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幽兰人不知,品味足高已,花非花也。一个在自然中画画的野小子。”
李理在微博简介中这样描述自己。
16年前,他是师出名门、天赋极佳的国画学生,擅长自然山水画创作。
不过,18岁,他一头扎进大自然,成立了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
与黑鹳为友,与候鸟作伴,以画养站,用水墨回报自然。
经过李理和其野保团队的共同努力,
在16年间,房山地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危物种黑鹳由3只繁育到60余只,
成了“中国黑鹳之乡”。
成群的黑鹳与秀丽的自然风光引来了世界各地的观鸟者和游客,
也在无形中增进了当地的旅游创收。
“如果我是一只刺猬”
李理的童年是在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草桥附近的中顶村度过的,那里位于南二环外。当时村落也未被城市化侵蚀,大片大片的田野和菜地是李理儿时撒欢的地方。看蝌蚪的孵化过程,爬上大树看大鸟喂小鸟……大自然的种种奇妙现象让李理的童年充满惊喜和发现。
1990年代,城市飞速发展。“北京那会儿刚刚有三环,这个区域的城市在扩建,要拆迁,大家都在盖房。”李理回忆。没几年,村落里的高楼如雨后春笋般矗立,各处厂房在旷野上拔地而起,美丽的田野变成了一行行胡同,经常嬉戏的荷花地变成了渣土。
这一切让李理很受触动。“如果我是一只刺猬或是一只黄鼠狼,我将何去何从?”李理的内心是忧愁的。
经常玩耍的大自然变成了鳞次栉比的水泥森林,人们适应着城市化的脚步,李理的伤感却从未停止。初中毕业那年,李理考上了国画系首屈一指的西安美院附中。在那里,他看到了画册里的历代动物作品,有亚洲狮、亚洲犀牛、猎豹。一开始,李理以为这些物种都是非洲的。后来才知道,它们其实源于亚洲,正在渐渐消亡,这再次让李理痛心不已。
从那时起,李理不顾家人的反对,暗下决心,不再升入美院,回北京成立属于自己的野生动物保护站。“我个性比较强,不喜欢在约束自己的情况下生活,喜欢听从自己内心召唤。”事业遭到父母“反对票”的李理很坚定。
冬夜猫头鹰的叫声
2000年,李理从西安回到北京,开始在房山着手建立自己的野生动物保护站。他用“黑豹”为自己的野保站命名,因为在他眼里,黑豹身手敏捷、跑动迅速,这样的特点符合他想快速把野生动物保护起来的心愿。可丰满的理想碰上骨感的现实,往往让人措手不及。
建站伊始,李理是迷茫的,空有一腔热血却不知道怎样做才科学有效。那几年,他整日忙着自费印刷宣传材料在当地发放,但以生计为先的老乡们可不买账。“我家羊被秃鹫吃了,我家鱼被黑鹳吃了,我凭什么保护?”
李理很苦恼,只能在实践中慢慢摸索,也不知道前路如何。时间一晃到了2005年冬天,缺乏资金和科学的业务指导让野保站的运营每况愈下,跟着李理做事的十几个小伙伴不堪重负,走得只剩下3个。
“确实很犹豫要不要继续下去。”那时的李理很是焦虑。冬夜里巡航时,他听到了“哼呼哼呼”的猫头鹰叫声,感受到了不可言说的自然之美,这叫声像一种魔力牵引着他。那晚之后,他再也不说解体。
为了让野保站有更多的资金,他在马连道开了一间名为“茶语轩”(后改名“用水墨回报自然”)的画室。画卖得相当不错,收入可观。以画养站的方式暂时解决了野保站的燃煤之急。有了资金,李理引进全国先进的影像设备和GPS,硬件设施大大提升了。可新的烦恼来了:先进的设备大家不会用。
一筹莫展之时,李理偶然间结实了伯乐——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协会(WCS)中国项目部的主任解琰。一番攀谈后,李理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热情与真诚打动了解琰,他将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纳入协会项目。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李理带领的“黑豹”逐渐强大了起来。他们跟随WCS参加全国各地实地培训,他们考察过东北虎、扬子鳄、藏羚羊,也做了鸟类项目,野保站的设备慢慢派上了用场,团队作业渐渐变得科学规范。
鸟不吃鱼,老乡不打鸟
越来越专业的李理认识到,很多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是可以化解的。刚开始,当地很多居民对李理保护黑鹳的行为非但不能理解,反而很是气愤。因为一部分养鱼户深受黑鹳偷吃鱼的困扰。毕竟,一条极具观赏性的小型锦鲤鱼价值200多元。
李理告诉记者,北京拒马河一带山清水秀,拥有十渡、野三坡、百里峡等多处5A级旅游景区,常年络绎不绝的游客极大地干扰了黑鹳的觅食区域,处在觅食困难期的黑鹳只好寻求老乡们的锦鲤鱼充饥。
李理和工作人员在河流沿岸建立了10个觅食区。旅游旺季,李理会和工作人员在游客繁多的河流地段下铁丝网,不让游客靠近。当然,这只是一部分解决措施。
在培训中学到的专业知识很快应用到了实践当中。黑鹳是一种涉禽类动物,喜欢在浅水区觅食,深水区并不敢下去,因此,李理让老乡们把鱼塘水池加砖砌高,水深至少要到80厘米左右。“深度没过黑鹳的大腿,它保准不下去。”李理自信地说。果然,双效合璧的办法让老乡们免受了锦鲤鱼的损失。
还有一些开野味餐厅的人同样不支持李理的野保事业,因为兜售野味的传统一旦取消,他们的风味餐厅将面临着倒闭的危险。一番思考过后,李理再次想出了解决方案。他引来全国各地背着长枪短炮拍摄黑鹳的观鸟人和拍鸟人,入住当地的农家乐。一年四季都有游客入住,比起只在五一到十一期间卖得火的野味,收入更有保障。5个月的生意变成了一整年都有,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开饭店的老乡们停止使用野生动物作为食材,建立起了环保餐厅,在餐厅里还随处可见各种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的图片和资料。生态餐厅的生意越来越好,在拒马河一带成了特色。这样一来,李理的野保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农户的饭店生意也越做越好,他们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真可谓双赢。
自然育水墨,水墨报自然
谈到中国的野保事业,李理坦言和国际相比仍然有很多不足。但他认为,从野生动物的开发利用到保护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反观欧美,野生动物也是从一种娱乐的形式演变为保护的重点对象,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中国2015年新版《野生动物保护法》已经把2004年版本里的“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这样的字眼去掉,转变为保护野生动物及栖息地的安全。“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李理说。
目前,经过16年的不懈努力,李理依靠卖画、申报环保奖项、世界自然基金会(WFF)资助以及每月公众开放日获取的资金,在房山区拒马河流域建立了包括拒马河野三坡总站、南河、四北峪、蔡树庵4个保护站及延庆官厅候鸟监测站。李理告诉记者,保护站16年来最引以为傲的成果莫过于将黑鹳这种几乎无人知晓的国家一级濒危野生动物从3只培育到60多只,还将延庆不起眼的湿地发展成为候鸟迁徙的自然保护区。
他说,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的宗旨就是“用水墨回报自然”。在他眼中,大自然给了他绘画的灵感,画作卖出去的钱又用于保护自然。“取之于自然又用之于自然,这是我们的特色。”
谈到未来的规划,李理满怀憧憬和喜悦。“我打算把保护站宣传到国外去。”李理对记者说。他认为,要利用国画去展现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以国粹为撬点,到国外去办自己的画展,展现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成果与现状,也展现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的日常工作与价值理念。“让外国人看到我们的本土保护!”李理有着这样长远的打算。
李理在微博简介中这样描述自己。
16年前,他是师出名门、天赋极佳的国画学生,擅长自然山水画创作。
不过,18岁,他一头扎进大自然,成立了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
与黑鹳为友,与候鸟作伴,以画养站,用水墨回报自然。
经过李理和其野保团队的共同努力,
在16年间,房山地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危物种黑鹳由3只繁育到60余只,
成了“中国黑鹳之乡”。
成群的黑鹳与秀丽的自然风光引来了世界各地的观鸟者和游客,
也在无形中增进了当地的旅游创收。
“如果我是一只刺猬”
李理的童年是在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草桥附近的中顶村度过的,那里位于南二环外。当时村落也未被城市化侵蚀,大片大片的田野和菜地是李理儿时撒欢的地方。看蝌蚪的孵化过程,爬上大树看大鸟喂小鸟……大自然的种种奇妙现象让李理的童年充满惊喜和发现。
1990年代,城市飞速发展。“北京那会儿刚刚有三环,这个区域的城市在扩建,要拆迁,大家都在盖房。”李理回忆。没几年,村落里的高楼如雨后春笋般矗立,各处厂房在旷野上拔地而起,美丽的田野变成了一行行胡同,经常嬉戏的荷花地变成了渣土。
这一切让李理很受触动。“如果我是一只刺猬或是一只黄鼠狼,我将何去何从?”李理的内心是忧愁的。
经常玩耍的大自然变成了鳞次栉比的水泥森林,人们适应着城市化的脚步,李理的伤感却从未停止。初中毕业那年,李理考上了国画系首屈一指的西安美院附中。在那里,他看到了画册里的历代动物作品,有亚洲狮、亚洲犀牛、猎豹。一开始,李理以为这些物种都是非洲的。后来才知道,它们其实源于亚洲,正在渐渐消亡,这再次让李理痛心不已。
从那时起,李理不顾家人的反对,暗下决心,不再升入美院,回北京成立属于自己的野生动物保护站。“我个性比较强,不喜欢在约束自己的情况下生活,喜欢听从自己内心召唤。”事业遭到父母“反对票”的李理很坚定。
冬夜猫头鹰的叫声
2000年,李理从西安回到北京,开始在房山着手建立自己的野生动物保护站。他用“黑豹”为自己的野保站命名,因为在他眼里,黑豹身手敏捷、跑动迅速,这样的特点符合他想快速把野生动物保护起来的心愿。可丰满的理想碰上骨感的现实,往往让人措手不及。
建站伊始,李理是迷茫的,空有一腔热血却不知道怎样做才科学有效。那几年,他整日忙着自费印刷宣传材料在当地发放,但以生计为先的老乡们可不买账。“我家羊被秃鹫吃了,我家鱼被黑鹳吃了,我凭什么保护?”
李理很苦恼,只能在实践中慢慢摸索,也不知道前路如何。时间一晃到了2005年冬天,缺乏资金和科学的业务指导让野保站的运营每况愈下,跟着李理做事的十几个小伙伴不堪重负,走得只剩下3个。
“确实很犹豫要不要继续下去。”那时的李理很是焦虑。冬夜里巡航时,他听到了“哼呼哼呼”的猫头鹰叫声,感受到了不可言说的自然之美,这叫声像一种魔力牵引着他。那晚之后,他再也不说解体。
为了让野保站有更多的资金,他在马连道开了一间名为“茶语轩”(后改名“用水墨回报自然”)的画室。画卖得相当不错,收入可观。以画养站的方式暂时解决了野保站的燃煤之急。有了资金,李理引进全国先进的影像设备和GPS,硬件设施大大提升了。可新的烦恼来了:先进的设备大家不会用。
一筹莫展之时,李理偶然间结实了伯乐——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协会(WCS)中国项目部的主任解琰。一番攀谈后,李理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热情与真诚打动了解琰,他将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纳入协会项目。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李理带领的“黑豹”逐渐强大了起来。他们跟随WCS参加全国各地实地培训,他们考察过东北虎、扬子鳄、藏羚羊,也做了鸟类项目,野保站的设备慢慢派上了用场,团队作业渐渐变得科学规范。
鸟不吃鱼,老乡不打鸟
越来越专业的李理认识到,很多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是可以化解的。刚开始,当地很多居民对李理保护黑鹳的行为非但不能理解,反而很是气愤。因为一部分养鱼户深受黑鹳偷吃鱼的困扰。毕竟,一条极具观赏性的小型锦鲤鱼价值200多元。
李理告诉记者,北京拒马河一带山清水秀,拥有十渡、野三坡、百里峡等多处5A级旅游景区,常年络绎不绝的游客极大地干扰了黑鹳的觅食区域,处在觅食困难期的黑鹳只好寻求老乡们的锦鲤鱼充饥。
李理和工作人员在河流沿岸建立了10个觅食区。旅游旺季,李理会和工作人员在游客繁多的河流地段下铁丝网,不让游客靠近。当然,这只是一部分解决措施。
在培训中学到的专业知识很快应用到了实践当中。黑鹳是一种涉禽类动物,喜欢在浅水区觅食,深水区并不敢下去,因此,李理让老乡们把鱼塘水池加砖砌高,水深至少要到80厘米左右。“深度没过黑鹳的大腿,它保准不下去。”李理自信地说。果然,双效合璧的办法让老乡们免受了锦鲤鱼的损失。
还有一些开野味餐厅的人同样不支持李理的野保事业,因为兜售野味的传统一旦取消,他们的风味餐厅将面临着倒闭的危险。一番思考过后,李理再次想出了解决方案。他引来全国各地背着长枪短炮拍摄黑鹳的观鸟人和拍鸟人,入住当地的农家乐。一年四季都有游客入住,比起只在五一到十一期间卖得火的野味,收入更有保障。5个月的生意变成了一整年都有,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开饭店的老乡们停止使用野生动物作为食材,建立起了环保餐厅,在餐厅里还随处可见各种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的图片和资料。生态餐厅的生意越来越好,在拒马河一带成了特色。这样一来,李理的野保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农户的饭店生意也越做越好,他们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真可谓双赢。
自然育水墨,水墨报自然
谈到中国的野保事业,李理坦言和国际相比仍然有很多不足。但他认为,从野生动物的开发利用到保护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反观欧美,野生动物也是从一种娱乐的形式演变为保护的重点对象,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中国2015年新版《野生动物保护法》已经把2004年版本里的“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这样的字眼去掉,转变为保护野生动物及栖息地的安全。“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李理说。
目前,经过16年的不懈努力,李理依靠卖画、申报环保奖项、世界自然基金会(WFF)资助以及每月公众开放日获取的资金,在房山区拒马河流域建立了包括拒马河野三坡总站、南河、四北峪、蔡树庵4个保护站及延庆官厅候鸟监测站。李理告诉记者,保护站16年来最引以为傲的成果莫过于将黑鹳这种几乎无人知晓的国家一级濒危野生动物从3只培育到60多只,还将延庆不起眼的湿地发展成为候鸟迁徙的自然保护区。
他说,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的宗旨就是“用水墨回报自然”。在他眼中,大自然给了他绘画的灵感,画作卖出去的钱又用于保护自然。“取之于自然又用之于自然,这是我们的特色。”
谈到未来的规划,李理满怀憧憬和喜悦。“我打算把保护站宣传到国外去。”李理对记者说。他认为,要利用国画去展现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以国粹为撬点,到国外去办自己的画展,展现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成果与现状,也展现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的日常工作与价值理念。“让外国人看到我们的本土保护!”李理有着这样长远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