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的前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既是我国的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这不仅意味着我国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变化可能生发深层次矛盾,也意味着我国更深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将引发我与其他国家的利益差异。今年以来,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纠纷、美国等对我人民币施压、国际舆论关注和炒作我国能源和资源需求等,证明我国进入贸易摩擦的高发期。有必要认真分析当前国际贸易形势的新特点,认真对待我国对外贸易摩擦出现的新问题,认真探寻维护我国发展利益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可行之策。
国际贸易总量增长稳定,结构失衡加剧
据世贸组织《2005年全球贸易报告》,2004年全球货物贸易比上年增长9%,增幅是2003年的近两倍。全球货物和服务出口额分别为8.88万亿美元和2.1万亿美元。亚洲、中南美洲、独联体、非洲、中东、北美和欧洲等七大地区贸易实现全面增长,增幅均超过上世纪90年代的平均水平。
国际贸易在保持总量稳定增长的同时,还有几个突出特点。贸易国别结构失衡加剧。2005年1~6月,主要工业化国家贸易收支状况恶化,美国和欧盟外贸逆差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7.9%和50%。日本和韩国等传统出超国贸易顺差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26.4%和33.9%,为近年来最大跌幅。与此同时,许多发展中国家外贸顺差迅速扩大。上半年我国贸易顺差396亿美元,而2004年同期为逆差68亿美元,俄罗斯、巴西贸易顺差也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6%和31%。拉美、加勒比国家整体对美贸易顺差也大幅提升。
区域贸易自由化加速。世贸组织框架下的多哈回合谈判一直进展缓慢,而双边和区域贸易却如火如荼,已经日益成为各国维护和开拓海外市场、应对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工具。在当前的区域贸易中,各方特别是大国角逐加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在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扩展,拉美、非洲,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区域经济合作步伐明显加快,日本、印度等大国正在力争主导亚洲经济合作进程。美国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合作潮流的主要驱动力量。据统计,2004年通过各类区域或双边自贸进行的贸易量占到全球贸易总量的近50%。
单边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今年3月美国将58个国家和地区以及3个经贸共同体列入其“黑名单”。美国和欧盟在纺织品贸易配额取消的形势下,继续对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等的纺织品单方面设限。美欧更多地越过世贸组织,直接采取单边贸易保护措施,世贸组织贸易仲裁机制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跨国公司进一步主导全球贸易。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最新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球跨国公司6.4万家,海外分支机构85万多家,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以上,海外子公司出口占世界出口的比重由25年前的30%提高到了45%。今年以来,世界能源、矿产、制造、通讯和零售等行业跨国公司继续加大兼并收购力度,扩大生产和营销网络,进一步增强了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国际贸易的这些新特点是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客观反映。联合国贸发会议全球投资前景预测系统的全球调查报告显示,在未来的短中期内,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将呈增长趋势,这必将进一步深刻改变着国际贸易流向和产业分工布局。以国界划分的贸易收支已不能反映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贸易平衡状况,相互依存与摩擦因素随之并行增长,而全球贸易机制建设严重滞后,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世界贸易增长的稳定性,有可能成为制约世界经济贸易稳定发展的重大因素。
我国是当前国际贸易 保护主义最大的受害者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外贸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相应上升。2004年我国跃居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外贸额占世界贸易额的6.4%,进、出口增速在世界前十大贸易国中均居首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2004年我国对全球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左右。我国成为许多商品的生产大国并占据全球较大市场份额,打破了全球原有的产业布局和贸易格局,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日趋严峻的对外贸易纠纷问题,其主要特点是:
从涉及的领域看,不仅发生在传统的商品贸易,而且向服务贸易和投资合作扩展。今年中美、中欧之间纺织品贸易摩擦急剧升温,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纺织品仍可能是摩擦热点。我国企业通过并购向海外投资遇到强大阻力,联想集团收购IBM个人电脑和中海油收购优尼克石油公司都受到美政府和国会不同程度的抵制。欧美批评我国在服务业领域,特别是金融和零售业对外开放程度不够,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劳工、环境和卫生标准等方面加大施压力度。
从牵扯的层面看,贸易摩擦已由产品、企业等微观经济层面向国家政策和制度等宏观层面发展。美国等一些国家担心我国走重商主义出口导向的发展道路,错误地认为我国国有企业通过政府税收优惠和补贴在国际上进行不公平竞争;指责我国通过人为压低人民币汇率促进出口,追逐巨额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无端猜测我在能源、原材料领域的国际合作政策等。
从发展走向看,贸易摩擦越来越政治化。我国的发展必然对世界经贸格局产生影响,我们认为这对世界各国更多的是发展机遇。但一些国家视我国崛起为威胁,认为对外经贸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将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同所谓威胁别国国家安全、争夺原材料产地等地缘政治问题挂钩。一些国家因国内经济不振、失业率高,部分中小企业因惧怕竞争,积极主张对我纺织品和其他产品出口设限,政治因素与经贸问题交织成为与我发生贸易摩擦的明显趋势。
从摩擦国别看,贸易摩擦对象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美欧等发达国家一直是与我国发生贸易摩擦最多的地区。目前我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呈较快上升趋势,发展中国家对我国产品立案数量已超过欧美,截至2005年5月,印度、土耳其对我贸易保护调查数量占到亚洲国家对我贸易保护调查的73.1%,发展中国家对我仅有的4起特保调查也都是印土两国发起的。其中印度共对我发起83起反倾销调查,是继美欧之后对我立案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中大国一些产业发展相对成熟,在个案特别是针对纺织、制鞋等传统产业的处理上,甚至出现了仿效发达国家对我作法的动向。
贸易摩擦的背后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利益与世界的深刻互动
摩擦源于利益差异。在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下,利益差异不可避免,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深刻改变国际分工格局和生产格局。我国在一些领域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强的竞争能力,必然深刻影响国际市场格局。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外资吸收国之一,必然深刻调整国际投资格局。我国以出口大国走向国际市场,必然深刻重组国际贸易格局。我国人民币汇率调整的一举一动,也必然深刻牵动国际金融格局。我国与其他国家利益互动不仅涉及能源、原料、运输通道等我国发展的基本利益,还包括境外投资、境外工程、劳务输出、技术出口,甚至企业兼并等增值利益。这种利益互动,是在国际分工大发展、世界经济结构大调整、产业大转移、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大流动的背景下发生的,是经济全球化深化演变的必然结果。
在诸多利益差异中,发达国家处于同我利益差异的主导面。发达经济体既想从我国快速发展中谋取超额利润,又要千方百计维护既得利益,还企图继续垄断国际政治经济的主导权。法荷否决欧洲宪法说明,发达国家民众对经济全球化存在着矛盾的心态,既希望享受经济全球化的成果,又不愿意承担风险。美欧在纺织品、服装、鞋类等本已不具有竞争优势领域上的蹩脚作法,充分显示出他们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有着强烈的利益丧失感。
在纵横交错的利益关系中,我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差异,必须也完全有可能转化为合作的机遇。在经济全球化中,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作为弱势群体,他们对来自新兴经济体的竞争有着强烈的危机感。还有一些发展中国家虽然认识到我国的发展对其长远利益有益,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又存在竞争或某种程度的冲突。以纺织服装为例。纺织服装往往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出口部门和外汇收入来源。2002年,孟加拉国纺织服装出口占本国总出口的80%以上,巴基斯坦和柬埔寨占70%以上,毛里求斯占60%以上,斯里兰卡占50%以上,突尼斯占40%以上,土耳其和摩洛哥占30%以上。一旦纺织服装出口受到严重冲击,这些国家经济所受的影响将是巨大的。作为新兴力量,印度等发展中大国,虽与我在具体问题上存在利益差异,但在发展本国经济,争取公平竞争环境,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等大的原则问题上则是大体一致的。
立足长远,共同发展,是破解贸易摩擦频发难题的根本之策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周边环境,必须从战略高度对待贸易摩擦,立足长远,坚持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道路。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通过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规范出口经营秩序,努力消除引发贸易摩擦的内部根源。
◆在总结中欧纺织品贸易谈判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与主要贸易伙伴多层次的、经常化的协调对话机制,通过增进信任,化解与有关国家的贸易摩擦。
◆根据不同国家的特点和发展水平,通过制订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国别贸易政策,优化进口结构,特别注重扩大急需的资源、原料性产品的进口。在关税减免和市场准入等方面,进一步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对我出口商品提供便利。
◆妥善处理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纠纷,通过加大直接投资等方式,适当向一些发展中国家转移部分纺织、服装等生产加工行业,改善这些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状况。
◆加强舆论引导,通过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遏制贸易摩擦的示范扩散效应。
◆发挥行业组织的中介作用,通过帮助出口企业树立自律和自我保护意识,推动企业以联合方式主动对外应诉,提高应诉率和胜诉率。
◆充分利用世贸组织平台,从战略上重视通过多边贸易仲裁机制和相关国际规则维护国家产业安全和贸易利益。
◆加快建立多双边自贸体系、关税同盟等贸易便利化组织,通过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化利益差异和贸易摩擦为互利、合作与共赢。
国际贸易总量增长稳定,结构失衡加剧
据世贸组织《2005年全球贸易报告》,2004年全球货物贸易比上年增长9%,增幅是2003年的近两倍。全球货物和服务出口额分别为8.88万亿美元和2.1万亿美元。亚洲、中南美洲、独联体、非洲、中东、北美和欧洲等七大地区贸易实现全面增长,增幅均超过上世纪90年代的平均水平。
国际贸易在保持总量稳定增长的同时,还有几个突出特点。贸易国别结构失衡加剧。2005年1~6月,主要工业化国家贸易收支状况恶化,美国和欧盟外贸逆差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7.9%和50%。日本和韩国等传统出超国贸易顺差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26.4%和33.9%,为近年来最大跌幅。与此同时,许多发展中国家外贸顺差迅速扩大。上半年我国贸易顺差396亿美元,而2004年同期为逆差68亿美元,俄罗斯、巴西贸易顺差也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6%和31%。拉美、加勒比国家整体对美贸易顺差也大幅提升。
区域贸易自由化加速。世贸组织框架下的多哈回合谈判一直进展缓慢,而双边和区域贸易却如火如荼,已经日益成为各国维护和开拓海外市场、应对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工具。在当前的区域贸易中,各方特别是大国角逐加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在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扩展,拉美、非洲,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区域经济合作步伐明显加快,日本、印度等大国正在力争主导亚洲经济合作进程。美国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合作潮流的主要驱动力量。据统计,2004年通过各类区域或双边自贸进行的贸易量占到全球贸易总量的近50%。
单边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今年3月美国将58个国家和地区以及3个经贸共同体列入其“黑名单”。美国和欧盟在纺织品贸易配额取消的形势下,继续对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等的纺织品单方面设限。美欧更多地越过世贸组织,直接采取单边贸易保护措施,世贸组织贸易仲裁机制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跨国公司进一步主导全球贸易。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最新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球跨国公司6.4万家,海外分支机构85万多家,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以上,海外子公司出口占世界出口的比重由25年前的30%提高到了45%。今年以来,世界能源、矿产、制造、通讯和零售等行业跨国公司继续加大兼并收购力度,扩大生产和营销网络,进一步增强了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国际贸易的这些新特点是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客观反映。联合国贸发会议全球投资前景预测系统的全球调查报告显示,在未来的短中期内,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将呈增长趋势,这必将进一步深刻改变着国际贸易流向和产业分工布局。以国界划分的贸易收支已不能反映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贸易平衡状况,相互依存与摩擦因素随之并行增长,而全球贸易机制建设严重滞后,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世界贸易增长的稳定性,有可能成为制约世界经济贸易稳定发展的重大因素。
我国是当前国际贸易 保护主义最大的受害者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外贸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相应上升。2004年我国跃居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外贸额占世界贸易额的6.4%,进、出口增速在世界前十大贸易国中均居首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2004年我国对全球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左右。我国成为许多商品的生产大国并占据全球较大市场份额,打破了全球原有的产业布局和贸易格局,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日趋严峻的对外贸易纠纷问题,其主要特点是:
从涉及的领域看,不仅发生在传统的商品贸易,而且向服务贸易和投资合作扩展。今年中美、中欧之间纺织品贸易摩擦急剧升温,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纺织品仍可能是摩擦热点。我国企业通过并购向海外投资遇到强大阻力,联想集团收购IBM个人电脑和中海油收购优尼克石油公司都受到美政府和国会不同程度的抵制。欧美批评我国在服务业领域,特别是金融和零售业对外开放程度不够,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劳工、环境和卫生标准等方面加大施压力度。
从牵扯的层面看,贸易摩擦已由产品、企业等微观经济层面向国家政策和制度等宏观层面发展。美国等一些国家担心我国走重商主义出口导向的发展道路,错误地认为我国国有企业通过政府税收优惠和补贴在国际上进行不公平竞争;指责我国通过人为压低人民币汇率促进出口,追逐巨额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无端猜测我在能源、原材料领域的国际合作政策等。
从发展走向看,贸易摩擦越来越政治化。我国的发展必然对世界经贸格局产生影响,我们认为这对世界各国更多的是发展机遇。但一些国家视我国崛起为威胁,认为对外经贸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将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同所谓威胁别国国家安全、争夺原材料产地等地缘政治问题挂钩。一些国家因国内经济不振、失业率高,部分中小企业因惧怕竞争,积极主张对我纺织品和其他产品出口设限,政治因素与经贸问题交织成为与我发生贸易摩擦的明显趋势。
从摩擦国别看,贸易摩擦对象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美欧等发达国家一直是与我国发生贸易摩擦最多的地区。目前我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呈较快上升趋势,发展中国家对我国产品立案数量已超过欧美,截至2005年5月,印度、土耳其对我贸易保护调查数量占到亚洲国家对我贸易保护调查的73.1%,发展中国家对我仅有的4起特保调查也都是印土两国发起的。其中印度共对我发起83起反倾销调查,是继美欧之后对我立案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中大国一些产业发展相对成熟,在个案特别是针对纺织、制鞋等传统产业的处理上,甚至出现了仿效发达国家对我作法的动向。
贸易摩擦的背后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利益与世界的深刻互动
摩擦源于利益差异。在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下,利益差异不可避免,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深刻改变国际分工格局和生产格局。我国在一些领域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强的竞争能力,必然深刻影响国际市场格局。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外资吸收国之一,必然深刻调整国际投资格局。我国以出口大国走向国际市场,必然深刻重组国际贸易格局。我国人民币汇率调整的一举一动,也必然深刻牵动国际金融格局。我国与其他国家利益互动不仅涉及能源、原料、运输通道等我国发展的基本利益,还包括境外投资、境外工程、劳务输出、技术出口,甚至企业兼并等增值利益。这种利益互动,是在国际分工大发展、世界经济结构大调整、产业大转移、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大流动的背景下发生的,是经济全球化深化演变的必然结果。
在诸多利益差异中,发达国家处于同我利益差异的主导面。发达经济体既想从我国快速发展中谋取超额利润,又要千方百计维护既得利益,还企图继续垄断国际政治经济的主导权。法荷否决欧洲宪法说明,发达国家民众对经济全球化存在着矛盾的心态,既希望享受经济全球化的成果,又不愿意承担风险。美欧在纺织品、服装、鞋类等本已不具有竞争优势领域上的蹩脚作法,充分显示出他们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有着强烈的利益丧失感。
在纵横交错的利益关系中,我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差异,必须也完全有可能转化为合作的机遇。在经济全球化中,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作为弱势群体,他们对来自新兴经济体的竞争有着强烈的危机感。还有一些发展中国家虽然认识到我国的发展对其长远利益有益,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又存在竞争或某种程度的冲突。以纺织服装为例。纺织服装往往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出口部门和外汇收入来源。2002年,孟加拉国纺织服装出口占本国总出口的80%以上,巴基斯坦和柬埔寨占70%以上,毛里求斯占60%以上,斯里兰卡占50%以上,突尼斯占40%以上,土耳其和摩洛哥占30%以上。一旦纺织服装出口受到严重冲击,这些国家经济所受的影响将是巨大的。作为新兴力量,印度等发展中大国,虽与我在具体问题上存在利益差异,但在发展本国经济,争取公平竞争环境,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等大的原则问题上则是大体一致的。
立足长远,共同发展,是破解贸易摩擦频发难题的根本之策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周边环境,必须从战略高度对待贸易摩擦,立足长远,坚持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道路。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通过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规范出口经营秩序,努力消除引发贸易摩擦的内部根源。
◆在总结中欧纺织品贸易谈判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与主要贸易伙伴多层次的、经常化的协调对话机制,通过增进信任,化解与有关国家的贸易摩擦。
◆根据不同国家的特点和发展水平,通过制订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国别贸易政策,优化进口结构,特别注重扩大急需的资源、原料性产品的进口。在关税减免和市场准入等方面,进一步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对我出口商品提供便利。
◆妥善处理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纠纷,通过加大直接投资等方式,适当向一些发展中国家转移部分纺织、服装等生产加工行业,改善这些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状况。
◆加强舆论引导,通过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遏制贸易摩擦的示范扩散效应。
◆发挥行业组织的中介作用,通过帮助出口企业树立自律和自我保护意识,推动企业以联合方式主动对外应诉,提高应诉率和胜诉率。
◆充分利用世贸组织平台,从战略上重视通过多边贸易仲裁机制和相关国际规则维护国家产业安全和贸易利益。
◆加快建立多双边自贸体系、关税同盟等贸易便利化组织,通过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化利益差异和贸易摩擦为互利、合作与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