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教师根据课达成目标的需要在课的设计中只要把握住这一中心思想,各个环节就能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位置。目前,就如何科学地把握运动量和密度,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怎么样的运动量、密度是合理的、科学的等,运动负荷的正确实施是我们一线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因为,中小学学校体育课是以学生的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的,而身体练习必须有一定的运动量,否则就没有身体练习,那么就失去了体育课的本质。因此,运动负荷在课堂中的正确实施。关键靠科学合理的组织安排与关心和爱护学生出发的有效教学。
一、明确合理运动负荷的新理念,正确认识体育课合理的运动负荷
为落实国家关于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要求,增强学生的体质,因此,在体育课程与教学中树立合理的运动负荷思想,就显得特别重要。
1 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影响运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练习时的速度和负重量。如初中生100米快速跑,跑后即时心率可达到180次/分以上,慢跑一分钟,心率一般在13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强度大,后者强度小。在体育活动中,较大强度的项目有跑、跳、攀登等,而走、爬、投掷等的运动强度则相对较小。
2 运动时间:运动时间是指一次体育课练习的总时间或每个练习的间歇时间。在保证一定的合理强度和密度的同时,练习时间持续的长短直接关系着运动负荷的大小。如果一节课,学生长时间处于大强度的运动之中,那么,他们的运动负荷就偏大。
3 练习密度:练习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重复练习的次数,它在运动自荷中反映时间和数量的关系。练习密度是否合适较大地影响着学生的运动负荷,一般与运动负荷一般成正比
二、实施和安排运动负荷的基本要求
1 合理运动负荷要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学生运动负荷过大,容易造成身体疲劳,甚至引起伤害事故,使学生感到厌烦和畏惧,并使欲望受到压抑:运动负荷偏小,则达不到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的目的,学生也很难在运动中体验到运动的内在魅力及练习过程中的快乐。教师要根据人体的生理变化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妾际,合理确定运动负荷。对此,要着眼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 合理运动负荷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学生运动自荷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要保证合理的运动负荷,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并采用脉搏测量、询问和观察等方法测量运动负荷,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准确地了解学生所承受的运动负荷的大小,以便适时调整。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以增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运动负荷的调控能力,尽可能使每节课的运动负荷趋于合理。
3 合理的运动负荷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可选取一部分中等体育运动能力的学生为基准,对全班进行分层教学,使学生所承受的运动负荷体现出差畀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要对不同的主体进行具体测量,并适时调整,从而做到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合理的运动负荷。
4 合理的运动负荷应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教师要及时观察分析学生的身体体能是否有透支现象作出合理的调控和教学计划的临时调整工作。
适宜的运动负荷,在有效地增强体质的同时,也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并在运动中体验到成功感、愉快感和自我价值感。教师在安排合理的运动负荷时,应有意识地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从运动中体验到动作的内在魅力和练习过程中的愉悦心境,促进学生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促使学生自觉和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并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三、体育课中适宜运动负荷的实施策略
首先,在授课前合理设计运动负荷: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合理的运动负荷,必须综合考虑教材因素和学生因素。由于不同的运动项目运动负荷的设定要求也不同。因此,只有运动负荷符合体育教学运动项目的特点,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跳高、跳远属速度型爆发力项目,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以最快速度和最大强度完成特定练习,因此,在备课中要安排较大的运动强度和一定的运动量。不同的教材内容对学生的身体发展有不同的作用。武术和短跑两种教材内容,一个是为了发展灵敏性和协调性素质,一个是为了发展速度素质。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合理搭配不同性质和不同强度的教材内容。例如,将强度较大的跑和跳跃与强度较小的投掷、韵律操和舞蹈等内容组合。教师还应做到对每位学生基本技能与体能心中有数,根据学生性别、体质状况、运动能力等方面合理分组,安排相应的运动负荷。要兼顾教材和学生因素。二者缺一不可。其次,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控运动负荷。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通过脉搏_测量、询问和观察等了解学生所承受的运动负荷,并适时调控,才能真正将合理的运动负荷落到实处。根据学生在活动中所承受的负荷,教师可以通过改变练习的重复次数或强度要求、延长或缩短练习时间或间歇时间、变换练习内容或组织形式等方法,将其负荷调整至合理的范围之内。让全体学生快乐地完成体育教学。享受在运动中成功的喜愉快乐感,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的积极性。
总之,体育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宜的运动自荷是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求,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在当前学生体质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坚持合理的运动负荷更有其现实意义。只有我们正确认识新课程中的运动负荷,并在实际操作中将其落实到位,才能真正增强学生体质,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才能将体育课程改革继续引向深入。
(作者单位:江苏溧阳市第二中学)
一、明确合理运动负荷的新理念,正确认识体育课合理的运动负荷
为落实国家关于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要求,增强学生的体质,因此,在体育课程与教学中树立合理的运动负荷思想,就显得特别重要。
1 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影响运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练习时的速度和负重量。如初中生100米快速跑,跑后即时心率可达到180次/分以上,慢跑一分钟,心率一般在13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强度大,后者强度小。在体育活动中,较大强度的项目有跑、跳、攀登等,而走、爬、投掷等的运动强度则相对较小。
2 运动时间:运动时间是指一次体育课练习的总时间或每个练习的间歇时间。在保证一定的合理强度和密度的同时,练习时间持续的长短直接关系着运动负荷的大小。如果一节课,学生长时间处于大强度的运动之中,那么,他们的运动负荷就偏大。
3 练习密度:练习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重复练习的次数,它在运动自荷中反映时间和数量的关系。练习密度是否合适较大地影响着学生的运动负荷,一般与运动负荷一般成正比
二、实施和安排运动负荷的基本要求
1 合理运动负荷要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学生运动负荷过大,容易造成身体疲劳,甚至引起伤害事故,使学生感到厌烦和畏惧,并使欲望受到压抑:运动负荷偏小,则达不到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的目的,学生也很难在运动中体验到运动的内在魅力及练习过程中的快乐。教师要根据人体的生理变化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妾际,合理确定运动负荷。对此,要着眼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 合理运动负荷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学生运动自荷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要保证合理的运动负荷,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并采用脉搏测量、询问和观察等方法测量运动负荷,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准确地了解学生所承受的运动负荷的大小,以便适时调整。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以增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运动负荷的调控能力,尽可能使每节课的运动负荷趋于合理。
3 合理的运动负荷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可选取一部分中等体育运动能力的学生为基准,对全班进行分层教学,使学生所承受的运动负荷体现出差畀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要对不同的主体进行具体测量,并适时调整,从而做到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合理的运动负荷。
4 合理的运动负荷应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教师要及时观察分析学生的身体体能是否有透支现象作出合理的调控和教学计划的临时调整工作。
适宜的运动负荷,在有效地增强体质的同时,也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并在运动中体验到成功感、愉快感和自我价值感。教师在安排合理的运动负荷时,应有意识地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从运动中体验到动作的内在魅力和练习过程中的愉悦心境,促进学生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促使学生自觉和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并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三、体育课中适宜运动负荷的实施策略
首先,在授课前合理设计运动负荷: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合理的运动负荷,必须综合考虑教材因素和学生因素。由于不同的运动项目运动负荷的设定要求也不同。因此,只有运动负荷符合体育教学运动项目的特点,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跳高、跳远属速度型爆发力项目,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以最快速度和最大强度完成特定练习,因此,在备课中要安排较大的运动强度和一定的运动量。不同的教材内容对学生的身体发展有不同的作用。武术和短跑两种教材内容,一个是为了发展灵敏性和协调性素质,一个是为了发展速度素质。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合理搭配不同性质和不同强度的教材内容。例如,将强度较大的跑和跳跃与强度较小的投掷、韵律操和舞蹈等内容组合。教师还应做到对每位学生基本技能与体能心中有数,根据学生性别、体质状况、运动能力等方面合理分组,安排相应的运动负荷。要兼顾教材和学生因素。二者缺一不可。其次,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控运动负荷。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通过脉搏_测量、询问和观察等了解学生所承受的运动负荷,并适时调控,才能真正将合理的运动负荷落到实处。根据学生在活动中所承受的负荷,教师可以通过改变练习的重复次数或强度要求、延长或缩短练习时间或间歇时间、变换练习内容或组织形式等方法,将其负荷调整至合理的范围之内。让全体学生快乐地完成体育教学。享受在运动中成功的喜愉快乐感,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的积极性。
总之,体育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宜的运动自荷是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求,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在当前学生体质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坚持合理的运动负荷更有其现实意义。只有我们正确认识新课程中的运动负荷,并在实际操作中将其落实到位,才能真正增强学生体质,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才能将体育课程改革继续引向深入。
(作者单位:江苏溧阳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