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中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而言,也需要认识到新课改提出的具体要求,反思目前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以当前的教学问题为导向,对课堂教学方法展开创新,构建起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提高体育课程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整体发展。本文立足于中职体育教学角度,分析了中职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职体育;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依据目前教育工作的整体发展来讲,课程改革的工作一直在进行。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教育改革就一直在进行。到目前为止,已经是第八次课程改革了。而第八次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正在逐步深入,给各层次的教育教学活动,都造成了一定影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中职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借助情境创设增强学生审美能力,促使其开展深度学习
中职体育教学当中的太极拳教学,属于一种武术运动教学,这种武术运动能够通过人体态的动静变化构成一定的运动特点,从而充分体现出对称美、姿态美、节奏美和线条美等多种美感。在实际开展太极拳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强化自身的身体素质,还可以让自身的思想得到训练,促使自身审美能力不断提升,而审美能力属于学生核心素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可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这些美感的感知和欣赏,学生能够逐渐感受到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而这些文化能够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树立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太极拳的这些美感,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推动学生核心素养不断提升。
以太极拳的节奏感为例,在实际开展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适当的音频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当中开展太极拳的深度学习,促使其不断感受太极拳的节奏感。例如,在实际教学中,中职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太极拳音乐《引风入林》《英雄之剑》以及《傲气笑傲万重浪》等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这样能够借助音频与太极拳动作的互相配合,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当中更好地感知太极拳中蕴含的节奏美。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闭眼感受,完全沉浸在音乐化的教学氛围当中,以此让学生对太极拳有深入的感知和学习,这样不但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以及感知美的能力的不断增强,还能够促使学生太极拳的学习质量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
2开展个性化教学,创建良好的教学风格
教育是一種文化艺术。在体育发展的过程中,中职教师应为创造良好的教学风格作出贡献。通过对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运用个性化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参与体育学习更加主动与积极,以促进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要创造良好的教学风格,教师应关注师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教学条件和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提高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与科学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体育教育和体育训练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训练。
例如,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就运球这一内容可以根据教学环境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掌握与了解基本的动作要领,学生在第一个环节中可以出现手拍球与原地运球等现象;在第二个环节就必须简单掌握与了解运球技巧与方法,并在动作上加以设置,在课上进行直线运球等;进入第三个环节,学生要具备与熟练一定的运球技术,可以自由运球,使学生的运球技术得到不断提升与完善。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和个性化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程度。
3立足学生本位,贯彻因材施教育人原则
传统体育课堂往往以规制手段干预学生的身体存在样式,刻板化现象较为严重。核心素养并不是对规训价值进行完全否认,而是要求教师创新性改造程序化教学环节,增强学生身体体验环境的自由性,这样学生方可以更加直接的感受纪律、规则、成功等多种体验。同时,通过课堂气氛的优化构建,学生的体育学习体验也能够得到优化,产生热爱体育运动的良好态度。中职学生未来从事一线岗位生产的可能性较大,要求具备过硬的体育素质。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皆为体育素质的重要组成,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方可以适应枯燥的工作内容。同时,受锻炼习惯、先天身体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具有差异化的体育能力。为促使所有学生都能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获得一定的提高和发展,教师需将因材施教的育人全面贯彻下去,对体育教学目标差异化制定,保证各个学生的个性化锻炼需求得到满足。在教学方式选择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面可以得到保证。例如,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锻炼习惯,身体素质较弱,且比较抵触和排斥体育运动项目。针对本类学生,教师可适当降低体育训练的难度,安排训练量较小的任务目标,促使学生的恐惧心理得到消除,体育信心逐步增强。一些学生长期坚持锻炼习惯,对体育课程具有较高的热情,教师可适当提高训练任务的难度,传授更多复杂的体育技巧,促使学生的体育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发展。
结论
体育课程的教学,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立足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对教学活动展开创新构建。具体来说,要创新教学方法,要拓展教学内容,还要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多种措施综合并用,全面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为中职生的成长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晓蓉.“工学结合”视角下中职高校体育课堂的建构——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0(15):64-69.
[2]喻武.湖北体育职业学院足球专业设置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05):158-160.
[3]徐晶心,徐敏.内地中职班学生学习需求调研分析——以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09):128-130.
[4]伍福平,植玉香,韦宏净.广西贵港市中学生体育保险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观察,2020,9(15):10-11+133.
[5]王裕斐.上海市中职校“校本足球课程”行动计划研究——以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9):69-70.
关键词:中职体育;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依据目前教育工作的整体发展来讲,课程改革的工作一直在进行。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教育改革就一直在进行。到目前为止,已经是第八次课程改革了。而第八次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正在逐步深入,给各层次的教育教学活动,都造成了一定影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中职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借助情境创设增强学生审美能力,促使其开展深度学习
中职体育教学当中的太极拳教学,属于一种武术运动教学,这种武术运动能够通过人体态的动静变化构成一定的运动特点,从而充分体现出对称美、姿态美、节奏美和线条美等多种美感。在实际开展太极拳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强化自身的身体素质,还可以让自身的思想得到训练,促使自身审美能力不断提升,而审美能力属于学生核心素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可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这些美感的感知和欣赏,学生能够逐渐感受到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而这些文化能够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树立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太极拳的这些美感,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推动学生核心素养不断提升。
以太极拳的节奏感为例,在实际开展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适当的音频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当中开展太极拳的深度学习,促使其不断感受太极拳的节奏感。例如,在实际教学中,中职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太极拳音乐《引风入林》《英雄之剑》以及《傲气笑傲万重浪》等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这样能够借助音频与太极拳动作的互相配合,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当中更好地感知太极拳中蕴含的节奏美。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闭眼感受,完全沉浸在音乐化的教学氛围当中,以此让学生对太极拳有深入的感知和学习,这样不但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以及感知美的能力的不断增强,还能够促使学生太极拳的学习质量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
2开展个性化教学,创建良好的教学风格
教育是一種文化艺术。在体育发展的过程中,中职教师应为创造良好的教学风格作出贡献。通过对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运用个性化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参与体育学习更加主动与积极,以促进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要创造良好的教学风格,教师应关注师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教学条件和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提高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与科学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体育教育和体育训练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训练。
例如,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就运球这一内容可以根据教学环境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掌握与了解基本的动作要领,学生在第一个环节中可以出现手拍球与原地运球等现象;在第二个环节就必须简单掌握与了解运球技巧与方法,并在动作上加以设置,在课上进行直线运球等;进入第三个环节,学生要具备与熟练一定的运球技术,可以自由运球,使学生的运球技术得到不断提升与完善。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和个性化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程度。
3立足学生本位,贯彻因材施教育人原则
传统体育课堂往往以规制手段干预学生的身体存在样式,刻板化现象较为严重。核心素养并不是对规训价值进行完全否认,而是要求教师创新性改造程序化教学环节,增强学生身体体验环境的自由性,这样学生方可以更加直接的感受纪律、规则、成功等多种体验。同时,通过课堂气氛的优化构建,学生的体育学习体验也能够得到优化,产生热爱体育运动的良好态度。中职学生未来从事一线岗位生产的可能性较大,要求具备过硬的体育素质。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皆为体育素质的重要组成,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方可以适应枯燥的工作内容。同时,受锻炼习惯、先天身体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具有差异化的体育能力。为促使所有学生都能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获得一定的提高和发展,教师需将因材施教的育人全面贯彻下去,对体育教学目标差异化制定,保证各个学生的个性化锻炼需求得到满足。在教学方式选择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面可以得到保证。例如,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锻炼习惯,身体素质较弱,且比较抵触和排斥体育运动项目。针对本类学生,教师可适当降低体育训练的难度,安排训练量较小的任务目标,促使学生的恐惧心理得到消除,体育信心逐步增强。一些学生长期坚持锻炼习惯,对体育课程具有较高的热情,教师可适当提高训练任务的难度,传授更多复杂的体育技巧,促使学生的体育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发展。
结论
体育课程的教学,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立足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对教学活动展开创新构建。具体来说,要创新教学方法,要拓展教学内容,还要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多种措施综合并用,全面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为中职生的成长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晓蓉.“工学结合”视角下中职高校体育课堂的建构——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0(15):64-69.
[2]喻武.湖北体育职业学院足球专业设置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05):158-160.
[3]徐晶心,徐敏.内地中职班学生学习需求调研分析——以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09):128-130.
[4]伍福平,植玉香,韦宏净.广西贵港市中学生体育保险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观察,2020,9(15):10-11+133.
[5]王裕斐.上海市中职校“校本足球课程”行动计划研究——以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9):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