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明是好政策,出台多年却未能落地执行,企业无法享受政策红利且投诉无门……据报道,近年来,有些地方出台了很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企业成本的好政策,但部分政策尽管已出台多年,却因“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一直处于“休眠”状态,沦为“僵尸政策”。
已经出台了的政策,按说已经经过了论证和把关,可为何还会出现“休眠”甚至是“僵尸”状态?
个中情由千差万别,不一而足。有的政策只是勾勒出一个大的框架,看上去很美,却缺乏具体操作的实施细则。基层也好,企业也罢,均无从下手。
有的地方政策则与其他政策矛盾,或者相互之间的关系没有厘清。还有些地方政策则属于拍脑瓜决策,既要落实中央简政放权的精神,又不愿意放弃现实的权力及附着权力之上的利益,于是在搬出某些政策后将其束之高阁。
不客气地说,有的地方出台有些明显不能落地的政策,本身就是一种形式主义。看上去行动很迅速、落实很主动,实则不过是在玩花活,口惠而实不至。
而在具体的行政过程中,个别地方、部门不仅缺乏先期调研,没有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也不清理以往与中央政策精神抵牾的文件,甚至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后,也不去及时调整完善,这些政策似乎只是向上面汇报用的。
其实,政策究竟好不好,不能仅仅看条文怎么表述,目标如何庄严,还要看能不能精准地指导现实,能不能对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产生推力。如果出台之日就开启了“沉睡模式”,那这样的政策无论有多么美好的愿景,都说不上好政策。
不仅如此,政策悬置,往往会传导给企业和社会不良的信号,影响民众对政府权威和公信力的信任,进而破坏地方的营商环境。这无异于“中梗阻”,成为横亘于中央与基层之间层层截留的壁垒。
当下之计,一方面要尽快清理那些地方层面形同虚设的“僵尸政策”,该出台配套细则的出台细则,该重新完善补充的重新完善补充,该降低落地门槛惠企的尽快落地,该废除的也要尽快废除,而不宜听任这些政策依旧摆在那里,损害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光“吊”民众的胃口。
另一方面,也要从中切实吸取教训:政策是要指导实践的,既不能一味推脱,也不能随意而为。落实中央精神必须求真务实,而不能搪塞应付。问题导向应该贯穿制定、落实、完善政策的全过程,而不能只是沦为表态式政策跟进。必要时还应启动行政问责,查究这些“僵尸政策”何以会出台、为何难以落实、责任在哪儿。
好政策就该善作善成、落地惠企,而不能止于出台之后没下文。鉴于此,有必要像治“僵尸网站”那样治“僵尸政策”,別让其消解改革红利、辜负善治期许。(摘自《新京报》)
已经出台了的政策,按说已经经过了论证和把关,可为何还会出现“休眠”甚至是“僵尸”状态?
个中情由千差万别,不一而足。有的政策只是勾勒出一个大的框架,看上去很美,却缺乏具体操作的实施细则。基层也好,企业也罢,均无从下手。
有的地方政策则与其他政策矛盾,或者相互之间的关系没有厘清。还有些地方政策则属于拍脑瓜决策,既要落实中央简政放权的精神,又不愿意放弃现实的权力及附着权力之上的利益,于是在搬出某些政策后将其束之高阁。
不客气地说,有的地方出台有些明显不能落地的政策,本身就是一种形式主义。看上去行动很迅速、落实很主动,实则不过是在玩花活,口惠而实不至。
而在具体的行政过程中,个别地方、部门不仅缺乏先期调研,没有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也不清理以往与中央政策精神抵牾的文件,甚至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后,也不去及时调整完善,这些政策似乎只是向上面汇报用的。
其实,政策究竟好不好,不能仅仅看条文怎么表述,目标如何庄严,还要看能不能精准地指导现实,能不能对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产生推力。如果出台之日就开启了“沉睡模式”,那这样的政策无论有多么美好的愿景,都说不上好政策。
不仅如此,政策悬置,往往会传导给企业和社会不良的信号,影响民众对政府权威和公信力的信任,进而破坏地方的营商环境。这无异于“中梗阻”,成为横亘于中央与基层之间层层截留的壁垒。
当下之计,一方面要尽快清理那些地方层面形同虚设的“僵尸政策”,该出台配套细则的出台细则,该重新完善补充的重新完善补充,该降低落地门槛惠企的尽快落地,该废除的也要尽快废除,而不宜听任这些政策依旧摆在那里,损害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光“吊”民众的胃口。
另一方面,也要从中切实吸取教训:政策是要指导实践的,既不能一味推脱,也不能随意而为。落实中央精神必须求真务实,而不能搪塞应付。问题导向应该贯穿制定、落实、完善政策的全过程,而不能只是沦为表态式政策跟进。必要时还应启动行政问责,查究这些“僵尸政策”何以会出台、为何难以落实、责任在哪儿。
好政策就该善作善成、落地惠企,而不能止于出台之后没下文。鉴于此,有必要像治“僵尸网站”那样治“僵尸政策”,別让其消解改革红利、辜负善治期许。(摘自《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