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喇嘛甸油田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已推广三个区块,但在实际生产中发现高浓度聚合物在注入过程中出现了压力上升,注入困难等一些问题。为进一步研究高浓度聚合物驱在各类油层的的适应性,本文利用室内试验结果,同時结合喇嘛甸油田已推广区块现场应用情况,针对二类油层的储层特点,对北西二断南注入浓度进行了个性化设计。
主题词: 二类油层 高浓度 室内研究 现场效果 浓度设计
中图分类号:TE357.46
1 区块概况
1.1油层发育状况
统计北西二断南211口新井萨Ⅲ1-7油层发育状况,平均单井发育砂岩厚度14.4m,有效厚度11.4m。
统计区块93个井组在106m井距条件下砂体的一类连通率为59.3%,萨Ⅲ32和萨Ⅲ6+7单元连通率最高,是聚驱的主体层段。
1.2油层动用状况
从新井水淹资料看,北西二断南萨Ⅲ1-7油层97.9%已水淹。其中,低未水淹厚度占21.0%,平均含油饱和度为47.6%,采出程度为37.1%。纵向上看,下部萨Ⅲ4-7油层采出程度最高,采出程度为40.2%,上部萨Ⅲ1+2油层采出程度为33.6%,下部油层动用状况好于上部油层。从不同韵律段部位砂体的动用状况看,所有单元均表现为正韵律水淹特征,油层底部水淹严重。
2 注入浓度与不同渗透率油层匹配性研究
为了优化高浓度聚驱的浓度,研究了不同渗透率的油层中、不同聚合物体系的渗流能力,根据聚合物体系在不同渗透率油层中注入能力,确定了不同油层适合注入高浓度聚合物的最高浓度。
3.1注入压力稳步上升
从不同浓度压力上升幅度看,注入浓度大于1800mg/L的井压力上升幅度比较接近。
3.2吸水状况得到改善
注高浓度后吸水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统计有连续资料的120口井吸水剖面,注高浓度后平均单井吸水厚度为9.3m,吸水厚度比例为92.8%,比注聚前提高8.2个百分点,比注高浓度前提高了2.2个百分点。
从北北块一区不同渗透率油层吸水状况看,注高浓度后各渗透率级别有效厚度吸水比例均达到87%以上,表明北北块一区萨Ⅲ4-10油层在注入高浓度后仍能够保证油层连续注入。
根据北北块一区萨Ⅲ4-10油层注聚经验,对北西二断南单井注入浓度进行了个性化设计,平均注入浓度为1983mg/L。
5结论
(1) 北西二断南能够保证高浓度聚合物体系的连续注入。
(2)根据研究结果对北西二设计了6种注入浓度。
(3)浓度设计时,应根据油层的发育特点以及注入压力等情况,结合室内研究成果,对不同渗透率油层应采取单井个性化设计。
参考文献
[1]黄伏生.胡广斌.刘连福等.喇嘛甸油田聚合物驱油研究与实践[J].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6(5):33~38.
[2]王志武、刘恒等﹒三次采油技术及矿场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2004.05).
主题词: 二类油层 高浓度 室内研究 现场效果 浓度设计
中图分类号:TE357.46
1 区块概况
1.1油层发育状况
统计北西二断南211口新井萨Ⅲ1-7油层发育状况,平均单井发育砂岩厚度14.4m,有效厚度11.4m。
统计区块93个井组在106m井距条件下砂体的一类连通率为59.3%,萨Ⅲ32和萨Ⅲ6+7单元连通率最高,是聚驱的主体层段。
1.2油层动用状况
从新井水淹资料看,北西二断南萨Ⅲ1-7油层97.9%已水淹。其中,低未水淹厚度占21.0%,平均含油饱和度为47.6%,采出程度为37.1%。纵向上看,下部萨Ⅲ4-7油层采出程度最高,采出程度为40.2%,上部萨Ⅲ1+2油层采出程度为33.6%,下部油层动用状况好于上部油层。从不同韵律段部位砂体的动用状况看,所有单元均表现为正韵律水淹特征,油层底部水淹严重。
2 注入浓度与不同渗透率油层匹配性研究
为了优化高浓度聚驱的浓度,研究了不同渗透率的油层中、不同聚合物体系的渗流能力,根据聚合物体系在不同渗透率油层中注入能力,确定了不同油层适合注入高浓度聚合物的最高浓度。
3.1注入压力稳步上升
从不同浓度压力上升幅度看,注入浓度大于1800mg/L的井压力上升幅度比较接近。
3.2吸水状况得到改善
注高浓度后吸水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统计有连续资料的120口井吸水剖面,注高浓度后平均单井吸水厚度为9.3m,吸水厚度比例为92.8%,比注聚前提高8.2个百分点,比注高浓度前提高了2.2个百分点。
从北北块一区不同渗透率油层吸水状况看,注高浓度后各渗透率级别有效厚度吸水比例均达到87%以上,表明北北块一区萨Ⅲ4-10油层在注入高浓度后仍能够保证油层连续注入。
根据北北块一区萨Ⅲ4-10油层注聚经验,对北西二断南单井注入浓度进行了个性化设计,平均注入浓度为1983mg/L。
5结论
(1) 北西二断南能够保证高浓度聚合物体系的连续注入。
(2)根据研究结果对北西二设计了6种注入浓度。
(3)浓度设计时,应根据油层的发育特点以及注入压力等情况,结合室内研究成果,对不同渗透率油层应采取单井个性化设计。
参考文献
[1]黄伏生.胡广斌.刘连福等.喇嘛甸油田聚合物驱油研究与实践[J].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6(5):33~38.
[2]王志武、刘恒等﹒三次采油技术及矿场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