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一)
编者按:《新课程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是北京教育学院承担的北京市新课程改革的实验项目,项目持续推进4年来,研究取得重要成果,2009年在获得北京市政府教学成果奖后,2010年又获得“教育部课程改革成果一等奖”。项目研究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习者,重视开发学习者潜能,发展学习者个性,促进学习者主动发展。项目研究将学生的分析诊断、个性特点作为教育教学设计的基本起点,将教学程序、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模式看成是一种客观工具,根据学生主体的个性条件、教学任务、客观环境和教师素质而论方法、模式、手段,并且每一种方法、模式、手段等在应用中,同时伴随着不断的调节、全方位的监控以及教学法的不断创新,从而实现学生本位的、有效的、个性化的教育教学。该项目研究成果丰硕,但限于篇幅不能全面介绍。本期开始,我们分4期介绍项目研究的几个教学策略,希望能给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新课程教学策略研究》和《学习者分析研究》,作为北京市新课程改革的实验项目,已持续推行4年,影响了5省区中小学190余所,同时,获得10余所高校、18所专业研究机构、20多个省市县级行政管理机构的合作与支持。
项目研究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注重因材施教,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教育规划纲要》又提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在整个项目推进中,我们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习者,重视开发学习者潜能,发展学习者个性,促进学习者主动地发展。
中小学教师教学策略现状
中小学教师虽然都能意识到教学策略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十分重要,但是在实际教学行为中,则显得教学策略意识不足,认识和具体操作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第一,教师普遍缺乏新课程系列理念的实践能力,表现在理解、表述比较准确,但是无法准确地应用于不同学生、不同教师、不同目标、不同场景等教学实践。正如老师们所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国家的课改政策已经明确,而我们实施的具体策略却远远不够。
第二,教学缺乏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对各个要素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研究,没有在头脑中建立有效的、科学的课堂教学策略思路。
第三,调查中发现,培训的教师对于教学策略的态度、了解程度以及操作水平都要高于没有接受过培训的教师。但从整体来说,教师对教学策略的认识及操作运用水平还是比较低。
第四,关于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还存在盲目性,缺乏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五,没有从策略的高度科学地看待教学方法、手段。调查结果表明,为数不少的教师为了迎合专家、领导的口味,不顾教学的人、目标、内容、环境等,简单套用流行的教学方法,出现新课改的表面繁荣。
第六,由于在教学策略方面存在问题,因此教师所学的教育理论还是无法执行,更解决不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些教师听了优秀教师的课,看了优秀教师的材料,学习了别人成功的经验,但由于自身风格、学生状况发生了变化,自己做起来并不有效。究其原因,并不是理论本身的问题,而是没有将成功理论与师生、环境等实际要素相结合。
教学策略的概念界定
教学策略是以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在充分、科学地分析诊断学生学习基础前提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对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化的评析、研究,并最终策划、形成可以具体操作的整体化实施方案,进一步保证教学过程中的监控与调节,从而保证教与学的生动、活泼、主动而高效进行。
项目研究的收获
北京教育学院“教与学策略”和“学习者分析”两个项目一经提出,即得到了基层学校广大教师和各级领导的积极配合与合作。短期内项目学校就由30余所发展到了近200所。参与者以自主开发推行的教改形式——“草根行动”、“田野式研究”、专业人员参与设计的准实验研究和行动研究等方式进行;还有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出发或从学生的实际调查出发、从专业的科学测量出发的研究。
1.用科学手段诊断教学实践,提出科学合理对策
在教与学的方法层面,研究组准备了中学生学习整体素质的诊断量表18项、小学生学习整体素质诊断量表16项,测量获得数据达40000余人次;教师问卷13项,调查近2000人次;学生问卷6项,调查近5000人次;课堂评价方案2种,在200余节实验、研究课中使用;又通过“学习适应性”、“学习能力”、“学习动机”、“智力”测量等系列科学调查测量工具,获得近6000名学生学习策略测量数据与统计结果。另外,各实验校以子项目形式进行研究,也作过大量的调查、测量、评价工作,为教学策略研究提供了科学可信的参考。
2.教学策略本土化引进
美国著名学者杰瑞·布劳菲(Jere Brophy)所著的“Teaching”(教学)一书,对所述及的教学策略是基于体现优化课程与教学效益的若干基本假设。作者总结了国际社会关于教学问题开展的大量实证研究成果,将有效教学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实践策略进行了简明概括。我们在教学改革中进行了尝试和修改完善:①使教师能够了解12项教学策略的基本内涵;②体会具体运用12项教学策略的教学情境;③了解各种教学策略的综合运用;④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⑤使教师在集体培训中交流对12项教学策略的认识、体会,并进行讨论,从交流中得到启发;⑥促进教师更有效地教,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和素质,进而提高学习质量,并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新课程学习方式与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成果
“全面、主动发展”的教育目标要求课堂教学有层次,能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习者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学习者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同时要求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
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我们对不同学习方式下教学策略的基本理论和实施策略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归纳出系列学习方式的运行模式和实施策略,使广大师生有效地转变了教与学方式,确保了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顺利实施,通过实践逐步探索出一条科研促课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之路。在系统总结了探究式学与教策略、体验式学与教策略、合作式学与教策略、交互式学与教策略、自主式学与教策略的基础上,又依据一般教学过程提出系列有效策略。
教与学设计的策略包括:①自我反思;②积累完善;③模仿吸收;④组合应用;⑤引进修正;⑥跨科借鉴;⑦改革创新。
教学运作的策略包括:①课程式;②渗透式;③诊疗式;④交互式;⑤咨询式;⑥自省式;⑦调控式等。实验证明,我们提出的教学策略应用总思路,是一种体现教学策略思想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4.学习者分析是体现人本教学,探寻有效策略的根本前提
课堂教学效果的生成有赖于对学习者原有水平的掌握,也就是说,教学活动的核心是为了学习者的学,这里“学”的含义已从过去单一的学知识扩展为不但学知识,而且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学做人——学做一个具有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
编者按:《新课程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是北京教育学院承担的北京市新课程改革的实验项目,项目持续推进4年来,研究取得重要成果,2009年在获得北京市政府教学成果奖后,2010年又获得“教育部课程改革成果一等奖”。项目研究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习者,重视开发学习者潜能,发展学习者个性,促进学习者主动发展。项目研究将学生的分析诊断、个性特点作为教育教学设计的基本起点,将教学程序、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模式看成是一种客观工具,根据学生主体的个性条件、教学任务、客观环境和教师素质而论方法、模式、手段,并且每一种方法、模式、手段等在应用中,同时伴随着不断的调节、全方位的监控以及教学法的不断创新,从而实现学生本位的、有效的、个性化的教育教学。该项目研究成果丰硕,但限于篇幅不能全面介绍。本期开始,我们分4期介绍项目研究的几个教学策略,希望能给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新课程教学策略研究》和《学习者分析研究》,作为北京市新课程改革的实验项目,已持续推行4年,影响了5省区中小学190余所,同时,获得10余所高校、18所专业研究机构、20多个省市县级行政管理机构的合作与支持。
项目研究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注重因材施教,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教育规划纲要》又提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在整个项目推进中,我们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习者,重视开发学习者潜能,发展学习者个性,促进学习者主动地发展。
中小学教师教学策略现状
中小学教师虽然都能意识到教学策略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十分重要,但是在实际教学行为中,则显得教学策略意识不足,认识和具体操作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第一,教师普遍缺乏新课程系列理念的实践能力,表现在理解、表述比较准确,但是无法准确地应用于不同学生、不同教师、不同目标、不同场景等教学实践。正如老师们所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国家的课改政策已经明确,而我们实施的具体策略却远远不够。
第二,教学缺乏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对各个要素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研究,没有在头脑中建立有效的、科学的课堂教学策略思路。
第三,调查中发现,培训的教师对于教学策略的态度、了解程度以及操作水平都要高于没有接受过培训的教师。但从整体来说,教师对教学策略的认识及操作运用水平还是比较低。
第四,关于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还存在盲目性,缺乏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五,没有从策略的高度科学地看待教学方法、手段。调查结果表明,为数不少的教师为了迎合专家、领导的口味,不顾教学的人、目标、内容、环境等,简单套用流行的教学方法,出现新课改的表面繁荣。
第六,由于在教学策略方面存在问题,因此教师所学的教育理论还是无法执行,更解决不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些教师听了优秀教师的课,看了优秀教师的材料,学习了别人成功的经验,但由于自身风格、学生状况发生了变化,自己做起来并不有效。究其原因,并不是理论本身的问题,而是没有将成功理论与师生、环境等实际要素相结合。
教学策略的概念界定
教学策略是以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在充分、科学地分析诊断学生学习基础前提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对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化的评析、研究,并最终策划、形成可以具体操作的整体化实施方案,进一步保证教学过程中的监控与调节,从而保证教与学的生动、活泼、主动而高效进行。
项目研究的收获
北京教育学院“教与学策略”和“学习者分析”两个项目一经提出,即得到了基层学校广大教师和各级领导的积极配合与合作。短期内项目学校就由30余所发展到了近200所。参与者以自主开发推行的教改形式——“草根行动”、“田野式研究”、专业人员参与设计的准实验研究和行动研究等方式进行;还有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出发或从学生的实际调查出发、从专业的科学测量出发的研究。
1.用科学手段诊断教学实践,提出科学合理对策
在教与学的方法层面,研究组准备了中学生学习整体素质的诊断量表18项、小学生学习整体素质诊断量表16项,测量获得数据达40000余人次;教师问卷13项,调查近2000人次;学生问卷6项,调查近5000人次;课堂评价方案2种,在200余节实验、研究课中使用;又通过“学习适应性”、“学习能力”、“学习动机”、“智力”测量等系列科学调查测量工具,获得近6000名学生学习策略测量数据与统计结果。另外,各实验校以子项目形式进行研究,也作过大量的调查、测量、评价工作,为教学策略研究提供了科学可信的参考。
2.教学策略本土化引进
美国著名学者杰瑞·布劳菲(Jere Brophy)所著的“Teaching”(教学)一书,对所述及的教学策略是基于体现优化课程与教学效益的若干基本假设。作者总结了国际社会关于教学问题开展的大量实证研究成果,将有效教学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实践策略进行了简明概括。我们在教学改革中进行了尝试和修改完善:①使教师能够了解12项教学策略的基本内涵;②体会具体运用12项教学策略的教学情境;③了解各种教学策略的综合运用;④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⑤使教师在集体培训中交流对12项教学策略的认识、体会,并进行讨论,从交流中得到启发;⑥促进教师更有效地教,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和素质,进而提高学习质量,并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新课程学习方式与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成果
“全面、主动发展”的教育目标要求课堂教学有层次,能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习者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学习者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同时要求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
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我们对不同学习方式下教学策略的基本理论和实施策略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归纳出系列学习方式的运行模式和实施策略,使广大师生有效地转变了教与学方式,确保了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顺利实施,通过实践逐步探索出一条科研促课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之路。在系统总结了探究式学与教策略、体验式学与教策略、合作式学与教策略、交互式学与教策略、自主式学与教策略的基础上,又依据一般教学过程提出系列有效策略。
教与学设计的策略包括:①自我反思;②积累完善;③模仿吸收;④组合应用;⑤引进修正;⑥跨科借鉴;⑦改革创新。
教学运作的策略包括:①课程式;②渗透式;③诊疗式;④交互式;⑤咨询式;⑥自省式;⑦调控式等。实验证明,我们提出的教学策略应用总思路,是一种体现教学策略思想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4.学习者分析是体现人本教学,探寻有效策略的根本前提
课堂教学效果的生成有赖于对学习者原有水平的掌握,也就是说,教学活动的核心是为了学习者的学,这里“学”的含义已从过去单一的学知识扩展为不但学知识,而且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学做人——学做一个具有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