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适应社会对外语人才高质量的要求,高校日语教学除保留传统教学的优势之外需要采取新的教学方式,加强日语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把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大胆实践口语、增强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材。
关键词:职业院校 日语 教学质量
随着中日两国官方和民间交流的日益增多,两国间的经济贸易、商务活动和旅游观光等也迅速开展起来。于是,社会上出现了急需日语人才而又供不应求的现象,这大大刺激了众多社会青年和大学生学习日语的热情。全国许多外语院校,为了适应各社会产业中日语人才需求量的增加、日资企业在中国的出现,国内各综合性大学纷纷试办日语类专业,在高职类学校中也掀起了日语学习的热潮,大批的学生加入了日语学习的行列。
面对高校日语教学热的出现,各校对日语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上也在不断作出调整和创新。高职教育与本科不同,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缺乏经验,在许多方面都借鉴了国外高职教育和我国本科教育的经验,因此,最初在人才培养规格确立和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难免出现具体课程体系不符合高职教育自身规律和我国国情的现象,具有模仿国外高职教育或我国本科教育的痕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在日语教学方面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日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的一些老问题。
普通高校的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职高专学生生源总体文化水平的下降,突出反映在外语知识的欠缺,外语的应用能力不足,外语学习兴趣不足等方面。高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 :不敢用日语与人交流;看不懂日语说明书,听不懂对方的指令,传达不准意图,等等。这种对语言方面存在的不适应现象,是职业学校的外语教学需要解决的严峻课题。为了适应市场需求,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职业院校学生较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在校时间短,且大多不具备有效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因此,面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客观现状,为满足学生工作需求的问题,如何提高外语教学水平与质量。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一、 目前职业院校日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教学方式单调,教学手段陈旧
由于高职院校的日语教师也没有面对升学或考试成绩的太大压力,致使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对新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缺乏积极性,大部分老师还是延续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及其被动型、依赖型、单一型的教育模式。在教学方式上也是以老师的直观讲解为主,学生创造性学习为辅。新的教学手段更是少之又少,很多老师就是拿本教材一讲到底,甚至连教案也没有,至于多媒体等新的教学手段几乎无人问津。如日语教学仍主要采用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材+黑板+录音机"的模式,以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为目的的交际法教学还远离课堂,语言教学没能达到运用的目的;外语教学所花的多学时与实际效果极不相称。这一方面固然是老师缺乏主动性,但另一方面教育资源的匮乏和对日语重要性认识的欠缺也是主要原因。
2、适用教材少,针对性差
目前市场上日语教材品种齐全,种类繁多,但是教材内容的编写及教材的科学性、实用性很难与职业院校的日语教学实际需要相适应。比如职业院校中日语精读教材的选择,受历史原因的影响,教材注重语法及语言学习的系统性,内容则较为生硬和古板,缺乏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只是注重语言符号的学习,同时就教材深度的理解上还停留在词语、句子、语法的难易度上,而忽视了文章与职业相关联的考虑。
3、学生缺乏相关的文化知识和修养
目前的职业院校日语教育还仍局限在单一的语言文字教学方面,学生的其他知识面较欠缺。笔者曾经在课上问过日语二年级的学生对日本武士道是怎么看的,几乎全部学生都简单的理解为:切腹、剖腹自杀。对于他们对日本文化的知之甚少笔者深感遗憾和不安。我们应将单一的语言文字培养,向着既会日语,又有一定知识面,具有较强综合性应用能力的方向转变。使所培养的大学生,不仅会日语,还要了解日本国情,具有日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知识和修养。
4、教学内容过于滞后,学生交际能力差
与本科或普通专科相比,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实践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学生的突出特点是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比较强,这种类型的人才恰恰是我国目前需求量最大的人才。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日语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应该注重实用和实效的原则,强调培养语言应用能力。日语教学要扩展其实用性和专业技术性,强调日语语言基本训练和实用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从而达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
5、过于重视语法知识,听说能力的欠缺,学习积极性不高
职业院校的日语教学和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目的不同,旨在培养实践技能型日语人才。因此教学要围绕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两方面同时开展,追求高、精、深。日语教学的对象大都是高中毕业的、之前没有接触过日语的学生。他们学习日语,是为了多掌握一门外语工具,为专业的拓展和深化搭建桥梁、建立渠道。因此,在教授他们日语时,打好基础是关键,同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会话交际能力。但我们的高职日语教育主要是以精读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也就是注重语法,这就导致学生听说能力的低下和交际能力的欠缺。出现这种偏差一方面是受教育资源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教育指导思想的偏差,学生过分地追求眼前利益,他们学习日语,只需要通过学期考试或者满足升学需求,至于强化听说能力,对他们而言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在这种教育结构下所产生的后果就是,由于注重书面语和语法,忽视口语及听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即使学习了几年,大部分学生还是只能勉强阅读一些简单文章,而不具备听,说能力,更谈不上写。
6、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高职院校大多是由原先的中等职院校转变而来,教师的教学水平还不能一下达到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很多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日语能力仍然停步在中专院校的水准,这完全不能满足新的教学能力和知识的要求。
二、问题的对策
为实现日语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教学过程就变得越发关键,特别是作为职业技术院校的日语专业教师,则更需要根据高等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要求和办学特点组织教学,正确引导学生们完成角色的转变,尽快让他们形成自主自觉学习的习惯,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尽快的适应岗位职业环境,毕业就能在工作岗位上独挡一面。对此,不管是日语专业教学还是第二外语教学的形式,概莫能外。根据这几年教学的经验,针对目前日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应当采取相应对策。笔者认为现高职类日语教学中要把握好以下诸方面。
1、专业的日语教师,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的好坏,不在于是否拥有精良的设备、豪华的装修,而是在于是否拥有高质量的教师。经过专业训练、拥有日语教学专业资格的日语教师,毫无疑问会为日语教学如虎添翼。在教学环节上,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因材施教,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技术。针对目前高职生源的特点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实施班导师制度。课堂教学注重提高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推广课件教学。此外,还可利用网上日语学习平台和数据库,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新颖、丰富的学习资源。
2、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相结合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部分,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就不能恰当有效地进行交际。正如教学大纲所说:“掌握语法有助于语句结构的正确,而熟悉有关文化知识则有助于理解和表情达意。”教材中有许多有关中外文化方面的材料,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得到文化的熏陶,扫除语言中的文化障碍,为学生参与未来的国际交际、增加民族间的理解打下基础。同时,在外国文化的参照下,反思中国的文化,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或者说是价值观。教材渗透了思想教育的因素,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素养。
3、打好语言基础
各类学科所用的日语,尽管在词汇、语法、功能意念等方面各有特点,然而,基本词汇、基本语法、基本功能意念是共同的,这就是所谓的语言共核。大学日语的基础阶段必须以日语的语言共核作为教学的重点,努力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只有扎扎实实地打好语言基础,才能提高学生以日语为工具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口头,笔头的语言交际能力。
社会在前进,科学在进步,边缘学科日见发展,无论哪个学科的专业人员都必须扩大知识面,注意全方位地汲取专业信息。因此日语教学的基础阶段,应以语言共核为中心。
4、培养学生运用外语交际的能力
对高职类学生的日语教学来说,应改变语言学习枯燥乏味的学习状态和应试教育中死记硬背的陋习,增加知识的运用性,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走出校园就能游刃有余运用所学知识投身于工作当中。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日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用日语进行笔头,口头交际的能力。所以,教学中既要传授必要的语言知识,有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广泛的阅读和其他语言交际活动。教学活动不但要有利于语言能力的训练,更要有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语言的交际功能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因此培养学生运用日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的交际能力不仅表现在口头上,也表现在书面语中。日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语音、词汇和语法),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在口头上、书面上运用日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学习语言知识和培养运用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过去,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外语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点,不太注意言语技能的发展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外语教学中大面积的“聋哑”。考试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没有按教学大纲要求全面完成外语教学所应该完成的任务,结果是语言知识点越讲越深,越讲越细,语言学习成了语法分析,学生的实践活动受到限制。这种缺少学生参与的语言教学活动是难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并不排斥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正相反,语言知识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第一要素,是形成语言交际能力的基础,不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何以进行听说读写?何以交流信息?但是,语言知识必须转化为言语技能,这个转化过程就是练习或实践的过程。另外,还要兼顾准确与流利,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熟练程度。对于交际能力来说,准确与流利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准确,流利便失去基础,实现不了交际任务;没有流利,便难以有效地进行交际,准确也就丧失了交际的意义。
5、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意识倾向
日语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积极大胆的学习倾向,这一观点是根据外语知识的特点、外语学习的心理特点以及外语教学思想发展现状提出的。语言是一套任意性符号。日语是一门语言,它也具有这一特点。它的学习往往在母语的环境下进行,受到母语的干扰,同时学习者也缺少如学习母语时所具备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这也就是说,日语学习单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而一个学习者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他就不会主动投入言语活动中去,更不会多方观察别人的言语行动。可见,积极的外语学习倾向在外语学习中是多么重要。
6、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录音,录象,电视,电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提高日语教学质量作用显著,应大力推广,充分利用,并应进一步开展电教设备用于日语教学的研究和试验。有条件的院校,应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日语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日语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完善教学手段更重要的还在于人,即教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离不开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任课教师,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对广大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充分开发先进教学设备的功能,尽快建设起一支能够适应现代化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来。有的高校还利用网络同日本一些名牌大学开展远程教学,使同学们可以学习和掌握日本高校中的教学内容和有关的知识信息情报,便于他们更直接地了解日本。
7、贴近社会实际开展实践教学
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在实现教育与市场紧密结合的同时,为学生扩大了就业出口。校企零距离对接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新模式,我们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把企业培训方案导入教学内容,把企业实践技能考核纳入实训计划。以往大学的日语教学,强调单一的语言学习较多,缺乏对学生进行综合知识和素质能力的训练培养。培养出的学生知识面较窄,视野和思路不开阔。所以,教学一定要紧密接近社会,接近实际,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上下功夫。在平常的课堂学习中,则可以多向学生们传授有关日本基本礼仪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相关的工作场所,亲身感受日本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或者让学生利用假期去实习,通过现场训练来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五、总结
各种教学方法都是一定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的产物。针对目前高职生源的特点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日语教学应立足于我国实际,博采众长,在教学环节上,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因材施教,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技术。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阶段和不同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内外各种言语交际活动。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优秀的有用的社会综合型人才。
注:
[1]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著《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2004 [M]北京P102
[2]. 罗常培著《语言与文化》北京大学[M]1953年
[3]. 寇柏玲 甲春雷 高等职业院校外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构建高职外语教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国西部科技 [J] 2008年7卷3期
[4]. 贾玉新著《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M]2003年
关键词:职业院校 日语 教学质量
随着中日两国官方和民间交流的日益增多,两国间的经济贸易、商务活动和旅游观光等也迅速开展起来。于是,社会上出现了急需日语人才而又供不应求的现象,这大大刺激了众多社会青年和大学生学习日语的热情。全国许多外语院校,为了适应各社会产业中日语人才需求量的增加、日资企业在中国的出现,国内各综合性大学纷纷试办日语类专业,在高职类学校中也掀起了日语学习的热潮,大批的学生加入了日语学习的行列。
面对高校日语教学热的出现,各校对日语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上也在不断作出调整和创新。高职教育与本科不同,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缺乏经验,在许多方面都借鉴了国外高职教育和我国本科教育的经验,因此,最初在人才培养规格确立和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难免出现具体课程体系不符合高职教育自身规律和我国国情的现象,具有模仿国外高职教育或我国本科教育的痕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在日语教学方面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日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的一些老问题。
普通高校的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职高专学生生源总体文化水平的下降,突出反映在外语知识的欠缺,外语的应用能力不足,外语学习兴趣不足等方面。高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 :不敢用日语与人交流;看不懂日语说明书,听不懂对方的指令,传达不准意图,等等。这种对语言方面存在的不适应现象,是职业学校的外语教学需要解决的严峻课题。为了适应市场需求,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职业院校学生较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在校时间短,且大多不具备有效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因此,面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客观现状,为满足学生工作需求的问题,如何提高外语教学水平与质量。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一、 目前职业院校日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教学方式单调,教学手段陈旧
由于高职院校的日语教师也没有面对升学或考试成绩的太大压力,致使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对新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缺乏积极性,大部分老师还是延续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及其被动型、依赖型、单一型的教育模式。在教学方式上也是以老师的直观讲解为主,学生创造性学习为辅。新的教学手段更是少之又少,很多老师就是拿本教材一讲到底,甚至连教案也没有,至于多媒体等新的教学手段几乎无人问津。如日语教学仍主要采用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材+黑板+录音机"的模式,以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为目的的交际法教学还远离课堂,语言教学没能达到运用的目的;外语教学所花的多学时与实际效果极不相称。这一方面固然是老师缺乏主动性,但另一方面教育资源的匮乏和对日语重要性认识的欠缺也是主要原因。
2、适用教材少,针对性差
目前市场上日语教材品种齐全,种类繁多,但是教材内容的编写及教材的科学性、实用性很难与职业院校的日语教学实际需要相适应。比如职业院校中日语精读教材的选择,受历史原因的影响,教材注重语法及语言学习的系统性,内容则较为生硬和古板,缺乏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只是注重语言符号的学习,同时就教材深度的理解上还停留在词语、句子、语法的难易度上,而忽视了文章与职业相关联的考虑。
3、学生缺乏相关的文化知识和修养
目前的职业院校日语教育还仍局限在单一的语言文字教学方面,学生的其他知识面较欠缺。笔者曾经在课上问过日语二年级的学生对日本武士道是怎么看的,几乎全部学生都简单的理解为:切腹、剖腹自杀。对于他们对日本文化的知之甚少笔者深感遗憾和不安。我们应将单一的语言文字培养,向着既会日语,又有一定知识面,具有较强综合性应用能力的方向转变。使所培养的大学生,不仅会日语,还要了解日本国情,具有日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知识和修养。
4、教学内容过于滞后,学生交际能力差
与本科或普通专科相比,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实践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学生的突出特点是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比较强,这种类型的人才恰恰是我国目前需求量最大的人才。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日语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应该注重实用和实效的原则,强调培养语言应用能力。日语教学要扩展其实用性和专业技术性,强调日语语言基本训练和实用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从而达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
5、过于重视语法知识,听说能力的欠缺,学习积极性不高
职业院校的日语教学和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目的不同,旨在培养实践技能型日语人才。因此教学要围绕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两方面同时开展,追求高、精、深。日语教学的对象大都是高中毕业的、之前没有接触过日语的学生。他们学习日语,是为了多掌握一门外语工具,为专业的拓展和深化搭建桥梁、建立渠道。因此,在教授他们日语时,打好基础是关键,同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会话交际能力。但我们的高职日语教育主要是以精读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也就是注重语法,这就导致学生听说能力的低下和交际能力的欠缺。出现这种偏差一方面是受教育资源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教育指导思想的偏差,学生过分地追求眼前利益,他们学习日语,只需要通过学期考试或者满足升学需求,至于强化听说能力,对他们而言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在这种教育结构下所产生的后果就是,由于注重书面语和语法,忽视口语及听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即使学习了几年,大部分学生还是只能勉强阅读一些简单文章,而不具备听,说能力,更谈不上写。
6、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高职院校大多是由原先的中等职院校转变而来,教师的教学水平还不能一下达到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很多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日语能力仍然停步在中专院校的水准,这完全不能满足新的教学能力和知识的要求。
二、问题的对策
为实现日语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教学过程就变得越发关键,特别是作为职业技术院校的日语专业教师,则更需要根据高等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要求和办学特点组织教学,正确引导学生们完成角色的转变,尽快让他们形成自主自觉学习的习惯,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尽快的适应岗位职业环境,毕业就能在工作岗位上独挡一面。对此,不管是日语专业教学还是第二外语教学的形式,概莫能外。根据这几年教学的经验,针对目前日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应当采取相应对策。笔者认为现高职类日语教学中要把握好以下诸方面。
1、专业的日语教师,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的好坏,不在于是否拥有精良的设备、豪华的装修,而是在于是否拥有高质量的教师。经过专业训练、拥有日语教学专业资格的日语教师,毫无疑问会为日语教学如虎添翼。在教学环节上,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因材施教,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技术。针对目前高职生源的特点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实施班导师制度。课堂教学注重提高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推广课件教学。此外,还可利用网上日语学习平台和数据库,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新颖、丰富的学习资源。
2、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相结合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部分,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就不能恰当有效地进行交际。正如教学大纲所说:“掌握语法有助于语句结构的正确,而熟悉有关文化知识则有助于理解和表情达意。”教材中有许多有关中外文化方面的材料,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得到文化的熏陶,扫除语言中的文化障碍,为学生参与未来的国际交际、增加民族间的理解打下基础。同时,在外国文化的参照下,反思中国的文化,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或者说是价值观。教材渗透了思想教育的因素,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素养。
3、打好语言基础
各类学科所用的日语,尽管在词汇、语法、功能意念等方面各有特点,然而,基本词汇、基本语法、基本功能意念是共同的,这就是所谓的语言共核。大学日语的基础阶段必须以日语的语言共核作为教学的重点,努力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只有扎扎实实地打好语言基础,才能提高学生以日语为工具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口头,笔头的语言交际能力。
社会在前进,科学在进步,边缘学科日见发展,无论哪个学科的专业人员都必须扩大知识面,注意全方位地汲取专业信息。因此日语教学的基础阶段,应以语言共核为中心。
4、培养学生运用外语交际的能力
对高职类学生的日语教学来说,应改变语言学习枯燥乏味的学习状态和应试教育中死记硬背的陋习,增加知识的运用性,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走出校园就能游刃有余运用所学知识投身于工作当中。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日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用日语进行笔头,口头交际的能力。所以,教学中既要传授必要的语言知识,有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广泛的阅读和其他语言交际活动。教学活动不但要有利于语言能力的训练,更要有利于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语言的交际功能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因此培养学生运用日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的交际能力不仅表现在口头上,也表现在书面语中。日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语音、词汇和语法),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在口头上、书面上运用日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学习语言知识和培养运用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过去,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外语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点,不太注意言语技能的发展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外语教学中大面积的“聋哑”。考试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没有按教学大纲要求全面完成外语教学所应该完成的任务,结果是语言知识点越讲越深,越讲越细,语言学习成了语法分析,学生的实践活动受到限制。这种缺少学生参与的语言教学活动是难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并不排斥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正相反,语言知识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第一要素,是形成语言交际能力的基础,不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何以进行听说读写?何以交流信息?但是,语言知识必须转化为言语技能,这个转化过程就是练习或实践的过程。另外,还要兼顾准确与流利,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熟练程度。对于交际能力来说,准确与流利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准确,流利便失去基础,实现不了交际任务;没有流利,便难以有效地进行交际,准确也就丧失了交际的意义。
5、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意识倾向
日语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积极大胆的学习倾向,这一观点是根据外语知识的特点、外语学习的心理特点以及外语教学思想发展现状提出的。语言是一套任意性符号。日语是一门语言,它也具有这一特点。它的学习往往在母语的环境下进行,受到母语的干扰,同时学习者也缺少如学习母语时所具备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这也就是说,日语学习单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而一个学习者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他就不会主动投入言语活动中去,更不会多方观察别人的言语行动。可见,积极的外语学习倾向在外语学习中是多么重要。
6、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录音,录象,电视,电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提高日语教学质量作用显著,应大力推广,充分利用,并应进一步开展电教设备用于日语教学的研究和试验。有条件的院校,应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日语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日语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完善教学手段更重要的还在于人,即教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离不开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任课教师,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对广大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充分开发先进教学设备的功能,尽快建设起一支能够适应现代化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来。有的高校还利用网络同日本一些名牌大学开展远程教学,使同学们可以学习和掌握日本高校中的教学内容和有关的知识信息情报,便于他们更直接地了解日本。
7、贴近社会实际开展实践教学
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在实现教育与市场紧密结合的同时,为学生扩大了就业出口。校企零距离对接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新模式,我们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把企业培训方案导入教学内容,把企业实践技能考核纳入实训计划。以往大学的日语教学,强调单一的语言学习较多,缺乏对学生进行综合知识和素质能力的训练培养。培养出的学生知识面较窄,视野和思路不开阔。所以,教学一定要紧密接近社会,接近实际,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上下功夫。在平常的课堂学习中,则可以多向学生们传授有关日本基本礼仪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相关的工作场所,亲身感受日本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或者让学生利用假期去实习,通过现场训练来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五、总结
各种教学方法都是一定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的产物。针对目前高职生源的特点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日语教学应立足于我国实际,博采众长,在教学环节上,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因材施教,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技术。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阶段和不同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内外各种言语交际活动。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优秀的有用的社会综合型人才。
注:
[1]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著《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2004 [M]北京P102
[2]. 罗常培著《语言与文化》北京大学[M]1953年
[3]. 寇柏玲 甲春雷 高等职业院校外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构建高职外语教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国西部科技 [J] 2008年7卷3期
[4]. 贾玉新著《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M]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