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阴性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均采用ELISA方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具体标志物涉及到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空腹血肝功能检查指标涉及到ALT、AST、ALP、GGT以及TBIL,肝功能异常为指标限制1倍以上。对比阳性与阴性患者的肝功能异常情况。结果:阳性组患者中抗-HBc、抗-HBe、HBsAg均呈现阳性患者54例(发生率54.0%),抗-HBe、HBeAg、HBsAg均阳性患者46例(發生率46.0%)。阳性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异常率、异常指标均显著高于阴性组,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的关系密切,肝癌的发生和乙肝阳性有直接关系,同时更容易发生肝损害。对此,应当做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早期监测,应当尽早预防,实施乙肝计划免疫,提高疾病防控能力。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癌;临床关系
中图分类号:R735.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4-128-001
慢性乙肝属于临床消化内科中的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是以乏力、纳差,腹胀、肝区疼痛等表现。乙肝具备长病程、并发症多等特征,在发病之后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形成多种并发症,如高胆红素血症、肝源性糖尿病,最终引发不可逆的恶性变化。对此,为了更好的明确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的关系,本文以我院部分患者为例进行研究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癌患者120例,根据患者乙肝阳性、阴性进行分组。分组结果为:阳性患者100例,男性患者67例,年龄中位数46.5岁;阴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11例,年龄中位数47.5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不突出,组间对比结果无意义。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均采用ELISA方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具体标志物涉及到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空腹血肝功能检查指标涉及到ALT、AST、ALP、GGT以及TBIL,肝功能异常为指标限制1倍以上。
1.3观察指标 对比阳性与阴性患者的肝功能异常情况。肝功能异常指标涉及到血清蛋白、血清酶、血清胆红素,具体范围参考2016ACG临床指南。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当中的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24软件进行总结统计分析,数据在获取后及时录入系统,并通过系统当中的计数、对比功能实现数据处理,计量数据应用均数方式进行总结,格式如(15.4±0.7),数据在录入后的对比功能以P值实现,以0.05作为标准,在数据小于0.05时代表数据差异有意义,反之则无意义。
2结果
阳性组患者中抗-HBc、抗-HBe、HBsAg均呈现阳性患者54例(发生率54.0%),抗-HBe、HBeAg、HBsAg均阳性患者46例(发生率46.0%)。阳性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异常率、异常指标均显著高于阴性组,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乙肝感染属于肝细胞癌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发现,乙肝感染患者在肝细胞癌患者中占比偏高,同时呈现出每年增长趋势,在肝细胞癌患者当中,约有80%的患者HBsAg呈阳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阳性组患者中抗-HBc、抗-HBe、nBsAg均呈现阳性患者54例(发生率54.0%),抗-HBe、HBeAg、HBsAg均阳性患者46例(发生率46.0%)。阳性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异常率、异常指标均显著高于阴性组,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本次研究结果也充分论证了乙肝感染与肝癌的发生有直接关系。从具体层面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HBsAg携带者和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基本相似;2、肝癌患者发病之后血液当中存在较多肝癌感染抗体,其和常见的抗-HBc、HBsAg呈双阳性,特别是和抗-HBe呈阳性;3、乙肝感染聚集的家庭发生肝癌的可能性较高;4、肝癌患者的HBsAg阳性,在癌旁组织的细胞当中更有可能出现HBsag;5、借助对人肝细胞实行组织培养,可以有效分泌出AFP与HBsAg;6、肝癌患者的癌细胞当中普遍存在乙肝DNA整合。乙肝感染所导致肝癌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但是有研究者认为长期感染乙肝,会导致机体免疫系统遭受损伤,无法将感染的肝细胞妥善处理,导致肝细胞在DNA内存乙肝DNA反复解离,导致在乙肝DNA解离后肝细胞DNA开始修复,从而提高发病可能性。
综上所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的关系密切,肝癌的发生和乙肝阳性有直接关系,同时更容易发生肝损害。对此,尽早发现与治疗干预非常重要,应当高度重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肝癌关系,应当做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早期监测,应当尽早预防,实施乙肝计划免疫,提高疾病防控能力。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癌;临床关系
中图分类号:R735.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4-128-001
慢性乙肝属于临床消化内科中的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是以乏力、纳差,腹胀、肝区疼痛等表现。乙肝具备长病程、并发症多等特征,在发病之后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形成多种并发症,如高胆红素血症、肝源性糖尿病,最终引发不可逆的恶性变化。对此,为了更好的明确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的关系,本文以我院部分患者为例进行研究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癌患者120例,根据患者乙肝阳性、阴性进行分组。分组结果为:阳性患者100例,男性患者67例,年龄中位数46.5岁;阴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11例,年龄中位数47.5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不突出,组间对比结果无意义。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均采用ELISA方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具体标志物涉及到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空腹血肝功能检查指标涉及到ALT、AST、ALP、GGT以及TBIL,肝功能异常为指标限制1倍以上。
1.3观察指标 对比阳性与阴性患者的肝功能异常情况。肝功能异常指标涉及到血清蛋白、血清酶、血清胆红素,具体范围参考2016ACG临床指南。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当中的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24软件进行总结统计分析,数据在获取后及时录入系统,并通过系统当中的计数、对比功能实现数据处理,计量数据应用均数方式进行总结,格式如(15.4±0.7),数据在录入后的对比功能以P值实现,以0.05作为标准,在数据小于0.05时代表数据差异有意义,反之则无意义。
2结果
阳性组患者中抗-HBc、抗-HBe、HBsAg均呈现阳性患者54例(发生率54.0%),抗-HBe、HBeAg、HBsAg均阳性患者46例(发生率46.0%)。阳性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异常率、异常指标均显著高于阴性组,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乙肝感染属于肝细胞癌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发现,乙肝感染患者在肝细胞癌患者中占比偏高,同时呈现出每年增长趋势,在肝细胞癌患者当中,约有80%的患者HBsAg呈阳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阳性组患者中抗-HBc、抗-HBe、nBsAg均呈现阳性患者54例(发生率54.0%),抗-HBe、HBeAg、HBsAg均阳性患者46例(发生率46.0%)。阳性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异常率、异常指标均显著高于阴性组,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本次研究结果也充分论证了乙肝感染与肝癌的发生有直接关系。从具体层面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HBsAg携带者和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基本相似;2、肝癌患者发病之后血液当中存在较多肝癌感染抗体,其和常见的抗-HBc、HBsAg呈双阳性,特别是和抗-HBe呈阳性;3、乙肝感染聚集的家庭发生肝癌的可能性较高;4、肝癌患者的HBsAg阳性,在癌旁组织的细胞当中更有可能出现HBsag;5、借助对人肝细胞实行组织培养,可以有效分泌出AFP与HBsAg;6、肝癌患者的癌细胞当中普遍存在乙肝DNA整合。乙肝感染所导致肝癌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但是有研究者认为长期感染乙肝,会导致机体免疫系统遭受损伤,无法将感染的肝细胞妥善处理,导致肝细胞在DNA内存乙肝DNA反复解离,导致在乙肝DNA解离后肝细胞DNA开始修复,从而提高发病可能性。
综上所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的关系密切,肝癌的发生和乙肝阳性有直接关系,同时更容易发生肝损害。对此,尽早发现与治疗干预非常重要,应当高度重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肝癌关系,应当做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早期监测,应当尽早预防,实施乙肝计划免疫,提高疾病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