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13日,美国驻阿富汗使馆等目标遇袭,随后,美国多个政要先后指认“哈卡尼网络”为幕后黑手,并认为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是其支持者,由此纷纷指责巴政府。美方坚持认为,巴在反恐上惯用两面手法,利用“哈卡尼网络”搞“代理人战争”,在阿富汗频繁攻击阿政府目标和北约联军,使美国严重受损。巴方则回应强烈,声称美指控无中生有,没有意识到巴方在反恐战争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美对巴的不信任和颐指气使的态度是美巴关系恶化的根源。9月16日,美巴军方会谈无果而终。美巴大打口水仗可谓两国近期矛盾的总爆发:美越境击毙拉登令巴蒙羞,后又不断压巴攻打北瓦济里斯坦部落区,并加大“定点清除”行动力度,还将经援与巴反恐“表现”挂钩……美对巴渐失耐心,美强势表现也令巴难以接受。
南亚极端势力渐成“气候”
今年以来,拉登及多名“基地”高层被毙使“基地”组织南亚总部遭受重创,大量“基地”成员藏匿逃窜,已不具备大规模恐袭美本土能力,威胁降至十年最低。而以“哈卡尼网络”、“虔诚军”和“巴基斯坦塔利班(巴塔)”等为代表的南亚地方极端势力逐渐发展壮大,这些组织扎根当地已久,拥有广泛的部族支持,成为美国面临的重大威胁。
近来频见报端的“哈卡尼网络”由贾勒鲁丁·哈卡尼创立。1973年,阿富汗伊斯兰强硬派为对抗苏联及其控制的达乌德政权,在贾勒鲁丁带领下逃亡巴基斯坦,于1978年在北瓦济里斯坦建立根据地,后逐渐控制了阿富汗东南部的帕克蒂亚、帕克蒂卡和霍斯特三省。整个抗苏“圣战”期间,该组织不仅得到巴军方支持,还获得美国、沙特大量的资金和军火援助。在多国的共同扶持下,该组织逐渐成为阿实力较强的武装派系之一。1995年,贾勒鲁丁倒戈投靠奥马尔,成为塔利班手下的独立武装,贾勒鲁丁一度被任命为边界和部落事务部长。后来由于“哈卡尼网络”主张建立伊斯兰共和国,而非塔利班中意的伊斯兰埃米尔国家,两者关系一度疏远。
9.11事件后,阿富汗塔利班倒台,基于共同的反美和生存目标,“哈卡尼网络”和塔利班重归于好,成为阿富汗塔利班三大派别之一,在反美“圣战”中立下赫赫战功。该组织有成员约1.5万,主要由当地扎德兰部族和抗苏老兵后代组成,并有大量外籍武装分子,现主要以北瓦济里斯坦和阿富汗东南三省为根据,成为向喀布尔策动重大恐袭的前哨基地,今年多起喀布尔恐袭案均出自其手。因该组织多年行事低调,常打“阿塔(阿富汗塔利班)”旗号、或与多股势力联手搞突袭,行踪诡异,外界难以防范。
近两年来,“哈卡尼网络”日趋极端,渐成美心腹大患。一是其为南亚暴恐组织中枢,串联能力强。从“哈卡尼网络”建成之日起,便在北瓦济里斯坦经营由清真寺、经文学校和训练基地组成的网络,成为阿巴及克什米尔地区恐怖组织的大本营,并亲训来自十余个国家的“圣战者”,这些“圣战者”回国后纷纷效仿建立大量暴恐组织,联络网四通八达。此外,该组织一直为阿境内武装袭击提供策应、后勤和情报保障。阿境外恐怖分子由其安排入境,“巴塔”成员在阿富汗搞恐袭时,常由“哈卡尼网络”负责指挥。中亚恐怖组织“伊斯兰圣战联盟”2008年开启与“哈卡尼网络”的合作后,一直由“哈卡尼网络”为其提供安全保护和各种便利。
二是与“基地”组织沆瀣一气。“哈卡尼网络”与“基地”组织渊源极深,拉登创建“基地”之前就在“哈卡尼网络”地盘活动,1988年“基地”成立后,该组织训练营就是由“哈卡尼网络”帮助筹建的。上世纪90年代,拉登在非洲失败后,“哈卡尼网络”又首开接纳大门。9.11后美在托拉博拉山区追剿“基地”组织时,又是“哈卡尼网络”助其从阿富汗逃至巴部落区。
三是影响阿安全和平进程。“哈卡尼网络”是在阿搞自杀式袭击的首创者,不断在其控制范围内搞恐袭。此外,该组织控制的霍斯特等地为巴、阿交通要道,影响联军战略物资运输,并有利于巴境内恐怖分子进出,而且,众多“哈卡尼网络”头目在塔利班舒拉委员会中身居高位,对阿富汗和谈影响很大。
在拉登被毙及“基地”走向“崩溃边缘”之际,藏匿在部落区的极端暴恐势力以“哈卡尼网络”马首是瞻,被美国视为在阿的主要对手之一。美国自2009年以来多次单方面派无人机袭击其北瓦济里斯坦据点,并督促巴出兵围剿,但收效甚微,另一方面又希望将其拉向谈判桌,也一直未将其列入外国恐怖组织名单。
除“哈卡尼网络”之外,南亚地区,尤其是巴阿边境及克什米尔等地区,由于复杂的民族、宗教问题,加上极端思想、同情塔利班情绪和“基地”全球“圣战”理念的共同催化,反美情绪日趋高涨,众多恐怖组织纷纷调转矛头,将西方国家列为主要袭击目标。“虔诚军”、“伊斯兰圣战组织”、“穆罕默德军”等涉克(什米尔地区)武装即是明证。
“虔诚军”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末,主要目标是“解放印控克什米尔的穆斯林”,最终在南亚建立统一的伊斯兰国。20多年来,该组织矛头主要针对印度,但9.11后,袭击目标逐渐波及西方。2008年底,巴基斯坦当局抓获“虔诚军”头目扎拉尔·沙阿,从其电脑中发现320个拟袭击目标,除少量印度目标外,大多集中在美欧。2009年底,孟加拉警方抓获多名图谋袭击美、英驻孟使馆的“虔诚军”嫌犯。2010年,“虔诚军”被美英情报机构认为比“基地”组织更危险。“伊斯兰圣战组织”20世纪80年代建于阿富汗,开始重在对苏联搞“圣战”,后因印巴对峙和克什米尔问题,袭击目标转向印度,主张查谟和克什米尔归属巴基斯坦。其总部位于巴境内,在孟加拉和印度均有据点,成员由巴基斯坦和外国伊斯兰分子组成,与“基地”组织和巴境内极端组织联系密切,前任头目卡什米里位列“基地”组织核心高层,多次协作袭击境内西方目标。该组织已成为“基地”国际“圣战”网络一员,去年6月被美国列为恐怖组织。“穆罕默德军”为“巴塔”拥趸,2010年5月涉嫌参与纽约时报广场案。
美巴合作反恐仍是主流
多年来,巴方与境内极端恐怖组织关系特殊,打恐难尽全力,一直遭美诟病。美巴关系因“哈卡尼网络”事件再度恶化并非偶然。目前来看,“哈卡尼网络”由巴三军情报局一手扶持坐大,有着长达20多年的交情,巴期望通过“哈卡尼网络”保持在阿影响力,甚至参与阿和谈进程,不会轻易对“哈卡尼网络”动武。而且北瓦济里斯坦部落区“基地”、“巴塔”、“乌伊运”和“虔诚军”等暴恐势力错综复杂,巴一旦直接动武等于捅“马蜂窝”,因此美巴在反恐上存在不少分歧。
但长远来看,美巴双方在反恐合作上有共同关切,双方仍留有余地,两国关系不可能出现根本性破裂。
一是两国高层沟通仍保持畅通。自击毙拉登的行动后,美巴两国高层都在为修复双方关系积极努力,在应对危机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一套机制。9月13日美国驻阿使馆遭袭后,短短一周内,美巴双方就从政府到军队进行了多轮高层磋商,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
二是北瓦济里斯坦部落区暴恐势力是美巴面临的共同威胁。该部落区是目前联邦直辖部落区中仅剩的未遭巴军围剿的地区,大量恐怖分子集中在此,成为策划针对美巴暴恐活动的新巢穴,尤其是“巴塔”,不光袭击巴境内军政目标、亲政府势力和少数什叶教徒,还大肆袭击北约运输线和参与袭击巴阿境内西方目标。此外,包括“哈卡尼网络”和“虔诚军”在内的受巴扶持的恐怖组织,其暴力化和激进化也威胁了巴国内稳定。巴军先前已表态将打击逃窜至该地的“巴塔”成员,武装当地部族打击“乌伊运”等外籍恐怖分子,并力图加大对“哈卡尼网络”和“虔诚军”的控制。
三是双方是重要的反恐合作伙伴,仍为对方所需。对美而言,除了打垮“基地”外,也将“哈卡尼网络”、“虔诚军”和“巴塔”这些“基地”关联组织视为重大威胁,尤其是在美发布反恐新战略、收缩反恐战线、实行软性反恐、借助国际合作,以及撤军阿富汗的前提下,巴基斯坦的反恐意愿和能力将影响美在南亚、本土的战略利益和安危。对巴而言,美国的反恐援助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巴当前身陷经济困境、新一轮洪灾不期而至的情况下。
南亚极端势力渐成“气候”
今年以来,拉登及多名“基地”高层被毙使“基地”组织南亚总部遭受重创,大量“基地”成员藏匿逃窜,已不具备大规模恐袭美本土能力,威胁降至十年最低。而以“哈卡尼网络”、“虔诚军”和“巴基斯坦塔利班(巴塔)”等为代表的南亚地方极端势力逐渐发展壮大,这些组织扎根当地已久,拥有广泛的部族支持,成为美国面临的重大威胁。
近来频见报端的“哈卡尼网络”由贾勒鲁丁·哈卡尼创立。1973年,阿富汗伊斯兰强硬派为对抗苏联及其控制的达乌德政权,在贾勒鲁丁带领下逃亡巴基斯坦,于1978年在北瓦济里斯坦建立根据地,后逐渐控制了阿富汗东南部的帕克蒂亚、帕克蒂卡和霍斯特三省。整个抗苏“圣战”期间,该组织不仅得到巴军方支持,还获得美国、沙特大量的资金和军火援助。在多国的共同扶持下,该组织逐渐成为阿实力较强的武装派系之一。1995年,贾勒鲁丁倒戈投靠奥马尔,成为塔利班手下的独立武装,贾勒鲁丁一度被任命为边界和部落事务部长。后来由于“哈卡尼网络”主张建立伊斯兰共和国,而非塔利班中意的伊斯兰埃米尔国家,两者关系一度疏远。
9.11事件后,阿富汗塔利班倒台,基于共同的反美和生存目标,“哈卡尼网络”和塔利班重归于好,成为阿富汗塔利班三大派别之一,在反美“圣战”中立下赫赫战功。该组织有成员约1.5万,主要由当地扎德兰部族和抗苏老兵后代组成,并有大量外籍武装分子,现主要以北瓦济里斯坦和阿富汗东南三省为根据,成为向喀布尔策动重大恐袭的前哨基地,今年多起喀布尔恐袭案均出自其手。因该组织多年行事低调,常打“阿塔(阿富汗塔利班)”旗号、或与多股势力联手搞突袭,行踪诡异,外界难以防范。
近两年来,“哈卡尼网络”日趋极端,渐成美心腹大患。一是其为南亚暴恐组织中枢,串联能力强。从“哈卡尼网络”建成之日起,便在北瓦济里斯坦经营由清真寺、经文学校和训练基地组成的网络,成为阿巴及克什米尔地区恐怖组织的大本营,并亲训来自十余个国家的“圣战者”,这些“圣战者”回国后纷纷效仿建立大量暴恐组织,联络网四通八达。此外,该组织一直为阿境内武装袭击提供策应、后勤和情报保障。阿境外恐怖分子由其安排入境,“巴塔”成员在阿富汗搞恐袭时,常由“哈卡尼网络”负责指挥。中亚恐怖组织“伊斯兰圣战联盟”2008年开启与“哈卡尼网络”的合作后,一直由“哈卡尼网络”为其提供安全保护和各种便利。
二是与“基地”组织沆瀣一气。“哈卡尼网络”与“基地”组织渊源极深,拉登创建“基地”之前就在“哈卡尼网络”地盘活动,1988年“基地”成立后,该组织训练营就是由“哈卡尼网络”帮助筹建的。上世纪90年代,拉登在非洲失败后,“哈卡尼网络”又首开接纳大门。9.11后美在托拉博拉山区追剿“基地”组织时,又是“哈卡尼网络”助其从阿富汗逃至巴部落区。
三是影响阿安全和平进程。“哈卡尼网络”是在阿搞自杀式袭击的首创者,不断在其控制范围内搞恐袭。此外,该组织控制的霍斯特等地为巴、阿交通要道,影响联军战略物资运输,并有利于巴境内恐怖分子进出,而且,众多“哈卡尼网络”头目在塔利班舒拉委员会中身居高位,对阿富汗和谈影响很大。
在拉登被毙及“基地”走向“崩溃边缘”之际,藏匿在部落区的极端暴恐势力以“哈卡尼网络”马首是瞻,被美国视为在阿的主要对手之一。美国自2009年以来多次单方面派无人机袭击其北瓦济里斯坦据点,并督促巴出兵围剿,但收效甚微,另一方面又希望将其拉向谈判桌,也一直未将其列入外国恐怖组织名单。
除“哈卡尼网络”之外,南亚地区,尤其是巴阿边境及克什米尔等地区,由于复杂的民族、宗教问题,加上极端思想、同情塔利班情绪和“基地”全球“圣战”理念的共同催化,反美情绪日趋高涨,众多恐怖组织纷纷调转矛头,将西方国家列为主要袭击目标。“虔诚军”、“伊斯兰圣战组织”、“穆罕默德军”等涉克(什米尔地区)武装即是明证。
“虔诚军”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末,主要目标是“解放印控克什米尔的穆斯林”,最终在南亚建立统一的伊斯兰国。20多年来,该组织矛头主要针对印度,但9.11后,袭击目标逐渐波及西方。2008年底,巴基斯坦当局抓获“虔诚军”头目扎拉尔·沙阿,从其电脑中发现320个拟袭击目标,除少量印度目标外,大多集中在美欧。2009年底,孟加拉警方抓获多名图谋袭击美、英驻孟使馆的“虔诚军”嫌犯。2010年,“虔诚军”被美英情报机构认为比“基地”组织更危险。“伊斯兰圣战组织”20世纪80年代建于阿富汗,开始重在对苏联搞“圣战”,后因印巴对峙和克什米尔问题,袭击目标转向印度,主张查谟和克什米尔归属巴基斯坦。其总部位于巴境内,在孟加拉和印度均有据点,成员由巴基斯坦和外国伊斯兰分子组成,与“基地”组织和巴境内极端组织联系密切,前任头目卡什米里位列“基地”组织核心高层,多次协作袭击境内西方目标。该组织已成为“基地”国际“圣战”网络一员,去年6月被美国列为恐怖组织。“穆罕默德军”为“巴塔”拥趸,2010年5月涉嫌参与纽约时报广场案。
美巴合作反恐仍是主流
多年来,巴方与境内极端恐怖组织关系特殊,打恐难尽全力,一直遭美诟病。美巴关系因“哈卡尼网络”事件再度恶化并非偶然。目前来看,“哈卡尼网络”由巴三军情报局一手扶持坐大,有着长达20多年的交情,巴期望通过“哈卡尼网络”保持在阿影响力,甚至参与阿和谈进程,不会轻易对“哈卡尼网络”动武。而且北瓦济里斯坦部落区“基地”、“巴塔”、“乌伊运”和“虔诚军”等暴恐势力错综复杂,巴一旦直接动武等于捅“马蜂窝”,因此美巴在反恐上存在不少分歧。
但长远来看,美巴双方在反恐合作上有共同关切,双方仍留有余地,两国关系不可能出现根本性破裂。
一是两国高层沟通仍保持畅通。自击毙拉登的行动后,美巴两国高层都在为修复双方关系积极努力,在应对危机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一套机制。9月13日美国驻阿使馆遭袭后,短短一周内,美巴双方就从政府到军队进行了多轮高层磋商,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
二是北瓦济里斯坦部落区暴恐势力是美巴面临的共同威胁。该部落区是目前联邦直辖部落区中仅剩的未遭巴军围剿的地区,大量恐怖分子集中在此,成为策划针对美巴暴恐活动的新巢穴,尤其是“巴塔”,不光袭击巴境内军政目标、亲政府势力和少数什叶教徒,还大肆袭击北约运输线和参与袭击巴阿境内西方目标。此外,包括“哈卡尼网络”和“虔诚军”在内的受巴扶持的恐怖组织,其暴力化和激进化也威胁了巴国内稳定。巴军先前已表态将打击逃窜至该地的“巴塔”成员,武装当地部族打击“乌伊运”等外籍恐怖分子,并力图加大对“哈卡尼网络”和“虔诚军”的控制。
三是双方是重要的反恐合作伙伴,仍为对方所需。对美而言,除了打垮“基地”外,也将“哈卡尼网络”、“虔诚军”和“巴塔”这些“基地”关联组织视为重大威胁,尤其是在美发布反恐新战略、收缩反恐战线、实行软性反恐、借助国际合作,以及撤军阿富汗的前提下,巴基斯坦的反恐意愿和能力将影响美在南亚、本土的战略利益和安危。对巴而言,美国的反恐援助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巴当前身陷经济困境、新一轮洪灾不期而至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