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故事”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很多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我在小学一年级数学练习课中常用“编故事”活动,它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感悟建模过程,发展学生建模思想,对提高教学效率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小学  数学  编故事  活动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很多需求,如渴望被关注、渴望得到表扬、喜欢参与活动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的不同,借助一些活动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从罗森塔尔效应中得到启示,把积极心态传递给学生,学生便会以积极结果反馈给教师;还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十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我进行过很多尝试,其中,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等进行“编故事”活动,效果不错。
  关于“编故事”,我和学生已经有了默契,通常在练习时,我们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把经过探究得到的知识融入带有情境的几句话中,根据内容的不同编出不同版本、不同题材的数学题或者简短的数学小故事,或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题材编故事,或结合生活经验创造性地改编故事;或在班内展示,或在组内分享;或是自己编,或是教师引导编;或是接力续编,或是帮助紧张的同学编……在“编”的过程中巩固新知、发展数学思维。例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编的故事可以是一年级数学中常用的“三句话”模式,包含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也可以设置“陷阱”,即增加无用的条件;还可以提出多个问题。只要能说出符合所学知识特点的几句话,我们都称为“编故事”。当然,这样的活动需要老师循序渐进地进行有梯度、有方法的指导,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境,甚至还需要借助一些道具和学具,毕竟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习数学知识还需要具体表象的支撑,思维还有很大的依赖性和模仿性。
  一、以学生为主角编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我在课堂上开展过很多种活动,“编故事”即是其中一种。通过多种活动得出一个结论——学生在活动中比较兴奋,很容易开展教学;如果能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满足学生被关注、被认可的需要,就容易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33~34页内容是“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如果把要比较的事物单独呈现出来进行比较,学生都知道谁多一些、谁少一些、谁多得多、谁少得多,但要用“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得多”这样的句子来表达时,相当一部分学生就转不过来弯。就拿43和8这两个数来说,学生都知道43多得多、8少得多,但是把43和8放在一句话里表达比较的结果时,即使是借助小棒和计数器,仍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说成“43比8少得多”。通过询问这部分学生了解到,他们觉得“8是少得多的那个”,所以他们在用句子完整表达时就自然而然地把“少得多”一词放到“8”的后面,结果就说成了“43比8少得多”。显然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及时采用“以学生为主角,编数学故事”的方法,先示范编一个故事,然后学生根据我编的故事进行模仿。我以说错的学生小明和他的同桌小华为主角编了一个简单的数学小故事:小明有43张卡片,小华有8张卡片,比一比(同时拨算珠),小明的卡片多得多,小明的卡片比小华的卡片多得多,43比8多得多。编完以后,学生以自己和同桌为主角或任意两人为主角反复模仿着编故事,并借助学具体会这几句话的含义。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却非同寻常:一是老师没有因为他俩回答错误而批评,反而耐心地引导,给他俩编了一个小故事,满足了他俩获得尊重的需求。二是老师编故事的时候以他俩为主角,满足了他们希望被关注的需求。三是故事虽只有几句话,却涵盖了需要掌握的知识,满足了学生求知的需求。四是在老师编出故事后,通过指导小明和小华理解、掌握知识点,调动了其他学生参与编故事的积极性,争先恐后地向我示意,希望能以他们为主角编个故事。这样的活动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开展教学活动非常有利。
  二、从探究新知到编故事,感悟建模过程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感悟数学建模过程,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而这里的建模过程实际上就是指学生获得具有模型意义的數学结构的过程。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就非常注重让学生感悟数学建模过程,渗透建模思想。比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有一节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在教学例题时,要求出“小星比小梅多多少张”,学生很容易就知道要用减法计算,甚至有的学生不需要思考就脱口而出减法算式。学生之所以会达成这样的共识,要归功于我们在教学本册第四单元例7“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时在探究新知后开展了编故事活动。在这节课里,从探究新知到编故事,借助以下几个环节来感悟建模的过程,建立“大的数—小的数=相差多少”这一模型:①探究例题,初步感受模型思想;②完成“想想做做”,在练习中体会模型思想;③进行新课小结,得出初步模型——要解决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需要用减法计算;④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对比刚才的例题和习题,发现解决此类问题时有一个规律“大的数—小的数=相差多少”(学生说的这个“规律”,其实就是他们对这一数学模型的独特感悟);⑤学生利用刚才发现的“规律”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编故事,在运用“规律”的过程中体验使用模型解决问题的简便,为以后能主动、熟练地解决此类问题夯实基础、积累经验。
  
  三、编故事进行变式练习,发展模型思想
  在练习课上,“编故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编故事的过程中融入一个个经过探究得到的“规律”,通过有层次地改变故事内容、组织编故事活动的形式,在变式练习中达到巩固知识、感受简单的数学模型思想,以达到在以后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主动联想并使用这一模型,甚至以后可以通过某个数学原型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模型,从而逐步发展学生的模型思想。下面以上文提到的“大的数-小的数=相差多少”的模型为例,分享部分学生编的故事:   1.同一个模型,不同的人物
  故事1:我有13块糖,给妹妹8块糖,我还剩几块糖?(其余学生解答13-8=5)
  故事2:小明有13块糖,给妈妈8块糖,小明还剩几块糖?(其余学生解答13-8=5)
  故事3:我同桌有13块糖,给老师8块糖,我同桌还剩几块糖?(其余学生解答13-8=5)
  上述故事里短短的三句话,版本相同,只改变了主角人物,容易操作,可以作为“热身运动”让基础薄弱一点的学生编,旨在激发兴趣,初步感受模型思想,三两个学生编过之后即可进行变式训练。
  2.同一个模型,改变情境
  故事4:妈妈去文具店买了13个本子,我用了8个,还剩几个?
  故事5:奶奶在菜园里摘了13根黄瓜,被弟弟吃了8根,还剩几根?
  故事6:我的好朋友有13张小画片,送了8张画片给我,她还剩多少张?
  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环境为原型,可以编出很多个用“大的数-小的数=相差多少”的模型故事,继续感受模型与规律的联系,并以“13-8=5”来表征。这充分说明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也说明一年级学生在思维上还很依赖具体情境。
  3.同一个模型,改变数量关系
  故事7:我有13块糖,吃了一些以后,还剩下8块糖,我吃了多少块?
  故事8:我原来有13块糖,送给老师一些,还有8块,送给老师多少块?
  故事9:我现在有8块糖,原来一共有13块,被弟弟吃掉了一些,弟弟吃掉了几块?
  无论改变故事中的哪一要素,都是为了使学生能熟练运用“大的数-小的数=相差多少”的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这里继续使用算式“13-8=5”来表征。只要学生勇于编出属于自己的故事,就迈出了建立模型思想的关键一步。
  4.灵活运用模型
  学生比较熟练以后,教师便可鼓励学生编不同题材的故事。
  故事10:星期六,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去六安玩,我们从一棵桃树上摘下了13个桃子,被爸爸、妈妈和我吃了几个以后,还剩下8个,请问被吃掉了几个?
  故事11:这次疫情很严重,爸爸和妈妈好不容易才买到13个口罩,可是因为我不小心弄脏了8个,我很怕妈妈会训我(此时,有其他学生在偷笑),后来爸爸让我以后做事小心一点,最后妈妈没有训我,她只是让我算一算还剩几个口罩,让我珍惜口罩。你们知道还剩下几个干净的口罩吗?
  故事12:我家过年吃饭的时候一共有18个人,我们8个小孩坐一桌,你们知道我家有多少个大人吗?
  其实单纯地看,故事12里有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没有什么错误。可是其他学生听完以后就觉得不行,有个爱发言的学生就提出了质疑:“我们刚才说的故事都是用13-8=5来解决的,你这个故事是用18-8=10,跟我们说的不一样。”紧接着,一个高个子女生站起来说:“难道你忘了吗?13-8=5,18-8=10,他们都是用大的数减小的数得到的啊!”
  一节练习课40分钟,就这样围绕着模型“大的数-小的数=相差多少”,学生的故事越编越多、越编越长,虽然只是一年级学生编的故事,但如果记录下来,再做指导和修改,完全可以成为充满童真童趣的“数学短文”集。整节练习课,尽量做到人人编出故事、人人发展模型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既是与语文学科的融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为培养学生写数学小论文、小日记或录制小视频积累经验。
  四、编故事的注意事项
  “编故事”活动虽然有很多作用,给数学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因为教师开展的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及时改变编故事活动的组织形式
  因为一节课只有40分钟,如果要面向全班学生并达到活动效果,在时间上就不允许学生一个一个地站起来展示。那么可以在每个环节进行引导示范后,同桌两人编后互评、前后桌编后互评、组内编后互评,教师进行巡视,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2.给予学生平等的活动机会
  教师要给予没举手的学生编故事的机会,即使有的学生编得不通顺、有的学生说得结结巴巴、有的学生因紧张而说不出口,也要尽量照顾到这一群体的感受,不批评、多鼓励、多引导。一般情况下,遇到编故事吃力的学生,教师不要强求一定要说得完美,可以让学生先坐下再思考思考,完全想好以后再举手展示。如果个别学生始终编不出故事,可以向其他学生寻求帮助,也可以教师进行指导,毕竟只是一年级的学生,只能尽量要求句子通顺、语义准确。
  此外,还要有配套的激励机制和课堂管理机制,否则“编故事”活动很难开展。
  在编故事的过程中,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了发展,这是在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助力。“编”的过程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是数学与语文学科融合的过程,是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过程,是学生认真思考、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是学生认真倾听、豐富自己思想的过程,是学生在集体中体验合作的过程,是学生发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是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展示自己、得到肯定、获得自信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冬梅.积极心理学在地里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中旬),2017(2):79.
  [2]李炳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方法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9(07):128-129.
  [3]王光明,范文贵.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析与教学指导丛书.《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要:在幼儿园保教工作中,加强过程管理,充分调动幼儿学习兴趣,带领幼儿全身心投入,可以高质量地推进课程游戏化。本文以户外骑行游戏推进的整个过程为例,分享创设情境、投放材料、保障主体、循序渐进、适时介入、总结提升的“一揽子”策略。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 乐在骑中 策略探究     陶行知先生强调:“注重启发小孩接受教育的时候,有求学之乐趣,而无必要之恐怖与烦恼。”如何做到“乐”与“学”两结合、两促进
建筑工程项目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源泉所在。为了实现效益目标,施工企业一般都会及时组建集团指挥部、子公司项目经理部及其所属施工队的分级管理机构。实践证明,这样的管理模式在施工管理、质量监控、安全保证及资金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也存在管理人员冗余、机械设备和资源不能有效配置等问题。随着生产日益复杂化,项目管理也变得更加复杂。鉴于这种情况,对项目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对建
数学学科的特点更加明显地体现出两级分化的严重性与可怕性,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正确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改变和杜绝这种现象,对提高数
与国内股市的下降通道不同的是,黄金投资正步入上升通道,短期难以改变的弱势美元,居高不下的原油价格,以及通胀预期下的保值投资需求,这些都将推高黄金价格,间接地为A股市场的黄金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数学,就要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学会利用数学知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教材中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把数学中的问题和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以及用数学知识处理生活中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会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关键词:课堂 生活 数学知识 知识应用     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把数学知识和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
随着央企整合的逐步深入,S上石化作为目前两市为数不多的未股改品种,无疑具有着超常规,外延式高速发展的潜力。而国际油价高企,国内成品油的新近提价,也促使S上石化得到机构投资者
【正】在知识就是胜利的未来,在经济和战争的主要资源从土地中开掘变为从人脑中开掘的时代,我们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航理教员队伍,使其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才能引领军事训练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想象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能促进思维能力快速发展,是创新的重要源泉,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小学阶段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时期。语文教师
2008年一季度,A股累计下跌幅度超过30%,展望二季度,美国次贷最坏的时刻将阶段性缓解,通胀洪峰已过、囚徒困境缓解,三个因素预示着二季受市场反弹可期,而市场博弈将给投资者带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