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律诗中的政治内涵——从杜甫到李商隐、韩偓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fjm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一七言律诗,滥觞于梁、陈,成熟于初唐。其确立时期,当在唐中宗景龙年间。这一年代,下距今存杜甫创作的第一首七律,约二十八年。初唐七律,虽然在形式上不断演进,声律对偶也日益精严,但其所反映的内容却变化甚少。据我们的统计,在杜甫之前,初唐或由初入盛的诗人计创作七律二百四十六首,除极少几首外,内容不外包括应制颂圣、即景抒怀、寄远赠别、登临怀古等几类,而尤以第一类为最多。将这种新成熟的充满了生命力的诗歌样式仅用之于表现这些内容,虽然也
其他文献
课堂是教师完成其“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完成学业,发展智力,丰富情感,形成高尚审美情操的主要阵地。早在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指出:“寻求
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人才的素质高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阵地在于课堂。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学习对开发儿童潜能、进行思想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若再加上完善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从而使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