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谢国桢先生在为《见闻杂记》所作的跋语中提到其作者李乐为“嘉靖戊辰进士”,但这一表述与史实有出入。首先,嘉靖年间的各科考试中,并没有“戊辰科”;其次,嘉靖朝虽然也有一名叫李乐的进士,但他并不是《见闻杂记》的作者;最后,《见闻杂记》的作者李乐应为隆庆二年戊辰科的进士。谢老的无心误植产生了两大问题:一是“张冠李戴”,容易将嘉靖年间和隆庆年间的两个李乐混为一谈;二是如果不详加考辨,就容易把《见闻杂记》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搞错。
关键词: 李乐 《见闻杂记》 嘉靖 隆庆
《见闻杂记》是明朝万历年间致仕官员李乐写就的一部有关其一生所见所闻的著述,该书被收录到著名明代史料学专家谢国桢先生辑录的《瓜蒂庵藏明清掌故丛刊》。有关《见闻杂记》的史料价值,谢国桢先生认为其是“研究明朝社会经济很好的资料”,对认识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变迁,尤其是江浙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是“有采取价值”的。
但是,谢国桢先生却在为《见闻杂记》作的跋语中出现一处不该出现的错误。谢国桢先生在《见闻杂记跋》中说:“李乐字彦和,别号临川,浙江桐乡人,嘉靖戊辰进士。”[1]这里提到的李乐为“嘉靖戊辰进士”这一表述与史实有出入。
第一,嘉靖年间的各科考试中,并没有“戊辰科”。“嘉靖”是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世宗于正德十六年四月以宗子即位,次年改年号为嘉靖。世宗在位四十五年,所以“嘉靖”这个年号足足使用了四十五年,使用时间之长,在明代历史上仅次于明神宗的“万历”年号。古代科举考试,通常情况下,每三年举行一次,称为“大比”。由此可推知,世宗在位四十五年间,共举办会试十五次,分别为嘉靖二年癸未科、五年丙戌科、八年己丑科、十一年壬辰科、十四年乙未科、十七年戊戌科、二十年辛丑科、二十三年甲辰科、二十六年丁未科、二十九年庚戌科、三十二年癸丑科、三十五年丙辰科、三十八年己未科、四十一年壬戌科、四十四年乙丑科,其中并没有戊辰科。因此讲李乐为“嘉靖戊辰进士”,是值得商榷的。
第二,嘉靖朝确实有一名叫李乐的进士,但他并不是《见闻杂记》的作者。据《明清进士题名碑索引》记载,明世宗嘉靖十四年乙未科二甲第五十四名的进士叫李乐,是湖广卢溪人。另据《芦溪县志》卷十九《人物》載:“李乐,字和仲,号鹿泉,嘉靖乙未进士,少端悫,言动不茍。游湛廿泉,得闻体认天理之学,官南京清吏主事,清苦严正,人皆敬惮之,转河南参议,终太仆卿,殁祀乡贤。”[2]由此可知,嘉靖年间有一名叫李乐的进士无疑。且翻检《明清进士题名碑索引》,可知嘉靖年间的进士中,有且只有这一个叫李乐的,为十四年乙未科进士。而《见闻杂记》的作者李乐“字彦和,别号临川,浙江桐乡人”[3],与嘉靖朝的李乐显然不是一人。既然两个李乐并非一人,而谢老却说《见闻杂记》的作者李乐是嘉靖年间的进士,这肯定是谢老将两个李乐误植造成的。
第三,《见闻杂记》的作者李乐应为隆庆二年戊辰科的进士。这一点在文中多处都有佐证。李乐在《见闻杂记》中多次提及自己的“同年”,如:
“同年熊君瑞”[4]。
“同年张楚成”[5]。
“同年沈丰阳藻”[6]。
“同年史君朝铉”[7]。
“同年郑君汝璧”[8]。
而查《明清进士题名碑索引》可知,李乐提到的这些“同年”无一例外都是隆庆二年进士,即隆庆戊辰科进士。由此可知,李乐应是隆庆二年戊辰科进士。
其实,李乐在书中多处直接或间接指出自己是隆庆戊辰进士,如:
“翰林赵志皋、田一俊、张一俊、张位习、孔教、张一桂、于慎行、李长春凡七人……皆吾戊辰榜人也”[9]。
“不佞戊辰举进士”[10]。
“隆庆二年戊辰同年进士”[11]。
“戊辰余成进士”[12]。
“戊辰同年”[13]。
“余戊辰举进士”[14]。
“隆庆戊辰三月,蒙上赐恩荣宴于礼部”[15]。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书中所引的碑记铭文,得出李乐是隆庆二年戊辰科进士。如:
《新淦县新修城隍庙记》载:“侯尊名乐,字彦和,别号临川。以戊辰进士高等筮仕。”[16]
《新淦县学新建尊经阁记》载:“侯名乐,字彦和,临川别号。隆庆二年进士。”[17]
《新淦县新修养济院记》云:“侯名乐,字彦和,湖州乌程人。隆庆二年进士。”[18]
除了书中的内容外,我们还可以从一些人名辞典中,找到一些李乐为隆庆二年戊辰进士的佐证。如方宾观等主编的《中国人名大辞典》中记载:“李乐,明归安人。字彦和,号临川,隆庆进士,官至福建按察司佥事,有《见闻杂记》。”[19]张撝之、沈起炜、刘徳重主编的《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对李乐的解释更为详细:“李乐,明浙江归安人,字彦和,号临川。隆庆二年进士。历江西新淦知县,选礼科给事中,官至福建按察佥事,江西参议。有《见闻杂记》。”[20]
总之,从以上列举的各项材料,我们可以得知《见闻杂记》的作者李乐当为隆庆二年戊辰科进士,而非谢老在《见闻杂记跋》中所说的“嘉靖戊辰进士”。因此,谢老的表述是有误的。
谢老无心的误植产生了两大问题:一个是“张冠李戴”,即谢老的误植很容易使我们将两个李乐混为一谈。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两个李乐分别是嘉靖年间和隆庆年间的进士。前一个李乐,字和仲,号鹿泉,为湖广卢溪人,嘉靖十四年乙未科进士,为人正直诚谨,不苟言笑,做官由南京清吏主事转河南参议,终太仆卿。后一个李乐,字彦和,别号临川,为浙江桐乡人,隆庆二年戊辰进士,历任江西新淦知县,选礼科给事中,官至福建按察佥事,江西参议。两人的生平事迹有很大的差别,因此,不能前后错置,混淆彼此。
另一个问题是我们后学如果不详加考辨,则会把《见闻杂记》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搞错。两个李乐前者为嘉靖十四年乙未科进士,那么他为官的时间应该主要在嘉靖朝。而后者为隆庆二年戊辰进士,他主要“仕隆庆、万历两朝”[21]。二者为官的具体时间不同,他们在官场上的见闻及所处时代的社会风俗的变化自然也不同,如果把《见闻杂记》中描写的隆庆、万历年间的人物事迹、世道人心误认为是在嘉靖年间出现的,或把嘉靖年间的人物事迹、世道人心误植到万历年间,就会将一种社会现象的出现提早或推迟几十年,这样对我们从事历史研究是十分有害的。
综上所述,谢老在《见闻杂记跋》中指出《见闻杂记》的作者李乐为“嘉靖戊辰进士”的表述是不正确的。这一误植给我们的阅读研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考证。经过认真的求证,我们认为李乐不是“嘉靖戊辰进士”,而应是“隆庆戊辰进士”。
参考文献:
[1]谢国桢.见闻杂记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芦溪县志(卷十九)人物.
[3]谢国桢.见闻杂记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4]李乐.见闻杂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73.下引该书同此版本,不再另注.
[5]同上书,P451.
[6]同上书,P484.
[7]同上书,P682.
[8]同上书,P926.
[9]同上书,P224.
[10]同上书,P228.
[11]同上书,P229.
[12]同上书,P269.
[13]同上书,P476.
[14]同上书,P664、880.
[15]同上书,P710.
[16]同上书,P634.
[17]同上书,P638.
[18]同上书,P647.
[19]臧励和等编.中国人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十年初版.P443.
[20]张撝之,沈起炜,刘徳重主编.中国历代名人大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888.
[21]李乐.见闻杂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3.
关键词: 李乐 《见闻杂记》 嘉靖 隆庆
《见闻杂记》是明朝万历年间致仕官员李乐写就的一部有关其一生所见所闻的著述,该书被收录到著名明代史料学专家谢国桢先生辑录的《瓜蒂庵藏明清掌故丛刊》。有关《见闻杂记》的史料价值,谢国桢先生认为其是“研究明朝社会经济很好的资料”,对认识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变迁,尤其是江浙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是“有采取价值”的。
但是,谢国桢先生却在为《见闻杂记》作的跋语中出现一处不该出现的错误。谢国桢先生在《见闻杂记跋》中说:“李乐字彦和,别号临川,浙江桐乡人,嘉靖戊辰进士。”[1]这里提到的李乐为“嘉靖戊辰进士”这一表述与史实有出入。
第一,嘉靖年间的各科考试中,并没有“戊辰科”。“嘉靖”是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世宗于正德十六年四月以宗子即位,次年改年号为嘉靖。世宗在位四十五年,所以“嘉靖”这个年号足足使用了四十五年,使用时间之长,在明代历史上仅次于明神宗的“万历”年号。古代科举考试,通常情况下,每三年举行一次,称为“大比”。由此可推知,世宗在位四十五年间,共举办会试十五次,分别为嘉靖二年癸未科、五年丙戌科、八年己丑科、十一年壬辰科、十四年乙未科、十七年戊戌科、二十年辛丑科、二十三年甲辰科、二十六年丁未科、二十九年庚戌科、三十二年癸丑科、三十五年丙辰科、三十八年己未科、四十一年壬戌科、四十四年乙丑科,其中并没有戊辰科。因此讲李乐为“嘉靖戊辰进士”,是值得商榷的。
第二,嘉靖朝确实有一名叫李乐的进士,但他并不是《见闻杂记》的作者。据《明清进士题名碑索引》记载,明世宗嘉靖十四年乙未科二甲第五十四名的进士叫李乐,是湖广卢溪人。另据《芦溪县志》卷十九《人物》載:“李乐,字和仲,号鹿泉,嘉靖乙未进士,少端悫,言动不茍。游湛廿泉,得闻体认天理之学,官南京清吏主事,清苦严正,人皆敬惮之,转河南参议,终太仆卿,殁祀乡贤。”[2]由此可知,嘉靖年间有一名叫李乐的进士无疑。且翻检《明清进士题名碑索引》,可知嘉靖年间的进士中,有且只有这一个叫李乐的,为十四年乙未科进士。而《见闻杂记》的作者李乐“字彦和,别号临川,浙江桐乡人”[3],与嘉靖朝的李乐显然不是一人。既然两个李乐并非一人,而谢老却说《见闻杂记》的作者李乐是嘉靖年间的进士,这肯定是谢老将两个李乐误植造成的。
第三,《见闻杂记》的作者李乐应为隆庆二年戊辰科的进士。这一点在文中多处都有佐证。李乐在《见闻杂记》中多次提及自己的“同年”,如:
“同年熊君瑞”[4]。
“同年张楚成”[5]。
“同年沈丰阳藻”[6]。
“同年史君朝铉”[7]。
“同年郑君汝璧”[8]。
而查《明清进士题名碑索引》可知,李乐提到的这些“同年”无一例外都是隆庆二年进士,即隆庆戊辰科进士。由此可知,李乐应是隆庆二年戊辰科进士。
其实,李乐在书中多处直接或间接指出自己是隆庆戊辰进士,如:
“翰林赵志皋、田一俊、张一俊、张位习、孔教、张一桂、于慎行、李长春凡七人……皆吾戊辰榜人也”[9]。
“不佞戊辰举进士”[10]。
“隆庆二年戊辰同年进士”[11]。
“戊辰余成进士”[12]。
“戊辰同年”[13]。
“余戊辰举进士”[14]。
“隆庆戊辰三月,蒙上赐恩荣宴于礼部”[15]。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书中所引的碑记铭文,得出李乐是隆庆二年戊辰科进士。如:
《新淦县新修城隍庙记》载:“侯尊名乐,字彦和,别号临川。以戊辰进士高等筮仕。”[16]
《新淦县学新建尊经阁记》载:“侯名乐,字彦和,临川别号。隆庆二年进士。”[17]
《新淦县新修养济院记》云:“侯名乐,字彦和,湖州乌程人。隆庆二年进士。”[18]
除了书中的内容外,我们还可以从一些人名辞典中,找到一些李乐为隆庆二年戊辰进士的佐证。如方宾观等主编的《中国人名大辞典》中记载:“李乐,明归安人。字彦和,号临川,隆庆进士,官至福建按察司佥事,有《见闻杂记》。”[19]张撝之、沈起炜、刘徳重主编的《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对李乐的解释更为详细:“李乐,明浙江归安人,字彦和,号临川。隆庆二年进士。历江西新淦知县,选礼科给事中,官至福建按察佥事,江西参议。有《见闻杂记》。”[20]
总之,从以上列举的各项材料,我们可以得知《见闻杂记》的作者李乐当为隆庆二年戊辰科进士,而非谢老在《见闻杂记跋》中所说的“嘉靖戊辰进士”。因此,谢老的表述是有误的。
谢老无心的误植产生了两大问题:一个是“张冠李戴”,即谢老的误植很容易使我们将两个李乐混为一谈。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两个李乐分别是嘉靖年间和隆庆年间的进士。前一个李乐,字和仲,号鹿泉,为湖广卢溪人,嘉靖十四年乙未科进士,为人正直诚谨,不苟言笑,做官由南京清吏主事转河南参议,终太仆卿。后一个李乐,字彦和,别号临川,为浙江桐乡人,隆庆二年戊辰进士,历任江西新淦知县,选礼科给事中,官至福建按察佥事,江西参议。两人的生平事迹有很大的差别,因此,不能前后错置,混淆彼此。
另一个问题是我们后学如果不详加考辨,则会把《见闻杂记》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搞错。两个李乐前者为嘉靖十四年乙未科进士,那么他为官的时间应该主要在嘉靖朝。而后者为隆庆二年戊辰进士,他主要“仕隆庆、万历两朝”[21]。二者为官的具体时间不同,他们在官场上的见闻及所处时代的社会风俗的变化自然也不同,如果把《见闻杂记》中描写的隆庆、万历年间的人物事迹、世道人心误认为是在嘉靖年间出现的,或把嘉靖年间的人物事迹、世道人心误植到万历年间,就会将一种社会现象的出现提早或推迟几十年,这样对我们从事历史研究是十分有害的。
综上所述,谢老在《见闻杂记跋》中指出《见闻杂记》的作者李乐为“嘉靖戊辰进士”的表述是不正确的。这一误植给我们的阅读研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考证。经过认真的求证,我们认为李乐不是“嘉靖戊辰进士”,而应是“隆庆戊辰进士”。
参考文献:
[1]谢国桢.见闻杂记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芦溪县志(卷十九)人物.
[3]谢国桢.见闻杂记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4]李乐.见闻杂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73.下引该书同此版本,不再另注.
[5]同上书,P451.
[6]同上书,P484.
[7]同上书,P682.
[8]同上书,P926.
[9]同上书,P224.
[10]同上书,P228.
[11]同上书,P229.
[12]同上书,P269.
[13]同上书,P476.
[14]同上书,P664、880.
[15]同上书,P710.
[16]同上书,P634.
[17]同上书,P638.
[18]同上书,P647.
[19]臧励和等编.中国人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十年初版.P443.
[20]张撝之,沈起炜,刘徳重主编.中国历代名人大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888.
[21]李乐.见闻杂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