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大娃兄弟打工记

来源 :凉山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cq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偏僻村庄,有一秦姓人家四兄弟。父母叫他们为秦大娃、秦二娃、秦三娃、秦四娃。当地长辈和平辈也都这样称乎他们的小名。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长大成人,长辈和平辈仍这样称呼,他们一点不在乎,甚至当他们第一次与不熟悉的人相见,也会自我介绍自己的小名,久而久之,知道他们学名的很少,既便知道也觉得称呼小名顺口。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伴随打工大潮涌起,秦大娃四兄弟先后外出打工。本文集中反映了四兄弟打工的不同命运、揭示了俗习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负面影响,颂扬了党和国家对农民重大政策,特别是给农民减负。
  ——题记。
  1
  那秦大娃中等身高,四方脸,眼不大但有神,高中学历,在四弟兄中学历最高,因家境穷住房差,快30岁总算娶上了老婆,但欠下1万多元的债。
  九十年代第一年新年初六,秦大娃俩口把3岁的儿子交给爷爷奶奶,走上了打工的路。
  到了广州,说工地在珠海。
  俩口子第一次到广州,方向都打不到,找不到路,也不敢走远,向路人问了问,在路边搭上了中巴车。
  大概走了一百来公里,前面的路被水冲毁了,正在抢修。随车的服务员叫乘客下车走路过去,说对面有车接。乘客有些迟疑,没有马上下车,有的只是在座位上站起来,把头伸出窗外探了探望。
  这时,司机吼“下车了吗。”
  “我们不熟悉路、也不熟悉车,你们要有人带路才行”,乘客中有人提出。
  “那么近的,你们自己去就是了”,服务员说。
  “小姐,你要搞清楚,乘客上了你们的车,你们就义务把乘客送到目的地,否则你们就是违约,乘客有权力上法庭告你们。”说这话的是一位中年男士乘客,看上去有40多岁,不象农村人。
  话音刚落,乘客异口同声说“就是。”
  服务员只得领着大家朝对面乘车地走去。
  离对面乘车越来越近了,服务员指了指,说:前面停着的那辆车就是,边说边转身想回走。
  乘客拦住了服务员的退路,说:你要把我们送上车交涉好才行。
  无奈,服务员陪同乘客来到车前。对方中巴车服务员说:先买票后上车。
  乘客说:我们买了的,同时把票梯了过去。
  对方服务员看都不看,说:不算数,各了各。
  这方中巴服务员见躲不掉,只得掏钱给乘客补了票,每张票补了15元。
  上车后。
  “你们看出来没有,他们想摔客吃钱”,说这话的仍是那位中年男人。
  2
  秦大娃俩口是在珠海一个建筑工地打工,地面上几座高楼正在拔地而起,有几处正在挖基脚,每天工地都有数百人在干活。这些民工绝大多数是四川、湖北藉的。他俩口分在水泥工岗位,月工资1千8百元,当时内地同样工种每月超不过8百元。日工作时间长,每天干11个小时是很正常的,如遇加班要干到晚上11点甚至次日凌时乃至通宵。
  秦大娃的老同学刘诚是工地技术员。
  珠海气候是炎热的,终年气温较高,冬夏季风交替明显,年气温22.4度,炎热的时候难以忍受。秦大娃俩口是在长江上游农村长大的,海泼在400米左右,夏天因为炎热,中午12点至15时左右,他们和当地农民一样,一般不下地干活。珠海海泼只有100米左右,有的地方不足100米,感觉珠海的夏天像是在蒸笼里似的,在室内都热得心慌,身上长热痱子是普遍的。在这样的环境下还得头戴工作帽在工地干活,灰尘飞扬,如遇风卷来,能见度不到20米,额上的汗水流进眼睛里,漠糊了视线,眼睛伤痛着,泪水涓涓,便用手柔柔,伴随着飞沙和手上的泥土,脸上留下道道泥土的痕迹。上身的汗水不断的往下流,男工友们一般都裸露上身干活,汗水流在腹部因裤带堵住了,可是汗水并不罢休,以滴水穿石的功夫,腐湿了裤带,又继续往下渗透,烈日晒干了汗水又被渗湿,凡是汗水去过的地方,都留下一条条、一圈圈白色的痕迹。剩下的却是在皮肤特别是胯裆间长出湿疹,又红又痒,搔痒过重还会伤破皮肤,汗水再流趟到伤破处就会加剧痛痒,如不及时医治就会溃烂,溃烂的地方总是红红黄黄的痕迹。留下的却是看不见的汗臭、劳累、伤痛。
  在工地干活,每个环节劳动强度都大,秦大娃俩口干的是水泥工,劳动强度自不用说,每当打楼层钢筋混凝土浇注的时候,往往是白天黑夜24小时两班轮换,白班是头顶烈日、夜班是鏖战通宵,水泥工们有的手上总是不停的挥动着锄头或铲子,把吊车送来的混凝土倒出,然后又一铲一铲铲开弄平,有的手握打浆机不停的拍打混凝土,打浆机不停的发出“呜呜”的刺耳噪音,有的手持“抿子”来回反复平整水泥层面。
  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劳动强度,刚开始,秦大娃俩口有些熬不住了,觉得和农村种田比起来累多了,想打退堂鼓回家,又觉得在农村种田是轻松,但挣不了钱,两口干一年农活顶多挣5千来元就算不错了,可在这里打工,一人半年都不了挣5千元,经过这样算帐比较,最后还是打定主义留下来干一段时间再说。
  工友们初到珠海,对海特别感兴趣。在建筑行业打工,一般是干完一个流程要短暂休息。这时工友们会偶尔三三俩俩相约去看珠海,简单消费每人80元可以开支得下来,而且包括坐船看奥门、香港的费用,秦大娃俩口也很想去看看奥门香港究竟是啥样的,因舍不得花钱放弃了,当工友们相约时总是说以后去,给推了。
  3
  工地有伙食团,是民工承包的。老板和工友们都在伙食团买饭菜吃。所谓老板就是包工头,也是农民,只是他有固定的饭桌,按月付6百元伙食费;工友们拿现金买饭菜,有的把饭菜分装,有的把饭菜混装在一起;大家端着饭,把工地坝子当桌子,或蹲着或站着或就地坐着或就势的石头或木板上坐下;爱说的边吃边聊,不爱说的边吃边听,人与人之间有说有笑,表情也自然,没有刻意;喜欢喝酒的晚饭时还要聚在一起喝二两“老白干”,起初不熟悉时各人喝各人的,熟悉了各自买上酒聚在一堆喝酒说笑。一次一个湖北籍工友,姓钟,工友们都叫他钟师傅,看上去有40多岁,他操着浓厚的湖北口音说:   有一次,在一个工地上,几个C省籍的民工和一个四川民工休息时在一起闲聊,其中C省籍的一个民工是个高中生,处处表现出一种强势,四川这个民工也是高中生,处处表现出一种弱势。
  C省这民工问:四川人主要吃什么蔬菜?
  回答:莴笋、白菜、青菜、土豆……
  C省这民工诡异的笑了笑,说:你知道吗?在我们省,那些都是喂猪的。
  这个四川民工也笑了笑,笑容中表现出诚恳,反问:真的吗?
  接着又说,你们省的猪好幸福哦。四川的猪只能吃人们吃剩下的蔬菜,没想到,你们种出来的莴笋、白菜、青菜都是给猪吃的,你们省的猪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猪哦。
  C省这民工又笑了笑,笑得有些尴尬。
  接着,四川这民工又问旁边C省籍另一民工:看来你们省真是不简单,种的莴笋、白菜、青菜都是给猪吃的。
  对方说:别听他胡说,只有他家的莴笋、白菜是喂猪的,我们家的菜是人吃的。
  过了几天,他们几个又在一起闲聊,四川这民工把川酒川菜赞美了一番。
  还是C省那位民工又冲着这个四川民工大声说:四川人还用得着吃饭、喝酒吗?
  回答:当然要啦,每个人都会享受美酒美菜。
  对方轻蔑的笑了笑,说:你们吃屎吧,你们只配吃屎。
  四川民工讶然道:屎可以吃吗?四川人从来没有想过屎是可以吃的。
  对方说:可以吃,可以吃,你去吃吧。
  四川民工问:真的可以吃吗,味道好不好呀?
  对方说:很好,很好,味道好极了!
  四川民工摇着头,说:不敢去吃,四川人没有你勇敢。
  故事讲到这里,在场吃饭的都在笑,有的大声喊道:我们一起为那个四川民工干一杯。
  4
  刚开始,工友们按男女住集体公棚,每个公棚10来人,因为珠海天气热,蚊子又多,住了10多天工友们实在受不了,集体找老板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经过努力,工友们住进了一幢4层楼的房子,房子很陈旧,四人一间,室内没有卫生间,晚上在房间里放个便桶,可能是伙食油荤差,工友都要起三次以上的夜,如果遇到工友肠胃不好时,在室内解大便,为了排除异味,每天晚上都开着窗户睡觉。仅管条件仍较差,但和住工棚相比,工友们满足了。
  秦大娃俩口白天在工地干活,晚上只得分居宿舍。没过多久,有的工友家属在农户家雇房子办起了夫妻店,住一晚上收30元,有时他俩口也去开房间,缓解了夫妻性生活的饥饿问题。后来他们俩口在工地附近租了一间房子,俩口白天在工地干活,下班后回去做饭,仅管房子破旧,但总算有了俩口的窝,也知足,常对人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5
  随着对环境的熟悉,秦大娃觉得自己在工地干活也没有啥子,只是妻子觉得老火些,于是打探着找个轻松点的活路干。经人介绍认识了藉贯是一个地区的罗女士,人称罗老板。经过一段时间接触,觉得对方是个热心人,一次俩口请对方吃饭,对方主动提出叫她罗姐,主动提出给他俩口找个挣钱多又不累的工作,登时,俩口受宠若惊,觉得遇到了贵人,嘴里反复重复谢谢罗姐,手上的筷子不断向罗姐碗里夹菜。
  一天,他俩口休息,按事先的约好,他们坐上罗姐开的“长安微型”汽车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到了一个集镇,在小街上拐了几个弯,在一幢两楼一底房子下停了下来,上了三楼,进了一间办公室模样的房子,里面坐了4人,3男1女,女士看上去有40多岁,男士大约都是在30多岁。
  罗姐先称乎:单老板你好,他俩口来了。
  “好”,室内的女士回应。
  罗姐接着说:男士姓秦,女士性刘。
  就在介绍的同时,单老板已伸出手和他俩口握在了一起,对方的亲和力让他俩口紧张的情绪放松了许多。同时单老板也一一介绍了室内三人,说:他们也是今天来听我介绍情况的。
  罗姐插话:是来培训的。
  单老板说:你们俩的情况罗老板跟我提起过。是啊,在建筑工地打工又苦又累,十分辛苦,而且还挣不了多少钱,就算你一个月挣1千8百元,一年才2万元零点,10年也才20来万元,扣去自己吃的、住的、行的和供养老婆、娃儿的费用就所剩不多了,你能发财吗?能当老板吗?到我们公司来工作,就可以一夜之间发财,一夜之间当老板。
  所以凡是在我们公司工作的都叫老板,你们5人从今天起就是老板了,同时还特意用手示意秦大娃俩口,你们俩口现在就是秦老板、刘老板了。
  当对方称自己为老板时,奏大娃脸一下红了,全身上下都觉得不自在,心里嘀咕道:一个打工仔论钱没得钱,论地位没得地位,论本事是干体力活的,有啥资本配称老板哦,于是便低着头。
  单老板看了看他的表情,以为他是谦恭,反倒言语比先前还要和霭,说:你秦老板可能不服气,甚至认为我说的是假话、骗子,如有这样认为我不会怪你,因为我们之间是第一次接触,如遇到我也会有你这样的想法。
  秦大娃目视单老板笑了笑,意思是谢谢理解。
  接着前面的话题,单老板又继续说:事实胜于雄辩,现在实打实把我们公司的情况作个介绍,让我们共同分享,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第一,公司的真实性和实力。我们总公司叫美美药物健美公司,是国家任命的一家公司,总部设在江西,老板是台湾的杨董事长,公司的注册、简介、经营项目在去年的人民日报上作了刊登、报道,而且还有李鹏总理接见杨董事长的照片,以报纸为证。这时罗姐给室内每人各递过一卷报纸。
  第二,公司的运作形式,是杨老板自己想出来的,是国家准许运作的形式。操作起来简便易行,打比方说,你秦老板今天在我这里买了一只圆珠笔,是2元钱一只,你又介绍几个朋友来买,你可以从他们买的钱里得一份钱,他们又分别介绍几个顾客来买,你还可以从中得到一份钱,就好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总公司是那粗大的树干,树干上生大枝,大枝上生小枝,小枝上生叶子,按照这样一个形式不断的延伸,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销售网络,这个网络的每一份子都会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所以公司有句行话,就是我前面说的“共同分享”。当然不劳不得,因为不劳者肯定不是公司网络的一分子。   单老板为了让受培训的人有更深刻的印象,她抓住社会基层人群需求特点说:以摩托车为例,你秦老板今天如能叫上4个人来各购买公司一辆摩托车,你就可以从中得到280元,如果这四个人又分别各叫4个人来各购买一辆摩托车,你又可以从16人中得到人平70元的报酬,加起来是1120元,这16人又各发展下线4人来各买一辆摩托车,你又可以从64人中得到人平70元的报酬,这样以此类推下去,你的下线人员就越多,你的收入就像滚雪求那样,越滚越厚、越滚越多。
  听到这里,秦大娃突然发问:你说的是不是传销?
  说到传销,单老板包括那罗姐都有些敏感,两人接连重复说“不是。”但都没有说出为什么“不是”的理由。还是那单老板很巧妙的把这个话题应付了过去,说“下来慢慢给你们解释。”
  接着,单老板说,前面介绍了公司的实力和运作形式,现在说第三问题,即:为啥在本公司工作的都叫老板。简单说发展下线有10人的为初级,叫小老板,发展下线有20个的为中级,叫中老板,发展下线80人的为大中级,为大老板,到这个级别一个月可以分到几万元。所以我前面说,到公司工作的都叫老板,都会成为老板,不论什么级别的老板,每月还会享受到公司的福利。
  受培训的听到这里,心花露放,激情昂扬,当听到说“我们公司”时,感觉公司就像是单老板自己的,当听到说“我们是一家人”时,感觉单老板就像是一个亲姐姐对弟弟的说话,当听到说“公司的实力”时,感觉公司的经济基础十分雄厚,就像是世界上第一流的先进企业,只要加入公司销售网络就会一夜之间成为富翁。特别是那秦大娃率先表示愿意加入公司销售网络,同时接连说了两次谢谢单老板的关心,其他的也不示弱,纷纷表示愿意加入
  单老板见事情已搞定,说请大家共进晚餐。
  共进晚餐的有13人。
  席桌上荤菜少素菜多,荤菜只有回锅肉、烧白、炒肉丝,这些都是单老板亲自点的菜。
  罗姐先打开了话题,说:单老板人际关系好,是我们这群人中的大老板,在坐的都是她的下线,平时我们聚在一起用餐都是AA制,今天单老板看重你们,在乎你们,专门宴请。
  接着,单老板说:从现在起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我们共同努力,把这个雪球越滚越大。
  问:有信心没有?
  回应“有”
  干杯!
  秦大娃回到住地,一夜没有睡着,他在为找到了一份轻松赚大钱的工作而兴奋,准备和妻子一起跳槽加入加盟销售,他想到了明天上班就给工友们吹吹,一天至少可以发展10来个下线是不成问题的,按单老板说的一个下线有70元的报酬,10个下线就是7百元,而且一天功夫就可以搞定,所以一个通宵都在兴奋。
  第二天上班,秦大姓边干活边给身边工友说起加盟销售的好处,他把单老板说的公司真实可靠、运作形式又绘声绘色给工友宣传了一番,他说得很起劲,工友们却没有响应的,当问大家干不?有的只是摇头不说话,有的说“我们农民嘴笨,干不了那活,”有的则劝秦大娃不要去揽那塘浑水,说:天上不会掉馅饼的。
  他仍没恢心,下班后找到了钟师傅,就是前面说的喜欢摆龙门阵的那人,工友们都觉得此人为人诚实、稳重、见多识广,在工友们中间是说得起话的,也就是说有号召力的。秦大娃想通过他做些工作。
  他刚说出这种销售形式,钟师傅就打断了话,说:小秦呀,那种钱最好不要去沾,有一些加盟销售是传销的翻板,只是在传销形式上作了变化,不要往浑水坑里跳,因为传销是国家禁止、打击的,我们农民挣点力气钱稳当些。
  一次,那罗老板问下线发展得怎么样,秦大娃表情凝重,说:我们俩口还是在工地上打工好些。
  从那以后,他俩口再也没见过罗老板或者叫罗姐的影子。
  据了解,这种销售有的说是加盟销售,有的说是传销,其运作形
  式就是利用社会人群亲戚、朋友、熟人这种自然形成的关系搞篡连拉笼,从中获利,扰乱公开、公平竟争,具体操作上普遍采取亲戚介绍亲戚、亲戚介绍朋友、朋友介绍朋友、朋友介绍熟人、熟人介绍熟人这样不断的延伸,最后形成一个购买本公司产品的庞大社会网络,在形成这个网络中,只要锁住一个下线目标,上线就会费尽口舌,用尽所有赞美词句,介绍本公司产品的质好价廉,同时还要当场作试验,使锁住的目标上钩,如果目标还在犹豫,要么三天两次登门“拜访”,要么电话不断“亲热”,如果仍不上钩,就组织团队成员出马登门,所谓的团队成员都是一个藤上的瓜,是上线与下线的关系,因为只要发展一个下线对他们分别都可以从中得一份利。
  6
  秦大娃边打工边想,目前农村正在兴起修砖混结构的住宅,何不
  趁这个机会多了解一些修建常识,待条件成孰,回农村组织个修建施工队。于是他买来修建方面的书籍,起初,对专业术语有些弄不懂,就借上班时向周围的人请教,休息时,就拿着书找刘技术员他这位老同学讨教。
  临近了春节,他俩口回到了阔别近一年的家,4岁的儿子见父母格外亲热,父亲见自己的儿子、儿媳递过的1万元现金,更是乐开了怀,因为老人50多岁了从没见过这么多钱,说:我把这笔钱存起,要不到三四年我们把现在土墙房子推倒也修成砖瓦房子。
  秦大娃回到农村老家,仍像过去那样下地干活,不一样的是与周围村民叙旧、聊打工的见闻多了,在村里走动多了。原来他是在了解农户住房结构、造形特点,在思考农村组建修房施工队是否有市场的问题。
  又是一年新年初六,秦大娃俩口又来到珠海建筑工地,他想换换岗位当砖刀工,没想到老板不同意,经老同学刘诚从中措和,他便跟着一个叫张师傅学起了砌墙,这人与秦大娃是隔县的老乡,先到工地两年。
  7
  一天晚饭,工友们端着“老白干”又边喝边闲聊,都觉得外出打工苦,是没得办法的办法,早迟还是回去整点事稳当些,大家你一言
  我一语交谈农村干啥子事赚钱。钟师傅说:我看在农村养乌骨鸡来钱。不瞒你们,早些时候,我们家每年都要养一大群鸡。那时,我最喜欢在鸡窝里拣那种还带有温度的鸡蛋。   记得,每天早上打开鸡笼门之前,奶奶都先要摸摸母鸡的屁股,看看那只有蛋,然后把有蛋的母鸡单独关在鸡窝里。母鸡下蛋后就会“葛葛”的叫,这时,我就迅速向鸡窝跑去,拣起蛋在小手上摆弄几下后再放进鸡蛋篮子里。后来说养鸡是资本主义的的尾巴,家里再也没有养鸡了。
  八十年代一个时期,母亲身体虚弱,看医生后说要吃一种叫白毛凤头乌鸡补身体。那个时候市场没有这种鸡卖。父亲走了附近好些地方,终于高价买到了10只乌骨小鸡。在父亲的精心喂养下,这10只
  鸡逐渐长成大鸡。母亲靠着这些乌鸡的滋补,身体慢慢好了起来。那时,这种鸡买到30元一斤。
  乌鸡头小颈短个头矮。嘴、眼、脚都是乌黑的,而且皮肤、肌肉、骨头和大部分内脏也都是乌黑的。据有关书上说,由于饲养的环境不同,乌鸡的特征也有所不同,有白羽黑骨,黑羽黑骨、黑骨黑肉,白肉黑骨等等。乌鸡羽毛的颜色也随饲养方式不同而变化。从原本白色的变化为黑、蓝、棕黄、灰色等。从营养价值上看,乌鸡的营养远远高于普通鸡。《乌鸡白凤丸》就是以乌骨鸡为主料。
  说到这里,钟师傅停住了。
  有工友发问:后来呢?
  钟师傅说:因父亲、母亲都老了,没有饲养能力和经济能力,加上不是科学饲养,现在仍没有发展成规模。
  顿了顿,钟师傅补充道:我出来打工,就是想挣点钱回去搞乌骨鸡养植。
  8
  秦大娃俩口第二年打工情绪稳定多了,也不说跳槽的事了,有人动员到一家玩具厂打工也没有答应。
  工休之余,秦大娃仍是看修建方面的书籍,弄不懂的仍是找老同学请教。同时还请老同学教他学摩托车。他想,自己老在外打工也不是个长法,但在农村仅靠种田是富不起来的,于是谋生了边打工边学技术的想法,目的是适当时候回到当地农村搞个修房施工队,他围绕这一目的:
  一是趁春节回家到乡民中走走看看,实地了解当地农村民房的结构、造型、层高及市场的潜力,听到了乡民普遍都在说现在的黄泥巴墙、木格子的房子过时了,都想修火砖砌墙的一楼一底砖混结构房子,特别是个别乡民已这样修建了,修了的起了无形的广告宣传作用,可喜的是有更多的人正在打算改建自已的房屋。
  二是分析了有那么多农民要舍家外出打工,吃苦受罪,甚至冒生命危险,其中最大的吸引力是打工比种田挣钱多,农民挣到钱首先想到的修房子,改善居住环境,也就是说农村会有大量修建房屋的工程。
  三是分析了组建修房施工队的技术力量。认为修建农民住宅不象城里修高楼大厦那么复杂,技术含量也不需要那么高,农民普遍都是按宅基地地形修一楼一底砖混结构,只要有三四个技能过关的砖刀匠把住质量就行。
  四是从稳重起见,取信于民,打算回到农村先修自家的房子,有意识请一些内行来帮忙,作个试验,也是个广告宣传。
  通过上述分析认识,增强了信心,对组建修房施工队的想法心中有底了。
  一天夜晚在床上,秦大娃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妻子,妻子回应“要得。”
  俩口说道心热份上,秦大娃说:明天休息去珠海看看。
  妻子仍回应“要得”。
  9
  第二天俩口坐上大巴,大巴车急速向珠海城区驶去,突然秦大娃大吼:我看到大海了。
  声音惊动了车上人员,向他投来了微笑的目光。
  车子驶过珠海市区停在码头不远处,见码头近海一块巨石上,矗立着一尊巨石女人雕像,雕像领戴项珠,身掮渔网,裤脚轻挽,双手高高擎举一颗晶莹璀璨的珍珠,带着喜悦而又含羞的神情。秦大娃还没来得及细细打听,坐的游船已向海中驶去,见船后留下一条宽宽的水花,水花从中间往两面撒开,象是一条白色的飘带。船驶向海心,在太阳的照射下,视线里的海水近处是浓绿色,稍远些是紫蓝色夹带红色,再远些才是蓝蓝的水色,突然,有人惊呼:我看见香港了。
  秦大娃贪婪的把目光投过去,见不远的海岸上高楼林立。这个时候船上的游人提出,把船靠近些好看个清楚,导游解释说:不行,现在香港仍属英国人管辖,要经允许才行。
  秦大娃嘀咕道,自己国家的领海、领土还要经别国同意。转念间他又想起了课文书上那辱国辱民的“香港条约”,在心里狠狠说了句:香港回归后我们俩口要专门来耍一次。
  游船快要返回码头,视线里那女人雕像也由远而近,秦大娃壮了壮胆,问:为啥要雕塑一个女人像?
  导游见问,说:那雕塑不是普通女人,是传说中的一位仙女被珠海的风光迷住了,不愿返回天上,决意下到凡间,尽享这人间美景,她扮成渔女,织网打鱼,捞蚌采珠,心灵手巧,而且心地善良,常采灵芝草配上珍珠粉为渔民治病,深受渔民的爱戴。在劳动中,她结识了一位憨厚老实的渔民青年海鹏,两情缱绻,朝夕相依,不幸的是,耿直的海鹏轻信了一个矮子的谗言,要仙女摘下手镯给他作订情信物,仙女听了泪如泉涌,向海鹏倾诉了自己的身世,原来仙女是南海龙王的女儿,龙宫中八个管家婆为防她思凡遁逃,每人给她套上一只手镯,只要脱掉一只,她就会死去。然而海鹏却不肯相信渔女的话,鬼迷心窍,转身要走,渔女为明心志,猛力拉下一只手镯,旋即死在情人怀里,海鹏此时悔恨已晚,饮声泣血,哀天恸地。
  九洲环长老为这人神之间的深情厚爱所感动,引导海鹏上九洲岛,找到一株“还魂草”,并嘱咐他“还魂草”须用男人的鲜血浇灌,才能长大作药用,救人命。海鹏于是每天用自己的血浇灌“还魂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还魂草”终于长大,救活了仙女。从此,仙女真正来到人间。成亲那天,她和姑娘们在海边拾到一枚硕大无比的海蚌,挖出一颗举世无双的宝珠,于是,渔女高擎着宝珠,献给德高望重的九洲长老。
  10
  一次,工地的作业架一处倒了,在架上作业三个工友从架上摔下,其中一个是钟师傅,他在倒地一刹那,又被一根钢筋从左耳穿进右耳穿出,生命危在旦夕,动弹不得,只要搬动身体,钢筋就会失去平衡而要命。工友们迅速围了过来,工地负责人和安检人员都围了过来,看到这惨状都在着急,“120”车也及时赶到,因钢筋穿耳一头长一头短,钢筋稍有摆动都有生命危险,医务人员只是就地处理了一下伤口,不敢抬动,突然人群里有人说找“消防”   “消防”来了,用老虎钳剪断耳朵两端的钢筋,淹淹一息的钟师傅被抬上了“120”车。工友们心情闷闷的又回到自己的岗位,心里为钟师傅祈祷平安。
  在以后的几天里,秦大娃白天在工地干活,晚上就到医院守护钟师傅。工友们不断的到医院探视,以为伤成这个样子,存活是拖天天的事,工友们纷纷献爱心,送上数量不等的钱。
  一时间,医院为取钟师傅耳上的钢筋犯难了,因为钢筋有轮角,而且还有锈斑,和肉体还有粘连,取得不好就要出人命,很烫手,于是医院先后组织专家“会诊”,最后不仅取出了钢筋,而且钟师傅还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只是脑子反映明湿迟钝,也不能说话,出院后与妻子一道回农村去了。
  11
  又是一年春节来临,秦大娃俩口在外打工已3年,俩口已作好不再外出打工的准备。秦大娃一到家,一边忙着备修房子的料,一边走访寻找泥匠、砖匠,不出半年在自己宅基地上修建起了一楼一底的平顶房子,房子的墙是本色火砖,房子的正面墙在火砖基础上又粘贴了白色小方块瓷砖,房檐是双层,上层盖的是大琉璃瓦,下层用的是小琉璃瓦,无论是天晴还是下雨,淡黄的琉璃瓦都会折射出光亮,整个房子得体新颖,是当地少有的修法,乡民们见了都说设计新颖、修得好。
  有了乡民的赞许,增强了秦大娃组建修房施工队的信心,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几个“内伙子”匠人,没想到一拍即合,于是打出了“秦业修房施工队”的牌子。
  当地农民建房一般都是只包工不包料,所需材料由建房主人自己提前备料,目的是精打细算、节约开支。为了避免多购或少购村料,建房主人事先请秦大娃到场一起筹划所建房子的座向、格式和所须准备的材料,他驾驶着摩托车很快到场,向主人出谋策划,所有这些从不收取分文,时间长了乡民都觉得他帮忙实在,处处为房主人精打细算。
  这样做,是他太了解当地农民在乎修房子,可以说修房子是农民的头等大事。所谓头等大事,是指在父母眼里关系到儿子能否成家,在儿子眼里关系到是否有女人愿意嫁给自己。当地男女相亲的习惯,第一次见面是女方到男方家看“家物”,房子就是“家物”的重中之重,如果房子差了,相亲十有八九会告吹,如果房子是新修的,有的女方还提出嫁到男方后不承担修房债务,计划经济时代秦大娃所在的生产队就有“光棍”七八个,其原因就是住房环境差了,所以当地农户为了儿子能找上对象,只得想尽千方百计、省吃俭用修房子,小伙子十七八岁就忙着找对象,过了二十三四岁就进入“大龄”难找,有一何姓青年人,相貌人平都不错,可是24岁了还没找上对象,就是房子差了惹的祸,他好不容易在外打工4年积攒了2万元,准备修80平方米一楼一底砖混房子,由于后来建筑材料涨价,房子竣工不了,随即他和母亲到处寻求亲戚朋友帮助,好不容易借来了3千元,还差6千元左右,小伙子又和母亲走了几家亲戚朋友,结果都空手而归,小伙子一声不吭的坐在椅子上生闷气。
  母亲流着泪对秦大娃说:儿子他爹死得早,我们孤儿寡母的好不容易熬到今天,如果房子修不起来,儿子就找到对象,这门香火就要断了。
  秦大娃说:你们现在有没有钱没关系,我垫着钱也要把房子修好,啥子时候有钱在还不迟。
  没到两年,秦大娃的建房施工队信誉、质量得到了当地农民的赞誉,找他修房子的农户越来越多了。
  从新农村发展来看,秦大娃认为单一的建房施工队业务面窄了,他从当地打工人员中挑选一些懂建筑方面的能工巧匠,而且还把他的张师傅也聘来当施工负责人。在技术力量具备的基础上,把原来的修建队改为建筑工程队,经申报批准,取得了三级建筑工程队资质,起初参与本乡土木工程竞标,后来与参他乡土木工程竞标,大大拓宽了业务。当本村按人平50元集资修村公路时他捐了2万元,当得知汶川地震的消息,他通过当地红十字会捐了仅有1万元的存款。
  这1万元是他和妻子准备适当时候去香港、澳门旅游的费用,是他在珠海打工时给妻子许诺的,当他提出把这钱捐给灾区时,妻子仍答应“要得”,表情仍是那样平和。
  当娘家父母知道这事把她喊回去数落了一番,说:你们俩口子捐那么多钱去修路支援灾区,家头那么困难,修不起房子,你弟快30岁了仍打着“光棍”,为啥就得不到你们俩口子的同情、支持,你还是刘家嫁出去的人不?
  妻子流着泪听着父母数落,始终没说一句话。
  这年冬季,村委会换届选举,秦大娃通过选举当上了村长,是村民联名提名作为的候选人,再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上的。
  12
  再说那钟师傅回到湖北农村后,因身体虚弱,不能干农活,记议、语言功能全部丧失,连邻居甚至父母都不认识,成了弱智,几乎接近傻子。父母看到儿子生不如死的惨状,经常暗暗流泪,父母也想不出救儿的办法,只想让儿吃好一点,过一天算一天,把喂的乌骨鸡一只只杀了清炖给儿补身体,过了两年左右,儿子知道下田干农活了,能辨认自己的父母了,又过了一年左右时间,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吐话,能说一些简单语言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基本恢复了记议和语言功能,能看书了,乡民都觉得惊异,有的说是那乌骨鸡的神奇作用。
  不知啥子原因,那钟师傅对家理养的乌骨鸡特别感信趣,还到书店买来有关乌骨鸡的书籍,琢磨起了饲养乌骨鸡的特性规律。认为父母亲养乌骨鸡之所以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回报不高,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科学饲养,他以为:
  一是要修规范鸡舍,既要透风又要保持一定温度,因为它对鸡的话动、饮食、生理及新陈代谢具有直接影响,既要避免高温又要防止潮湿,因为过高过湿鸡都会容易生病,特别是潮湿,容易繁殖微生物、寄生虫,尤其是鸡球虫病的发病率会提高。
  二是鸡舍要安装电灯,增加光照。光照对促进产蛋鸡性激素的分泌,刺激排卵和增强产蛋强度具有直接作用。在自然光照时间不足的时候,用电灯光照补充。
  三是配料比例要合理。以50公斤混合料为例,需用玉米碴(面)31公斤、豆饼7.5公斤、鱼粉4.5公斤、贝壳粉1公斤、骨粉1公斤、麦麸5公斤,同时适当加入硒和多种维生素。禁止使用激素和各类添加剂,以最大限度降低鸡体内的脂肪。   四是防疫。经常在鸡舍内撒白灰消毒,严禁外来人员或不消毒直接进入鸡舍,避免将细菌病毒带入。在气温较高时,要经常给鸡喂些大蒜水。
  一次,全家人在一起闲聊时,他把这四点想法讲了一遍。
  父亲接过话,说:理是这个理,关键是没得钱投入,你治病花光了打工带回的2万多元不说,还欠了几千元债。
  儿子(钟师傅)说:贷款。
  父亲问:拿啥作抵押?
  儿子回答:房子。
  父亲问:万一亏了家理人住那里?
  儿子回答:不会的、不会的。
  最后,父亲妥协了。
  在短时间内,修了规范的鸡舍,安装了电灯,配上了空调,与乡畜牧兽医站还签定了协议(交纳一定费用),实行定期派人防疫。几年间,发展大小乌骨鸡3百余只,大大提高了经济回报率,还清了两万元贷款。
  13
  上个世纪八十年初,一次,提亲说媒的到秦家给时年18岁的秦二娃提亲,女方是临近乡的,要求男方做上门女婿。时间到了上个世纪末秦二娃夫妻的一双儿女上考上了大学。在别人眼里是件令人羡慕的喜事,可俩口就是高兴不起来。
  一天深夜两口在床上翻来复去没有入睡。
  夫问:你在想啥子?
  妻说:还不是想娃儿的学费呀,你呢?
  夫答:也是。
  妻说:两个娃儿读高中贷款2万元,现在每月还利息都够得挣,
  实在不行就不读了。
  顿了顿,夫说:书还得读,找亲戚朋友借钱也要读。
  接下来,夫妻俩忙着借钱,几天后凑了3千元,还差一半。眼
  看就要开学了。夫妻俩各自闷在心里,谁也不想多说话。最后还是妻主动说:叫儿子继续读,女儿在家帮我做点家务,合适的时候找个婆家嫁出去,反正迟早还不是人家的人。
  夫说:这样做女儿会恨我们的。
  妻说:款也贷了,钱也借了,凑不够又有啥办法,给女儿说一下,相信她会理解。
  夫说:再想想办法。
  又是一个深夜,夫妻俩仍在为儿女学费犯愁,难以入睡。
  夫说:我们外出打工,你看行不?
  妻说:外出打工可以,就是田土谁来种、征购粮谁来交、房子谁来守?
  夫说:能不能这样,我外出打工,你守家,栽种收割季节我回来帮忙?
  妻说:那么宽的房子,又是单家独院的,我一个人在家不习惯。
  夫说:其实我也舍不得你,这都是为了娃儿,为了我们的家。
  妻无语。
  夫临行前的头天,妻说:这些年为了娃儿读书,家头值钱的都卖完了,去找张叔借点钱买个鸡,趁两个娃儿在家,吃顿全家饭吧。
  夫深情的看着妻,没说话。
  妻有些羞涩,说:几十年了有莫个看头,便转身朝门外走去。
  当夜,夫妻在床上说了一夜的话。
  黎明时分,妻说:你多睡一会,我起床做饭。饭后我送你,走路到乡上赶车。
  夫拉着妻的手,说:老夫老妻的送啥子。
  妻说:少是夫妻老是伴都嘛。说这话时,她脸上露出丝丝红润,红润中又参半着柔情。
  夫说:还早,顺势把妻拉进怀里……
  两小时后,车发动了,夫说:你回去吧。
  妻说:等你走了才回。
  车子发动了,妻提醒道:不要忘了打电话哟。
  车子驶出一段距离,夫回头见妻在擦眼泪。
  通话1:
  深秋时节
  夫是在山里修水库堤坝,离工地一公里外才有商务座机电话。他和其他民工一到工地,便参加一个会议,老板在会上说:承包工程临时冒出扯皮的事,估计还有十来天才能动工,动工前本公司管你们的吃饭。
  待工期间,夫想到了给妻打电话,但又想,万一问到打工的事怎么说呢,如实说又怕妻着急,不如等开工后才打电话。
  开工了,夫干的是运送土石方,几天下来,他全身都在酸痛,不想多走一步,心想,这活比在农村还累得多。这样以来,把打电话的事忘在了一边。
  又隔了几天,夫突然想起打电话之事,便急冲冲走了两里多路,拨通了电话,说:唯,你是曹四妹吗,我是奏二娃,请你喊我老婆接个电话。
  听到这里,觉得这话意思含糊。
  原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当地农家普遍都还没有座机电话,连BB机也没见过,只有曹四妹家开商店安了一部无绳收费电话,离奏二娃家有两里多路。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妻在电话里说:你说拢了就来电话,咋个才打来哟?话语间有些怨气。可能是走路急了,怨气中明显感到气喘。
  夫说:你莫生气。接着解释了没及时打电话的原因。
  妻说:只要你平安就好。你不知道人家在家有多担心,估计你该打电话来的那些天,天天去等电话,等得心慌意乱的,恰恰今天又挑谷子打米去了。
  夫接过话,说:怪我,其实我也担心你。
  接下来,夫用征求意见的口吻,说:打长途电话浪费钱,干脆每月28日晚8点左右我们通一次电话,行不?
  妻说:要得,这天好记,是我们结婚的日子。
  通话2:
  初冬时节
  妻提前来到话机旁,电话里响起“嘟、嘟”铃声,便急忙拿起电话,问:你也来得早哦?
  对方说:想你都嘛。
  妻说:你骗人。
  对方说:骗你不是人,天天都想和你在一起。
  妻说:你好久学得这么乖了,结婚快20年了咋没看出来。
  对方有些诧异,问:你是那个?
  妻说:耶,出去一个多月就忘了哇。
  对方有些纳闷,问:你是不是曹四妹哦?
  妻下意识整错了,赶紧说:对不起,整错了。   对方原来是曹四妹的男友。
  曹四妹刚放下电话,电话铃声又响了。
  妻拿起电话,话筒里就传出“我打了20多分钟了,一直打不通,担心电话线路出故障了”。夫说这话的理由是,曹四妹家这部电话是无绳的,每遇吹风特别是打雷便会出现时通时不通。
  妻说:刚才是曹四妹在讲电话。接下来把与曹四妹男友误讲电话的事重述了一遍。
  夫哈哈大笑,说:闹笑话了。
  妻说:人家还不是想你心切啦。
  夫问:最近都还好吗?
  妻说:就是不习惯,做啥子事都出现你的引子,有时在农田里做活路,无意间一抬头,仿佛你的影子就在眼前。在家理,有时仿佛听见你在喊我。前几天上山背柴摔了一跤,身上又痛心里又烦,伤伤心心哭了一场,心想,如你在家我就不会上山背柴,接下来电话里传出妻的抽泣声。
  夫接过话,说:我在外打工,心情同样不好受,在工地上人多活路又重没有心思去想,息下来就想家,甚至猛然间会产生不干了的念头,转念又想,在家还不是天天下地干活,一年劳累勉强糊口有啥子想头吗。人啦,离乡背景后才感觉到家的温暖。
  顿了顿,夫叹了叹气,说:为了娃儿的前途,我们都要挺过眼前这一难关才行啦。
  妻应道:听你的。
  从那以后,每当到了约定时间,不论是天晴还是下雨,不论有多劳累多寒冷,夫妻各在一方,都会换上干净衣服,向电话机走去,妻总是先等候在话机旁。
  通话3:
  浓冬时节
  夫妻依旧如期走向电话机。
  妻说:这些天好冷哟,田里都起冰了,你那个地方冷不?
  夫说:冷,天天下雪,而且吹风,在工地上风吹雪打,眼睛看东西都不大清楚,晚上又没得电视,工友们都睡得早,大家睡通铺,挤在一起就没那么冷,再说白天累了,睡下连身子都懒得动。
  妻说:你也是40多岁的人了,不能和年青人比,要学会自己照顾好自己。
  夫“嗯”了声,接着问:你呢?
  妻说:单家独户的,一天到晚一个人进进出出,说话的人都没有,没有人上门,连狗都很难得叫,晚上早早就上床,半夜醒来等天亮,特别是现在冬天,又冷又怕,这样的日子好难熬哦,接下来电话里又传出妻的抽泣声。
  夫安慰道:知道你的日子比我难熬,眼看还有一个月就是春节我就回来了,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下月就不打电话,因为话费高,你看行不?
  妻收起泣声,说:要得,能节省一块钱算一块钱嘛。
  可能是委曲没哭出来,妻回到家一头倒在床上,放声痛哭。
  通话4:
  初春时节
  妻突然接到夫的电话。
  夫说:20天前就去订车票,到现在也没买到,离过年只有三天了,肯定是赶不回来了。
  妻没答话。
  夫知到妻生气了,说:我也无奈,怕你担心,所以才打电话给你。
  妻仍没答话。
  夫又说:你比我好,还有两个娃儿回家陪你过年,我在这里只有荒山工棚陪了。
  妻仍旧没答话。
  顿了顿,夫叹了叹气,说:这工打得真苦哦,连过年一家人也不能团聚!
  妻接过话,说:既然是这样,喂的过年猪就不杀了,开年后吆去卖了还可以抵挡一下娃儿的学费。
  夫说:农村过年不杀猪没得那个气氛,一定要杀过年猪。
  妻“嗯”了声,说:那你一个人在外也要过好年哟。
  通话5:
  新年时节
  这是夫第一次在异乡而且是在荒山里过年,无奈的时侯,一个人也整点酒菜喝上几口,郁闷的时候便到工地上走走看看,时不时想起以往家人过年的情景,心想,眼下这那里是在过年哟。而让夫最揪心的是没回家过年,开年后要犁田,犁田是男人才干得起的活,每当想起这些,便坐卧不安想打电话,有两次走了一段路又返回工棚,原因是新年头,怕麻烦曹四妹跑路,于是只有硬着头皮等。好不容易到了约定通电话的时间。
  夫问:年过得好不?
  妻说:你不在家说不上好。
  夫说:眼下最急的是犁田,我……
  妻插话道:田已犁了,是儿子犁的。
  夫有些惊诧,问:儿子从小就是读书,犁得来田哇?
  妻说:起初我也不放心,不让儿子犁田。
  儿子说:眼下爸不在家,我试试看。
  村里的人见了,说:耶,大学生还犁得来田嗦。
  夫说:真难为了儿子。
  她说:是呵,数九寒天,霜冻未消,儿子犁田,腿脚都冻得红红的,上田坎行走都吃力,只有捡些柴草烧火烤热身子,此时电话里传出夫的叹气声。
  妻说:你不在家,年猪也没杀,现在还喂着,栽秧的时候可能价格高一点才吆去卖,把钱给娃儿做学费,你看这样要得不?
  夫答:只是苦了你们母子啰。
  妻说:下个月就要栽秧了,你莫回来,我慢慢栽,节约点路费,因为娃儿读书正是用钱的时候。
  夫问:你行不?
  妻说:有啥子行不行哦,事情都是逼出来的。
  通话6:
  初夏时节
  夫妻按约定时间走向电话机。
  妻开口便说:栽秧那些天,天不亮就起来煮饭,煮一次吃两天,菜也不想整,把饭填饱肚子就行,边忙栽秧边收油菜籽,还要喂三条猪,真是忙死人啰,这几天腰也有些痛。
  夫问:腰痛吃药没有?
  妻说:拖几天就没事了,不怕得。
  夫问:最近适应些不?
  妻说:就是太冷清太孤单了,前天晚上做了个梦,说我们俩个去剔樟叶,你从树上摔下来死了,我把你抱在怀里,哭呀哭,不知道哭了多久,一声巨响从梦中惊醒,醒来枕巾都湿了一团。原来是被雷声惊醒的,醒来听见雨哗哗的下,雷声响个不停,心里又惊又怕,想到你在家时,每当打雷你都要把我抱在怀里,接下来电话里再一次传出妻的哭泣声。   夫安慰道:你不要这样,我心里也难受。
  一时间,电话里头只有夫在重复这句话的声音。
  过了好一阵,电话里传出“你心好狠哦,把我一个人丢在家头”,啪,电话挂断了。
  夫心酸酸的,再次拨通电话,仍重复道:你别这样,我心里也难受。
  妻说:也没啥子,只是一时控制不住心情。
  夫说:眼下我在外打工工资,加上娃儿在学校勤工俭学,可以基本抹平娃儿学期费用,如果我不打工回来,两个娃儿还有三年才毕业,至少要背三四万元的帐,你说昨个办?
  妻说:再熬一熬在说。
  通话7:
  盛夏时节
  夫依旧按时先拨通电话,电话里传出曹四妹声音。
  夫说:请叫我老婆接电话。
  曹四妹说:还没来,你等一下打来吗。
  约过了20来分钟夫又一次拨通电话。
  曹四妹仍说:还没来,你等一下打来吗。
  又约过了20来分钟夫再一次拨通电话。
  电话里曹四妹说:耶,以往她早早就来了,今天是咋回事埃。语气间流露出诧异。
  夫想请曹四妹去喊,见天色黑尽了,改口说:谢谢你,明天我再打来,便惴惴不安往工地走去。
  第二天上午,好心的曹四妹专门去秦二娃家,见眼前的她头发蓬乱,脸色蜡黄,两眼无神,弯着腰,用手撑着猪食桶在小步移动,每朝前移动一小步都伴随着“唉哟、唉哟”的呻吟。
  曹四妹惊问:唉呀,咋个成这个样子啰?
  她神情低沉,语音萎顿,说:前些天又要忙土里栽红苕、种花生、收苞谷,又要忙田里铲草、撒农药、撒化肥,家里还要喂3条猪,把腰病整发了,痛得站不起来,猪饿得直叫,只有慢慢移动猪食去喂。
  这时,她深深的叹了叹气,问:他昨天打电话来了哇?
  “打了,打了三次,说今天还要打来”。
  她说:我这样子,门都出不了,来电话时请你告诉他,就说我累了不想走路,隔两天再打来。
  曹四妹问:为啥子?
  她说:如实说我病了,怕他着急。
  接下来,曹四妹找了一些草药煎熬让她服下。
  通话8:
  两天后
  妻柱着拐杖依旧提前守在话机旁,夫依旧准时打来了电话。
  夫问:你究竟咋个了,让我这两天心神不定的。
  妻边哭边述说腰痛病的情况,最后说:这种日子太难熬了,我不想活了……
  夫急切的说:你千万不要这样想,千万要挺住。
  电话里只有哭泣声。
  夫接着说:我知到你很苦很累,我们共同想办法克服就是了。
  电话里仍就只有哭泣声。
  顿了顿,夫说:干脆把田土送人耕种,你也出来一起打工。
  顿然,妻收住哭声,说:这样当然好哦。
  夫说:眼下,最难办的是谁来交征购粮?
  妻说:这个好办,现在家头还有一千多斤谷子,够交三年的征购粮,把这谷子借给人家,叫借粮人家代送征购粮。
  夫说:这样好不?
  妻说:有啥子不好哦,当地都是这样干的。
  秋收后,夫妻俩锁上房门外出打工去了。
  14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秦三娃小学毕业回到农村。当时是田土下户十来年,农民的生话比生产队时期大有好转,尽管经济上还不富裕,但温饱是解决了的。日子好了,当地便盛行起做“满月酒、生日酒、满十酒、高寿酒、丧事酒”等风俗,一户农家周内至少要遇到一次赶(送)礼赴席。作为操办人家,把这类酒席视为风光体面、人缘好的象征,假如不操办这类酒席反倒以为不正常,说成是“老抠”。
  村民们通过这样的形式聚在一起,娱乐形式便是打麻将、“扯金花、闷鸡”等。因此,凡是操办酒席人家,在筹备酒席的同时,还得筹备麻将、扑克牌。这类娱乐以输赢钱为目的,所以对男女老少都有吸引力,参与者为了给东道主“扎起”,不分白天夜晚甚至通宵达旦的干,一次下来输赢在几十上百元不等,长此以往,付出的代价不可低估,以当时每斤谷子7角一斤为例,一次要输掉二三百斤谷子。
  这类娱乐吸引了秦三娃,起初,他人小父母骂还有些顾记,后来,随着年龄增长,他对父母的骂不仅反感,而且闹起了分家。
  时间到了新世纪第一年,一天,他从广播里播听到一则消息,说西北一林场急招合同工,月工资两千元。心想,自己快二十岁了仍是“光棍”一个,日子过得饱一顿饿一顿的,而且还欠了一屁股债,干脆外出打工挣钱,于是在村里邀约了5个村民一同前往,其中一个是快60来岁的于伯伯。
  他们先是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接下来是坐汽车马车,路上又结识了前往打工的另外4人,他们来到一处群山环抱的洼地带,洼地带四周都是大山,见不到人家。
  招工的看了他们9人的身份证,把他们安顿到两大间房里住下,房子很简陋,有些像木工房,也有些像伐木工的住房。
  当晚,双方签订协议,协议说每月2千元,月底兑现工资,工作是上山采野菜。
  来到这深山荒野之地,他们的心灰了,有的想打退堂鼓,于伯伯劝导说:我们一路辛苦不说,还花了那么多路费,不能这样空手回去呀。
  听者觉得在理,打算先安下心来干一段时间再打主义。
  这深山荒野之地,气候差异大,大热的六月也得穿两件以上衣服,一般中午能见短时间的太阳,进入高山作业到下午三四点钟,要么雾蒙蒙的,要么雨纷纷的。面对群山环抱,民工们每天早饭后自带午餐,是伙食团准备的馒头,爬过一山又一山。爬矮山时,山路略平稍宽,到二半山路窄又陡,再往上走就没有路了,而采野菜只有在这没有路的地带才有,所以工友们整天就在这群山峻岭的灌木林中穿来走去,稍不注意山蚂蟥就钻进人的皮肤,碰到蛇是常事,加上没有人烟,工友们担心不测,都二三人结伴而行。   工友们好不容易熬到月底仍不见发工资,但仍强忍住不吱声,避免伤了与老板的和气,时间到了下月几号才有几个民工强打勇气问发工资的事。
  回答“月底兑现。”
  第二个月月底又到了,仍不见发工资的迹象,民工们只得集体问老板。
  回答“钱还没到帐。”
  民工们有些忍耐不住了,说:骗人,没钱,我们不干了,嚷着要走。
  老板吼道:谁敢走就打断谁的腿。
  工友们顿时傻了眼,因为之前工友们中有的曾跑过一次,半路被追回还挨了痛骂,不敢再逃跑,只得乖乖干活。
  民工们仍旧每天上山下山、早出晚归,采摘野菜,一次,于伯伯在山林中被蛇咬了一口,由于没有及时用药,中毒症状越来越严重,到第三天呼吸都困难了,老板才允许他回家,因延误了时间,于伯伯没到家就断气了。
  老板得知消息后怕工友们找麻烦,按月1千5百元补发了工资,并说欠下的下月补。
  秦三娃得知于伯伯死的消息,心里自责不应该传播这里招工的信息,更让他气愤的是老板太可恶,一气之下,便带上割野菜的刀,悄悄来到老板住处,先是轻轻敲了两下门,老板以为有人找,按常规刚一拉开门。就在这一刹那,秦三娃手上的刀子已落在他的肩上。老板肩上流淌着鲜血,惨叫“来人哦。”
  当场,秦三娃被扭送到了派出所,老板被送进了医院,经诊断没有伤着筋骨。
  审判机关认定秦三娃为故意杀人罪,基于受害人伤情签定为轻伤,加上他本身也有过错,从轻判决秦三娃服刑两年。
  服刑期间,秦大娃去探监,两兄弟相见先是抱头痛哭,接着摆起了家常,之后又说到了案子之事。
  秦三娃说:于伯伯是为老板打工死的,他是有责任的,可他没有任何补偿,又一二在再二三拖欠工友们的工资,特别让人生气的是不履行协议,补发工资又每月扣下5百元,这是明摆着欺负我们农民的老实。所以,这几件事堆在一起,气得难受,觉得不揍他一顿、教训教训他是不能解气的。
  听到这里,秦大娃打断话,说:老三呀,你这次吃亏就在于冲动文化少,不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而且亏得很冤枉。如果你多点文化,就会理性的对待和分析发生的问题,理性多了就不致于冲动,所谓的理性,用在你的案子上,方法上可以采取起诉他,只要起诉,断定他要败诉,因为他拖欠了你们的工资,这是明摆着的理亏,而且有证据支持,最有力的证据就是那个协议。所谓的冲动就是你不用法律保护自己,而用一种野蛮的方法达到出口气,结果老板不但没受损失,反倒把自弄进牢里来了。
  15
  时间到了2016年。一次,秦大娃和四弟秦四娃在一起摆龙门阵,秦大娃说:你当保安已几年了,挣钱少点,劳动强度也不大,相对也要安全些。
  秦四娃说:当保安不像你想象中那样安逸,我在厂区当保安,白天守大门,晚上还要巡逻厂区,一次深夜零晨两点过,遇到一伙人把围墙撬了个洞进厂偷矿石,当夜值班保安发现后上前阻止,在追撵中一个保安被打成重伤住了一个多医院。
  一次十几农民工到厂讨要拖欠工资,厂里不理不采,这些人白天晚上守在厂门口,无钱买吃的,饿得有气无力,见一个上了年纪的男子快不行了,我心头难受,又帮不上他们,只得把身上仅有几十块钱给了这男子,说,去买点吃的,我也只有这点能耐了。
  天快黑了,厂里领导叫保安撵他们走,他们坐在地上如能你怎么吼叫就是不动,领导叫把他们拖走,陡然间双方情绪对立起来,我担心矛盾激化,对领导说,天都快黑了,撵他们出去万一出了人命咋办?
  顿了顿,领导说:今天就算了吗。
  第二天上午天下着雨,领导又来催撵他们走,我们几个保安只得动手去拉,他们哀求,说:保安兄弟,天下着雨,身上又无钱,你叫我们去那里?
  这时,一农民工站起身,面带愠怒,看上去在50岁上下,他说:保安兄弟,你们不要拉拉扯扯,我们都是农民,都晓得有点办是不会出来打工的。我们把婆娘娃儿丢在农村出来打工,干的都是最苦最累最危险的事,挣的是苦命钱要命钱,如果不是为了修房子、如果不是为了讨媳妇、如果不是为了娃儿读书,逑大爷出来挣这个钱。我们今天蹲在厂门口不走不是在耍无赖,而是要回我们的血汗钱,要回当初协议上签定的钱,干了活老板不但不给钱反而要撵我们走,天理何在?这还是共产党的天下吗?
  顿了顿,这一农民工提高嗓音,说:电视里广播里天天都在说不准拖欠农民工工资,如果老板更是要拖欠我们的工资,工友们,我们走,去找管老板的人讨要……。
  一次在厂大门外有人喊“抢人啰,快来抓哦。”
  厂值班保安问讯迅速跑过去,见一青年女子正在追撵两名歹徒。
  保安把歹徒追到墙角无路可逃,双方在搏斗中歹徒掏出匕首刺向一个保安大腿动脉血管,当场这保安躺在血泊中牺牲了,他老婆拖着两个娃儿,大的不到4岁,小的才2岁,来到厂里,一头扑在她老公遗体上,哭得几次晕厥过去,哭诉中隐隐约约听到“老天爷呀,你怎么这么不长眼呀,因为家里穷你才出来打工呀,你这一走我们三娘母怎么活呀……”
  在场的人悲悲切切,纷纷捐款,我也捐了100元。
  听到这里,秦大娃表情凝重,说:太遭孽了。
  一时间兄弟俩谁都没说话。
  隔了好一会,秦大娃说:老四呀,现在打工也不好挣钱,回来种田吧,现在种田,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出台了免交征购粮的政策,下发了倒补贴钱给种田人的文件,现在种田纯属是为自己干活为自己挣钱,只要勤劳,按科学种田,也是能够致富的。
  秦四娃问:以前家头一年要交好多农业锐?
  秦大娃说:田土少的少交,人均几分田土的,一年人均交农业税三四十元,田土多的多交,像我们这个村民组人均两亩田土,一年人均交农业税60多元,我们家头6口人,一年要交农业税300多元,现在就不交了。
  秦四娃又问:历朝历代都没减免过皇粮,当今要免交征购粮你听那个说的哦?
  秦大娃说: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决定,上头下发的红头文件上还盖有国务院鲜红的公章。像我们家以往一年交征购粮650斤,现在不交了,按现在市场价每斤谷子0.95元,一年就捡到近6百来元钱,不送征购粮了,省下劳动力又可以去发展其他产业。
  秦四娃再问:国家倒补贴钱给种田人具体是多少?
  秦大娃说:购买大型农机有补贴,购买农资有补贴,具体在粮食作物补贴是水稻20元/亩,玉米10元/亩,小麦10元/亩,油菜10元/亩……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每次碰上你,我总要回过头  望着你远去的背影  发一会儿呆  怎不叫住你呢,怎不停下来交谈几句呢  问问,这些年过得还好吧  那些闹心的话也就不说了  我们一次次擦肩而过  但谁也没叫住谁,更没说过一句话  甚至连眼神的交流也顯得无奈
期刊
近年来,岳西县人民检察院党支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各项工作 In rece
不用说话  你静默不语的容颜  就是一首美丽的诗篇  清澈的眼眸  画出一轮皎洁的明月  上扬的嘴角  荡漾起阵阵春风温馨和暖  蓝色的海水笑了:  那是清灵的风儿吹过海面  洁白的云儿醉了:  那是温柔的手儿抚过长天  是谁,吹响萨克斯曲  用音符燃亮星星的衣衫?  是谁,用贝多芬的月光  轻轻唤醒沉睡的沙滩?  丝丝长发的弦音  轻柔地缠绕上云端  明眸閃亮一瞬间  一朵明丽清美的花  已在柔
两山对峙,峰峦相望,如巨人的两条臂膀绵亘纵延,横脉暴凸如块肌,纵脉叠嶂似青筋,一条蜿蜒的葫芦河犹如一位纤纤女子悠长的衣袂从中间飘逸而隔。山的东边是东坡村,山的西边是西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古诗十九首》中有句诗:“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讲的是一对男女已有约而尚未婚,彼此相隔两地,嫁娶不易,女子徒生幽怨惆怅之感。所以接下来两句说:“思君令人老,轩车来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20世纪初,世界范围内民法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中国民法的近代化也拉开了序幕。当时中国广泛的法律移植与民法的发展在时间上的这种巧遇,使得我们必须关注,20世纪民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