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有序开展,这种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受到重视。关于教育方面的观点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到底哪一种教育最适合教育新课程,这是整个教育界都应思索的问题。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我们要实践新课程,就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学会创新。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本身就应当具备这种意识。躺在经验之床上睡大觉不符合时代对教育者的要求。我认为新课程下的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转变角色
教师是工作在教育的第一线,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否,教师的作用很重要。怎样才能让教师的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成效?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素质。教师的素质不仅仅是最基本的教学技能,还包括和学生的互动能力、情感沟通能力、处理教材能力、学习能力、语言和板书艺术能力、教学活动能力、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力及对自己地位效应的把握和运用能力。教师不应把自己当作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必须化身为导演,让学生当主角。课堂授课,每节课无疑都应是教师精心为学生创设的一个个生动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口、耳、眼、手等外部器官观察感知所见所闻,同时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脑,发挥其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利用编排课后练习和安排组织多种课外活动,深化情感,深化知识,促进发展,给学生留有广阔的思考空间。新时代的中学生虽然成长的速度快,但毕竟属于成长中的人,因此我们的活动形式、内涵、要求都应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因此,在活动中应先让学生形成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稳定而有序的发展思路,这样可避免教师因为经验缺乏让学生难以配合,导致失败而受挫。
爱是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催化剂。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教师应该用一颗赤诚的心对待学生,用微笑来赢得学生的尊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用平等交流式的语言,促进师生间情感交融。教师不能轻易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愉悦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对于错误的观点,教师要婉转地、客观地评价。这些错误可以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由同组内其他学生提出,从而引起该生本人的深入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结论,如果讲得有道理,教师就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即便是与教材中的观点有所出入,教师也不应该硬将教材中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他们懂得“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敢于突破陈规,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激发学生思维
当代中学生是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长大的,他们不断地迎接新事物,接受新观念,形成新思潮,但又缺乏深入细致的体验,因此在活动课上就应给“新思潮”展示的平台,在选题时加入当今最引人注目的一些话题,如“豆你玩”、“蒜你狠”、“辣翻天”、网络游戏的利弊、利比亚战争等,既符合政治课的要求,又能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心,使学生深入思考这些生活问题,也促使教师自觉接受新事物、新观念,主动学习新的理论。
在激起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情绪后,学生心理行为随着课程的发展将侧重点转向了智能操作。这比较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而适时地创设使学生思绪活跃、求知主动的学习氛围已十分必要。由于学生具有好奇的心理特点,其思维以具体物体为主,因此,教师应采取直观操作的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如幻灯机、录音、录像、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色彩鲜明的声像素材,使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趣味的设置并不局限于此,各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适时地创设使学生思绪活跃、求知主动的学习氛围十分必要。由于学生具有好奇的心理特点,其思维以具体物体为主,因此授课时,应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用材料,展开丰富想象,培养创新意识。
三、备课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全面设计
以往备课多以应试为出发点,把突出考试范围、考试要求作为设计教法,编写教案的重点,注重学生识记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创造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了大胆质疑、锐意创新的勇气;压抑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果断性。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备课是第一环节。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去备课,设计教案,设计教法。所谓通盘考虑指的是对全班学生思想情况、接受能力通盘考虑;对教材和选用材料通盘考虑;对教学采用方法通盘考虑。所谓全面设计指的是全面设计每个框题、每个问题的教授、学习方法;全面设计课内课外的每项活动。要敢于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很好的教科书。学校教育应当使学生广泛了解有关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丰富知识,比较全面地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避免学科的分类割裂了知识的广泛联系,造成学生认识的僵化和局限,妨碍学生知识、能力、态度、情感的协调发展。这样通过实践活动促使学生逐步树立健康的兴趣爱好,在集体力量的感召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他们培养成为厚德博学、情趣高雅、举止文明、敢于创新、勇于进取、知识丰富、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要使学生在活动、操作、实践探究中动脑、动手、动眼、动嘴、动耳,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最终提高自身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要求教育的发展,而教育要发展,前方还有漫漫长路,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推广阶段,深入理解新课程的理念与方法,并积极践行,已成为越来越多一线教师的共识。教育工作者在探索教学改革的旅程上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挑战,但我们不能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办法,而要树立服务意识,努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作用,丰富课堂教学。
一、转变角色
教师是工作在教育的第一线,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否,教师的作用很重要。怎样才能让教师的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成效?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素质。教师的素质不仅仅是最基本的教学技能,还包括和学生的互动能力、情感沟通能力、处理教材能力、学习能力、语言和板书艺术能力、教学活动能力、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力及对自己地位效应的把握和运用能力。教师不应把自己当作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必须化身为导演,让学生当主角。课堂授课,每节课无疑都应是教师精心为学生创设的一个个生动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口、耳、眼、手等外部器官观察感知所见所闻,同时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脑,发挥其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利用编排课后练习和安排组织多种课外活动,深化情感,深化知识,促进发展,给学生留有广阔的思考空间。新时代的中学生虽然成长的速度快,但毕竟属于成长中的人,因此我们的活动形式、内涵、要求都应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因此,在活动中应先让学生形成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稳定而有序的发展思路,这样可避免教师因为经验缺乏让学生难以配合,导致失败而受挫。
爱是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催化剂。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教师应该用一颗赤诚的心对待学生,用微笑来赢得学生的尊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用平等交流式的语言,促进师生间情感交融。教师不能轻易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愉悦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对于错误的观点,教师要婉转地、客观地评价。这些错误可以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由同组内其他学生提出,从而引起该生本人的深入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结论,如果讲得有道理,教师就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即便是与教材中的观点有所出入,教师也不应该硬将教材中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他们懂得“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敢于突破陈规,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激发学生思维
当代中学生是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长大的,他们不断地迎接新事物,接受新观念,形成新思潮,但又缺乏深入细致的体验,因此在活动课上就应给“新思潮”展示的平台,在选题时加入当今最引人注目的一些话题,如“豆你玩”、“蒜你狠”、“辣翻天”、网络游戏的利弊、利比亚战争等,既符合政治课的要求,又能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心,使学生深入思考这些生活问题,也促使教师自觉接受新事物、新观念,主动学习新的理论。
在激起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情绪后,学生心理行为随着课程的发展将侧重点转向了智能操作。这比较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而适时地创设使学生思绪活跃、求知主动的学习氛围已十分必要。由于学生具有好奇的心理特点,其思维以具体物体为主,因此,教师应采取直观操作的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如幻灯机、录音、录像、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色彩鲜明的声像素材,使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趣味的设置并不局限于此,各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适时地创设使学生思绪活跃、求知主动的学习氛围十分必要。由于学生具有好奇的心理特点,其思维以具体物体为主,因此授课时,应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用材料,展开丰富想象,培养创新意识。
三、备课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全面设计
以往备课多以应试为出发点,把突出考试范围、考试要求作为设计教法,编写教案的重点,注重学生识记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创造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了大胆质疑、锐意创新的勇气;压抑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果断性。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备课是第一环节。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去备课,设计教案,设计教法。所谓通盘考虑指的是对全班学生思想情况、接受能力通盘考虑;对教材和选用材料通盘考虑;对教学采用方法通盘考虑。所谓全面设计指的是全面设计每个框题、每个问题的教授、学习方法;全面设计课内课外的每项活动。要敢于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很好的教科书。学校教育应当使学生广泛了解有关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丰富知识,比较全面地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避免学科的分类割裂了知识的广泛联系,造成学生认识的僵化和局限,妨碍学生知识、能力、态度、情感的协调发展。这样通过实践活动促使学生逐步树立健康的兴趣爱好,在集体力量的感召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他们培养成为厚德博学、情趣高雅、举止文明、敢于创新、勇于进取、知识丰富、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要使学生在活动、操作、实践探究中动脑、动手、动眼、动嘴、动耳,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最终提高自身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要求教育的发展,而教育要发展,前方还有漫漫长路,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推广阶段,深入理解新课程的理念与方法,并积极践行,已成为越来越多一线教师的共识。教育工作者在探索教学改革的旅程上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挑战,但我们不能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办法,而要树立服务意识,努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作用,丰富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