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学生进行高中地理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生需要将教师传授的基础知识掌握,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生存能力,学生能形成可持续发展观,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基于此,本文对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学习实践及解读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可以为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高中教育;地理教学;自然灾害;学习实践
虽然我国是世界上发生自然灾害最频繁的国家之一,但是我国教育对防灾减灾知识学习并不重视,导致国民对自然灾害的防御以及应对能力匮乏。基于此,就需要将自然灾害教育纳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地理教学。在地理教材中有很多与自然灾害相关的知识,如果将其与自然灾害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不但能够唤起国民灾害意识,同时还能够促使其掌握一定防灾减灾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日后生活与学习提供保障。
一、对高中地理自然灾害学习方式进行不断创新
为更好地提升高中生自然灾害意识,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不断创新,激发学生对地理自然灾害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自主地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其一,学生进行地理自然灾害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一些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融入也能够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化,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高中地理自然灾害学习。例如,在进行高中地理与“自然灾害”内容相关的教学学习时,地理教师可在网上下载一些与地震、台风、洪水以及泥石流等灾害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然后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将其呈现给学生,促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观察到自然灾害的发生过程及灾后实况,使其感受到自然灾害的强大破坏力,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其防灾减灾意识得到培养。
其二,学生可以在地理教师的组织下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对自然灾害进行深入探究。例如,地理教师引导学生对当地以往所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调查,总结其发生原因和特点,以及自然灾害带给人们对的影响,加深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使其明白掌握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性;又如,地理教师也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形式展开探究性学习,自行选择一个区域对其所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调查,学生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所探究区域的自然灾害现象、成因、危害等进行全面了解,并能够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使其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相应提升,并促使其形成正确地环境观[1]。
其三,学生可以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一同对自然灾害的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不仅有相关新闻报道、影视记录,还有一些图片、录像等,并将这些资料进行分类,创建一个自然灾害资源库,随着时间的变化,资源库中的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对自然灾害有一个更清晰地认识,并且能够掌握更多应对小技巧,同时也为学生撰写“自然灾害”相关文章提供了一定帮助。
其四,学生还可以在地理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地理实验,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协助下制作简易的自然灾害小模型,不但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更多自然灾害发生的原理,丰富其知识储备,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对其地理核心素养提升的教学目标。
二、从教材中探寻自然灾害学习切入点
在学生进行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教学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地理教师需要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地理自然灾害教学活动,同时还需要学生能够熟悉教材,从教材着手,探寻进行自然灾害学习的切入点。
学生在进行地理自然灾害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紧抓教材中与“自然灾害”相关的内容,同时还需要深挖教材中隐藏起来的“自然灾害”知识。例如,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自然灾害”作为学习线索,然后自己将所学内容进行串联,并进行系统化学习,使其自然灾害意识得到不断提升[2]。
另外,在学生进行地理自然灾害学习时,学生还可以在地理教师的引导下对教材进行全面剖析,找到自然灾害学习的切入点,并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将自然灾害知识点进行巧妙融合,不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逐渐增强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提升其防范意识。比如,沿海地方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适当融入一些沿海的“台风”相关内容,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以及吸收所学灾害知识。
三、学生应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
在开展高中自然灾害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从而促使学生的自然灾害意识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而且,想要更多的学习高中地理学科,就需要地理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到野外进行适当的实地考察,也就给学生了解当地自然灾害提供了一定机会。通过大量的实践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将自然灾害相关知识变为意识;同时,置身于其中的体验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形成灾害意识,以及具备自觉防灾减灾的行为素质,从而有效提升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教育效率。
另外,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各类自然灾害教育专题讲座活动,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深化和延伸;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走出课堂,多参加一些与“自然灾害”相关的社会公益活动,比如“植树节”相关活动、“消防日”相关活动等,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固定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提供交际舞台,促使其将所学知识宣传给大众,从而实现全民自然灾害教育目标[3]。
结束语:
我国属于世界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且所发生的自然灾害种类十分繁多,其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影响到了我国社会安定。基于此,也就需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自然灾害教育融入到科学教学中,尤其是地理教学,促使学生掌握更多预防以及应对自然灾害的方式,为其更好的生活与学习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黄淑梅.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图像系统研究分析——以“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23):43-45.
[2] 刘晨,廖伟业,侯刘起.高中地理教材的演变与分析——以“自然灾害的防治”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22):17-20.
[3] 王婉兰.“让学引思”在高中地理防灾减灾教育中的应用[J].中学地理教學参考,2019(10):40-42.
关键词:高中教育;地理教学;自然灾害;学习实践
虽然我国是世界上发生自然灾害最频繁的国家之一,但是我国教育对防灾减灾知识学习并不重视,导致国民对自然灾害的防御以及应对能力匮乏。基于此,就需要将自然灾害教育纳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地理教学。在地理教材中有很多与自然灾害相关的知识,如果将其与自然灾害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不但能够唤起国民灾害意识,同时还能够促使其掌握一定防灾减灾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日后生活与学习提供保障。
一、对高中地理自然灾害学习方式进行不断创新
为更好地提升高中生自然灾害意识,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不断创新,激发学生对地理自然灾害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自主地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其一,学生进行地理自然灾害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一些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融入也能够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化,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高中地理自然灾害学习。例如,在进行高中地理与“自然灾害”内容相关的教学学习时,地理教师可在网上下载一些与地震、台风、洪水以及泥石流等灾害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然后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将其呈现给学生,促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观察到自然灾害的发生过程及灾后实况,使其感受到自然灾害的强大破坏力,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其防灾减灾意识得到培养。
其二,学生可以在地理教师的组织下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对自然灾害进行深入探究。例如,地理教师引导学生对当地以往所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调查,总结其发生原因和特点,以及自然灾害带给人们对的影响,加深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使其明白掌握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性;又如,地理教师也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形式展开探究性学习,自行选择一个区域对其所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调查,学生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所探究区域的自然灾害现象、成因、危害等进行全面了解,并能够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使其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相应提升,并促使其形成正确地环境观[1]。
其三,学生可以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一同对自然灾害的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不仅有相关新闻报道、影视记录,还有一些图片、录像等,并将这些资料进行分类,创建一个自然灾害资源库,随着时间的变化,资源库中的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对自然灾害有一个更清晰地认识,并且能够掌握更多应对小技巧,同时也为学生撰写“自然灾害”相关文章提供了一定帮助。
其四,学生还可以在地理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地理实验,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协助下制作简易的自然灾害小模型,不但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更多自然灾害发生的原理,丰富其知识储备,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对其地理核心素养提升的教学目标。
二、从教材中探寻自然灾害学习切入点
在学生进行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教学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地理教师需要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地理自然灾害教学活动,同时还需要学生能够熟悉教材,从教材着手,探寻进行自然灾害学习的切入点。
学生在进行地理自然灾害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紧抓教材中与“自然灾害”相关的内容,同时还需要深挖教材中隐藏起来的“自然灾害”知识。例如,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自然灾害”作为学习线索,然后自己将所学内容进行串联,并进行系统化学习,使其自然灾害意识得到不断提升[2]。
另外,在学生进行地理自然灾害学习时,学生还可以在地理教师的引导下对教材进行全面剖析,找到自然灾害学习的切入点,并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将自然灾害知识点进行巧妙融合,不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逐渐增强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提升其防范意识。比如,沿海地方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适当融入一些沿海的“台风”相关内容,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以及吸收所学灾害知识。
三、学生应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
在开展高中自然灾害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从而促使学生的自然灾害意识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而且,想要更多的学习高中地理学科,就需要地理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到野外进行适当的实地考察,也就给学生了解当地自然灾害提供了一定机会。通过大量的实践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将自然灾害相关知识变为意识;同时,置身于其中的体验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形成灾害意识,以及具备自觉防灾减灾的行为素质,从而有效提升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教育效率。
另外,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各类自然灾害教育专题讲座活动,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深化和延伸;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走出课堂,多参加一些与“自然灾害”相关的社会公益活动,比如“植树节”相关活动、“消防日”相关活动等,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固定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提供交际舞台,促使其将所学知识宣传给大众,从而实现全民自然灾害教育目标[3]。
结束语:
我国属于世界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且所发生的自然灾害种类十分繁多,其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影响到了我国社会安定。基于此,也就需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自然灾害教育融入到科学教学中,尤其是地理教学,促使学生掌握更多预防以及应对自然灾害的方式,为其更好的生活与学习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黄淑梅.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图像系统研究分析——以“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23):43-45.
[2] 刘晨,廖伟业,侯刘起.高中地理教材的演变与分析——以“自然灾害的防治”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22):17-20.
[3] 王婉兰.“让学引思”在高中地理防灾减灾教育中的应用[J].中学地理教學参考,2019(10):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