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也在不断地探索更加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而小学科学是一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科目,在它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教师应该通过科学合理的策略不断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基于此,文章将主要从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有效策略出发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科学;质疑能力;培养策略
质疑能力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反思和发展,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在不断发展的状态,在这个时候培养他们的能力,能够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该紧紧抓住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黄金时期,为他们创造能够发表质疑意见的氛围,从而不断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一、设计精彩导入,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
导入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只有设置一个趣味性强并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课前导入,才能在教学初始阶段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正发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的导入原则,而当学生集中全部的身心投入到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中时,就能对教材中的内容或者教师延伸的内容产生质疑的兴趣,从而为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打下基础。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部分小学科学教师不重视导入阶段的重要作用,或者照本宣科教材中的某一个例子作为导入语,或者以与科学课程毫不相关的其他话题作为导入语,这两种方式都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会将学生带到其他情境中,这样就不利于学生在小学科学的学习中发展质疑能力。因此,为了在小学科学中产生质疑兴趣,不断发展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语言的引领作用,结合课程教学的内容,设计一个精彩的导入,增强导入的趣味性,通过这种巧妙的方式,引发学生的质疑。例如,在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动物怎样繁殖后代》的教学中,教师在导入时可以用一种带有悬念和疑问的语气,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如:同学们,小明家有一只非常可爱的狗狗,最近它要生更多可爱的小狗狗了,你们想知道小明家的小狗狗是怎样出生的吗?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吧!听了教师的导入语,学生纷纷产生了質疑兴趣:那小明家的狗狗是怎么有小狗狗的呢?学生们开始激烈地争论起来,教师也就可以把握这个时机,引入课程主题。
二、加强科学演示,引起学生的初步质疑
在小学科学的课程内容中,有一部分内容是需要进行实验教学的,这种方式相比于单纯地讲解理论知识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学生也能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探究,从而初步引起他们的质疑。而在当前的大部分小学科学课上,由于课程地位的边缘性以及教师教学观念落后等因素,学生很少有机会亲自观看科学演示,也就无法在教师的演示和提问中发挥自己的质疑精神,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以及科学素养的提升。因此,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在科学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初步质疑,教师可以加强科学演示的作用,通过自己的示范实验,让学生在观摩中体会到科学的奥妙和魅力,并根据教材内容上的理论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质疑。例如,在苏教版小学科学《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科学的演示实验,用瓦楞纸板条以及塑料瓶的瓶盖,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制作成一个与自行车链条相似的装置,然后摇动大轮的那一面,同时观察小轮的转动情况,接下来再摇动小轮,并观察大轮的动向。学生看到了这个实验就会产生疑惑,为什么大轮小轮之间会互相牵制,这个组合的名字叫什么?它是依靠什么原理运动的?当学生产生这样的疑惑之后就会形成初步的质疑,然后自主进入科学学习中找寻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方式相比于简单的灌输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突出教师引导,增强学生的质疑勇气
小学生的年龄尚小,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也没有得到明显的发展,所以在学习中他们已经习惯了教师的灌输式教学,被动地依赖教师对自己的帮助,这样的学习习惯不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形成。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还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旺盛的性格特点,所以教师要把握住这个机会,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他们在学习中产生质疑,发展质疑能力,不断增强他们的质疑勇气,从而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钻研欲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导入阶段或者总结阶段为学生讲述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质疑事件,即伽利略质疑亚里士多德的经典理论,伽利略认为“两件重量不同的东西从同样的高度落下,都同时落地”,这就与亚里士多德“重的先落地,轻的后落地”的理论相悖,而在伽利略后来的实验中证明了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这个故事就说明了现有的科学知识也不一定是绝对正确的,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而在具体课程的章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语言鼓励的方法,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从问题中产生质疑,这时教师应该鼓励他们的创新想法,从而使学生在质疑中收获满足感,为日后的学习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消失了的恐龙》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为学生提供恐龙模型,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与真实的恐龙相似吗?学生就会产生疑问;既然恐龙已经灭绝了,那么恐龙模型是根据什么产生的呢?从而让他们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质疑和探究。
四、营造质疑氛围,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课堂氛围与教学环境对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为学生营造适合质疑的氛围,学生才能在产生兴趣之后进一步实施质疑行为。而在传统的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已经习惯于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满足于现有的教学成果,不愿意做出改变,而学生迫于教师的权威也不敢发表自己的质疑和意见,久而久之,学生的质疑能力就被扼杀在摇篮之中,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质疑氛围,让质疑元素充斥在小学科学的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入现代教学技术,利用直观的方式为学生营造质疑氛围,使他们能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充分表现自己的科学才能,不断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例如,在《白天和黑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昼夜交替的模拟场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白天和黑夜是如何产生的,并进一步提出在太阳下人为什么会有影子的质疑观念,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以及图书馆藏书等方式,了解到这一现象的科学解释,从而使质疑成为学生探究的动力。 五、组织实践活动,延伸学生的质疑空间
小学科学是一门对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科目,单纯的理论教学无法充分地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而且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环节较多,给予学生的质疑时间也是有限度的。所以,为了延伸学生的质疑空间,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在亲自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检验,从而让学生充分利用参加实践活动的时间,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质疑能力。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教师不能为了与教材中的数据或者结论相符合,就故意引导或者指导学生按照既定的结论进行实验,而是要在实践活动中激励学生产生质疑,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五年级上册《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与同学互相测量心跳,对运动前、运动后等多个时间段的心跳数进行记录,这时学生得出的结论可能差异性较大,但是教师不可以直接给出正常心跳的区间,而是让学生对自己的结论进行思考和质疑,并开始反复的实验测量,从而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质疑能力,不断完成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六、创建科学评价,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
教学评价是小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是无可替代的。在小学科学中会涉及到很多科学理论、小实验等,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发挥评价的作用,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质疑能力。如果教师不注重科学评价的作用,仅仅按照“做得好”或“你这样做不对”这样简单又没有启发性的评价方式,学生的质疑兴趣很可能就会被消磨,长此以往,他们也就失去了质疑的勇气。因此,教师要创建科学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并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观点,从而增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例如,在《折形状》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认为一张纸无论折成什么样的形状都无法承受住一块砖头的重量,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观点,也不要使用过于绝对性的评价语言,应该引导学生将纸折成不同的形状,然后让学生一一进行操作。在一番操作之后,学生得到了一个结论,即将一张纸用不同的方式折叠或者弯曲,可以提高纸的承受能力,而不同的折叠方式,承受力也是各不相同的。
七、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的学习与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分不開的,学生只有不断地质疑和反思,才能在自主思考和探究中不断进步和发展,最终牢固地掌握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所以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他们构建良好的质疑氛围,鼓励他们的质疑和创新,从而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范眉云.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精神的有效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3:68-69.
[2]林云娥.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态度养成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02:119-120.
[3]范眉云.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以苏教版四年级科学教材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4:70-71.
[4]王美琦.巧借学生质疑引领课堂探究——小学科学《研究磁铁》课堂教学案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7:52.
【关键词】小学科学;质疑能力;培养策略
质疑能力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反思和发展,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在不断发展的状态,在这个时候培养他们的能力,能够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该紧紧抓住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黄金时期,为他们创造能够发表质疑意见的氛围,从而不断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一、设计精彩导入,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
导入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只有设置一个趣味性强并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课前导入,才能在教学初始阶段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正发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的导入原则,而当学生集中全部的身心投入到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中时,就能对教材中的内容或者教师延伸的内容产生质疑的兴趣,从而为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打下基础。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部分小学科学教师不重视导入阶段的重要作用,或者照本宣科教材中的某一个例子作为导入语,或者以与科学课程毫不相关的其他话题作为导入语,这两种方式都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会将学生带到其他情境中,这样就不利于学生在小学科学的学习中发展质疑能力。因此,为了在小学科学中产生质疑兴趣,不断发展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语言的引领作用,结合课程教学的内容,设计一个精彩的导入,增强导入的趣味性,通过这种巧妙的方式,引发学生的质疑。例如,在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动物怎样繁殖后代》的教学中,教师在导入时可以用一种带有悬念和疑问的语气,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如:同学们,小明家有一只非常可爱的狗狗,最近它要生更多可爱的小狗狗了,你们想知道小明家的小狗狗是怎样出生的吗?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吧!听了教师的导入语,学生纷纷产生了質疑兴趣:那小明家的狗狗是怎么有小狗狗的呢?学生们开始激烈地争论起来,教师也就可以把握这个时机,引入课程主题。
二、加强科学演示,引起学生的初步质疑
在小学科学的课程内容中,有一部分内容是需要进行实验教学的,这种方式相比于单纯地讲解理论知识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学生也能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探究,从而初步引起他们的质疑。而在当前的大部分小学科学课上,由于课程地位的边缘性以及教师教学观念落后等因素,学生很少有机会亲自观看科学演示,也就无法在教师的演示和提问中发挥自己的质疑精神,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以及科学素养的提升。因此,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在科学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初步质疑,教师可以加强科学演示的作用,通过自己的示范实验,让学生在观摩中体会到科学的奥妙和魅力,并根据教材内容上的理论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质疑。例如,在苏教版小学科学《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科学的演示实验,用瓦楞纸板条以及塑料瓶的瓶盖,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制作成一个与自行车链条相似的装置,然后摇动大轮的那一面,同时观察小轮的转动情况,接下来再摇动小轮,并观察大轮的动向。学生看到了这个实验就会产生疑惑,为什么大轮小轮之间会互相牵制,这个组合的名字叫什么?它是依靠什么原理运动的?当学生产生这样的疑惑之后就会形成初步的质疑,然后自主进入科学学习中找寻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方式相比于简单的灌输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突出教师引导,增强学生的质疑勇气
小学生的年龄尚小,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也没有得到明显的发展,所以在学习中他们已经习惯了教师的灌输式教学,被动地依赖教师对自己的帮助,这样的学习习惯不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形成。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还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旺盛的性格特点,所以教师要把握住这个机会,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他们在学习中产生质疑,发展质疑能力,不断增强他们的质疑勇气,从而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钻研欲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导入阶段或者总结阶段为学生讲述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质疑事件,即伽利略质疑亚里士多德的经典理论,伽利略认为“两件重量不同的东西从同样的高度落下,都同时落地”,这就与亚里士多德“重的先落地,轻的后落地”的理论相悖,而在伽利略后来的实验中证明了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这个故事就说明了现有的科学知识也不一定是绝对正确的,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而在具体课程的章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语言鼓励的方法,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从问题中产生质疑,这时教师应该鼓励他们的创新想法,从而使学生在质疑中收获满足感,为日后的学习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消失了的恐龙》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为学生提供恐龙模型,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与真实的恐龙相似吗?学生就会产生疑问;既然恐龙已经灭绝了,那么恐龙模型是根据什么产生的呢?从而让他们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质疑和探究。
四、营造质疑氛围,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课堂氛围与教学环境对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为学生营造适合质疑的氛围,学生才能在产生兴趣之后进一步实施质疑行为。而在传统的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已经习惯于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满足于现有的教学成果,不愿意做出改变,而学生迫于教师的权威也不敢发表自己的质疑和意见,久而久之,学生的质疑能力就被扼杀在摇篮之中,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质疑氛围,让质疑元素充斥在小学科学的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入现代教学技术,利用直观的方式为学生营造质疑氛围,使他们能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充分表现自己的科学才能,不断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例如,在《白天和黑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昼夜交替的模拟场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白天和黑夜是如何产生的,并进一步提出在太阳下人为什么会有影子的质疑观念,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以及图书馆藏书等方式,了解到这一现象的科学解释,从而使质疑成为学生探究的动力。 五、组织实践活动,延伸学生的质疑空间
小学科学是一门对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科目,单纯的理论教学无法充分地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而且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环节较多,给予学生的质疑时间也是有限度的。所以,为了延伸学生的质疑空间,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在亲自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检验,从而让学生充分利用参加实践活动的时间,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质疑能力。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教师不能为了与教材中的数据或者结论相符合,就故意引导或者指导学生按照既定的结论进行实验,而是要在实践活动中激励学生产生质疑,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五年级上册《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与同学互相测量心跳,对运动前、运动后等多个时间段的心跳数进行记录,这时学生得出的结论可能差异性较大,但是教师不可以直接给出正常心跳的区间,而是让学生对自己的结论进行思考和质疑,并开始反复的实验测量,从而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质疑能力,不断完成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六、创建科学评价,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
教学评价是小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是无可替代的。在小学科学中会涉及到很多科学理论、小实验等,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发挥评价的作用,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质疑能力。如果教师不注重科学评价的作用,仅仅按照“做得好”或“你这样做不对”这样简单又没有启发性的评价方式,学生的质疑兴趣很可能就会被消磨,长此以往,他们也就失去了质疑的勇气。因此,教师要创建科学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并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观点,从而增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例如,在《折形状》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认为一张纸无论折成什么样的形状都无法承受住一块砖头的重量,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观点,也不要使用过于绝对性的评价语言,应该引导学生将纸折成不同的形状,然后让学生一一进行操作。在一番操作之后,学生得到了一个结论,即将一张纸用不同的方式折叠或者弯曲,可以提高纸的承受能力,而不同的折叠方式,承受力也是各不相同的。
七、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的学习与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分不開的,学生只有不断地质疑和反思,才能在自主思考和探究中不断进步和发展,最终牢固地掌握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所以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他们构建良好的质疑氛围,鼓励他们的质疑和创新,从而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范眉云.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精神的有效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3:68-69.
[2]林云娥.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态度养成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02:119-120.
[3]范眉云.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以苏教版四年级科学教材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4:70-71.
[4]王美琦.巧借学生质疑引领课堂探究——小学科学《研究磁铁》课堂教学案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