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百年IBM致敬 谁是下一个百年品牌

来源 :移动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n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16日,IBM迎来了百年生日。这个高科技公司创造了IT界的奇迹。在市值超过微软后,IBM仍然保持了蓬勃的生机。IBM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百年成功能否被其它叱咤风云的IT企业复制呢?成为下一个百年品牌?又会是谁?
  
  IBM百年成功之密
  
  IBM成功迈过百年,其中的秘密一时成为了人们争相讨论的热点。一个企业百年来的成功,并不是MI随便就能分析清楚的,但其最核心的几点原因却非常清晰:
  永久不衰的创新精神。IBM始终把研究开发作为公司的首要任务,自1993年起,IBM连续13年出现在全美专利注册排行榜的榜首位置。到2002年,IBM的研发人员共累积荣获专利22358项,远远超过了IT界排名前11大美国企业的专利总和,其中包括:惠普(HP)、英特尔(Intel)、Sun、微软(Microsoft)、戴尔(DELL)等。
  追求优异的企业文化。1914年IBM创立之初,老托马斯·沃森就为公司制定了三大行为准则:必须尊重个人,必须尽可能给予顾客最好的服务,必须追求优异的工作表现。百年来,这些准则一直牢记在公司每位员工的心中,并因此形成一种独有的企业文化。可以说,“沃森文化”为整个公司带来的积极影响,远超过技术革新、市场销售技巧或庞大的财力。
  以人为本的领导方式。在IBM,员工既是资本也是人。作为资本,就要对其投资以使其增值,IBM在员工发展上从不吝啬,每年人均培训投资3000美元,全公司38万人一年就是10亿美元。作为人,则具体体现在各级管理者对待员工准则上,那就是“ICare”——我关心、我关照、我关怀。
  管理制度一视同仁。在IBM,提升及加薪的机会对每个员工均等。一只要积极制定职业生涯目标,不断更新专业技能,积极进取,不断扩大工作范围及影响力,提高领导才能,你的IBM职业生涯及你的报酬将会随之蒸蒸日上。
  
  成功谁能复制
  
  其实不仅是IBM,当今最火热、最成功的几大IT企业都在这几方面做得比较好,但这几点说得容易,持续做到却很难,未来还有太多变数,又有谁能脱颖而出?
  
  谷歌
  年龄:13岁
  成功概率:★★★★☆
  拥有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拥有Gmail、Android、Chrome……一连串的名字使谷歌从创立的那一天起就走上了一条与传统模式截然不同的创新之路。谷歌在管理能力、企业文化和领导方式上,也一直标新立异,用一种近乎完美的融合,诠释着谷歌“家”的概念。谷歌内部的管理看上去非常松散,员工与总裁同样都要自己去复印资料,同样可以吵吵嚷嚷:员工也可以把自己的家搬到公司,随时上班下班,因为公司还有游泳池,练琴房等设施。谷歌混淆了家和企业的界限,家是企业,企业就是家。与苹果和微软不同,对于谷歌来说,你甚至不必知道其现任CEO是谁。谷歌更懂得如何将企业理念融入在工作中,而不是标注在某个人的姓名中。所以,谷歌是长久的,是最根深叶茂的,唯有这样的企业,才能可能在历史的大潮中充当IBM的同行人。
  
  英特尔
  年龄:43岁
  成功概率:★★★★☆
  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具有41年的产品创新和市场领导经验。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带来了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其后,英特尔始终稳坐在微处理器市场的No.1。英特尔之所以能够成功,得益于其激进、主动进攻意识的企业文化。微软对员工里有一种“假设是我的责任”的鼓励,使许多边际工作得到完成。也正是这种文化,形成了英特尔极其成熟的管理观、创新观及领导观。在微处理器领域,英特尔几乎没有对手,其实它没有必要那么辛苦地去制造竞争气氛,但英特尔从没有停止紧张的研发工作,微处理器的性能也在不断地提升,摩尔定律被一再推翻,所以有人戏称英特尔为偏执狂,而微软认为这是危机感。正是这种危机感贯穿到整个企业,使得我们有太多理由相信,英特尔距离百年,只是时间的问题。
  
  苹果
  年龄:35岁
  成功概率:★★★☆☆
  苹果不是个人电脑的发明者,却是个人电脑革命的引爆者;苹果也不是数字音乐播放器的发明者,却是数字播放器一统江湖的领先者。无论从任何角度看,苹果都是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公司,在2008年《商业周刊》和BCG创新学院第一次评选出的“世界上最有创新力的50强公司”中排名第一。同时,苹果在企业文化、领导能力及管理方面也是相当成功的,苹果联合创始人乔布斯创造了一种信仰,这种信仰不止是体现在行业中,同时也浓烈地体现在产品及用户当中。乔布斯有大批的崇拜者,有独特新品发布仪式,他让苹果logo几乎成了一种图腾,一种文化。这么看来,苹果似乎最有希望成为下一个继IBM之后的百年品牌。但问题是,苹果的辉煌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显然,我们往往会把答案和那个喜欢穿黑色高领毛衣和纽巴伦跑鞋的亿万富豪挂上钩。狂妄、自恋,标准的完美主义加精英论者——乔布斯的个人特性太强烈了,强烈到让一个企业太过独一无二。也正是这种独特,让我们对苹果的未来存有相当的疑虑。一旦失去乔布斯,苹果会是怎样?
  
  微软
  年龄:36岁
  成功概率:★★★☆☆
  微软是成功的,正如比尔·盖茨是成功的一样,但比尔·盖茨的成功并未为其赢得和乔布斯一样的崇拜。这一差异同样体现在两大企业的差异上。微软拥有世界上最让人羡慕的办公环境,却无法让坐在这些办公室中的人迸发出世界上最富激情的创新灵感:微软可以给高级员工每年上百万美元的高薪,却无法让自己的企业文化独树一帜,深入人心。正像Needham&Company分析师CharlieWolf所说的那样,“我到处可见微软飘扬的旗帜,但我看不到微软的文化在哪里:我到处可见微软的操作系统,但我无法找到可称之为凝聚力的东西。”
  微软靠操作系统起家,如今仍然依为操作系统而活,在移动平台和搜索引擎领域却走得失败而木讷。比尔·盖茨在的时候是如此,比尔·盖茨走了也是如此。鲍尔默的无力不仅是因为他的个人才能、领导能力及管理能力不及比尔·盖茨,还在于目前的行业竞争压力远不是Windows XP时代所能比拟。要想在这样的时代保持与时俱进的发展态势,没有持久的创新力与强大的企业凝聚力只能是一枕黄粱。
  任何成功都可以被模仿,但却不能完全被复制。我们深切地希望这几个足以撼动世界IT品牌能够为我们创造更多科技的喜悦,但我们并不是希望它们各自的特点被抹杀,陷入一味功利性的追逐。IBM是个绝好导师,谁能将其的成功经验为己所用,成就百年,只有留给时间来证明了。
其他文献
论文从<后出师表>的出处、文气和文中有悖史实之处阐明该文并非出自诸葛亮之手,而是他人假托之作.同时也指出表文中一些表述对研究诸葛亮的思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全面而又普遍的文化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的核心人物和领导者康有为、梁启超以及维新运动的理论提供者严复都曾经以最为激进的反传统的姿态表
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和建设是实现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战略的重要举措。信息网络和各种应用系统是智能变电站实现智能化的基础,其安全性决定整个变电站运行的安全和
每个月,MI都会如期和各位米饭在微博上见面,针对当前最流行的数码产品和动态,展开激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