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历史的鱼眼镜头』
鱼眼镜头的英文名称叫做Fisheye,鱼眼镜头是1919年由R·W·威特命名的,他在针孔照相机里盛满水,然后在焦平面装上感光材料,用来拍摄水上的景观。另外有记录记载,J·A·斯丘阿特曾把使用干版的针孔照相机放在水中,利用水当作“鱼眼镜头”拍摄照片。l922年英国人W·N·本特将盛满水的针孔相机改为半球面状,把平面位于前边,以它的弧度中心当作焦点而成为鱼眼镜头。但是,由于平面的入射角是90度,所以视场角达不到180度——其实,鱼从水中观看水面上时视场究竟是不是180度,谁也不知道,如果说鱼从水中看水面上的空间世界视场很大的话,也是水面和空气界面之间的屈光率因素。
很多鱼眼镜头又被称为全天候镜头,这一名称是从l923年英国人R·西鲁设计并取得专利的“天空镜头”(英文:sky lens)而来。该镜头可谓最早一款真正的鱼眼镜头,当初要用于云量测定和气象观测等方面,可在全天候条件下拍摄圆形的画面,用途非常广泛,也可以用于一般摄影。为区别其他焦距接近的超广角镜头,市场上销售的鱼眼镜头几乎都明确命名为“××鱼眼镜头”。
鱼眼镜头的特殊效果
本质来说,鱼眼镜头是一种极端的广角镜头。我们知道,一般镜头都是将纵横设计成直线,只是在画面四周才不可避免地出现程度不同的轻微畸变。但鱼眼镜头所呈现的畸变则是镜头本身具有的特性,和一般镜头所出现的像差在本质上完全不同。如前所说,这类镜头拍摄的效果类似于鱼从水中观察水面景物的样子(圆弧形畸变十分夸张,画面边缘的直线都被弯曲,只有中心部分的直线能够保持原来的状态)。
以适用于35mm相机的鱼眼镜头为例,鱼眼镜头的焦距在6-16mm之间,共分为两类,其中圆周鱼眼镜头(又叫全天候鱼眼镜头)所拍摄的视角横纵皆等于180度(少数几款可达220度,主要应用于科学研究),影像完全呈圆形,画面的四个角全被黑角遮挡。对角线鱼眼镜头(也叫全幅面鱼眼镜头)则在整个画面不出现遮角现象,能够在胶片或感光芯片上完整地呈现图像,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类镜头的画面几何图形仍具有集中于图像中部的鱼眼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镜头无法像普通镜头那样安装滤光镜,只能采用内置滤光镜的方式。另外,有些老式的鱼眼镜头与35mm单反相机连接时,镜头后部插入机身较深,相机反光镜必须翻起锁定,五棱镜取景器将不能使用,此时需附加取景器才能进行构图拍摄。另外,鱼眼镜头得到极端夸张的畸变效果而不存在超广角镜头存在的画面边角失光现象,画面整体均匀是鱼眼镜头主要特征之一。
可以说,正是鱼眼镜头夸张的畸变为那些富于想象力和勇于挑战的摄影者提供了展示个人创造力的机会。比起许多高级镜头来说,鱼眼镜头其实并不太贵,尼康、佳能自动对焦的对角线鱼眼都在四五千元,而适马的圆周鱼眼更便宜。如果单纯追求宽阔场面的话,可以使用专业镜头厂家推出的圆周鱼眼镜头,它所拍的画面视场大于180度,能把眼前所见的所有景物和场面都拍入一张画面之中,很早以前就广泛用于气象、天文观测、科学研究等方面,但是现在很少在“全天候”这个意义上使用。
Tips:鱼眼镜头的分类
鱼眼镜头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圆周鱼眼镜头,它的视角达到180度以上,在画面上只看到圆形部分(画面的四角会被全部遮挡住),也就是说,用这类镜头拍摄会在图像上产生以画面的画幅宽度为直径的圆形影像。另一种鱼眼镜头是对角线鱼眼,也叫全幅鱼眼镜头,其特点是拍摄的整个画面并不出现遮角现象,是完整的24×36mm画幅(图像为全画幅的矩形变形影像),但画面的几何图形仍具有集中于画面中部的鱼眼视觉效果。
Tips:鱼眼结构与实用化
全天候鱼眼之父西鲁设计的鱼眼镜头前面有一枚大口径凹透镜,视场角180度,光线通过该镜片射入到里面镜片的入射角很小,这种构造在今天的鱼眼镜头中仍然使用。而1920-1930年前后,日本虽然有很多鱼眼镜头的专利,但尚未达到普及的水平,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鱼眼的设计出现空白。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日本各生产厂家普遍开发生产了许多实用的鱼眼镜头。如1962年尼康公司开发的世界第一只单反相机使用的鱼眼镜头(尼康F用的8mm 1∶8圆周鱼眼镜头)。从相机方面来看,这段时间正是单反相机实用化的时期,例如1957年销售的ASAHI PENTAX和1959年销售的尼康F。所以鱼眼镜头虽然很早就有了雏形,但真正得到青睐还功归于单反相机的成熟和普及——为了验证鱼眼镜头的效果和发挥它的实用性,必须有优良的单反机使用它。为此,整整等待了20年左右。
『鱼眼镜头拍摄技巧』
和普通镜头不同,鱼眼镜头由于其形变、大景深和超近的最近对焦距离,在使用上自成一体,风格迥异。不过,也正是因为其特殊性,我们只要掌握其几个使用窍门,就很容易拍摄出优秀的作品。
第一招:制造变形
从使用效果来看,鱼眼镜头与普通超广角镜头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形变的故意夸张,大家知道普通超广角镜头会用各种特殊镜片对畸变进行矫正,以便拍出的画面横平竖直,鱼眼镜头则不对畸变进行矫正,故意利用夸张的畸变展现独特的效果。因此要用好鱼眼镜头,首先就要利用好镜头的变形。
在实际拍摄中,要想实现鱼眼镜头最大限度的形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尽量逼近主体,使其产生夸张的透视。此外,尽可能多的将水平线条及容易辨认的景物置于画面的边缘,也能使畸变效果最大化。
第二招:控制形变
如果不想让某幅图片看上去太怪异,我们可以参照一个所有镜头的成像规律(所有经过镜头中心的直线变形最小),对鱼眼镜头的畸变进行精细的控制。这时候,我们在构图时要将被摄主体尽量置于画面中心,让主体线条尽量向四角发散,同时还尽可能少的让线和面在画面出现,从而得到一幅变形相对较小的图片。
其实,鱼眼镜头的好玩之处就在于你可以通过不同的俯仰和倾斜,逼近和退步来获得完全不同的奇异效果,所以拍摄中,熟练的前进后退、俯仰和倾斜,才能有效地控制镜头变形,收获自己想要的图片。
第三招:玩转暗光
鱼眼镜头多为定焦镜头,最大光圈一般为F2.8-3.5,镜头的焦距多在8-16mm,暗光下较易达到安全快门。因此,在暗光下使用鱼眼镜头可尽情拍摄,特别是利用数码单反相机高ISO可用,将相机的ISO提升至400甚至更高后进行手持拍摄,也能得到让人垂涎的好照片。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鱼眼镜头视角巨大,数码单反相机在测光时比较容易受背景影响,所以,在明暗对比强烈的晚上曝光一定要小心控制(其实白天也一样),最好勤于使用曝光补偿,在拍摄后及时地回放,观察直方图上曝光是否合适,否则曝光失误的情况确实让人很是心烦。
第四招:尝试后期处理
利用软件进行后期加工,不但可以使鱼眼镜头拍摄的图像更具艺术价值,而且随心所欲中还能发现更多的乐趣所在。
除了我们平时用到的PS,从尼康Nikon Capture 4软件包到奥林巴斯OLYMPUS Studio,各厂家的官方软件多对自家鱼眼镜头有所支持。而第三方软件厂家如“造景师5.00”等也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的服务。利用软件,我们不但可以将鱼眼镜头所拍图像做成超广角效果(将畸变尽可能地消除),还可以裁剪为长画幅的全景,甚至把2-3张鱼眼照片制作成高清晰的三维全景图片,十分方便且富有乐趣。
第五招:利用大视角
鱼眼镜头的英文名称叫做Fisheye,鱼眼镜头是1919年由R·W·威特命名的,他在针孔照相机里盛满水,然后在焦平面装上感光材料,用来拍摄水上的景观。另外有记录记载,J·A·斯丘阿特曾把使用干版的针孔照相机放在水中,利用水当作“鱼眼镜头”拍摄照片。l922年英国人W·N·本特将盛满水的针孔相机改为半球面状,把平面位于前边,以它的弧度中心当作焦点而成为鱼眼镜头。但是,由于平面的入射角是90度,所以视场角达不到180度——其实,鱼从水中观看水面上时视场究竟是不是180度,谁也不知道,如果说鱼从水中看水面上的空间世界视场很大的话,也是水面和空气界面之间的屈光率因素。
很多鱼眼镜头又被称为全天候镜头,这一名称是从l923年英国人R·西鲁设计并取得专利的“天空镜头”(英文:sky lens)而来。该镜头可谓最早一款真正的鱼眼镜头,当初要用于云量测定和气象观测等方面,可在全天候条件下拍摄圆形的画面,用途非常广泛,也可以用于一般摄影。为区别其他焦距接近的超广角镜头,市场上销售的鱼眼镜头几乎都明确命名为“××鱼眼镜头”。
鱼眼镜头的特殊效果
本质来说,鱼眼镜头是一种极端的广角镜头。我们知道,一般镜头都是将纵横设计成直线,只是在画面四周才不可避免地出现程度不同的轻微畸变。但鱼眼镜头所呈现的畸变则是镜头本身具有的特性,和一般镜头所出现的像差在本质上完全不同。如前所说,这类镜头拍摄的效果类似于鱼从水中观察水面景物的样子(圆弧形畸变十分夸张,画面边缘的直线都被弯曲,只有中心部分的直线能够保持原来的状态)。
以适用于35mm相机的鱼眼镜头为例,鱼眼镜头的焦距在6-16mm之间,共分为两类,其中圆周鱼眼镜头(又叫全天候鱼眼镜头)所拍摄的视角横纵皆等于180度(少数几款可达220度,主要应用于科学研究),影像完全呈圆形,画面的四个角全被黑角遮挡。对角线鱼眼镜头(也叫全幅面鱼眼镜头)则在整个画面不出现遮角现象,能够在胶片或感光芯片上完整地呈现图像,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类镜头的画面几何图形仍具有集中于图像中部的鱼眼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镜头无法像普通镜头那样安装滤光镜,只能采用内置滤光镜的方式。另外,有些老式的鱼眼镜头与35mm单反相机连接时,镜头后部插入机身较深,相机反光镜必须翻起锁定,五棱镜取景器将不能使用,此时需附加取景器才能进行构图拍摄。另外,鱼眼镜头得到极端夸张的畸变效果而不存在超广角镜头存在的画面边角失光现象,画面整体均匀是鱼眼镜头主要特征之一。
可以说,正是鱼眼镜头夸张的畸变为那些富于想象力和勇于挑战的摄影者提供了展示个人创造力的机会。比起许多高级镜头来说,鱼眼镜头其实并不太贵,尼康、佳能自动对焦的对角线鱼眼都在四五千元,而适马的圆周鱼眼更便宜。如果单纯追求宽阔场面的话,可以使用专业镜头厂家推出的圆周鱼眼镜头,它所拍的画面视场大于180度,能把眼前所见的所有景物和场面都拍入一张画面之中,很早以前就广泛用于气象、天文观测、科学研究等方面,但是现在很少在“全天候”这个意义上使用。
Tips:鱼眼镜头的分类
鱼眼镜头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圆周鱼眼镜头,它的视角达到180度以上,在画面上只看到圆形部分(画面的四角会被全部遮挡住),也就是说,用这类镜头拍摄会在图像上产生以画面的画幅宽度为直径的圆形影像。另一种鱼眼镜头是对角线鱼眼,也叫全幅鱼眼镜头,其特点是拍摄的整个画面并不出现遮角现象,是完整的24×36mm画幅(图像为全画幅的矩形变形影像),但画面的几何图形仍具有集中于画面中部的鱼眼视觉效果。
Tips:鱼眼结构与实用化
全天候鱼眼之父西鲁设计的鱼眼镜头前面有一枚大口径凹透镜,视场角180度,光线通过该镜片射入到里面镜片的入射角很小,这种构造在今天的鱼眼镜头中仍然使用。而1920-1930年前后,日本虽然有很多鱼眼镜头的专利,但尚未达到普及的水平,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鱼眼的设计出现空白。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日本各生产厂家普遍开发生产了许多实用的鱼眼镜头。如1962年尼康公司开发的世界第一只单反相机使用的鱼眼镜头(尼康F用的8mm 1∶8圆周鱼眼镜头)。从相机方面来看,这段时间正是单反相机实用化的时期,例如1957年销售的ASAHI PENTAX和1959年销售的尼康F。所以鱼眼镜头虽然很早就有了雏形,但真正得到青睐还功归于单反相机的成熟和普及——为了验证鱼眼镜头的效果和发挥它的实用性,必须有优良的单反机使用它。为此,整整等待了20年左右。
『鱼眼镜头拍摄技巧』
和普通镜头不同,鱼眼镜头由于其形变、大景深和超近的最近对焦距离,在使用上自成一体,风格迥异。不过,也正是因为其特殊性,我们只要掌握其几个使用窍门,就很容易拍摄出优秀的作品。
第一招:制造变形
从使用效果来看,鱼眼镜头与普通超广角镜头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形变的故意夸张,大家知道普通超广角镜头会用各种特殊镜片对畸变进行矫正,以便拍出的画面横平竖直,鱼眼镜头则不对畸变进行矫正,故意利用夸张的畸变展现独特的效果。因此要用好鱼眼镜头,首先就要利用好镜头的变形。
在实际拍摄中,要想实现鱼眼镜头最大限度的形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尽量逼近主体,使其产生夸张的透视。此外,尽可能多的将水平线条及容易辨认的景物置于画面的边缘,也能使畸变效果最大化。
第二招:控制形变
如果不想让某幅图片看上去太怪异,我们可以参照一个所有镜头的成像规律(所有经过镜头中心的直线变形最小),对鱼眼镜头的畸变进行精细的控制。这时候,我们在构图时要将被摄主体尽量置于画面中心,让主体线条尽量向四角发散,同时还尽可能少的让线和面在画面出现,从而得到一幅变形相对较小的图片。
其实,鱼眼镜头的好玩之处就在于你可以通过不同的俯仰和倾斜,逼近和退步来获得完全不同的奇异效果,所以拍摄中,熟练的前进后退、俯仰和倾斜,才能有效地控制镜头变形,收获自己想要的图片。
第三招:玩转暗光
鱼眼镜头多为定焦镜头,最大光圈一般为F2.8-3.5,镜头的焦距多在8-16mm,暗光下较易达到安全快门。因此,在暗光下使用鱼眼镜头可尽情拍摄,特别是利用数码单反相机高ISO可用,将相机的ISO提升至400甚至更高后进行手持拍摄,也能得到让人垂涎的好照片。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鱼眼镜头视角巨大,数码单反相机在测光时比较容易受背景影响,所以,在明暗对比强烈的晚上曝光一定要小心控制(其实白天也一样),最好勤于使用曝光补偿,在拍摄后及时地回放,观察直方图上曝光是否合适,否则曝光失误的情况确实让人很是心烦。
第四招:尝试后期处理
利用软件进行后期加工,不但可以使鱼眼镜头拍摄的图像更具艺术价值,而且随心所欲中还能发现更多的乐趣所在。
除了我们平时用到的PS,从尼康Nikon Capture 4软件包到奥林巴斯OLYMPUS Studio,各厂家的官方软件多对自家鱼眼镜头有所支持。而第三方软件厂家如“造景师5.00”等也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的服务。利用软件,我们不但可以将鱼眼镜头所拍图像做成超广角效果(将畸变尽可能地消除),还可以裁剪为长画幅的全景,甚至把2-3张鱼眼照片制作成高清晰的三维全景图片,十分方便且富有乐趣。
第五招:利用大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