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先发现透明的阳光是由各种色光复合而成的人是大名鼎鼎的英国科学家牛顿。当我们逆着时光走到1666年的某一天,看见牛顿用厚厚的窗帘把自己的研究室遮挡得严严实实,房间里一片漆黑。牛顿在窗户上开了一个小孔,他将三棱镜去承接从小孔射进来的阳光。结果令牛顿大吃一惊:从三棱镜射出的光照在桌面的白纸上,白纸上出现了一条彩色的光带,并且这条光带的颜色与雨过天晴后出现的彩虹十分相似(实际上这两者的原理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所说的光的色散现象,是牛顿在研究如何改进望远镜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的。
阳光照射到物体的表面时,部分颜色的光被反射和散射,部分颜色的光折射后被吸收,部分颜色的光折射后透射。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海蓝蓝天蓝蓝,海水共长天一色。其实海水和瓶装的饮用水都是无色透明的。当阳光射向海面时,红光、橙光、黄光的穿透能力较强,射入后逐渐被海水吸收了。在这个过程中,海水的温度因此而提高,光的能量转化为海水的内能。但是,穿透能力弱的蓝光、紫光和部分绿光。遇到海水容易发生反射和散射,重新回到空气中。由于人的眼睛对海水反射的紫光不敏感,但对蓝光与绿光却比较敏感,所以人们觉得海水是蓝的。随着光的强度、入射的角度以及观察位置的不同,我们见到了碧绿的海、蔚蓝的海、湛蓝的海、沧蓝的海。
霞光万道,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朝阳为什么是红色的?原来早晨的阳光在大气层里穿行的距离比正午大得多,阳光穿过空气中的分子、雾滴、尘埃、微粒、冰晶的时候,由于红光橙光与黄光的穿透能力比较强。从而大部分能够进入人眼,其他的光则一路“损兵折将”只有少部分才能进入,所以我们觉得朝阳是红色的。当红日与朝霞映红了江面,诗人就有了“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感慨了。
“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为什么在诗人的笔下,夕阳变成了白色的呢?秋高气爽,正是登高的好季节。秋天干燥,空气中的水汽较少,再加上了无尘烟,空气的能见度极好,阳光中的蓝靛紫等色光损失的比例较小,又因为太阳是依山而尽,说明太阳离地平线尚远,所以此时的太阳应呈淡黄色,诗人为了对仗的需要,就把此时的太阳说成白色的了。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自。白狗身上肿”。这是一首以咏雪为题的打油诗。漫天飞雪之后,大地一片白茫茫。白色的物体之所以成白色,是因为物体只吸收少部分阳光而把大部分阳光按各种色光的比例反射。如果某物体能把所有的光都反射,那我们将见到一个无底的空洞,洞的另一头是与洞外一样的“天”。井口由于吸收了绝大多数的光,所以成了一个黑窟窿。黑色的物体之所以成黑色,是因为物体吸收了大部分光而只将少部分阳光按各种色光的比例反射。如果某物体对光的反射率为零,也就是说能把所有的光都吸收,那么我们将见到一个无底的黑洞,洞的另一头是漆黑的“夜”。如果把反射率为百分之百的物体的颜色称为纯白色,反射率为零的物体的颜色称为纯黑色的话,那么按反射率的高低,纯白之下有无数种自:雪白、乳白、象牙白……而纯黑之上有无数种黑:漆黑、炭黑、锅底黑……在黑与白之间有更为广阔的灰色地带:深灰、中灰、浅灰……
用数字去描述色彩是枯燥的,但是是准确的。我们可以根据反射率来描述物体的明度,用单色光的比例来说明色相,用频率或波长来定义色别。
大自然是充满奥秘的,大自然的色彩也是充满奥秘的。
编辑 孙栎栎
阳光照射到物体的表面时,部分颜色的光被反射和散射,部分颜色的光折射后被吸收,部分颜色的光折射后透射。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海蓝蓝天蓝蓝,海水共长天一色。其实海水和瓶装的饮用水都是无色透明的。当阳光射向海面时,红光、橙光、黄光的穿透能力较强,射入后逐渐被海水吸收了。在这个过程中,海水的温度因此而提高,光的能量转化为海水的内能。但是,穿透能力弱的蓝光、紫光和部分绿光。遇到海水容易发生反射和散射,重新回到空气中。由于人的眼睛对海水反射的紫光不敏感,但对蓝光与绿光却比较敏感,所以人们觉得海水是蓝的。随着光的强度、入射的角度以及观察位置的不同,我们见到了碧绿的海、蔚蓝的海、湛蓝的海、沧蓝的海。
霞光万道,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朝阳为什么是红色的?原来早晨的阳光在大气层里穿行的距离比正午大得多,阳光穿过空气中的分子、雾滴、尘埃、微粒、冰晶的时候,由于红光橙光与黄光的穿透能力比较强。从而大部分能够进入人眼,其他的光则一路“损兵折将”只有少部分才能进入,所以我们觉得朝阳是红色的。当红日与朝霞映红了江面,诗人就有了“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感慨了。
“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为什么在诗人的笔下,夕阳变成了白色的呢?秋高气爽,正是登高的好季节。秋天干燥,空气中的水汽较少,再加上了无尘烟,空气的能见度极好,阳光中的蓝靛紫等色光损失的比例较小,又因为太阳是依山而尽,说明太阳离地平线尚远,所以此时的太阳应呈淡黄色,诗人为了对仗的需要,就把此时的太阳说成白色的了。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自。白狗身上肿”。这是一首以咏雪为题的打油诗。漫天飞雪之后,大地一片白茫茫。白色的物体之所以成白色,是因为物体只吸收少部分阳光而把大部分阳光按各种色光的比例反射。如果某物体能把所有的光都反射,那我们将见到一个无底的空洞,洞的另一头是与洞外一样的“天”。井口由于吸收了绝大多数的光,所以成了一个黑窟窿。黑色的物体之所以成黑色,是因为物体吸收了大部分光而只将少部分阳光按各种色光的比例反射。如果某物体对光的反射率为零,也就是说能把所有的光都吸收,那么我们将见到一个无底的黑洞,洞的另一头是漆黑的“夜”。如果把反射率为百分之百的物体的颜色称为纯白色,反射率为零的物体的颜色称为纯黑色的话,那么按反射率的高低,纯白之下有无数种自:雪白、乳白、象牙白……而纯黑之上有无数种黑:漆黑、炭黑、锅底黑……在黑与白之间有更为广阔的灰色地带:深灰、中灰、浅灰……
用数字去描述色彩是枯燥的,但是是准确的。我们可以根据反射率来描述物体的明度,用单色光的比例来说明色相,用频率或波长来定义色别。
大自然是充满奥秘的,大自然的色彩也是充满奥秘的。
编辑 孙栎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