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文,是大多数学生最头痛的一件事,面对作文题学生往往发呆,不知从何写起,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较普遍,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笔者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具体做法为:
一、引导阅读,唤起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二、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三、自己评改,提高能力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赏识成功,激发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作文课后,我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我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等,并鼓励他们向报刊社投稿。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五、生活感悟,激发兴趣
长期以来我们有些教师不重视作文教学,得过且过,学生的写作也是随便应付,教师教完一个单元后只是要求学生做一次作文,而这一次作文又是“放鸭式”作文,如何摆脱这种困境呢?应该把初中生的作文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引向对自然,人生的思想感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只有从生活感悟中学会思考、积累资料、丰富作文素材。这样在写作时才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生活中接触的事物多了,感悟深了,写起作文来才会左右逢源。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多留心观察,感悟生活中的各种事情,社会生活就像个万花筒,这样必定能激发学生的强烈欲望和兴趣,人生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荣辱得失总伴随着我们。生命的平凡与伟大,生命的脆弱与顽强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中感悟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活。要求他们做个有感悟的人,培养多看、多听、多想、多记、多写的习惯,使他们感悟到“留心处处皆文章”,这样写作兴趣必然会油然而生。
六、抓细节巧点睛,培养兴趣
学生作文,常苦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无论可发,勉强写来,总觉牵强、平淡,少有神来之笔,让人难以兴奋激动,击节拍案。
原因之一在于作者未能就文章的中心,人物性格,故事的发展,抓住问题的症结,一味平铺直叙,泛泛而谈,使文章显得单调平板,写出的作文往往分数不高,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欲望就不高。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要使文章生动、出彩,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要抓住细节。通过细节来说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人物的性格。细节刻画得当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在细节的运用上,学生要吃透文章的主题、人物的性格、选准细节、点到为止、惜墨如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用心去体会,用心去实践,熟能生巧,巧生点睛之笔,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提高。
七、通过平时的课内外阅读来积累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无论是低年级的用词说话、看图说话,还是中高年级的读段、写段和写一篇完整的作文,这一系列的作文训练,都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地切入,通过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这一个个训练环节,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想成为妙手,就得有得有广泛的阅读。农村的小学生所处条件有限,脑海中的词汇单一,往往表达非所想。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丰富词汇的积累,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采取以下的做法: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图书室的图书进行阅读,另外利用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安排全班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为了避免学生读书的盲目性,使课外阅读能真正落到实处,每次让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让学生选好书,然后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他们运用所学的读书方法进行有目的地广泛阅读。同时,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采蜜本”,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摘抄下来,也可把对文中主人公的评价及自己读完后的感受写出来,随时翻阅欣赏、细细品味。最后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成果汇报”活动,在活动中把自己的“采蜜本”拿出来相互交流、欣赏,激发了学生读书兴趣,树立了读书信心,享受到了读书带来的成就与快乐。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写起文章来,那些优美词句就如泉水般涌出,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八、坚持以“说”促“写”,稳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则是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抓住这一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说这一优势,让学生先说多说,说全说细,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为孩子创造演讲的机会。教师利用每天10分钟的早自习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自由讲话”,内容不限,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但说话时间由短到长,说话要求也是由易到难,分时间段逐步深入。通过这个活动的坚持开展,笔者发现班上原本内向的几个女生到后来上台时脸不再红了,声音也洪亮了,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把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作文直接挂钩,由观察到说话、由说到写,读写结合、以说促写,不断协调说与写的关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自然会得到稳步提高。
总之,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相当重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应该不拘于一格,只要适用、有效就行。教师只要多想办法培养兴趣,学生一定能驾驶着兴趣之舟,发出不可阻挡的内驱力,乘风破浪快乐地航行于作文的海洋之中。
一、引导阅读,唤起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二、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三、自己评改,提高能力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赏识成功,激发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作文课后,我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我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等,并鼓励他们向报刊社投稿。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五、生活感悟,激发兴趣
长期以来我们有些教师不重视作文教学,得过且过,学生的写作也是随便应付,教师教完一个单元后只是要求学生做一次作文,而这一次作文又是“放鸭式”作文,如何摆脱这种困境呢?应该把初中生的作文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引向对自然,人生的思想感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只有从生活感悟中学会思考、积累资料、丰富作文素材。这样在写作时才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生活中接触的事物多了,感悟深了,写起作文来才会左右逢源。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多留心观察,感悟生活中的各种事情,社会生活就像个万花筒,这样必定能激发学生的强烈欲望和兴趣,人生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荣辱得失总伴随着我们。生命的平凡与伟大,生命的脆弱与顽强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中感悟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活。要求他们做个有感悟的人,培养多看、多听、多想、多记、多写的习惯,使他们感悟到“留心处处皆文章”,这样写作兴趣必然会油然而生。
六、抓细节巧点睛,培养兴趣
学生作文,常苦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无论可发,勉强写来,总觉牵强、平淡,少有神来之笔,让人难以兴奋激动,击节拍案。
原因之一在于作者未能就文章的中心,人物性格,故事的发展,抓住问题的症结,一味平铺直叙,泛泛而谈,使文章显得单调平板,写出的作文往往分数不高,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欲望就不高。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要使文章生动、出彩,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要抓住细节。通过细节来说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人物的性格。细节刻画得当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在细节的运用上,学生要吃透文章的主题、人物的性格、选准细节、点到为止、惜墨如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用心去体会,用心去实践,熟能生巧,巧生点睛之笔,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提高。
七、通过平时的课内外阅读来积累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无论是低年级的用词说话、看图说话,还是中高年级的读段、写段和写一篇完整的作文,这一系列的作文训练,都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地切入,通过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这一个个训练环节,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想成为妙手,就得有得有广泛的阅读。农村的小学生所处条件有限,脑海中的词汇单一,往往表达非所想。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丰富词汇的积累,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采取以下的做法: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图书室的图书进行阅读,另外利用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安排全班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为了避免学生读书的盲目性,使课外阅读能真正落到实处,每次让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让学生选好书,然后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他们运用所学的读书方法进行有目的地广泛阅读。同时,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采蜜本”,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摘抄下来,也可把对文中主人公的评价及自己读完后的感受写出来,随时翻阅欣赏、细细品味。最后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成果汇报”活动,在活动中把自己的“采蜜本”拿出来相互交流、欣赏,激发了学生读书兴趣,树立了读书信心,享受到了读书带来的成就与快乐。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写起文章来,那些优美词句就如泉水般涌出,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八、坚持以“说”促“写”,稳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则是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抓住这一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说这一优势,让学生先说多说,说全说细,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为孩子创造演讲的机会。教师利用每天10分钟的早自习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自由讲话”,内容不限,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但说话时间由短到长,说话要求也是由易到难,分时间段逐步深入。通过这个活动的坚持开展,笔者发现班上原本内向的几个女生到后来上台时脸不再红了,声音也洪亮了,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把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作文直接挂钩,由观察到说话、由说到写,读写结合、以说促写,不断协调说与写的关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自然会得到稳步提高。
总之,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相当重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应该不拘于一格,只要适用、有效就行。教师只要多想办法培养兴趣,学生一定能驾驶着兴趣之舟,发出不可阻挡的内驱力,乘风破浪快乐地航行于作文的海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