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离思《江城子》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haohu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卯年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苏轼《江城子》
  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做。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苏轼与权贵不和,外任多年且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于是写下这篇著名的悼亡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虽十年过去,苏轼对王弗依旧一往情深,绵绵离思。他对亡妻的思念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无意识的难以中断的思念。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心头,却上眉头”可以概括,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则是一种沉甸甸的思念。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这些都没有冲淡苏轼对亡妻的一片深情。他的离思犹如烈酒,历时越久越浓。怀想至切,却生死相隔,不得一见,悠然间一位孤苦可怜的诗人形象跃然纸间,从中感知这流传千年的悼亡词的真谛。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仕途坎坷,心中的抑郁无处诉说,与亡妻相距千里还只是孤坟而已,顿然间对妻子的离思倍增。也许这时的离思与愁丝已化作千丝万缕紧紧的绑住了苏轼那颗疲惫的心。
  十年的颠沛与流离,苏轼历经忧患,已然是“尘满面,鬓如霜”。这时的他即使与妻子相见,恐怕妻子已经认不出自己了。这也许是苏轼为自己“无处话凄凉”而找的一个借口,借以宽慰自己,减少离思。欲使其乐,倍增其哀达到了使哀者更哀的效果。我们可感到苏轼对亡妻的哀思至切与人世的辛酸。
  十年的哀思化作今朝一梦。“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与亡妻梦中相逢,妻子临窗而坐,对镜梳妆。诗人对这一场景的定格,表现了昔日夫妻和睦的生活。蓦然相逢,酸甜苦辣霎时涌上心头,相对无言中默默倾诉十年的痛苦。梦中醒来,苏轼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哀痛,想象着那清冷的明月,短短的松岗,幽幽的松林,是妻子思念自己而痛断柔肠的地方。这些都衬托出了苏轼对亡妻不能忘怀的深挚感情。
  以悼亡为题材作词,在苏轼是第一首,在词的发展史上也是第一首,苏轼开拓了词境,丰富了词境,提升了词境。
  这首词将梦境与现实融为一体,哀婉备至,情真意切,读之催人泪下。“词句略无粉饰,不假斧凿,不用一个典故”,就是这样一首洗尽铅华、如出天籁的小词,九百多年来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深挚的真情,感人的哀思,此可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作者单位:068350河北省丰宁县天桥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小学生可塑性大,尤其是低年级孩子正处于各种习惯形成的雏形期,各种习惯容易养成,也易于改变。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错过该阶段再矫正或补救,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奏效。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以便及时有效给予纠正,最近,对我们班做了一次调查。结果使我大吃一惊:为什么孩子
期刊
语文背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然而有的小学生存在畏难情绪,不喜欢背诵课文,不善于背诵课文,结果是花费了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导致语言文字知识积累较差,语文学习进步不大。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背诵课文?下面,浅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创设情景,体验情感  小学生抽象记忆比较差,但是形象记忆比较强。笔者在教
期刊
“幸福快乐过好每一天,胜过浮华一世。”“看病能报销,农家娃上学分文不收,出门走上了水泥路,种粮养猪还有钱补。” 如今,在国家全方位、多角度的惠农政策沐浴下,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就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种地不纳税,出门不太累;挣钱靠产业,经营有协会;住在新农村,赛似都市内;惠农喜事多,幸福有滋味。”这段顺口溜道出了我国农民的心里话,他们从中得到实惠,“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从一定意义上说,科学发展观就
期刊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小学科学课的显著特点,是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学是一门艺术,实验教学也不例外,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需要教师的机敏把握和智慧处理策略。而对实验细节的把握,是提升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在教学中,我们要从细节入手,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注重师生的有效交流与互动,用心观察,善于发现、挖掘,把握时机,加强课堂调控,加强实验的引领、
期刊
近年来,由于受到社会上消极因素的影响,我国教育事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有许多负面的现象引发人们的反思,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树立起学校师德的新标准,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命题。  师德建设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必须拥有合理载体,才能充分体现出德之芳馨;必须考虑其生成的土壤,从沃土培根开始,方能硕果殷实。然而,当前,学校在师德建设方面却存在一些误区,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组织轻过程,没有长远规划
期刊
【摘要】目前,普通中学生厌学体育的现象较为突出。体育课中的学习气氛不太活跃,学生完全按照老师的安排和规定进行练习,忽视从学生个人特点和爱好出发,教学方法死板,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恶”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通过研究分析,改进教学手段,克服学生各种不良心理影响,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有很大的
期刊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它可以及时反馈师生教与学的状况,另一方面,它对课堂教学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因此,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我们原来的评价方式就是在学期末给学生一个学科成绩,这样的评价是单一性的,不科学的,甚至是不公平的,没有摆脱影视教育的枷锁。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的教学评价制度也要进行改革——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
期刊
我于1997年参加教育工作,至今已有14年的教龄。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为了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经历了很多不眠之夜,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汗水。以崇高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尽职尽责,多次评为师德标兵。面对荣誉,我没有骄傲,仍在不懈的努力着。  教师从事教书育人的教育事业,是无尚光荣而神圣的。自从加入了这个行业,我就爱上了这个职业。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关爱他们的学习、生活,对家庭生活困难
期刊
作业,是课堂的继续和延伸,它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课堂知识并通过锻炼形成能力,也是教师获得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必要途径。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了解教学效果,并根据所得的信息及时有效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然而,有许多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却大多是机械的重复,枯燥的拷贝……这不仅使学生得不到较好的巩固,反而会使学生感觉到作业就等于负担,进而产生“谈虎色变”的不良心理,以致造成拖欠作业,厌学等不良现象。由此看来,
期刊
实施新课程改革,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了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只有主题意识被唤醒,学生的学习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更有利于塑造学生个性,学生的创造思维才能得到启发,智慧的火花才能被点燃。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