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商业设计对艺术创造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现在不管是小学生还是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乃至大部分已经步入社会的年轻设计师都面临着缺乏艺术创造力的问题.文章分析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从两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艺术创造力;商业设计;创意
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是美术类课程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然而,提倡素质教育多年,现在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们,仍然非常欠缺艺术创造能力,甚至大部分已经步入社会的年轻设计师也一样面临着缺乏艺术创造力的问题.
一、是什么造成我们的学生艺术创造力的欠缺
(一)各类不可避免的考试
孩子们自打进入幼儿园,就要面临无数的考试:入学测试、月考、期中考、期末考、择校考试、中考、高考、钢琴等级考试、书法等级考试、美术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等等……各类考试一直到大学毕业、甚至取得研究生、博士学位之后,都还不能结束,各类资格证书等等的考试还在继续……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不管是社会上,还是校园里,我们被告知,只有努力的学习,通过各种测试,才可能成为强者,更好的生存在这个世界。
然而,这必然会削弱我们对艺术创造力的重视。为了通过考试,以及各种教学评比,不管是学生自己、还是家长或学校,都更倾向于培养孩子们应试的能力。艺术创造力的培养几乎成为空谈。
(二)教育的商业化
除了学校的美术课,许多的家长愿意花钱给孩子参加各种美术培训班。从早教的美术培养课程,到中小学的美术兴趣班,到高考的考前培训班,再到为了就业开设的各种美术技能培训班。美术教育早已变成了一种捞金的手段。
除了部分教师确实对美术有着极大的热情和探索精神,并且执着于传授学生美术的真谛,很多的培训机构只是廉价雇来美术专业的在校学生应付了事。
而家长又急于求成,要求每天看到学生把作品带回家。
美术的学习是一个缓慢的长期积累的过程,有时候我们需要花大量时间在基础训练上,而学生都有个体差异,接受能力,提高的速度都有不同。很多时候,没办法一次就完成一个作品。但是面对家长的需求,培训机构只能填鸭式教育,“授之以鱼”,而不是“授之以渔”,甚至大部分的绘画由教师以“改画”的名誉完成,“送之以渔”。
在这样的畸形环境下,艺术创造力的培养根本无从谈起。而习惯了填鸭式、应试教育的学生,结束了全国家长最重视的高考,进入大学后,无法适应新的教学形式,面对启发式,授之以渔,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仍然是高中时那样木然等着教师灌输的状态,或者是如同卸下了所有包袱终于得到自由了一般,无视课堂。教学是双方的事情,艺术创造力在这样的环境下着实难以培养。
于是就有了大批没有学好专业技能进入社会的初期很难立足的年轻人,便有了社会上流传的“大学里学不到东西,大学里学的没用”云云。
许多年轻的设计师总说,拿到文案大脑一片空白,没有灵感,不知从何下手。这正是艺术创造力缺失的表现。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一)打好基础是前提——培养艺术创造的意识
基础并不单单指美术基础,还包含着各种文化知识的学习。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设计的高度。
(1)单就美术基础而言,绝不仅仅是会用素描色彩速写的手法去描绘一样事物。学会评说一幅画、一件艺术品,也是美术基础的内容。
很多学生只知道画得像,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画。点评是从多个角度去观察事物,是把审美从主观感受上升到理论的一个过程,这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使学生对美的理解更深刻,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观察的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2)理论并不是无用的空谈,理论是无数的前辈总结出来的真理。Robin Williams在《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的开篇讲到一个有关约书亚树的小故事:在他从书上看到约书亚树这种树时,以为这么罕见的树一定没见过,之后却发现大街小巷80%的住户前院都种着这种树。他告诉我们一旦能够说出其名字的东西,就会更容易注意到它。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在点评或自己创作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去与理论结合,便会发现这些真理无处不在。这样一来,这些理论知识就会在不断的观察发现和创作中得到强化,从而更有效的帮助自己在正确的方向上提高。
(3)日常的积累对艺术创作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是一个神奇的梦,可以是一点心情感悟,可以是对某个现象的质疑,可以是偶然看到的一件趣事……准备一个笔记本,把这些日常的“点子”都记录下来。养成记录的好习惯,有助于在需要艺术创作的时候发散思维,提供更多的灵感。
(4)培养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这点往往是学习艺术专业、从事艺术创意工作的人容易忽略的。长久以来,人们印象中的艺术创作者都是个性的,独特的,但天才总是少有的,更多的学生、设计师,仅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能更好的打开眼界、开拓思维。一个人的能力和认知是有限的,而与人沟通的过程,正是让自己的小世界连接到另一个世界的过程,相互交流、學习的过程。通过与人的沟通,不仅能使自己的思路开阔,扩大自己的交际圈,还能使大家达到资源共享,互补互助,形成有效的良性循环。更为在实战中,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的真正想法,准确向客户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打下基础。
(二)勇于实践——尝试去创意
(1)认清自己的不足固然是好事,但过分看低自己也是很多学生及设计师的通病。一方面由于基础不好,另一方面因为经验不足。再厉害的大师也是从头学起,不是生来就会。遇到机会,要敢于去抓住机会,勇于实践。在实战中,往往会逼迫学生去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并由此发现自己的不足。如果一直惧怕,不敢尝试,就永远只能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也就无法向成功迈进。
(2)实践的过程中,论文第一部分提到过的有关设计师头脑一片空白无从下手的问题,在经验逐渐丰富的过程中必定也将得到改善。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或设计师总是忽略的一个问题,设计的本质和目的是什么。人们尝尝浮于表面,只去思考创意,设计,美感,而忽略了其本质和目的。我们的设计是为了表达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就涉及到与客户的沟通交流,对项目的了解,甚至一些商业相关知识。这是经验丰富的前辈们尝尝提到,却总被大家忽视的问题。一个作品能够很好的让其受众产生共鸣,那这个设计就是成功的。而让人完全看不懂不知道在表达什么的,就商业设计而言,绝对算不上成功。在这里,我们长期培养起来的人际交往,与人沟通的能力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创意服务于我们,让我们能顺利实现设计目的。创意其实是被搜索出来的。为了实现我们的创作目的,搜集项目相关的情报资料,整理分析,然后寻找一个能达到目的方法。搜索行业资料和同行调查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缺乏对行业的了解,就无法保证设计的专业度。有了对同行的调查,一方面可以打开思路,另一方面也为设计者指出了创意设计的方向:如何才能更好的体现我们的优势,打败对手。
(4)传统的方法常被认为是没有创造力的,毫无创意的。然而如果不懂什么是传统,又怎么来打破传统?人们总是很难接受一件陌生的新事物,却又对传统的东西没有好感,所以最好的创意,往往是在传统的,为大家熟知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创新的思路又从何而来?“点子”笔记本一定能给予一些支持。
(5)设计并不仅仅是浮于表面的形式和美感,然而在他顺利达到设计目的的同时,美感也是设计者关注的重点。审美能力与自身技能的高度,就是保证美感的基础,日常中对各种作品的点评训练,更能让学生、设计者在实践中清晰的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将平常所见作品的长处化为自己的营养,体现在实战作品中,自主的引导设计往正确而完美的方向迈去。
三、结论
艺术创造力不是凭空捏造而来,它包含了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也包含了针对问题的搜索过程。商业设计是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的,它是服务于社会的,而我们需要培养的艺术创造力则服务于商业设计。培养学生商业设计的艺术创造力,要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基础文化素养、观察能力、评价能力乃至人际交往能力,并勇于去尝试创意,积极投入到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
参考文献:
[1]魏来.《设计密码》.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2]佐藤可士和.时江涛译.《佐藤可士和的创意思考术》.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3]Robin Williams.苏金国、刘亮译.《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4]梁景红.《Web Designer Idea—设计师谈网页设计思维》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关键词:艺术创造力;商业设计;创意
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是美术类课程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然而,提倡素质教育多年,现在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们,仍然非常欠缺艺术创造能力,甚至大部分已经步入社会的年轻设计师也一样面临着缺乏艺术创造力的问题.
一、是什么造成我们的学生艺术创造力的欠缺
(一)各类不可避免的考试
孩子们自打进入幼儿园,就要面临无数的考试:入学测试、月考、期中考、期末考、择校考试、中考、高考、钢琴等级考试、书法等级考试、美术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等等……各类考试一直到大学毕业、甚至取得研究生、博士学位之后,都还不能结束,各类资格证书等等的考试还在继续……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不管是社会上,还是校园里,我们被告知,只有努力的学习,通过各种测试,才可能成为强者,更好的生存在这个世界。
然而,这必然会削弱我们对艺术创造力的重视。为了通过考试,以及各种教学评比,不管是学生自己、还是家长或学校,都更倾向于培养孩子们应试的能力。艺术创造力的培养几乎成为空谈。
(二)教育的商业化
除了学校的美术课,许多的家长愿意花钱给孩子参加各种美术培训班。从早教的美术培养课程,到中小学的美术兴趣班,到高考的考前培训班,再到为了就业开设的各种美术技能培训班。美术教育早已变成了一种捞金的手段。
除了部分教师确实对美术有着极大的热情和探索精神,并且执着于传授学生美术的真谛,很多的培训机构只是廉价雇来美术专业的在校学生应付了事。
而家长又急于求成,要求每天看到学生把作品带回家。
美术的学习是一个缓慢的长期积累的过程,有时候我们需要花大量时间在基础训练上,而学生都有个体差异,接受能力,提高的速度都有不同。很多时候,没办法一次就完成一个作品。但是面对家长的需求,培训机构只能填鸭式教育,“授之以鱼”,而不是“授之以渔”,甚至大部分的绘画由教师以“改画”的名誉完成,“送之以渔”。
在这样的畸形环境下,艺术创造力的培养根本无从谈起。而习惯了填鸭式、应试教育的学生,结束了全国家长最重视的高考,进入大学后,无法适应新的教学形式,面对启发式,授之以渔,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仍然是高中时那样木然等着教师灌输的状态,或者是如同卸下了所有包袱终于得到自由了一般,无视课堂。教学是双方的事情,艺术创造力在这样的环境下着实难以培养。
于是就有了大批没有学好专业技能进入社会的初期很难立足的年轻人,便有了社会上流传的“大学里学不到东西,大学里学的没用”云云。
许多年轻的设计师总说,拿到文案大脑一片空白,没有灵感,不知从何下手。这正是艺术创造力缺失的表现。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一)打好基础是前提——培养艺术创造的意识
基础并不单单指美术基础,还包含着各种文化知识的学习。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设计的高度。
(1)单就美术基础而言,绝不仅仅是会用素描色彩速写的手法去描绘一样事物。学会评说一幅画、一件艺术品,也是美术基础的内容。
很多学生只知道画得像,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画。点评是从多个角度去观察事物,是把审美从主观感受上升到理论的一个过程,这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使学生对美的理解更深刻,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观察的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2)理论并不是无用的空谈,理论是无数的前辈总结出来的真理。Robin Williams在《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的开篇讲到一个有关约书亚树的小故事:在他从书上看到约书亚树这种树时,以为这么罕见的树一定没见过,之后却发现大街小巷80%的住户前院都种着这种树。他告诉我们一旦能够说出其名字的东西,就会更容易注意到它。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在点评或自己创作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去与理论结合,便会发现这些真理无处不在。这样一来,这些理论知识就会在不断的观察发现和创作中得到强化,从而更有效的帮助自己在正确的方向上提高。
(3)日常的积累对艺术创作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是一个神奇的梦,可以是一点心情感悟,可以是对某个现象的质疑,可以是偶然看到的一件趣事……准备一个笔记本,把这些日常的“点子”都记录下来。养成记录的好习惯,有助于在需要艺术创作的时候发散思维,提供更多的灵感。
(4)培养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这点往往是学习艺术专业、从事艺术创意工作的人容易忽略的。长久以来,人们印象中的艺术创作者都是个性的,独特的,但天才总是少有的,更多的学生、设计师,仅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能更好的打开眼界、开拓思维。一个人的能力和认知是有限的,而与人沟通的过程,正是让自己的小世界连接到另一个世界的过程,相互交流、學习的过程。通过与人的沟通,不仅能使自己的思路开阔,扩大自己的交际圈,还能使大家达到资源共享,互补互助,形成有效的良性循环。更为在实战中,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的真正想法,准确向客户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打下基础。
(二)勇于实践——尝试去创意
(1)认清自己的不足固然是好事,但过分看低自己也是很多学生及设计师的通病。一方面由于基础不好,另一方面因为经验不足。再厉害的大师也是从头学起,不是生来就会。遇到机会,要敢于去抓住机会,勇于实践。在实战中,往往会逼迫学生去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并由此发现自己的不足。如果一直惧怕,不敢尝试,就永远只能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也就无法向成功迈进。
(2)实践的过程中,论文第一部分提到过的有关设计师头脑一片空白无从下手的问题,在经验逐渐丰富的过程中必定也将得到改善。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或设计师总是忽略的一个问题,设计的本质和目的是什么。人们尝尝浮于表面,只去思考创意,设计,美感,而忽略了其本质和目的。我们的设计是为了表达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就涉及到与客户的沟通交流,对项目的了解,甚至一些商业相关知识。这是经验丰富的前辈们尝尝提到,却总被大家忽视的问题。一个作品能够很好的让其受众产生共鸣,那这个设计就是成功的。而让人完全看不懂不知道在表达什么的,就商业设计而言,绝对算不上成功。在这里,我们长期培养起来的人际交往,与人沟通的能力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创意服务于我们,让我们能顺利实现设计目的。创意其实是被搜索出来的。为了实现我们的创作目的,搜集项目相关的情报资料,整理分析,然后寻找一个能达到目的方法。搜索行业资料和同行调查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缺乏对行业的了解,就无法保证设计的专业度。有了对同行的调查,一方面可以打开思路,另一方面也为设计者指出了创意设计的方向:如何才能更好的体现我们的优势,打败对手。
(4)传统的方法常被认为是没有创造力的,毫无创意的。然而如果不懂什么是传统,又怎么来打破传统?人们总是很难接受一件陌生的新事物,却又对传统的东西没有好感,所以最好的创意,往往是在传统的,为大家熟知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创新的思路又从何而来?“点子”笔记本一定能给予一些支持。
(5)设计并不仅仅是浮于表面的形式和美感,然而在他顺利达到设计目的的同时,美感也是设计者关注的重点。审美能力与自身技能的高度,就是保证美感的基础,日常中对各种作品的点评训练,更能让学生、设计者在实践中清晰的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将平常所见作品的长处化为自己的营养,体现在实战作品中,自主的引导设计往正确而完美的方向迈去。
三、结论
艺术创造力不是凭空捏造而来,它包含了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也包含了针对问题的搜索过程。商业设计是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的,它是服务于社会的,而我们需要培养的艺术创造力则服务于商业设计。培养学生商业设计的艺术创造力,要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基础文化素养、观察能力、评价能力乃至人际交往能力,并勇于去尝试创意,积极投入到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
参考文献:
[1]魏来.《设计密码》.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2]佐藤可士和.时江涛译.《佐藤可士和的创意思考术》.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3]Robin Williams.苏金国、刘亮译.《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4]梁景红.《Web Designer Idea—设计师谈网页设计思维》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