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务劳动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ef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小学生良好个性心理的形成,得益于家庭、学校和社区组织的教育和影响。在家庭教育中,家务劳动对孩子良好个性品质和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家务劳动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关键词:中小学生家务劳动个性心理发展必修课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c)-0234-01
  
  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受教育者的积极生活态度。人的良好个性心理,需要从小进行长期的、多方面的教育培养;培养道义感、信念、价值定向系统、劳动习惯、意志、性格、行为准则以及同他人交往的方法和技巧等等。家庭、学校、社区组织这教育体系中的三个环节,都同时负有实行这一任务的责任,其中,家庭有着特殊的作用。因为对于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其个性基础恰恰是在家庭里打下的,而家庭教育起主导作用的,则是生活活动和人际交往。因此,孩子的个性特征、心理素质,不仅表现在而且形成于他(她)在家庭的生活活动和与人交往的过程中。
  
  1 家务劳动的基本内涵
  家庭生活活动是由家庭成员通过个体的或集体的劳动而形成的丰富多彩的生活过程。在这过程中,家务劳动成为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也是他们的共同需要。“家务劳动”是一切与家庭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个人或家庭集体的劳动,是在家庭内所从事的各种有益于家庭运行发展的劳动,包括直接或间接的生产劳动和“家政”。孩子在学校是学生,在家庭是成员。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情感、理想和意志,能够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家务劳动中得以沟通和形成。前苏联教育家谢苗洛夫说:“在家庭学到的一般标准、善良和人道主义的情感,渐渐成为形成更为复杂的品德和道德情感诸概念—— 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等等的基础。”(《个性道德教育中的社会心理学问题》常富英、方为文译本第41页)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对中小学生来说,是品德和感情教育的重要部分,是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发展的基础。可以说,一个对家庭缺乏责任感的人,就不会有真正的社会責任感,对诸如国家利益、民族前途以及人民疾苦等也难以真正关注。但社会调查显示,家长们往往低估了家务劳动对孩子个性心理形成的重要影响,未能充分利用它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可能性,甚至放弃了这种教育的机会。
  
  2 家务劳动对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积极影响
  家务劳动对孩子的教育作用,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人们通常以为,家庭教育,在儿童入学前主要是使儿童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接受学校教育打好基础;在儿童入学后,主要是配合学校教育,使其品德、智力和健康得到正常发展,以期成为可用之人。基于这种认识,家庭教育之于学校教育,似乎成了辅助性的和具有阶段性的教育。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我国,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其生命中最重要的阶段是在家庭度过的。特别是小学初中阶段,家庭为其提供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和条件,家庭对其影响多于学校。目前,在我国城乡中小学,虽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劳动(技)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但一般未能很好地得以实施,其中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有学校或教师的人为因素。在一些中小学,由于受片面追求“教学质量”和升学率的影响,劳动(技)课程教学时间往往被其他考试学科教学所占用,就连起码的一些公益性劳动也被取消了。在这种情况下,家务劳动对中小学生的教育作用就越发显得重要。
  即使学校条件具备,劳动(技)课实行得很好,其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与学生从事家务劳动所受到的教育也是不同的。学校开设的劳动(技)课,是围绕“培养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这一目的(这就是有人把劳动教育看成德育一部分的原因)而进行的教学,而家务劳动的教育作用,主要是促进孩子良好个性品质和心理的发展。家务劳动的合理分工和协作,可以促进家庭成员间的相互理解和关心,增进家庭的和睦和融洽;家务劳动的经常性和低强度性,会使家庭成员们感到轻松愉快和富有意义,从而激发孩子参与劳动的积极性;由于家务劳动是“互利互惠”的劳动,不仅可以强化家庭成员的团结协作精神,而且可以增强孩子参与社会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促进其良好的心理和品质的发展;由于家务劳动相当一部分是个体自觉的主动劳动,孩子经常参与这种劳动,可以提高其独立生活和处理事务的能力。这些是学生在课堂上或学校里参加劳动实践(实验)时所不能获得的。所以,家务劳动对中小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正面的和积极的,也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劳动(技)教育课所不能替代的。
  
  3 家务劳动应该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与劳动(技)教育密切相关,但它们不是相兼相容的关系。其中,劳动(技)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的要求虽然可以看作思想品德教育的范畴,但是众所周知,任何一种真正的“情感”都只能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养成,而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培养。另外,中小学劳动(技)教学,要求学生“手脑并用”即必须实现“知”和“行”的完全统一,如果知之甚少或知而少行甚至知而不行,“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就不能得以树立和养成。目前大多数城乡中小学劳动(技)课的教学,可以解决学生部分“知”的问题,而“行”的问题(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好。实际操作训练和社会实践程度远远不够,“情感”的培养就成为空话。
  据报道,近年来全国城乡中小学中利用和发挥各自所长、加强劳动(技)教育改革的不乏其例,但是,这样的情形在全国是不具普遍性的。即使在这类学校,其劳动(技)教学大多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按“大纲”和教材,教师课前准备、课堂示范指导,学生接受讲解或轮流动手操作,但学生们不一定都有机会操作,也不一定都能操作,所以对学生的考核是难以制定标准的。现有的考核标准,主要是书面考试(查)。书面的考试、考查,能够使学生达到“知”的程度,而不可能使学生实现“行”的要求。
  如果一个正处于旺盛发展期的人(中小学生就是这类人)仅仅在客观上参加狭小领域的活动,就保证不了其在个性中形成完整的和强有力的社会生活活动能力。家务劳动是学生个体在家庭其他成员的影响带动下参与的劳动,可以由简到繁,由轻及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涉及家庭、社会和个人各方面,较之于学校劳动(技)课对学生动手能力即“行”的能力的培养锻炼效果更好,较之于学校思想品德课对学生品质教育更具实际作用。因此,家务劳动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 谢苗诺夫.个性道德教育中的社会心理学问题[Z].
  [3]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Z].
  [4]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Z].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教学实践的具体情况和英语教育教学的规律,探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求更好地利用多媒体为教学服务,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为了深入研究酮病的发生机理,选择荷斯坦奶牛作实验动物,应用酮粉法和改良式水杨醛比色法随机检测分组,Ⅰ组为10头阳性牛、Ⅱ组为10头对照牛.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一氧
近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温岭童鞋逐渐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广东的风格、福建的品质、温岭的价格”已成为温岭童鞋行销市场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