  十岁那年,村里刚时兴办副业,我们大队办了个红领巾厂。村支书是我干爷爷,他叫娘来当工人,说:“大牛子娘按半个工算,干多干少大伙儿多担待。”娘干活儿虽不惜力,毕竟不比常人利索。我每天打完猪草都去帮娘,娘只要伸出胳膊摸不到该搬的箱子了,嘴角就会微微上扬。  娘领工资第一天就花光了。她先去集上给我买了一身新衣服和书包,又跑到学校交了学费。就这样,我就是春风镇小学
期刊
自打半年前,晓曼花了近四万元的医药费,在口腔里种了三颗假牙后,不知不觉添了一个小动作:叩齿。  她不知道为什么会叩齿。要说是因为这几颗牙疼吧,还真不是疼。可那伴有肿胀感的不适,更像一种疼,时不时骚扰着她。  她想找到这种不适的根由所在,去了一家很有名气的牙科诊所。结果X光片显示,这几颗牙齿都和牙床高度整合了。医生用方方正正的小红纸片测试牙齿咬合度之后,告诉她,牙齿的高度也没问题,再磨低点的话将不利
期刊
猫是在废品回收站捡回来的。  猫有个好听的名字——中秋。  和日历中的中秋佳节无甚关联,而且那晚的月亮实在不怎么好看,睁着大大眼睛的男孩喜欢圆月。  父亲说月圆时,该叫中秋。  一年就一次咧,说这话时的父亲,带着微醺的酒气,面庞上憨坨坨的,挂着两枚酒窝。  圆月一般。  同样的圆月挂在天上,可望而不可及,天边的月亮如地上亲人的脸,男孩望天,父亲加班晚回家,他就总望天。  仅有月半弯的天。  傻孩子
期刊
北方的冬天,似乎有落不完的雪。  响晴的天,纷纷扬扬下起雪来,有时是细细的雪末,随风飘扬,落在黑土地上,像撒了一层白色的细沙。雪末叠着雪末,慢慢盖住树木、房屋和村庄。  大清早,空旷的原野白茫茫一片,十二岁的阿香,戴着一条红围巾,举着一根长长的竹竿,看守着几十只绵羊。  咩——咩——咩——  绵羊一边吃着雪地里的苞谷叶,一边眯着眼睛看飞扬的雪花。雪花落在羊头、羊角上,偶尔,绵羊抖动一下,雪末便窸窸
期刊
黑狗在害害跟金豆成亲前的那天夜里爬上了害害家的墙头。  黑狗还想再看一眼害害,他是不想也不敢看到明天蒙着红盖头骑在黑毛驴儿上的害害。  土屋里影影绰绰闪动着一个娇小的身影,黑狗的眼里蓄满了疼。  害害要嫁的正是和黑狗一起长大,情同手足的兄弟啊!黑狗不能怨,黑狗只能疼。  全是命啊!  黑狗一辈子也不能忘记那次在深深的青纱帐里,害害羞着脸说,等着黑狗哥接自己过门儿……黑狗的身上还能感觉到,那天的日头
期刊
在黃河滩一带的村庄里,你会经常见到这两口子,他们开着电动三轮车游村串乡收破烂。三轮车驾驶座位宽敞些,他们挤坐在一起,拖斗的横梁扶手上拴着一个小电喇叭,哇啦哇啦放着戏。要么是《沙家浜》,要么是《红灯记》,再么就是《白毛女》,从没别的,更没招徕生意的吆喝声。  如果有人把废纸箱啤酒瓶拎到门口,男人都会坚持着过完称,给钱,不接,让来让去,男人只好收起钱,喊女人下车,男人半蹲着来了一段《白毛女》:人家的闺
期刊
画岭之夜,漆黑如墨。微弱灯影摇曳,倏地,风拂灯灭,几条黑影闯进屋里,拳脚雨点般落下,把她逼近墙角。  你们是谁?  柳晓东在哪儿?  卖鱼没回来。  夜里也卖鱼?他到底在哪儿,快说!  不晓得……  来人不耐烦了,把她往死里打,她双手护头,咬牙挺住,瘦小的身子缩成一团,始终不曾求饶。来人打累了,屋里屋外翻遍,找不到人,骂骂咧咧地走了。  大约过了半小时,柳晓东从秘密联络点回来,点亮油灯,看见她奄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