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摄影的专业追求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eidj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食照片在如今的社交网络铺天盖地、随处可见,这些照片尽管看起来光线不怎么精美,构图不怎么讲究,但总能吸引一众粉丝拍手称赞。另据知名食品摄影经纪机构“随食拍”透露,北上广深等地专业美食摄影服务的平均市场报价在800元/小时,而作为个中翘楚,职业美食摄影师喻彬的报价更是远高于此。专业美食摄影贵在何处?本刊记者与喻彬展开了探讨。


  你是如何与美食摄影结缘的?
  我大学本科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毕业时与许多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一样,也曾因为自己的职业方向何去何从而陷入迷茫之中。我先后在电视台、广告公司从事制片、视频拍摄等工作,干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的兴趣并不在视频之上,于是辞职成为自由摄影师并转向平面摄影。后来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加入到某个国内首屈一指的专业美食杂志,由此开始了自己的美食摄影之路。
  美食照片在如今的社交网络铺天盖地、随处可见,相较于一般意义上的摄影,专业级美食摄影的要求是如何体现的?
  没错,我们现在平日里最常接触的就是美食摄影了,有时候甚至比人像、建筑、风光摄影更容易碰上。虽然大部份人并非专业的美食摄影师,但总是想拍到一些好看的照片留下纪念,或与朋友们分享欢乐时光,这在朋友圈几乎每日可见。我觉得专业与非专业的差别在于“摄影”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如果说日常拍美食是为了拍摄而拍摄的话,那么对于专业级的美食摄影来说,摄影只是整个拍摄工序中的一个环节,其他环节如食材准备,场景布置等甚至更为重要。因此,摆盘、光源、构图、桌面布景、拍摄、道具选择、后期等因素都对专业级美食摄影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想成为一名职业美食摄影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或技能?
  技术、审美、经验是职业美食摄影师的三项必备资质。技术可以通过努力获得,但审美和经验就不一定了。成长环境会极大程度地决定摄影师的审美,而审美一旦养成,则极难改变,这是所谓的天赋;高强度及高水平的训练能积累下丰富的拍摄经验,但这种机会,只有极少的专业媒体和食品企业才能够提供,这是所谓的运气。
  具体而言,我认为食品造型能力是最为重要的技能,而这建立在审美与经验之上,你必须对食物有着充分的理解,比如拍摄某个菜品,什么时候需要喷水或淋油,需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沟通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即让厨师明白你的表现意图;再次,拥有设计和摆放道具的能力,同时拥有自己的道具库,包括各种锅碗瓢盆、筷子勺子等,这是需要长期积累的。以我自己为例,我的道具库中会有意识地囤放一些有使用痕迹的餐具,这样更能够呈现出生活的气息。


  你的美食摄影作品,除了用于媒体发稿之外,还进入了哪些领域?你如何看待美食摄影的商业价值?
  如今,我已离开美食杂志,开始经营自己的美食摄影工作室,同时与“随食拍”等机构合作。因此,除了媒体发稿,我的作品更多地进入到广告市场。
  关于美食摄影作品的商业价值,其实与作品的审美趣味是紧密相连的。前文所提到的摆盘、光源、构图、桌面布景、拍摄、道具选择、后期等因素归根结底只为一点服务:就是如何赋予食物个性,让它变得生动诱人。既有说明性又有审美性的作品打动的不仅仅是普通观众,在激发出众人食欲的同时,更赢得了客户的认可,从而获得相应的商业价值。
  至于那些草根食品摄影师的作品真的比专业摄影师拍得更细腻吗?不一定。它们的商业价值会比专业美食摄影作品更高吗?也不一定。只是对观看者来说,这些照片亲切、自然、友好,确实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商业摄影的所有类目中,几乎没有哪个像食品摄影这样,既对企业用户有价值,又对个人用户有价值。对很多热爱食品摄影的人来说,拍摄食品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又成为一种与朋友交流情感的途径。因此,除了商业价值,美食摄影还有更多值得研究的可能性。
  在拍摄前,你通常会进行哪些准备工作?有相对固定的拍摄模式还是根据拍摄对象的不同分别设计拍摄方案?
  其实每个行业都有相对固定的的套路,不过准备工作往往还是取决于我的拍摄用途:专题(杂志、食谱等)还是广告。
  如果是为专题拍摄,我会先向厨师了解食物的类型,还会检查可能用于拍摄的餐具等,然后厨师去制作食物,摆放好并端上来,趁食物还热着的时候我就开始拍摄;如果是为广告拍摄,基本上也很类似,但会有一些不同之处,我也会先了解食物,摆放拍摄内容,但是得先进行一些试拍,让客户确认这就是他们想要的方案及效果,然后才能真正开始拍摄。


  拍摄美食,你常用的设备都有哪些?
  我用的器材涉及单反、微单、及手机,并会根据场合和拍摄内容的不同来选择相应的设备。除了相机,小油刷子、镊子、小喷壶、黑卡纸、白卡纸、小镜子等辅助工具对美食摄影更有帮助。例如,如果户外拍摄需要比较硬的反光,则会用小镜子通过不同角度的反射与折射去提高被摄物体的高光点;镊子则被用于进行菜品上小细节的摆放与调整等。
  你一直使用佳能EOS相机吗?
  我使用过多个品牌的相机,但始终以佳能EOS系统为主。学生时代,我先后用过佳能EOS 20D和佳能EOS 40D。过去几年,我一直用佳能 EOS 5D 系列相机进行拍摄,等到EOS 5D Mark Ⅳ一上市,就第一时间购入并作为自己新的主力机型。
  作為美食摄影师,选择佳能EOS 5D Mark IV的理由是什么?
  毫无疑问,佳能EOS 5D Mark IV是为专业摄影师设定的一款产品,尤其是商业摄影师。我们需要优质的影像表现力、过硬的机身耐用性、良好的握持感及易操控性,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相机拍出满意的作品是最为迫切的需求。最近一年的拍摄,我几乎都是用EOS 5D Mark Ⅳ来完成的。在我眼中,佳能EOS 5D Mark IV目前称得上是佳能EOS系统里性能最均衡、进步最明显的一款机身。   你觉得这款相机与它的前代相比,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变化?
  我认为佳能EOS 5D Mark Ⅳ最重要的改进是其动态范围有了本质性的飞跃。这对于注重画质的职业摄影人来说,是一个极大利好,因为我们不再需要通过复杂的多次曝光合成就能轻松对付光比非常大的復杂场景。如我刚才所言,这是一款能满足绝大部分专业摄影师和业余爱好者要求的机身,也是一款没有明显短板的、各方面性能极为均衡的机身。在对焦(特别是对焦点的选择)、自动白平衡、Wi-Fi传输图片等方面,它比前代都有不小的升级与改进。当然,总有极少数摄影师有更加特殊的需求,比如野生动物和体育摄影师需要更强的对焦功能,但就美食摄影而言,佳能EOS 5D Mark Ⅳ是再适合不过的选择了。


  采用全像素双核CMOS传感器的佳能EOS 5D Mark Ⅳ,实时取景的对焦性能改进不少,这对你的拍摄帮助大么?
  “全像素双核RAW”、“全像素双核CMOS AF”等都是因佳能EOS 5D Mark Ⅳ采用全像素双核CMOS传感器而具备的特色功能,我都试用了,效果很好。其实,就美食摄影而言,由于经常要在摄影棚内来完成拍摄,所以对“抓拍”的需求并不多。相比于拍摄速度,我更看重对焦的精度,在“全像素双核CMOS AF”和触控屏设计的配合下,EOS 5D Mark Ⅳ实时取景状态下的自动对焦性能明显增强了,通过放大机背取景屏,我得以细致地选择对焦点并完成手动对焦,或通过触摸屏直接进行快速对焦,画面边缘处的对焦也轻松搞定—这种新的对焦功能确实提升了对焦速度与精度,且对焦范围达到画面全覆盖。
  另外,从实际成片来看,佳能EOS 5D Mark Ⅳ的RAW 文件清晰度要高出JPEG 不少。在“全像素双核 RAW”的帮助下,这款相机控噪算法有了较大提升。
  佳能EOS 5D Mark Ⅳ的一大亮点是JPEG实时数码镜头优化(DLO),使用中感觉怎样?
  “JPEG 实时数码镜头优化(DLO)”拍摄模式很可靠,DLO 原本是佳能DPP 软件的专有功能(使用前还需要下载一个体积不小的镜头数据库),可以修正畸变、紫边和暗角,并且“恢复”因为衍射而损失的图像细节(可以理解为智能锐化)。经过改进,那些过去只有在后期软件里面才能实现的功能也可以直接移植到前期拍摄中来了,正如EOS 5D Mark Ⅳ可以在拍摄JPEG 照片时直接进行DLO处理。这对于注重前期拍摄的我来说,无疑降低了后期处理的难度。


  佳能EOS 5D Mark Ⅳ的有效像素为3040万,它的高感控噪和低感画质能否满足你的拍摄需求?
  佳能EOS 5D Mark Ⅳ采用了全新的传感器,像素提升到了3040万,这一数值意味着所拍图片能印刷成很大幅面的高画质作品。佳能EOS 5D Mark Ⅳ在感光度方面的改进令人满意,低亮度自动对焦可以达到-3EV水准,能在暗光环境下使用更高的快门速度,高感光度下的噪点得到有效控制,画质改善明显;低感光度下的画质同样表现出色,暗部噪点非常少。
  对于美食摄影而言,你推荐使用哪款镜头与佳能EOS 5D Mark Ⅳ相配合?
  我最想推荐的是佳能EF 100mm f/2.8L IS USM,这是一款拍摄美食所必需的常备镜头。与佳能EOS 5D Mark Ⅳ相配合,视角非常舒服,成像清晰锐利且色彩艳丽,整体操作的手感也较好。以我目前的工作量来看,这款镜头足以应对70%的食品拍摄需求。
  同时,我还会随身携带佳能EF 24-70mm f/2.8L II USM作为备用镜头。这款镜头的综合性与实用性无需赘言,佳能EOS 5D Mark Ⅳ在装上它后,俯拍随即变得更为方便,而这也是美食摄影里的经典视角。
  (本文图片选自“食盐”美食料理丛书之《轻食,因食而愈》)
其他文献
在上期杂志的文中我说到,在2002年有2万多件摄影藏品从卡彭特视觉艺术中心(CCVA)转入哈佛艺术博物馆。这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来自于哈佛的社会博物馆(The Social Museum)的摄影收藏。从20世纪10年代到30年代,这个专题性博物馆一度存在于哈佛园内达20多年。  社会博物馆的创建者皮包迪(Francis Greenwood Peabody,1847-1936)是哈佛大学教授,在校创
期刊
8月23日,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人民教育出版社《教科书“法定许可”使用费收转协议》签约仪式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行。协议约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将支付2012年至2017年间该社出版的教科书中使用的部分摄影作品的稿酬,由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向摄影家转付分配。这是双方在2011年8月首次签署收转协议后的再次签约。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国家版权局专职副局长周慧琳,教育部党组成员
期刊
罗兰·巴特说摄影的本质是“此曾在”,你是如何看待这个观点,并处理这一观点与你一直在作品中强调的“重建”概念的关系的?  从原理上来讲,照片是传达真实的。其实也不尽然,但照片往往是“证明”。它总是被用来和绘画相比,比如,一个人的肖像画并不完全是一个证明,而照片被认为是作为证明而存在的,尽管这完全就是一种欺骗的方式,我们知道我们完全可以篡改照片。我经常在想,我过去使用摄影的方式就像立体派画家在他们的画
期刊
从2017年9月开始,国内的整个摄影界就进入各类摄影节的氛围中,摄影人像在赶场子一样,不是在准备摄影节展览(及相关活动),就是在去看摄影节的路上。11月,本刊记者几乎不带喘息地观看了两大摄影节——丽水摄影节(11月15日至19日)和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2017年11月25日至2018年1月3日,以下简称“集美·阿尔勒”)。诚然,摄影节不仅是摄影人的聚会,它还为包括观众、策展人、研究者和收藏家在
期刊
中国特定的文化语境,使得中国摄影艺术发展的初期走过了一条与西方摄影在19世纪后半叶的画意摄影很接近的发展历程。就在当时的中国摄影家借鉴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题材和创作手法的同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一种有意味的现象是:民国时期文化界、美术界倡导的美术革命却在提倡学习西方油画的写实手法,文人画的价值观念被当时思想文化界具有相当感召力的改良派和革命派的领导人物所痛击。中国的知识精英(从康有为、梁启超到陈独秀
期刊
阔别三年,由湖北美术馆、美术文献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四届美术文献展/应力场”于9月15日至10月20日在湖北武漢展出。本届展览由冯博一任主策展人,王晓松、魏皓啟(新西兰)、张婷、严舒黎、夏梓组成策展团队。展览主题“应力场”借用物理学、地质学术语:所有的机体受外力影响时自身结构产生变形,对内强化为内在结合力,对外则形成反抗外因的反作用力,其结果则是“应力”所呈现的整体形态。展览以此为关键词,强调直
期刊
国内鲜少有考古和摄影两者关系的集中探讨,眼下的一场展览可谓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案例。  2017年9月15日,位于北京的OCAT研究中心2017年度展览“遗址与图像:牛津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两个研究计划”开幕,展出为期3个半月。这里所说的“遗址”是指人类艺术活动的现场历史遗存,也包括与现场有关的建筑、雕塑、器物和绘画;“图像”是指以现代视觉技术—特别是摄影和三维扫描—对历史遗址进行的再现。这两个研究计划
期刊
2017年9月13日,索尼(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举办了索尼黑卡数码相机新品交流会。会后,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消费电子营业本部数码影像产品部总监李暾、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消费电子营业本部数码影像产品部副经理须田开郎、索尼有限公司数码相机事业部副总经理太田和也,就索尼黑卡新品RX0、RX10IV接受了与会媒体的提问,现整理如下:  索尼黑卡RX0基于什么考虑而采用了等效24mm焦距?  太田和也:RX
期刊
庙会之旅  有一种说法:这几年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就像一个大庙会。拂去被铺设在“庙会”这一概念上的感情色彩(如果把喻体换成“嘉年华”,是否相对容易被接受?),更值得总结的是每年9月这座众声喧哗的山西古城究竟能带给我们多少收获?或者说,它是否还有让我们继续去提问的价值?“提问”与“下判断”相对应,后者往往是观展者对于展览的第一反应,且存在着将非黑即白的判断等同为“答案”的风险。  从今年的平遥影展来看
期刊
南北统一,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中国获得休养生息的十年黄金发展机会,上海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发展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是引领中国时尚潮流的大都市。当时,光社成员中的陈万里、吴辑熙、黄坚、钱景华均南下工作,与上海的郎静山、胡伯翔等摄影家相会合,华社、黑白影社等摄影艺术团体相继成立,上海成为全国的摄影中心。这里聚集着一批从事摄影创作和研究的城市知识阶层,上海又有着发达的报刊媒体,摄影和画报相互影响和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