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90后”,2012年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工作后接触陨石,亲手触摸“星星”;她组团到戈壁滩捡陨石,数次在无人区遇险,与死神擦肩而过;她克服困难,5年捡到各类陨石六百余块,成为女“陨石猎人”;她为了科普陨石知识,自费创办陨石文化科普馆。她就是贵州陨石文化科普馆馆长——杨可欣。
初次手捧“星星”
1990年,杨可欣出生在贵州省印江自治县。小时候喜欢在夜晚拉着爷爷的手望繁星,偶尔天上出现漂亮的流星雨,爷爷就笑着让她许个愿望。她特别想知道星星长什么样,渴望自己拥有一颗星星。
杨可欣大学毕业参加工作,2012年单位派她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做煤矿电器设备代表工作。哈密市南邻罗布泊,煤矿大部分在戈壁滩上。她有空就去戈壁滩捡石头,结识了许多石友。
杨可欣经常和石友观赏各自捡到的石头。一天,一位石友在微信群里说:“我有块陨石,已通过专家检测和确定。”杨可欣惊讶地说:“陨石?就是天上的星星啊!”石友说:“是啊。”杨可欣兴奋地说:“能不能给我看看?”
几天后,石友把陨石放到杨可欣手中,杨可欣激动地捧着“星星”,看着石友说:“能不能带我去捡陨石?”石友看着她说:“捡陨石叫猎陨,猎陨者称为‘陨石猎人’,非常艰苦危险,我国没有女‘陨石猎人’,你放弃这个想法吧。”杨可欣坚定地说:“你带我去就看到我的表现了。”石友点头答应。她很快开始了“猎陨”之旅。
“追星星的女人”
杨可欣为了在野外快速辨认出陨石,多方查资料学习陨石知识。陨石是宇宙流星或尘碎块在天体中脱离原有运行轨道,穿过大气层向地球表面高速坠落,与空气摩擦产生的高温使其燃烧爆炸并不断挥发,未燃尽部分散落在地球上的一种物质。陨石70%掉入海中,30%落在陆地,多为黑色,具有熔壳、气印和龟裂纹等特征。沙漠气候干燥,容易保存,是最佳寻找地。陨石带着不同的宇宙密码,具科研价值,可通过陨石更深入认识太阳系的物质起源、组成和演化。她看到陨石颇具科研和收藏价值,下决心拥有自己的“星星”。
2012年10月,石友联系杨可欣去戈壁滩捡陨石。他们组成4人团队,周末凌晨4点,带着水、食物和帐篷等出发,驱车去300公里左右的阿拉塔格山陨石散落带“猎陨”。
越野车行进戈壁滩,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映照戈壁滩,美轮美奂。杨可欣和队友下车拍照,沉浸在意外收获中。再次前行,远远看见黄羊,都觉得是好兆头。
车行5个多小时到达目的地,杨可欣和队友沿着陨石坠落时形成的几十公里散落带,4人拉开一定距离,向同方向地毯式寻找。杨可欣边走边找,汗水浸透衣裤,努力和队友平齐向前。午餐时,都没收获,下午找到黄昏,依然兩手空空。
次日,他们换个地点,继续寻找陨石,1小时后,3位男士接连捡到陨石,只有杨可欣没捡到,她特别沮丧。突然,她发现一颗小陨石,兴奋得又蹦又跳。
杨可欣“摘”到人生第一颗“星星”,虽然只有20克,但这成为了她一生的梦想。
十一月末,杨可欣和队友开车去青海一处戈壁滩“猎陨”。戈壁滩地貌特别复杂,开车进去时下坡较顺利。可返回时,车的“四驱”没有了,司机加大油门冲了无数次都上不去。他们离公路将近100公里,手机没信号,无法求援。他们尝试用了许多方法,但车却一直罢工。夜里寒风刺骨,只能跑步取暖,边跑边听四周声音,怕野狼攻击。幸好司机有丰富的野外驾驶经验,次日终于脱离险境。回去后,他们总结经验,不再单车去猎陨。此后在行动中,他们又相继配备了对讲机,GPS定位仪和卫星电话等装备。
2017年初,杨可欣单位撤销了哈密办事处。离开哈密后她又和队友去新疆罗布泊、甘肃和青海等地戈壁滩“猎陨”数百次,行走十万多公里,捡到各类陨石六百多块,近四百公斤,成为中国首位“追星星的女人”。
杨可欣说:“陨石让我变得坚强豁达,使我结识很多陨石爱好者,改变了我的世界观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