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到的事物才最美好:读夕夏的诗

来源 :广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很多诗人钟爱的极端美学抑或琐碎叙事不同,夕夏懂得文字的重量,她不会去做那种輕浮的修辞表演,而是用源自内心的真诚情感去抚摸词语。对她而言,写诗就是一种态度,一种生存方式。读她的诗歌,能够感受到诗中那位抒情者的呼吸始终舒缓平稳,其文本也充满了平和的气息,既没有生死离别的大悲大痛,也没有指向隐私经验的黯然神伤。可以揣测,诗人怀有一种从容看待事物、点染生活的心态,她也拥有将实情转换为诗情、将日常经验提升为诗性经验的出色能力。
  我首先读到了她的《菜园子》,这是一首献给母亲的诗。母亲在菜园劳作的身影、在门口踩踏缝纫机的片段都会“让我在成为母亲的过程中/有了无穷的词语/填充女儿匮乏的童年/和灰暗的星空。”母爱之所以伟大,在于任何华丽的词语和玄奇的想象都无法尽然揭示它的深沉与丰富,诗人选择了几组简单的事态化意象,桥接起“我”关于母爱的深邃理解。更多时候,类似于“母爱”这样的情感是无法尽然描述和复刻的,它如同那些看不见的事物,早已化身为我们文化记忆的一部分。当我们把母亲那些质朴的生活片段传递给下一代时,一种关于母爱记忆的抒写便润物无声般得以完成。
  《鱼的码头》与《斯里兰卡》同样是在发现那些“看不见的事物”之美好。前者写诗人看到鱼群被渔网囚禁,却顿悟出另一番无法目睹然而却很可能存在的美好景象——一条逃脱的漏网之鱼重新回归海洋;后者以温婉抒情的笔调将美丽的岛国斯里兰卡想象成“一颗太平洋遗落的眼泪”,这滴泪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火药前的斯里兰卡”。平静的抒情背后,能够感受到诗人灵魂的棱角,鱼儿失去自由,岛国陷入暴乱……牵扯着诗人内心的疼痛感,于是她采取逆向的思维方式,强化着语象背后的可感性特质,将自我的价值判断缓缓吐出。
  夕夏还有一些诗歌集中写到了旅途中的感受,这些诗篇所拟现的情境,均是写作者在“行走”中产生的思想顿悟。诗性的旅行缔造出诗意的精神世界,旅行诗学折射出诗人原有的文化记忆,同时帮助他们校正这些记忆,从而产生新的想象。深入夕夏的这些文本,抒情者或是在雨水松林之间听到心灵的响动,感悟到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美好;或是在《悬崖上》观察行走的人,以“采药人”自谓,与山林同体,解苍生疾苦,让救世之心得以释怀。我们注意到,这类行走中的想象往往与自然相连,诗人愿意投身其中与万物的灵性对话,清润自然的联想空间,为她灵魂的自由徜徉提供了难得的契机。这个空间完全殊异于都市的喧嚣芜杂,它是现代都市人主动为精神谋取的休憩园地,在那里,人重新恢复了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而诗人这些简省的文字也如雨后湿润的土地般清新通透。
  将诗歌情境与生活常态维系一身,在日常性中发现细节之美,抒发来自灵魂内部的澄澈感受,这是夕夏诗歌的特质。为了打磨这种特质,她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修饰和过度张扬的情绪,也有意搁置那类盲目追新求异的象征与隐喻,不对抒情对象做过远的取譬,而是采取了一种原生态的话语呈现策略,从开阔的自然物象中发掘优缓静谧之美,其诗语不疾不徐,情感张弛有度,读之似入恬然疏淡之境。
  责任编辑   冯艳冰
  特邀编辑   陆辉艳
其他文献
走出村口时,土豆冲着光溜溜的天空发出“嘿嘿嘿”的笑声,然后,他将嘴巴抿紧,腮帮子鼓起来,鼓成青蛙的样子,突然瘪下去,一口痰就从他的嘴里喷涌而出,如一粒石子,有力地射向空中。接着,他挥手开始擦拭,好像是在擦玻璃,一边擦一边说:“擦擦,就干净了。不擦咋能干净?”说完,他忽然感觉今天自己擦拭天空的行为有问题,便停下手,看了看手里的信,急忙将信收起来,装在衣兜里。他再次笑了几声,为自己的聪明。他知道,用手
期刊
→ 黄其龙 壮族,1989年6月生,广西天等县人,有散文发表在《广西文学》等刊,崇左市第三届签约作家。  父亲的花事  2017年,我们搬进了崇左市区的新家。女人说还贷的日子过得实在艰难,日子总过得太委屈,要在阳台上搭花架子种点花养养精气神。我问她能种点什么花,她说三角梅、芍药、虎皮兰等。  我关心的几种花,并不在她罗列的范围内。事实上,她没有见过我的父亲,我也不好说要种什么花。  梨 花  刚过
期刊
当我站在村中央那两面墙的残垣面前时,我没想过会是这样的结果。或许应该说,现实比我想象中的还要残酷,因为,在传闻中神秘而又富有传奇性的七十二道拱门已经看不到任何的痕迹了。  (一)  龙岸镇高安村龙寨屯有过一个具有七十二道拱门大庄园的消息,是我在2018年四月拜访榕山村白牛屯刘立基老师时得知的。我到他家里拜访的时候,他无意中提到那个他孩提时生活和读书过的地方,并且在我临走时送了一本他自己撰写的回忆录
期刊
1  闪电劈开黏稠的暮色,紧跟着滚过几颗响雷,震得冰草梁晃动了几下,屋顶上便筛豆子般,蹦跳起一阵急骤的雨水的脚步。  屋里昏沉闷热,并没有因为一场跑山雨的到来而凉爽多少。我的头也昏沉,疼得嗡嗡作响,似乎随时都会炸开来。又一道闪电劈下来,雷声滚过,电视机吧嗒一声,闪了下便没了声息,像一个人临死前扯出一口长长的怨气。又断电了,妈的。  摸索着卷了一根货真价实的老旱烟。这些天,纸烟抽起来一点不给力。烟熏
期刊
夜晚来临  夜晚来临  仿佛一尊大佛来到了人间  无边无际的黑暗  大佛就坐在窗外  我们坐在它巨大的体内  我们——  大佛内心的一部分  大佛睁开眼  我们便开始看见遥远的星星  大佛不说话  熟悉的便还原为它们自己  重的便缓缓变轻,远的便走近眼前  死去的小草便纷纷在春天发出新芽——  夜晚來临  沉默再次回到语言的内部  人兽互不干扰,自由自在  意 义  你说的是月亮——  对死去的父
期刊
爱 玲 本名刘爱玲。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二届高研班学员。现居山东威海。在《花城》《中国作家》《清明》《西部》等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八十余万字,有作品入选《小说选刊》及年度选本。获梁斌小说奖、万松浦文学新人奖等。  朱莉用尽了全力想把客厅——称餐厅更合适些,到处弥散着外卖早餐的油条的油腻,一整天都无处可去,平安说他整日都需要这种油腻才会有力气——墙面上蚊子尸体留下
期刊
在圣堂山  在圣堂山,我们披着最小的雨  一棵云雾里的树,在流泪  我想到了雨水,悲凉  我想到了松林,惊喜  仿佛看见天空灰暗色的雨幕  在风吹过茂密的树木时  挪动了一下身子  像咬了咬干瘪的嘴唇  雨雾在诉说,仿佛再也不会  遇见这样的天气  松果未落,鸟雀安静  树冠间多余的空间,住着喜鹊  下山途中,露珠打湿了鞋子  我带走一颗百合花的种子  人已中年,我们淋着雨  积存着人间少许的美好
期刊
关于月亮的五十四行诗  1  打开书,翻到有月亮  的一页。  月亮。一个词的光溢出——  蓬松的羽毛,惊醒落叶与鸟啼  也有时化一滴浊泪,悬在沉睡者的眼睫  2  风吹过灌木丛莽  月亮转向西南,村子从夜色里显形出来  接着显形的是我黑头巾的母亲  她反复弯腰  捡拾麦苗上的露珠,最后随月亮一起匿迹旷野  3  雾霭缠绕村路,水声交错舟楫  黑魆魆的岛屿  大地的仓廪以金属尖顶刺向苍穹的幽冥星图
期刊
刘 军 笔名楚些,1973年生,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河南省评协理事,《奔流》编委。出版有专著《多元叙事与中原写作》,散文集《城与乡》。曾获第二届杜甫文学奖。  2020年度,《广西文学》散文新观察栏目将选择生态散文为主打方向,集中展示当下生态散文写作的优秀成果。而在这个时间节点之前,散文领域内生态主题的写作实践早已经开启,影响了很多人的苇岸,就是一个前行者,他的《大地上的事情》完成于20世纪90
期刊
一  走进广西桂中地区北部壮乡山寨,村周边到处是芭芒。世代在这居住的覃大哥说,看见芭芒就有着一种自然的亲近。芭芒极贱,但生命力极强,极具韧性。岭南的黄泥土、红泥土不论干旱瘠薄、丰腴肥美,它们同样生长得欢实迅速。哪怕石头缝隙一小抔泥土,都能把根扎下来,地上的草被火烧了、牛吃了、镰刀割了,只要草根在,甚至根被锄头挖断,它都能再长出嫩芽、绵延一片。最初的山岭总是芭芒率先生长,经过几年的肥力积累,然后树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