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这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100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100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100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为国家、为人民、为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伟大贡献。
百年大党的使命担当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从来都不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嘴上,而是动真情、出实招、下真功夫。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为了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救万民于水火。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人民群众既是新中国的建设者,也是祖国繁荣昌盛的受益者。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迈向小康富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利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2020年,我们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最大程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事实最有说服力。大量事实充分说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在为人民谋幸福。
大国逐梦,需要登高望远、运筹全局。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是开创历史、奠定基业、开辟未来的100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这三大历史性事件清晰地标明了百余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同时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彰显着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一以贯之的使命担当,这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千难万险,辟除榛莽、踏平坎坷,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坚定前行。
百年大党的現代化探索
这是一个骨子里流淌着现代化基因的政党,既有远大的初心使命、稳定的政治领导力量,也有不断更新升级的治理能力、实事求是的发展战略。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如此宏大的国家战略意图才能一以贯之、与时俱进地推进。10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懈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丰富和拓展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深深镌刻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的光辉史册中。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征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战略安排,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统一、相对应,进一步丰富了党的基本路线的目标内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们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邓小平同志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百年大党的鲜明品格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优势。在百年非凡历程中,我们党一路风霜雪雨,历经无数磨难、战胜无数艰险,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根本在于我们党具有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深刻总结党的自我革命历史经验,对于把党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谱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新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一以贯之严明党的纪律、整顿党的作风、坚定不移惩治腐败,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担负起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纪律”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革命战争年代,在严酷的环境下,没有严格的纪律,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延安时期,我们党坚持从严治党,黄克功案就体现了“共产党员犯法从严治罪”的纪律要求。严明党纪,净化了党的队伍,凝聚了党心军心民心,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政治和组织保证。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所处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变化,肩负的历史任务发生了变化,纪律建设的内容与革命战争年代相比也不尽相同,但严明纪律始终是一条不变的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加强纪律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推动党的纪律建设理论、制度和实践创新发展,党规党纪的笼子越扎越密,纪律执行机制更加健全,纪律观念持续深入人心,纪律作为管党治党的利器的作用进一步彰显。
党风正则事业兴。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作风问题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的作风建设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从具体问题入手,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二是发扬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三是從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抓起,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层层示范。四是建立长效机制,破立并举、标本兼治。我们要坚持用好这些经验做法,把党的优良作风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腐败与党的性质、宗旨水火不容,是党执政面临的最大威胁。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要求领导干部学习《甲申三百年祭》,将进京比喻成“赶考”,表示“我们决不当李自成”。党在全国执政后,严肃查处了刘青山、张子善案件,对防止腐败现象滋长起到了震慑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面对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他一再告诫全党对腐败问题要“看得更深一点”,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作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政治判断,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刀刃向内、重典治乱,严肃查处一批高级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深入推进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打虎”“拍蝇”“猎狐”三管齐下,有效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改革反腐败体制机制,明确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稳步推进纪律监督、巡视监督、派驻监督工作,启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党的十九大后,党中央把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作为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标本兼治综合效应更加凸显。把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特别是十九大后仍不知止、胆大妄为的,作为惩治重点,严肃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的腐败分子,着力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部门的腐败案件,加大金融、政法等领域反腐力度,强化不敢腐的震慑。不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完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法纪教育等,加强党性修养、筑牢思想防线,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从“腐败和反腐败呈胶着状态”,到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再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步步深入、成绩斐然。
百年大党的使命担当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从来都不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嘴上,而是动真情、出实招、下真功夫。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为了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救万民于水火。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人民群众既是新中国的建设者,也是祖国繁荣昌盛的受益者。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迈向小康富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利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2020年,我们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最大程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事实最有说服力。大量事实充分说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在为人民谋幸福。
大国逐梦,需要登高望远、运筹全局。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是开创历史、奠定基业、开辟未来的100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这三大历史性事件清晰地标明了百余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同时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彰显着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一以贯之的使命担当,这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千难万险,辟除榛莽、踏平坎坷,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坚定前行。
百年大党的現代化探索
这是一个骨子里流淌着现代化基因的政党,既有远大的初心使命、稳定的政治领导力量,也有不断更新升级的治理能力、实事求是的发展战略。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如此宏大的国家战略意图才能一以贯之、与时俱进地推进。10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懈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丰富和拓展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深深镌刻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的光辉史册中。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征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战略安排,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统一、相对应,进一步丰富了党的基本路线的目标内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们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邓小平同志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百年大党的鲜明品格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优势。在百年非凡历程中,我们党一路风霜雪雨,历经无数磨难、战胜无数艰险,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根本在于我们党具有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深刻总结党的自我革命历史经验,对于把党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谱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新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一以贯之严明党的纪律、整顿党的作风、坚定不移惩治腐败,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担负起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纪律”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革命战争年代,在严酷的环境下,没有严格的纪律,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延安时期,我们党坚持从严治党,黄克功案就体现了“共产党员犯法从严治罪”的纪律要求。严明党纪,净化了党的队伍,凝聚了党心军心民心,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政治和组织保证。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所处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变化,肩负的历史任务发生了变化,纪律建设的内容与革命战争年代相比也不尽相同,但严明纪律始终是一条不变的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加强纪律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推动党的纪律建设理论、制度和实践创新发展,党规党纪的笼子越扎越密,纪律执行机制更加健全,纪律观念持续深入人心,纪律作为管党治党的利器的作用进一步彰显。
党风正则事业兴。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作风问题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的作风建设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从具体问题入手,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二是发扬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三是從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抓起,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层层示范。四是建立长效机制,破立并举、标本兼治。我们要坚持用好这些经验做法,把党的优良作风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腐败与党的性质、宗旨水火不容,是党执政面临的最大威胁。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要求领导干部学习《甲申三百年祭》,将进京比喻成“赶考”,表示“我们决不当李自成”。党在全国执政后,严肃查处了刘青山、张子善案件,对防止腐败现象滋长起到了震慑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面对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他一再告诫全党对腐败问题要“看得更深一点”,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作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政治判断,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刀刃向内、重典治乱,严肃查处一批高级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深入推进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打虎”“拍蝇”“猎狐”三管齐下,有效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改革反腐败体制机制,明确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稳步推进纪律监督、巡视监督、派驻监督工作,启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党的十九大后,党中央把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作为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标本兼治综合效应更加凸显。把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特别是十九大后仍不知止、胆大妄为的,作为惩治重点,严肃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的腐败分子,着力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部门的腐败案件,加大金融、政法等领域反腐力度,强化不敢腐的震慑。不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完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法纪教育等,加强党性修养、筑牢思想防线,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从“腐败和反腐败呈胶着状态”,到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再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步步深入、成绩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