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方面做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其精神实质就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核心内容,坚定文化自信给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提供了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逻辑定位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8-0021-02
文化是人類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文化承担着民族的绵延与进步,是一个民族的血液与精神家园。新时代,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把坚定文化自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基于中华文化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根本要求。全面把握坚定文化自信的思想对发展我国“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赢得国际文化话语权,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实现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文化自信的理论来源与现实价值
中华民族的历史五千年来都没有中断,其中文化血脉起着重要的维系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在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体现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中国共产党在文化传承中发展的革命文化、建设文化等不仅体现了文化时代发展的特征,更是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和人民通过伟大的斗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孕育出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其理论来源,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
文化自信不同于硬实力,其来源主要是文化软实力,而文化软实力最有力的组成部分就是作为精神支撑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我们不但要了解文化自信的理论来源,而且在当代,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历史。一方面,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自觉认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另一方面,在呼唤文化自觉的时候,还要怀有礼敬之心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要辩证地看,根据现实要求重估其时代价值。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科学地总结历史文化遗产,把那些真正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和特点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下来,并根据新的时代和新的条件创造性地转化、创新性地发展,把我们的文化发扬光大。
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以民为本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使得拥有这种文化自信的党永远和人民血脉相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勇于创新、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开放思维,使得中华民族精神永远保持独立性、创造性,拥有顽强的生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热爱和平和以德服人的道德境界,把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亲仁善邻以及合作共赢运用到国际关系中,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指导原则,这就是我们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文化中的体现。所以才说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二、正确把握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的逻辑定位
把握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四个自信”分别从文化、道路、理论、制度四个方面来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同时“四个自信”也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这“四个自信”的各方面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且相互作用的,“四个自信”构成了紧密联系的内在逻辑结构,形成了统一的有机整体。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都根源于文化自信,都是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传承中走出来的。将文化自信作为其他三大自信的基础,才能有共同的文化根基、文化血脉和社会心理的支撑,这是文化自信作为其他三个自信的基础意义深远的地方。
首先,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的精神支撑。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土壤中中国道路发展起来,并且这条道路在发展的每一步,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中国文化作为道路自信的滋养,使得中国道路的民族气息增强,思想基础坚定不动摇。所以,我们对中国文化的自信,使得道路自信不是一句空话。
其次,文化自信是理论自信的坚强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这样定义理论自信: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满自信。我们都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和结晶,也就意味着理论自信的实质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信。高度认同本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可以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结合,并对这种理论保持高度自信,达到“姓马”和“信马”的统一[2]。
最后,文化自信是制度自信的深层根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内涵、特征和价值取向上都体现了中国特色文化的气息。这种文化体现在中国的制度中表现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两种基本的政治制度体现出我国对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理念以及国家整体利益至上的理念在制度上的融合。正因为制度自信的深层根源是文化自信,所以坚定和提升文化自信可以对增强制度自信提供不竭的动力。
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首先,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都具有共同的历史文化根源。想要增强三个自信,就离不开丰厚文化资源的滋养。其次,文化自信的思想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系、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的探索,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增量。想要全面认识“四个自信”的内在关联,就要把对“四个自信”的理解投射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一现实背景中,找到整体性的文化视野。
三、坚定文化自信的几个必然要求
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体现在价值观方面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其形成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主导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体现在战略上就是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我们走向文化强国的价值观基础,厚植中华民族开创美好未来的文化优势。 坚定文化自信,还必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文化之所以能够自信,和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理想以及脚踏实地的求是精神是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始终能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积累的革命和执政经验,沉淀的深厚底蕴和精神财富,早已孕育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独特自身价值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能够自信,是由经济发展实力所决定的。文化自信不仅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而且也源于我国进行的伟大变革。我们在看到当代中国成就的同时不能忘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当前我们虽然经济快速发展,但是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创新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做好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只有达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要依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而使得文化软实力得以增强。
坚定文化自信,还必须要讲好中國故事。讲好中国故事首先是有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也是一个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支撑[3]。在与其他文明的不断融合过程中既要丰富和完善自己,也要建立起正确的文化发展观,为保证国家的文化安全要建立积极的国家文化安全预警系统。其次是坚持把中国文化国际化。在进行中国文化输出的过程中,应当运用有效的表达方式,使得中华文化能更好地树立中国形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文化助力。
四、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全体人民群众的自信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把现实的人作为出发点,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社会主体的参与,即我们要坚持群众史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民族的基因的形式,植根于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4]文化自信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为文化的进步提供动力和源泉,这种文化自信无时无刻都能体现在全体人民由内而外的自信上。对于文化自信,我们应该让其贯穿于党的各项事业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各个层面中。增强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要求人民群众坚定中华文化立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支点,不仅体现了文化的力量所在,而且彰显了文化的感召力。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成为一种红色基因融入每一位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液里,这种基因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前进。这种文化自信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夯实了文化自信的群众基础。
当前中国的发展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坚定文化自信是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决策,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战略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方向,讲中国故事,扬中国文化,献中国方案,坚定文化自信使我们更加有劲头、更加有力量地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2]李文阁.提升新时代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J].哲学动态,2017(11):11-19.
[3]严昭柱.在历史的启示中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红旗文稿,2017(11):4-8.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逻辑定位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8-0021-02
文化是人類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文化承担着民族的绵延与进步,是一个民族的血液与精神家园。新时代,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把坚定文化自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基于中华文化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根本要求。全面把握坚定文化自信的思想对发展我国“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赢得国际文化话语权,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实现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文化自信的理论来源与现实价值
中华民族的历史五千年来都没有中断,其中文化血脉起着重要的维系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在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体现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中国共产党在文化传承中发展的革命文化、建设文化等不仅体现了文化时代发展的特征,更是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和人民通过伟大的斗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孕育出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其理论来源,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
文化自信不同于硬实力,其来源主要是文化软实力,而文化软实力最有力的组成部分就是作为精神支撑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我们不但要了解文化自信的理论来源,而且在当代,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历史。一方面,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自觉认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另一方面,在呼唤文化自觉的时候,还要怀有礼敬之心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要辩证地看,根据现实要求重估其时代价值。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科学地总结历史文化遗产,把那些真正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和特点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下来,并根据新的时代和新的条件创造性地转化、创新性地发展,把我们的文化发扬光大。
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以民为本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使得拥有这种文化自信的党永远和人民血脉相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勇于创新、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开放思维,使得中华民族精神永远保持独立性、创造性,拥有顽强的生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热爱和平和以德服人的道德境界,把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亲仁善邻以及合作共赢运用到国际关系中,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指导原则,这就是我们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文化中的体现。所以才说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二、正确把握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的逻辑定位
把握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四个自信”分别从文化、道路、理论、制度四个方面来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同时“四个自信”也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这“四个自信”的各方面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且相互作用的,“四个自信”构成了紧密联系的内在逻辑结构,形成了统一的有机整体。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都根源于文化自信,都是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传承中走出来的。将文化自信作为其他三大自信的基础,才能有共同的文化根基、文化血脉和社会心理的支撑,这是文化自信作为其他三个自信的基础意义深远的地方。
首先,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的精神支撑。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土壤中中国道路发展起来,并且这条道路在发展的每一步,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中国文化作为道路自信的滋养,使得中国道路的民族气息增强,思想基础坚定不动摇。所以,我们对中国文化的自信,使得道路自信不是一句空话。
其次,文化自信是理论自信的坚强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这样定义理论自信: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满自信。我们都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和结晶,也就意味着理论自信的实质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信。高度认同本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可以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结合,并对这种理论保持高度自信,达到“姓马”和“信马”的统一[2]。
最后,文化自信是制度自信的深层根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内涵、特征和价值取向上都体现了中国特色文化的气息。这种文化体现在中国的制度中表现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两种基本的政治制度体现出我国对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理念以及国家整体利益至上的理念在制度上的融合。正因为制度自信的深层根源是文化自信,所以坚定和提升文化自信可以对增强制度自信提供不竭的动力。
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首先,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都具有共同的历史文化根源。想要增强三个自信,就离不开丰厚文化资源的滋养。其次,文化自信的思想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系、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的探索,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增量。想要全面认识“四个自信”的内在关联,就要把对“四个自信”的理解投射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一现实背景中,找到整体性的文化视野。
三、坚定文化自信的几个必然要求
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体现在价值观方面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其形成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主导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体现在战略上就是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我们走向文化强国的价值观基础,厚植中华民族开创美好未来的文化优势。 坚定文化自信,还必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文化之所以能够自信,和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理想以及脚踏实地的求是精神是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始终能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积累的革命和执政经验,沉淀的深厚底蕴和精神财富,早已孕育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独特自身价值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能够自信,是由经济发展实力所决定的。文化自信不仅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而且也源于我国进行的伟大变革。我们在看到当代中国成就的同时不能忘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当前我们虽然经济快速发展,但是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创新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做好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只有达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要依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而使得文化软实力得以增强。
坚定文化自信,还必须要讲好中國故事。讲好中国故事首先是有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也是一个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支撑[3]。在与其他文明的不断融合过程中既要丰富和完善自己,也要建立起正确的文化发展观,为保证国家的文化安全要建立积极的国家文化安全预警系统。其次是坚持把中国文化国际化。在进行中国文化输出的过程中,应当运用有效的表达方式,使得中华文化能更好地树立中国形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文化助力。
四、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全体人民群众的自信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把现实的人作为出发点,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社会主体的参与,即我们要坚持群众史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民族的基因的形式,植根于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4]文化自信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为文化的进步提供动力和源泉,这种文化自信无时无刻都能体现在全体人民由内而外的自信上。对于文化自信,我们应该让其贯穿于党的各项事业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各个层面中。增强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要求人民群众坚定中华文化立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支点,不仅体现了文化的力量所在,而且彰显了文化的感召力。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成为一种红色基因融入每一位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液里,这种基因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前进。这种文化自信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夯实了文化自信的群众基础。
当前中国的发展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坚定文化自信是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决策,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战略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方向,讲中国故事,扬中国文化,献中国方案,坚定文化自信使我们更加有劲头、更加有力量地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2]李文阁.提升新时代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J].哲学动态,2017(11):11-19.
[3]严昭柱.在历史的启示中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红旗文稿,2017(11):4-8.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