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论述了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包括分组的形式、评价的方式以及合作学习的两种基本方法——K-W-L法和“思考—组队—共享”法,同时以“硫及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等为例,具体阐述了合作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合作学习;化学教学;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通过生生互动的形式,既可以大规模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但目前关于合作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还较少。本文拟从合作学习的策略、化学课堂上合作学习的方法等方面来探讨合作学习在化学课堂上的应用。
一、合作学习的策略
教师必须充分理解教材以及教学知识,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来作为学生合作学习的主题,这类主题往往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等特点。合作学习中要保证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要把学生分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若干小组。以学生的性别、学业成绩、能力等差异组成4~6人的小组。合作课堂上,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防止小组讨论无序、少数学生垄断课堂。同时要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通过评价,学生一方面将明确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能够发现自身在合作学习中的问题。
二、具有高中化学教学特色的合作学习
高中学生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因此开展高中化学的合作学习需要满足几个方面的条件:一是适合高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高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心理都趋向成熟,适合完成比较复杂、能够独立思考的学习任务。二是需要适应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目标和内容,比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目标(实验)》提出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等要求。三是要对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有帮助。
1.K-W-L法
这一方法是由教育学者奥格非创造,K-W-L是“Know(已知的)—Want to learn(想学的)—Learned(学到的)”的缩写,简单说就是要求学生通过表格,陈述出自己已知的内容“K”,并思考自己进一步要了解的问题“W”,最后通过小组交流等课堂教学活动,得出共同学习后获得的知识“L”。作为西方最广为使用的简明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之一,K-W-L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充分激发学生对于已知知识、未知知识的联系,明确认知过程。通过引入这一合作学习的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探索以及总结。
2.“思考—组队—共享”法(Think-Pair-Share)
“思考—组队—共享”由著名教育学者莱曼及其同事们在 1981年提出,作为一种广为使用的合作学习方法,其在提高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深入认识学习主题等方面有不错的效果。它的基本方式是通过主题引入,学生思考,表达交流,最后分享反思的过程。
三、合作学习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K-W-L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K-W-L法是学生从已知到获得未知的一个过程,其主要可以运用到适合学生总结、加深印象的课堂教学中。K-W-L法的实质是为学生建立一种简明清晰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式。它促进学生在已知知识与未知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构建关于某一学习内容的知识体系,并且促进学生反思、合作、交流与总结,促进发散思维的培养。
以“铝和铝的相关化合物转化”为例,教师可以这样设计:(1)教师给学生每人都发放表格,表格主要包括“K”“W”“L”三栏。(2)教师明确学习的主题与要求,解释表格所代表的意思。(3)学生先根据自己已知填写“K”栏;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填写“L”栏,此时教师可提示之前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重难点,如“Al的两性”“Al3+与氨水的反应”等;最后学生独立思考完成“L”栏。(4)学生组成小组,组内成员讨论交流,此时产生新的问题再次填入“W”栏,修正已有表格。(5)组间交流,教师适时提问指导,最后教师总结。
K-W-L法不但适用于总结,同时也可用于一个学习专题的完成。以“从矿物到基础材料”这一专题为例。教师可以运用K-W-L法组织学生的学习:首先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习材料以及一个K-W-L表格,让学生思考完成第一栏K“关于Al、Fe、Cu、Si我已知的知识”,然后组队—共享。接着思考完成第二栏W“关于上述金属、硅及其相关化合物的转化,我已知的知识与方法”,然后组队—共享。依次类推完成第三步L,“通过课堂学习和交流我学习到的常见的矿物,以及它们是如何转化为相关材料的”。
K-W-L法在教学中可以有广泛的应用,但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K-W-L法的关键点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将学习过程清晰化,帮助个人及小组从已知的知识联系到未知的知识。如在“铝和铝的相关化合物转化”中,教师可以借由Al制备Al(OH)3的问题,让学生现根据已有的知识点来设计方案,然后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小结,学生获取新知。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将旧知和新知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2.“思考—组队—共享”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思考—组队—共享”法中,思考是尤为重要的一个步骤。相关研究显示,当学生被给以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时,他对问题的回答水平也会较高。“思考—组队—共享”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小组合作相比,多了“组队”步骤,即在4人小组讨论前,先两两组队初步交流思考结果发现问题。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讨论过程中个别学生不参与的现象或者是少数学生主导讨论的现象,提高学生思考、参与、讨论的水平,以达到“共享”的目的。
以“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为例,(1)教师将学生分成4人小组。(2)教师让学生独立思考下面的问题:①生活中常见的硫的氧化物,含有硫元素的盐有那些?②同学们能否列出不同化合价的硫的单质和化合物?③请同学们小组结合前几节课的知识试着写出这些单质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这就是“思考—组队—共享”中的“思考”环节。(3)4人小组内成员先两两组队,核对答案交换想法。(4)回到小组内,“共享”观点,就不一致的内容进行交流讨论,得到小组内统一结论。(5)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共享”观点。(6)教师小结,明确问题。
在“思考—组队—共享”的学习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能够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最后让学生绘制一张硫和含硫化合物的转化图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四、小结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在化学教学课堂中既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又能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情感等非认知品质的培养和提高,并最终达到人人进步、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家明.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J].钦州学院学报,2010(3).
[2]王坦.论合作学习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3]陆萍,K-W-L策略指导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例[J].数学通报,2013(2).
[4]朱万香.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探析[J].教学研究,2013(2).
作者简介:莫佳威(1990— ),男,浙江宁波人,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在读,学科教学(化学)专业。
关键词:合作学习;化学教学;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通过生生互动的形式,既可以大规模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但目前关于合作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还较少。本文拟从合作学习的策略、化学课堂上合作学习的方法等方面来探讨合作学习在化学课堂上的应用。
一、合作学习的策略
教师必须充分理解教材以及教学知识,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来作为学生合作学习的主题,这类主题往往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等特点。合作学习中要保证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要把学生分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若干小组。以学生的性别、学业成绩、能力等差异组成4~6人的小组。合作课堂上,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防止小组讨论无序、少数学生垄断课堂。同时要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通过评价,学生一方面将明确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能够发现自身在合作学习中的问题。
二、具有高中化学教学特色的合作学习
高中学生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因此开展高中化学的合作学习需要满足几个方面的条件:一是适合高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高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心理都趋向成熟,适合完成比较复杂、能够独立思考的学习任务。二是需要适应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目标和内容,比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目标(实验)》提出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等要求。三是要对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有帮助。
1.K-W-L法
这一方法是由教育学者奥格非创造,K-W-L是“Know(已知的)—Want to learn(想学的)—Learned(学到的)”的缩写,简单说就是要求学生通过表格,陈述出自己已知的内容“K”,并思考自己进一步要了解的问题“W”,最后通过小组交流等课堂教学活动,得出共同学习后获得的知识“L”。作为西方最广为使用的简明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之一,K-W-L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充分激发学生对于已知知识、未知知识的联系,明确认知过程。通过引入这一合作学习的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探索以及总结。
2.“思考—组队—共享”法(Think-Pair-Share)
“思考—组队—共享”由著名教育学者莱曼及其同事们在 1981年提出,作为一种广为使用的合作学习方法,其在提高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深入认识学习主题等方面有不错的效果。它的基本方式是通过主题引入,学生思考,表达交流,最后分享反思的过程。
三、合作学习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K-W-L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K-W-L法是学生从已知到获得未知的一个过程,其主要可以运用到适合学生总结、加深印象的课堂教学中。K-W-L法的实质是为学生建立一种简明清晰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式。它促进学生在已知知识与未知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构建关于某一学习内容的知识体系,并且促进学生反思、合作、交流与总结,促进发散思维的培养。
以“铝和铝的相关化合物转化”为例,教师可以这样设计:(1)教师给学生每人都发放表格,表格主要包括“K”“W”“L”三栏。(2)教师明确学习的主题与要求,解释表格所代表的意思。(3)学生先根据自己已知填写“K”栏;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填写“L”栏,此时教师可提示之前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重难点,如“Al的两性”“Al3+与氨水的反应”等;最后学生独立思考完成“L”栏。(4)学生组成小组,组内成员讨论交流,此时产生新的问题再次填入“W”栏,修正已有表格。(5)组间交流,教师适时提问指导,最后教师总结。
K-W-L法不但适用于总结,同时也可用于一个学习专题的完成。以“从矿物到基础材料”这一专题为例。教师可以运用K-W-L法组织学生的学习:首先为学生提供一些学习材料以及一个K-W-L表格,让学生思考完成第一栏K“关于Al、Fe、Cu、Si我已知的知识”,然后组队—共享。接着思考完成第二栏W“关于上述金属、硅及其相关化合物的转化,我已知的知识与方法”,然后组队—共享。依次类推完成第三步L,“通过课堂学习和交流我学习到的常见的矿物,以及它们是如何转化为相关材料的”。
K-W-L法在教学中可以有广泛的应用,但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K-W-L法的关键点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将学习过程清晰化,帮助个人及小组从已知的知识联系到未知的知识。如在“铝和铝的相关化合物转化”中,教师可以借由Al制备Al(OH)3的问题,让学生现根据已有的知识点来设计方案,然后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小结,学生获取新知。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将旧知和新知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2.“思考—组队—共享”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思考—组队—共享”法中,思考是尤为重要的一个步骤。相关研究显示,当学生被给以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时,他对问题的回答水平也会较高。“思考—组队—共享”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小组合作相比,多了“组队”步骤,即在4人小组讨论前,先两两组队初步交流思考结果发现问题。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讨论过程中个别学生不参与的现象或者是少数学生主导讨论的现象,提高学生思考、参与、讨论的水平,以达到“共享”的目的。
以“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为例,(1)教师将学生分成4人小组。(2)教师让学生独立思考下面的问题:①生活中常见的硫的氧化物,含有硫元素的盐有那些?②同学们能否列出不同化合价的硫的单质和化合物?③请同学们小组结合前几节课的知识试着写出这些单质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这就是“思考—组队—共享”中的“思考”环节。(3)4人小组内成员先两两组队,核对答案交换想法。(4)回到小组内,“共享”观点,就不一致的内容进行交流讨论,得到小组内统一结论。(5)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共享”观点。(6)教师小结,明确问题。
在“思考—组队—共享”的学习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能够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最后让学生绘制一张硫和含硫化合物的转化图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四、小结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在化学教学课堂中既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又能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情感等非认知品质的培养和提高,并最终达到人人进步、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家明.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J].钦州学院学报,2010(3).
[2]王坦.论合作学习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3]陆萍,K-W-L策略指导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例[J].数学通报,2013(2).
[4]朱万香.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探析[J].教学研究,2013(2).
作者简介:莫佳威(1990— ),男,浙江宁波人,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在读,学科教学(化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