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独立十余年来,中亚各国的对外贸易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初步形成规模的发展历程。期间,各国外贸政策不断地调整变化,对外贸易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在概述了中亚国家外贸政策的历史演变后,本文对其外贸政策调整的动因和绩效进行了评析,并结合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特点,进一步指出未来各国外贸政策调整的方向。
[关键词] 中亚国家 外贸政策调整 绩效
中亚五国独立之后,经济体制开始由原来的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与此同时,各国也开始注重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把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利用外资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中亚五国凭借自身的重要战略地位,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潜力,使各自的对外贸易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初步形成规模的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变化。本文就中亚五国的外贸政策的调整发展,绩效及发展趋势做出一些分析。
一、中亚国家外贸政策的历史演变
1.中亚国家独立前的外贸政策。中亚五国独立前均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当时,外贸权为联盟中央所控制,各国无外贸权,基本上也没有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机构。前苏联的外贸体制为国家垄断制,对外贸易活动严格按照国家计划进行。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贸易基本上是由联盟中央按照指令性计划把产品调出和调进,相互之间的商品交换占输出输入总额的比重,俄罗斯为57%,乌克兰为79%,中亚国家在85%以上。
2.中亚国家独立后的外贸政策调整。中亚国家在独立后的外贸政策调整,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改革原有国家垄断外贸体制,逐步建立起开放型的对外贸易体制;设立对外贸易的管理机构,确立涉外经贸活动的法制基础;根据自身的经济现状、资源状况确立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
二、中亚国家外贸政策的绩效分析
1.中亚国家外贸政策调整的成效。(1)对外贸易额取得明显成效。从总量来看,各国对外贸易额均有显著增长。1991年哈、乌、吉、土、塔五车对外贸易额分别为24.2亿美元、19.7亿美元、6.1亿美元、5亿美元、7.4亿美元。2003年,各国对外贸易额分别增长到212.273亿美元、66.9亿美元、12.98亿美元、54.02亿美元(1月~11月)、16.79亿美元。 分别增长了2倍~10倍。(2)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向多元化发展,贸易伙伴逐渐增多。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各国积极寻找新的贸易伙伴。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贸易渠道不断拓宽,贸易伙伴逐渐增多。(3)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近几年来,中亚各国外资的注入无疑对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截至2004年12月,哈共引外资累计约342.56亿美元。乌独立以来,已累计吸引外资140亿美元,外资企业产品占乌出口产品的份额也逐年增长。(4)对外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复苏发展。中亚国家发展全方位的对外经济关系,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资源赚取外汇,再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促进本国工农业生产的恢复。
2.中亚国家外贸政策存在的问题。(1)外资多数流向能源和采矿行业,投资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外资的趋利性导致大多数资金流向原材料、能源等资源开发部门,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矿业及电力部门。流入加工工业部门的较少。自然资源开发的发展在短期内固然能为中亚国家换回大量紧缺的外汇,但从长期来看外资投资的这种偏好必然进一步加剧各国经济结构的失衡,不利于经济的持续性发展。(2)资源密集型出口战略导致出口商品结构单一化,原料化。由于历史原因,经济状况及要素禀赋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大多数中亚国家选择的是资源密集型出口战略。各国出口的多为初级产品,出口商品结构具有明显的单一化,原料化的特点。这无疑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3)管理对外贸易的法律法规经常变化,且执法过程中存在执法不严的情况。独立十余年来中亚各国在涉外经济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其法制和市场机制仍不健全,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各项法律法规仍在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中,而过于频繁的调整和变化为对外经济活动的开展增加了变数。
三、中亚国家外贸政策的发展趋势
1.总的方向朝着开放、自由化的方向发展。当今世界是个开放和竞争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使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地生存和发展。深感经济落后的中亚国家深知如果不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就难以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立足。各国都将依托资源和战略要地的优势积极地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之中。因此,中亚各国的外贸政策也必然朝着更为开放和自由的方向发展。
2.各国将继续发挥传统出口产业的优势。2005年哈萨克斯坦工业部提交的2005年~2008年工业和对外贸易政策发展计划,将重点主要放在石油、天然气和冶金业发展方面。哈政府2003年公布的《哈萨克斯坦里海地区开发计划》中设想,到2005年将哈里海地区的原油产量提高到500万吨,2010年达到4000万吨,2015年达到1亿吨。与此同时,哈将进一步完善油气出口体系,包括建设油气管道,具有储存和罐装能力的港口和港口设施等。
3.引导外资流向,使其更多地投入到加工工业,高附加值和高科技产业。对于外资过度流向原材料、能源等资源开发部门这一问题,已引起中亚一些国家政府的注意。各国将会越来越多地使用法律、法规及经济手段来引导外资流向,使之更多地投向其薄弱环节和需要更新改造的主导工业部门如机器制造、原材料加工、轻纺食品工业和基础设施等部门。
4.转变原料型出口,要利用本国原料进行深加工实现进口替代战略。目前,中亚各国都积极致力于改变单一依靠原料型产品出口的战略,改变加工工业落后的局面,努力进行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5.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由于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中亚各国也在努力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因此,各国必将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在此过程中实现资源和技术的优势互补。目前,中亚各国正以“中亚合作组织”为平台朝着“一体化”的目标努力。
参考文献:
[1]赵 惠 杨 恕:中亚国家利用外资情况简析[J].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1, (2)
[2]王海燕:中亚五国的经济改革与成效[J].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4,(9)
[关键词] 中亚国家 外贸政策调整 绩效
中亚五国独立之后,经济体制开始由原来的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与此同时,各国也开始注重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把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利用外资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中亚五国凭借自身的重要战略地位,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潜力,使各自的对外贸易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初步形成规模的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变化。本文就中亚五国的外贸政策的调整发展,绩效及发展趋势做出一些分析。
一、中亚国家外贸政策的历史演变
1.中亚国家独立前的外贸政策。中亚五国独立前均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当时,外贸权为联盟中央所控制,各国无外贸权,基本上也没有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机构。前苏联的外贸体制为国家垄断制,对外贸易活动严格按照国家计划进行。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贸易基本上是由联盟中央按照指令性计划把产品调出和调进,相互之间的商品交换占输出输入总额的比重,俄罗斯为57%,乌克兰为79%,中亚国家在85%以上。
2.中亚国家独立后的外贸政策调整。中亚国家在独立后的外贸政策调整,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改革原有国家垄断外贸体制,逐步建立起开放型的对外贸易体制;设立对外贸易的管理机构,确立涉外经贸活动的法制基础;根据自身的经济现状、资源状况确立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
二、中亚国家外贸政策的绩效分析
1.中亚国家外贸政策调整的成效。(1)对外贸易额取得明显成效。从总量来看,各国对外贸易额均有显著增长。1991年哈、乌、吉、土、塔五车对外贸易额分别为24.2亿美元、19.7亿美元、6.1亿美元、5亿美元、7.4亿美元。2003年,各国对外贸易额分别增长到212.273亿美元、66.9亿美元、12.98亿美元、54.02亿美元(1月~11月)、16.79亿美元。 分别增长了2倍~10倍。(2)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向多元化发展,贸易伙伴逐渐增多。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各国积极寻找新的贸易伙伴。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贸易渠道不断拓宽,贸易伙伴逐渐增多。(3)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近几年来,中亚各国外资的注入无疑对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截至2004年12月,哈共引外资累计约342.56亿美元。乌独立以来,已累计吸引外资140亿美元,外资企业产品占乌出口产品的份额也逐年增长。(4)对外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复苏发展。中亚国家发展全方位的对外经济关系,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资源赚取外汇,再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促进本国工农业生产的恢复。
2.中亚国家外贸政策存在的问题。(1)外资多数流向能源和采矿行业,投资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外资的趋利性导致大多数资金流向原材料、能源等资源开发部门,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矿业及电力部门。流入加工工业部门的较少。自然资源开发的发展在短期内固然能为中亚国家换回大量紧缺的外汇,但从长期来看外资投资的这种偏好必然进一步加剧各国经济结构的失衡,不利于经济的持续性发展。(2)资源密集型出口战略导致出口商品结构单一化,原料化。由于历史原因,经济状况及要素禀赋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大多数中亚国家选择的是资源密集型出口战略。各国出口的多为初级产品,出口商品结构具有明显的单一化,原料化的特点。这无疑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3)管理对外贸易的法律法规经常变化,且执法过程中存在执法不严的情况。独立十余年来中亚各国在涉外经济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其法制和市场机制仍不健全,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各项法律法规仍在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中,而过于频繁的调整和变化为对外经济活动的开展增加了变数。
三、中亚国家外贸政策的发展趋势
1.总的方向朝着开放、自由化的方向发展。当今世界是个开放和竞争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使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地生存和发展。深感经济落后的中亚国家深知如果不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就难以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立足。各国都将依托资源和战略要地的优势积极地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之中。因此,中亚各国的外贸政策也必然朝着更为开放和自由的方向发展。
2.各国将继续发挥传统出口产业的优势。2005年哈萨克斯坦工业部提交的2005年~2008年工业和对外贸易政策发展计划,将重点主要放在石油、天然气和冶金业发展方面。哈政府2003年公布的《哈萨克斯坦里海地区开发计划》中设想,到2005年将哈里海地区的原油产量提高到500万吨,2010年达到4000万吨,2015年达到1亿吨。与此同时,哈将进一步完善油气出口体系,包括建设油气管道,具有储存和罐装能力的港口和港口设施等。
3.引导外资流向,使其更多地投入到加工工业,高附加值和高科技产业。对于外资过度流向原材料、能源等资源开发部门这一问题,已引起中亚一些国家政府的注意。各国将会越来越多地使用法律、法规及经济手段来引导外资流向,使之更多地投向其薄弱环节和需要更新改造的主导工业部门如机器制造、原材料加工、轻纺食品工业和基础设施等部门。
4.转变原料型出口,要利用本国原料进行深加工实现进口替代战略。目前,中亚各国都积极致力于改变单一依靠原料型产品出口的战略,改变加工工业落后的局面,努力进行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5.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由于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中亚各国也在努力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因此,各国必将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在此过程中实现资源和技术的优势互补。目前,中亚各国正以“中亚合作组织”为平台朝着“一体化”的目标努力。
参考文献:
[1]赵 惠 杨 恕:中亚国家利用外资情况简析[J].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1, (2)
[2]王海燕:中亚五国的经济改革与成效[J].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