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重视《公差》绪论课教学主线的设计、展开以及教學方法和手段三方面,认真上好《公差》绪论课,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开创一个良好的开端。
关键词:《公差》;绪论课;教学设计;兴趣
绪论是教科书的开头部分,一般说明整个课程的主旨和内容。绪论课是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课程的开端。教学中,一堂好的绪论课,不仅使学生对所学课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唤起对所学课程的求知欲,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学好该课程开创一个好的开端。
《公差》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的简称,它是一门与机械零件精度与检测等内容相关的课程,是机械设计与加工、制造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上好《公差》绪论课是本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研究,就如何上好《公差》绪论课,谈谈《公差》绪论课的教学设计。
一、研究教材、设计主线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素材,就其自身特点而言,具有其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和严密性等。对于以教材为依据的教学而言,教学就是一个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教材本身在内容与顺序的编排上,未必与每位授课教师的教学思路与授课设计相适应,未必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当遇到不相适应时,就需要授课教师重新考虑、精心设计教学的内容和顺序,力求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绪论课同样如此,不同的教材,绪论部分内容的多少和阐释、顺序不尽相同,但是其主旨却都是一致的。一般可归纳总结为:学什么?为什么?怎么学?因此,对于授课教师而言,要想上好绪论课,首先要备好绪论课。备课时,应做到在分析与认清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和熟知整个教材全部内容的前提下,认真、反复地研究绪论教材内容,思考教学的导入点和顺序,设计教学主线,这是备好绪论课的首要环节。
对于《公差》绪论的内容而言,不同的教材大同小异,不外乎互换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公差标准、测量与计量等方面的阐释,其顺序也不尽相同。教师在设计教学主线时,首先需要思考教学主线的开头导入点,不同的导入点,其主线内容的顺序不同。《公差》绪论的导入点,一般是紧扣课程教材的名称,开门见山与“学什么”相呼应。根据《公差》教材名称的不同,一般归结为三个不同的导入点:即“公差”导入,“极限”导入和“互换性”导入。接下来,就是考虑如何设计与之相对应的教学主线,根据从“学什么”到“为什么、怎么学”这一顺序,考虑设计为以下三条线,即①“公差”导入的主线:公差—配合—互换性—互换性的实现—公差标准—技术测量等。②“极限”导入的主线:极限—配合—互换性—互换性的实现—公差标准—技术测量等。③“互换性”导入的主线:互换性—互换性的实现—公差标准—技术测量等。
二、以线带面、顺序展开
设计出的教学主线,仅仅是总体的教学思路和顺序的安排。同时,在备课时还应考虑和设计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如何紧紧围绕这一主线,以线带面,按顺序顺势展开。就上述三个不同的导入点和对应的主线而言,考虑设计按顺序展开。
(1)公差导入。(什么是公差)公差的概念:公差是规定允许零件尺寸或形状、位置变动的范围(或允许的变动量)。(为什么要规定公差)控制误差。(什么是误差)误差的概念。(为什么要控制误差)满足零件配合的要求。(什么是配合)配合的概念:尺寸相同的孔、轴相互结合在一起的松紧要求。(为什么要满足零、部件配合的要求)保证零、部件具有互换性。(什么是互换性)互换性的概念:指规格相同的一批零件,不需经过任何挑选、修配或调整就能进行装配并能满足零、部件的使用功能要求的性能。(为什么要保证零、部件具有互换性)互换性是现代化大生产方式和机械零、部件设计的基本要求。(为什么互换性是现代化大生产方式和机械零、部件设计的基本要求)现代化大生产方式的概念:产品的生产是协作化生产,即零、部件分散加工、集中装配。机械零、部件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周期短、生产成本低、装配和使用维修方便。(如何保证零、部件具有互换性)制定和贯彻实施公差标准为基础、进行互换性生产、计量与技术测量做保证。
(2)极限导入及互换性导入类同公差导入,略。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完整的教学活动方案
设计课程的主线和围绕主线的顺序展开仅仅是绪论课设计的一个必要的前提。一堂好的绪论课,还需要授课教师在进行课的设计时,考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出完整的教学活动方案。
(1)绪论课的教法。绪论课的教法取决于它是课程的开头这一特点,一般以讲授法为主,主要通过授课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对所学课程有一个全面的、概括的了解。由于绪论课中的术语涉及面广泛且比较抽象,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在备课时,考虑讲解时的语言描述,尽可能做到既言简意明又通俗易懂。例如,将“公差”解释为:规定尺寸的活动范围,将“配合”解释为:规定孔轴结合的松紧度等等。同时,还应考虑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尽可能讲解时言之有物、言之有例。例如,讲解“公差”“误差”和“互换性”时,举例教室里可见的灯管、灯泡,学生随身用的手机,生活中看的电视机,出行中骑的自行车、电动车,乘坐的汽车等。
(2)绪论课的教学手段。基于绪论课的地位和特点,其教学手段应优先考虑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影像资料、动画的形式,列举相关典型的案例,配合教师的讲解,使教学有情有景,景情并茂,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同的教材名称,不同的绪论阐述内容,其课程的主旨却是一致的。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名称及绪论阐述的内容,选择一个合适的教学主线,并紧紧围绕着这一主线,有序地展开。同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法和手段,设计出一个简明的、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比较好的教学活动方案。
参考文献:
[1]黄云清.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宋文.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
版社,2004.
[3]孙爽.互换性与技术测量[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1.河南省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系,
2.河南省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关键词:《公差》;绪论课;教学设计;兴趣
绪论是教科书的开头部分,一般说明整个课程的主旨和内容。绪论课是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课程的开端。教学中,一堂好的绪论课,不仅使学生对所学课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唤起对所学课程的求知欲,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学好该课程开创一个好的开端。
《公差》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的简称,它是一门与机械零件精度与检测等内容相关的课程,是机械设计与加工、制造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上好《公差》绪论课是本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研究,就如何上好《公差》绪论课,谈谈《公差》绪论课的教学设计。
一、研究教材、设计主线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素材,就其自身特点而言,具有其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和严密性等。对于以教材为依据的教学而言,教学就是一个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教材本身在内容与顺序的编排上,未必与每位授课教师的教学思路与授课设计相适应,未必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当遇到不相适应时,就需要授课教师重新考虑、精心设计教学的内容和顺序,力求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绪论课同样如此,不同的教材,绪论部分内容的多少和阐释、顺序不尽相同,但是其主旨却都是一致的。一般可归纳总结为:学什么?为什么?怎么学?因此,对于授课教师而言,要想上好绪论课,首先要备好绪论课。备课时,应做到在分析与认清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和熟知整个教材全部内容的前提下,认真、反复地研究绪论教材内容,思考教学的导入点和顺序,设计教学主线,这是备好绪论课的首要环节。
对于《公差》绪论的内容而言,不同的教材大同小异,不外乎互换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公差标准、测量与计量等方面的阐释,其顺序也不尽相同。教师在设计教学主线时,首先需要思考教学主线的开头导入点,不同的导入点,其主线内容的顺序不同。《公差》绪论的导入点,一般是紧扣课程教材的名称,开门见山与“学什么”相呼应。根据《公差》教材名称的不同,一般归结为三个不同的导入点:即“公差”导入,“极限”导入和“互换性”导入。接下来,就是考虑如何设计与之相对应的教学主线,根据从“学什么”到“为什么、怎么学”这一顺序,考虑设计为以下三条线,即①“公差”导入的主线:公差—配合—互换性—互换性的实现—公差标准—技术测量等。②“极限”导入的主线:极限—配合—互换性—互换性的实现—公差标准—技术测量等。③“互换性”导入的主线:互换性—互换性的实现—公差标准—技术测量等。
二、以线带面、顺序展开
设计出的教学主线,仅仅是总体的教学思路和顺序的安排。同时,在备课时还应考虑和设计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如何紧紧围绕这一主线,以线带面,按顺序顺势展开。就上述三个不同的导入点和对应的主线而言,考虑设计按顺序展开。
(1)公差导入。(什么是公差)公差的概念:公差是规定允许零件尺寸或形状、位置变动的范围(或允许的变动量)。(为什么要规定公差)控制误差。(什么是误差)误差的概念。(为什么要控制误差)满足零件配合的要求。(什么是配合)配合的概念:尺寸相同的孔、轴相互结合在一起的松紧要求。(为什么要满足零、部件配合的要求)保证零、部件具有互换性。(什么是互换性)互换性的概念:指规格相同的一批零件,不需经过任何挑选、修配或调整就能进行装配并能满足零、部件的使用功能要求的性能。(为什么要保证零、部件具有互换性)互换性是现代化大生产方式和机械零、部件设计的基本要求。(为什么互换性是现代化大生产方式和机械零、部件设计的基本要求)现代化大生产方式的概念:产品的生产是协作化生产,即零、部件分散加工、集中装配。机械零、部件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周期短、生产成本低、装配和使用维修方便。(如何保证零、部件具有互换性)制定和贯彻实施公差标准为基础、进行互换性生产、计量与技术测量做保证。
(2)极限导入及互换性导入类同公差导入,略。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完整的教学活动方案
设计课程的主线和围绕主线的顺序展开仅仅是绪论课设计的一个必要的前提。一堂好的绪论课,还需要授课教师在进行课的设计时,考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出完整的教学活动方案。
(1)绪论课的教法。绪论课的教法取决于它是课程的开头这一特点,一般以讲授法为主,主要通过授课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对所学课程有一个全面的、概括的了解。由于绪论课中的术语涉及面广泛且比较抽象,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在备课时,考虑讲解时的语言描述,尽可能做到既言简意明又通俗易懂。例如,将“公差”解释为:规定尺寸的活动范围,将“配合”解释为:规定孔轴结合的松紧度等等。同时,还应考虑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尽可能讲解时言之有物、言之有例。例如,讲解“公差”“误差”和“互换性”时,举例教室里可见的灯管、灯泡,学生随身用的手机,生活中看的电视机,出行中骑的自行车、电动车,乘坐的汽车等。
(2)绪论课的教学手段。基于绪论课的地位和特点,其教学手段应优先考虑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影像资料、动画的形式,列举相关典型的案例,配合教师的讲解,使教学有情有景,景情并茂,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同的教材名称,不同的绪论阐述内容,其课程的主旨却是一致的。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名称及绪论阐述的内容,选择一个合适的教学主线,并紧紧围绕着这一主线,有序地展开。同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法和手段,设计出一个简明的、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比较好的教学活动方案。
参考文献:
[1]黄云清.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宋文.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
版社,2004.
[3]孙爽.互换性与技术测量[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1.河南省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系,
2.河南省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