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研究甲真菌病患者甲微生物群的构成,为进一步阐明甲真菌病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47例甲真菌病患者及7例健康志愿者.取患者病甲的甲屑进行真菌镜检及培养鉴定;提取患者病甲、患者对侧健甲及健康人甲的DNA,对真菌rDNA ITS区及细菌16S rDNA V3-V4区PCR扩增,分析微生物群构成,并进行α多样性、β多样性、Simper分析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甲真菌病患者病甲的微生物群构成与对侧健甲及健康人甲存在差异.患者病甲的真菌菌群的丰富度高于对侧健甲.患者对侧健甲细菌菌群的
【机 构】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北京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北京100044;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厦门3610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甲真菌病患者甲微生物群的构成,为进一步阐明甲真菌病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47例甲真菌病患者及7例健康志愿者.取患者病甲的甲屑进行真菌镜检及培养鉴定;提取患者病甲、患者对侧健甲及健康人甲的DNA,对真菌rDNA ITS区及细菌16S rDNA V3-V4区PCR扩增,分析微生物群构成,并进行α多样性、β多样性、Simper分析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甲真菌病患者病甲的微生物群构成与对侧健甲及健康人甲存在差异.患者病甲的真菌菌群的丰富度高于对侧健甲.患者对侧健甲细菌菌群的多样性高于病甲及健康人甲,且患者对侧健甲细菌菌群的构成与患甲和健康人甲均有部分重叠.结论 患者对侧健甲的细菌菌群构成具有由健康人甲向患者病甲转变的趋势.且在患者病甲的微生物群中,某些真菌和细菌菌属可能具有相关性.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烟曲霉的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中的重要成分,以进一步明确曲霉致病机制.方法 通过离心法分离烟曲霉的囊泡,用电镜观察形态.采用马尔文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分析溶液中EVs的大小分布.通过质谱仪对囊泡内处理后的肽段进行分析.二级质谱数据使用Maxquant (v1.5.2.8)进行检索.检测RNA分布,通过数据库分析烟曲霉EVs中miRNA可能参与的一些通路.结果 电镜下烟曲霉的EVs可见明显的双层脂质结构.NTA发现烟曲霉分析的EVs大小主要集中在130 n
我国陆相页岩油面临单井产量低、递减快、最终采收率低的开发瓶颈,需超前布局CO2提高采收率技术.在系统解析北美页岩油CO2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陆相页岩油资源现实,详细讨论了该技术在国内页岩油开发的适用性与发展前景.分析表明,我国各页岩油区块原油黏度、地层压力、矿物组成等储层特征迥异,效益开发面临的瓶颈各不相同,CO2提高采收率的主要作用机理差异显著.因此,需针对性建立各区块CO2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指标,制定合理的技术适应性评价标准,加大力度攻关现场应用各环节的关键技术,并积极争取明确的国
由于岩溶发育的非均一性和复杂性,确定岩溶地下河流域范围及地下河管道的位置是非常困难的.高精度示踪技术可用来确定地下河管道的连通性及地下河流域大致范围;大功率充电法能够准确定位岩溶地下河管道的平面分布特征并追踪地下河系统的管道展布方向.综合高精度示踪技术和大功率充电法等成果,并结合地下河的地表出露特征和钻探等信息进行验证,查明毛村地下河系统的地下河管网分布特征及大致流域范围,探测技术方法组合成效显著.主要成果体现:在毛村地下河系统上游,存在多个地下河管道分支,且还存在一个未被发现的地下河管道,连通各地下河分
病例1,男,1岁6个月,咳嗽半个月、发热1周;病例2,男,11个月,反复鹅口疮3个月,咳嗽20 d.2例幼儿血培养阳性,均为马尔尼菲篮状菌,同时都存在免疫缺陷,非HIV感染,影像学提示肺部有多发小结节影,伏立康唑治疗后临床病愈出院,随访12个月无复发.
以桂东北寨底峰丛洼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二阶微分和去除包络线二阶微分方法对土壤光谱进行处理,筛选出3种光谱指数与土壤有机碳(S O C)相关系数最高的特征波段,通过比较偏最小二乘回归、多元线性回归与多元逐步回归等模型的精度,确定SOC最佳估测模型.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样品有机碳质量分数最小值为0.20%,最大值为6.06%,变异系数为63.28%,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异质性;(2)二阶微分光谱指数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精度优于原始光谱反射率及包络线二阶微分的模型;(3)二阶微分、包络线二阶微分光谱指数
目的 通过对中国侵袭性真菌监测网(CHIF-NET)2013年中国48家综合医院收集的1562株酵母菌进行流行病学分布及唑类耐药性分析,为临床侵袭性酵母菌的唑类用药提供数据基础.方法 收集2013年中国侵袭性真菌监测网48家医院共1562株酵母菌菌株及其原始信息,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 MS,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结合核糖体DNA测序明确菌种鉴定;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 M44-A2纸片扩散法检测菌株对氟康唑及伏立康唑的敏感性.结果 本研究共分离出酵母菌15
四川盆地涪陵海相页岩气区具有不同于北美页岩气区的地质条件,很难直接采用北美大规模、高密度、连片化布井的开发模式.针对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田下部气层一次井网开发后剩余资源精细刻画难度大、剩余资源动用率低和提高老井最终技术可采储量(EUR)技术不完善等难题,提出了适用于涪陵海相页岩气立体开发特点的地质工程一体化思路.在页岩气立体开发方案实施过程中,对剩余气分布、钻完井、压裂和生产等多学科知识进行系统总结,建立地模数模一体化储量动用评价技术、立体开发调整井位一体化优化技术和钻井、完井配套工艺一体化实施技术,形成了
碳酸盐岩的化学风化是岩溶关键带各圈层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风化壳中蕴含重要气候环境和物质循环信息.通过对广西桂林会仙峰丛谷地石灰土的化学风化强度及元素迁移特征的研究,并与滇黔湘和青藏高原的岩溶风化壳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会仙石灰土化学蚀变指数(CIA)均值为92.14,与贵州兴义岩溶风化壳相当,反映炎热潮湿气候下的强烈化学风化;白云岩风化壳CIA与灰岩风化壳相当,CIA值主要受“不溶物”含量的影响;地形上,从上坡到下坡,从坡地到谷地,垂向剖面从浅部到深部,碳酸盐岩风化壳的CIA值呈减小趋势;(2)包括
文章采用ArcGIS和SPSS22.0软件分析珠江三级支流漓江上游大溶江流域内土壤pH、电导率、粒度、土壤总氮(TN)、土壤有机碳(TOC)、土壤无机碳(TIC)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研究区土壤pH平均值在土下20 cm处为4.04~6.23,土下50 cm处为4.02~6.53,体现出土壤的地带性特征,土壤电导率均值为352.93μs?cm-1(变化范围为145.00~1015.00μs?cm-1),流域内不同地质背景的土壤pH和土壤电导率具有显著差异性;(2)土壤粒径以粉粒含量最高(
为准确评价隐伏岩溶区的强岩溶发育特征,采用孔中雷达反射成像技术,利用不同地层的电性差异特征以及探测钻孔孔壁地层岩溶发育情况,并根据岩体中雷达反射波的强度衰减特性,建立钻孔雷达最大探测距离与地层岩溶率的关系,定量推算出地层岩溶发育程度.结果表明:孔中雷达反射成像技术可获得钻孔半径10~30 m范围,甚至更远区域的岩溶发育信息.利用钻孔雷达最大探测距离与地层岩溶率的关系,可得到钻孔周边地层岩溶发育的定量化评价,分析各层位不同埋深的岩溶发育情况,可为地质勘察和工程建设提供更详实的基础数据,具有较好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