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患者数据均值和百分位数建立临床生化日常室内质量控制程序。
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所有患者生化项目检测结果,统计出每日患者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和百分位数(P2.5、P5、P10、P25、P50、P75、P90、P95和P97.5),计算出这些统计点15个月累积变异系数(CV统计)。将CV统计与不同项目质量标准比较,筛选出CV统计小于或接近质量标准的生化项目和浓度控制点;使用PASS11.0软件计算选择
为控制点项目的最低样本量,同时比较患者数据控制点和同期质控品CV。最后在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基础上设计质控程序,并使用临床患者数据进行验证。
门诊患者中,AFU、APOA、APOB、CA、CL、HDL、K、MG、NA、NEFA、TP和URIC可以采用作为质量控制点,所需统计最低样本量分别为23、23、30、8、10、24、34、8、8、20、13和22;ALP和TBIL采用P25作为控制点;AST、GLU、GPDA和PHOS采用P50作为控制点;ALB、CHE、CREA和DBIL采用P75作为控制点。住院患者中,AFU、ALB、APOA、APOB、CA、CL、HDL、K、Lpa、MG、NA、NEFA、TP和URIC可以采用
作为质量控制点,所需统计最低样本量分别为73、19、34、18、10、30、36、21、87、12、17、51、26和52;ALP、ALT、AST、CREA、DBIL、LDH、TBIL和TG采用P25作为控制点;PHOS采用P50作为控制点;GPDA采用P75作为控制点;CHE采用P90作为控制点。采用百分位数作为控制点的所需最低样本量为200。筛选出的控制点CV多数大于同期质控品CV。在设计患者数据质控程序中绘制L-J图和Z分数图帮助判断是否出现系统性偏移。
最终在LIS系统中建立了基于患者数据的质控程序。采用合适的患者数据来进行质量质控,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方式,能弥补现有质控品质控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