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攻略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huili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三下半年地理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一轮复习“温故”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二轮复习“知新”的目标,关乎最终的高考成败!当下,二轮复习即将开始,本文就今后上课、复习、练习等环节给出了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二轮复习知识体系答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4-0103-02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时间大约是下半年的三月中旬至四月下旬,二轮复习重点是“知新”:即在一轮“温故”的基础上深入领悟,融会贯通,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从中提炼主干知识,实现思维能力和解题技能的提升。由于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如何高效地搞好复习关乎最终的高考成败!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点看法,望广大师生指正。
  一、抓牢基础知识,紧跟老师复习节奏。
  厚实的基础知识是培养能力、提升技能的源泉。进入二轮复习后,老师课堂授课以串讲主干知识为主,知识的架构是建立在完整而丰富的基础知识之上的。对许多学生而言,老师授课内容大都已掌握,几乎没有新知识,因此有些学生往往上课不听讲,自己另搞一套:做套题、攻难题,其实这是绝对不可取的。因为无论是一轮还是二轮复习,都离不开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的贯穿,是为同学们在知识储备、解决问题和思考能力方面所做的铺垫,同学们要利用老师讲到的内容来进行知识的深度贯通,找出自己知识储备的薄弱点,变被动为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因此二轮复习一定要跟随老师的复习节奏,切不可一味自己钻研一些零散的偏难怪题。
  二、树立信心,及时查漏补缺。
  总分要提升绝不能有“瘸腿”科目!文综三科中,地理因为偏理,成为许多文科生的薄弱科。地理薄弱的表现:或基础很差,根本不入门;或有一定基础,但成绩不稳,忽上忽下。若属地理不入门,就要从头补起,一点一点积累基础知识。只要努力,根据高考试题“3∶5∶2”的难度分布,占80%的中低档题做对一多半是有把握的。而成绩不稳的同学大都是因为知识理解不深刻、肤浅地停留于表象所致。解决措施:一是加强思考,深入分析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构建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别林斯基指出:“科学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系统性”。由于地理知识本身较零碎,庞杂的知识点只有经过梳理形成有序的知识架构,才能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时对所需知识点、专业术语进行有效而快速地提取和运用,所以地理学习必须构建知识体系。要建立地理知识体系,基本做法是:首先要全面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其次教学中要摒弃灌输式、多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地理学科中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并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提炼,实现知识的系统化、有序化。
  三、复习有针对性,突破自我。
  高考是一场博弈,复习要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否则,主次不分、漫无边际,往往收效甚微,因此,这就要求复习要有针对性。具体有:①易遗忘的知识重点复习。哪些知识容易被遗忘?地理的基本概念、一些非重点内容、自己不感兴趣的知识等。怎么知道遗忘?只需按课本目录默认相关知识,如果不知道讲什么,或回忆不清某些概念、规律的内涵,即可检查是否遗忘以及遗忘的程度。在翻阅相关章节的时候,重新审读、理解、体验一遍,便能起到有针对性复习的作用。②薄弱环节着重突破。所谓薄弱,就是面对具体问题时,力不从心、无能为力:如基本概念不清、地理原理不明晰、答题丢三落四,专业术语使用不规范……解决办法首先是强化“双基”,即深化基本知识点的逻辑联系,加强审题能力、答题技巧、解题规范的训练;再是明确自身定位,确定奋斗目标。对于高考,不同层次学生应结合自己一贯的情况在平时学习时就确定出明确的高考目标:地理要考多少分?因为高考题80%为中低档题,所以基础相对好的同学,在简单题上不用浪费过多时间,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上;基础不好的同学,应在充分练习了简单题和中等难度题的基础上来试攻难题;而基础差的同学,从解决简单题入手,逐步过渡到中等题,大胆地放弃难题。所谓“放弃”,就是平常基本不做难题,考试时也不过多纠缠于难题,能做多少算多少,一旦做不出就马上“跳过”。
  四、研究答题技巧,提高应试水平。
  到高三后期,一些基础知识较扎实的同学感觉平时做题还可以,可一到考试就出问题:要么答非所问、要么要点不全,最终得分不高,成绩飘忽不定。究其因,是解题能力欠缺。如何才能提高解题能力呢?
  1.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
  高三学生复习时重解题轻审题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同学做题时匆匆浏览题目后便立即下笔作答,结果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做题时一定要留足时间审题:先弄清试题要求和考查意图,再答题!那如何审题呢?
  (1)认真审读题干。具体有:①逐字逐句读题,不能扫读;②找中心词、关键词、限定语,准确把握这些词语的内涵与外延,不能偷换概念。如选择题备选项中,有“都”“全”等词多为错项;相似词语如分布规律与分布地区、地形类型与地形区、农业类型与农业地域类型等含义不同;③审题要完整。弄清楚题目问什么,给了哪些条件,最重要的是把题目所给条件与问题建立联系。如2010年上海地理卷中“澳大利亚西北部一月和七月分别盛行西北风、东南风。从海陆热力差异、大气环流两个方面说明该地区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及盛行风向对该地区气候干湿状况的影响。”题干中问了两个问题:一月和七月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盛行风向对干湿状况的影响。也明确提出风向要从海陆热力差异、大气环流两方面说明,而风向对干湿状况的影响又从“干燥”与“湿润”两个角度入手。审清了题目,便可迅速理清头绪,找到答题的思路,也不易漏要点;④必要时可在试卷上用铅笔作标记:画点、线、圈等。
  (2)抓住题目信息。主要有:①分项检索信息,如:示意图要先读图名、看图例,坐标图要先弄清各坐标轴所代表的地理要素、坐标刻度及数值,表格要先读表头,对地理特征的时空变化图、多因素统计表要仔细比较信息的变化;②对图、文、表相关信息进行有机整合、信息转换;③尽量用题目信息(材料中原话、具体数据)来作答。
  (3)展开联想,前后互推。从图、表、文中不能直接获得解题思路时,要积极联想。联想应尽量回归课本,回归地理原理;努力挖掘题中的隐含信息,但不能改变题目条件或添加条件。特别注意:选择题题组中只有总题干的材料才是各小题的可靠条件。选择题题组、简答题的各个小题,解题时要前后照应,当感觉题干信息不足以解答问题时,可采用“迂回战术”:通过前后推理扩充有效信息,启发思维,寻找“灵光闪现”。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准确审题是成功的基础!建议同学们平时做练习时就培养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注意试题问题和材料给定的条件,把握解题线索,千万不能匆忙作答。
  2.理清思路,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核心。
  进入高三后,同学们要特别注意解题思路的归纳和总结。因为地理原理的应用和地理问题的解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所以学习时要善于总结这些规律,建立思维模式,形成自己的解题套路。具体做法是:对每次练习、模拟考试获得的解题思路方面的“经验、教训”认真总结,最好记录在学习笔记上,时常翻阅。
  3.规范、准确答题,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
  考试时,对客观题要在仔细审题和逻辑分析后,根据解题思路做出正确选择。切记不能先入为主,要因题而异;思维活跃,速度适当;重视第一感觉,不轻易修改选项。
  
  做主观题时,要针对高考阅卷“采点给分”的特点进行“采点答题”。作答时根据该题所附分值,先全方位地分析问题,再完整系统地组织答案,力争不漏要点;同时切忌“一锅粥”似地主次不分,答案无条理可能使阅卷老师漏判得分点。因此答题时一定要按重要性排序,最好给答案编上序号,最重要的放最前面。当然,高考阅卷一般是多答(只要答案不前后矛盾)不扣分,为保险起见我们可尽可能地发散思维,多补充作答点。
  当然,地理试题并不以考查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为目的,但学生这方面能力薄弱,词不达意,常影响阅卷教师对其答案的理解,最终得分不高。所以要教育学生注意把握答题角度,先进行答题构思,再用准确的语言表达清楚。
其他文献
【摘要】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更是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它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探讨其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具体语篇为例从概念映射的角度对隐喻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分析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隐喻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及增强其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促进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关键词】概念隐喻理论高职高专英语教
期刊
【摘要】语用失误是跨文化语用学的重要概念。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交流、沟通都易出现语用失误的现象,导致交流的失败。本文通过对语用失误的分类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教学实际,指出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突出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性和方法,提高交际的有效性以达到成功的交际目的。  【关键词】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社交语用失误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
期刊
【摘要】目前中国的大学都鼓励大学生在学习理论与付诸实践的过程中进行创新。然而,在大学生创新项目研究中,资金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往往成为制约瓶颈。筹措创新资金及提高资金利用率已成为学校必须破解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创新团队项目资金的来源及其使用情况方面的研究,试图从中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以推进大学生创新研究的持续性。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资金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要】自丁韪良于19世纪60年代以国际法课程开中国近代法学教育之先河,国际法学教育便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重要构成且不断成长,并在民国时期初具规模。这一时期中国国际法教育的起步,不但成为近代法学教育中之显要一笔,也成为近代中国国际法人才培养与学科构建之第一助力。作为当代中国法学教育之溯源,这一历程的整理亦是从侧面对中国法学教育演变脉络之又一勾勒。  【关键词】清末国际法学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
期刊
【摘要】“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概念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正式提出的,此后,又在许多重要著作中做了系统的阐述。江泽民同志及胡锦涛同志都曾强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突出人的全面发展,这不仅科学揭示和高度概括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物质文化发展的关系,而且也科学揭示和高度概括了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即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而根据“人的全面
期刊
【摘要】统一“灌输”模式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社会主义国家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灌输”模式的提出到后来发展“灌输”模式中出现的问题来谈,分析其弊端和结果,结合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苏联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4-0075-02     “灌输”
期刊
【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在教育方式、形式和内容上存在一定的不同。因此,对于进入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说,随着其长期固有的基础教育中形成的学习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在入学后容易引发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和学习上的障碍。而高校思政教师作为学生工作第一线的群体,对这个时期学生的正确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一例教师进行重新自我定位,拉近与学生心灵上的距离,解决学生心理上存在的实际问题的案例,分析了高
期刊
【摘要】本文从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两方面入手,分析了当前“青马工程”实施的现状,独创性地提出并分析了被教育者的带选择性活塞量筒模型,建议从整合教育资源、营造社会氛围着手,形成“他育-自育“的良性循环;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养内容,突出实践教育的重要环节;加强组织建设、优化培训机制,完善层级培养的良好格局三方面推进高校“青马工程”实施,提高“青马”培养的实效。  【关键词】高校“青马
期刊
【摘要】博山窑民间陶瓷艺术是一种生命本真的艺术,它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具有粗狂、豪放、率真、大器的美学特征。博山窑民间陶瓷艺术是具有浓厚儒家文化思想的民俗文化,它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世态人情、审美观念、审美价值、审美情趣与审美追求。探知博山窑民间陶瓷艺术的文化内涵,是分析儒家文化的核心观念在博山窑民间艺术中根植的历史必然。要欣赏博山窑民间陶瓷艺术,就需要了解传统文化和儒家美学思想。儒家传统文化思想
期刊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已经启动并展开,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五大基本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这五大理念,归纳起来就是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在这一背景下,作为时代特征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