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绿色建筑区别于传统建筑的地方在于:采用了不破坏自然环境的设计,强调“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充分利用土地、水、电、燃料、废弃物等各类资源,提高这些资源的利用效率;注重营造具有地方文化和社区归属感的建筑环境;满足使用者对“健康、适用和高效”的建筑空间需求。总之,绿色建筑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的。将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关键词]绿色施工 必然性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133-01
前言
我们国家的特点是,人口多、土地广。所以用人均占有量来分析我国资源占有率我国相对于发达国家仍然处在资源短缺的状态。而且在建筑行业中,每一年新房建设中大多数都是消耗能源较高的建筑,占所有建筑的80%。因此,在我国,建筑行业的耗能,成为巨大的国民经济负担。随着社会发展,人口急剧提升,资源消耗巨大,温室效应、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逐渐威胁着人类的生活,这都败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所致。在这种严峻的形式面前,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所以在城市建设中,实施绿色建筑方案,逐渐突出其重要的性质。
一、绿色施工的必然性
建筑施工企业要想长期发展必须要实施绿色施工,这也符合我国国情,建筑业作为一个开放的行业,建设施工企业将面临市场竞争,绿色施工是建筑企业可以进入建筑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实施绿色施工的施工企业在项目投标中将更易于中标,一些发达国家具有绿色施工能力的企业进入我国的建设市场后将形成极大的市场压力和对建设市场的推动。此外,施工企业实施绿色施工,既能创造经济效益,也能产生环境和社会效益;有利于增强自身的施工管理水平,有利于稳固企业自身的市场地位,有利于企业的长期良性发展。因此,绿色施工是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和必然。
二、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的可持续发展: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绿色建筑的推广应本着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教育和科研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政府大力宣传和倡导发展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加大对绿色建筑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推进绿色建筑设计和建造成为大众化的经济、节能、环保、舒适、健康,并被全社会大众所接受的高品质建筑产品。
1.尽可能地节约能源,在设计时应系统地考虑建筑在建造、使用、维护和报废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成本、节能环保、资源利用等一系列问题。
2.推广应用绿色能源,在设计过程中应因地制宜,根据地域条件和用户的功能使用特点,考虑尽可能使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 、地热和地冷等绿色可再生能源。
3.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设计者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建筑材料的选择使用,尽量采用天然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
4.合理使用资源
4.1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土地是一种特殊的资源,不可再生。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如多建高层建筑、地铁、地下公路等。在设施的布置中要节约并合理使用土地,尽量减少施工用地。土地使用后尽量还原和修缮,不留任何地质灾害隐患。
4.2合理使用建筑材料。
在工程施工中尽量使用生态建筑材料。生态建筑材料是指材料在生命周期各阶段节约资源、节省能源,可循环再生,无环境污染或很少污染的材料。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基础上做到物尽其用,避免人为因素的浪费。
4.3妥善处理建筑垃圾
在绿色施工中应对建筑垃圾的产生、排放、收集、运输、利用、处置的全过程进行统筹规划,并做到建筑垃圾的开发和利用。工程施工过程中每日均生产大量废物。大量未处理的垃圾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占用大量宝贵土地并污染环境。关于对建筑垃圾的处理,我国政府提出要通过“三化”措施(即“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将其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施工过程中的具体做法有:(1)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2)垃圾封闭,对生产的垃圾尽可能通过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垃圾处理处置。(3)对垃圾的流向进行有效控制,严禁垃圾无序倾倒。(4)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环保型材料和设备,防止二次污染。
5.加强绿色施工宣传和培训,创造良好运行环境
要大力组织开展绿色施工宣传活动,引导建筑业企业和社会公众提高对绿色施工的认识,深刻理解绿色施工的重要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开展绿色施工的统一性和协调性。要充分利用建筑业既有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加强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一线建筑工人分类培训,使广大工程建设者尽早熟悉掌握绿色施工的要求、原则、方法,及时有效地运用于工程建设实践,保障绿色施工的实施效果。
6.因地制宜地选用材料
生态建筑的物质基础是生态材料, 生态建筑材料又称“健康建材”“环保建材”或“绿色建材”, 指健康、环保、安全的建筑材料。生态建材是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应用过程和使用以后的再生循环利用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和对人类身体健康无害的材料, 分为天然建材和人工材料。生态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没有统一的标准, 生态建筑不是完全利用高新材料建成的建筑物,/ 新0的不一定就是好的, 很可能还是错的, 重要的是要了解材料的使用目的。建筑设计中一方面积极采用现有的对环境和健康有益的新材料, 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另一方面适度使用现有地方资源来满足地方需要, 减少对外来特殊材料的选用, 应该更多地使用木材、竹材、石材等天然节能型材料。
7.自然通风设计策略
建筑物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住宅区气候的好坏。自然通风是调节环境最有效和经济的手段。而影响自然通风效果的因素主要就在于建筑物的平面布局、立体设计及三维空间布局。因此,在自然通风设计时,必须全面了解住宅区的空气流动情况,是确保住宅区气候良好、通风情况合理的根本前提,有效提升建筑物内部的空气质量和热舒适度,住户无需增加任何投资,就能实现居室环境的健康舒适。
8.太阳能的利用。设计太阳能住宅。光热转换是人类直接采集太阳光能量的方法。转换装置,基本上分为平板式集热器和聚光式集热器两类。因此可以利用阳光直接射在黑色粗糙表面上变热设计出太阳能住宅,另外还可以利用反射镜或透镜聚光产生热原理,在屋顶上装上薄铁皮制成的集热板上,当集热板被晒热,光变成了热。当空气从集热板下面流过,就可以把热量带走。需要时可通过风道,送到房间里取暖。太阳能住宅的另一优点是光电转换。就是通过光电器材,将太阳能直接变为电能。最通常的光电器材是硅电池。其原理是硅晶材料在光的照射下释放电子,这就是光电效应。在计算器、收音机、汽车上都能用这种硅太阳能电池。
9.风能的利用。风能是一种清洁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通过风力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热能、机械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后,用于发电、提水、致冷和致热等。① 风力发电。利用独立运行方式,通常是一台小型风力发电机向一户或几户提供电力,它用蓄电池蓄能,以保证无风时的用电; ②风力致热。风力致热的主要原理是“搅拌液体致热”,即风力机带动搅拌器转动,从而使液体变热。“液体挤压致热”是用风力机带动液压泵,使液体加压后再从狭小的阻尼小孔中高速喷出而使工作液体加热。
结语
建筑不仅是人类居住和活动的场地,更是现代工业社会诞生的艺术品。人类的发展长期受到资源的限制,能源的供给关系到未来社会的进程和国家复兴的希望。将“绿色”理念融入建筑设计中,不仅能够节约成本,提高建筑的使用价值,对于整个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大意义。建筑工作者们需要贯彻“绿色”思想理念,将绿色建筑的使用带入生活中,为社会的发展作出长远打算。
参考文献
[1] 周彦明;谢丽娜 .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趋势 .民营科技[J] .2012,(04):(12-15).
[2] 徐晓东 .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绿色城市设计生态策略研究 .东南大学[J].2009,(16):(24-26.
[关键词]绿色施工 必然性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133-01
前言
我们国家的特点是,人口多、土地广。所以用人均占有量来分析我国资源占有率我国相对于发达国家仍然处在资源短缺的状态。而且在建筑行业中,每一年新房建设中大多数都是消耗能源较高的建筑,占所有建筑的80%。因此,在我国,建筑行业的耗能,成为巨大的国民经济负担。随着社会发展,人口急剧提升,资源消耗巨大,温室效应、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逐渐威胁着人类的生活,这都败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所致。在这种严峻的形式面前,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所以在城市建设中,实施绿色建筑方案,逐渐突出其重要的性质。
一、绿色施工的必然性
建筑施工企业要想长期发展必须要实施绿色施工,这也符合我国国情,建筑业作为一个开放的行业,建设施工企业将面临市场竞争,绿色施工是建筑企业可以进入建筑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实施绿色施工的施工企业在项目投标中将更易于中标,一些发达国家具有绿色施工能力的企业进入我国的建设市场后将形成极大的市场压力和对建设市场的推动。此外,施工企业实施绿色施工,既能创造经济效益,也能产生环境和社会效益;有利于增强自身的施工管理水平,有利于稳固企业自身的市场地位,有利于企业的长期良性发展。因此,绿色施工是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和必然。
二、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的可持续发展: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绿色建筑的推广应本着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教育和科研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政府大力宣传和倡导发展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加大对绿色建筑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推进绿色建筑设计和建造成为大众化的经济、节能、环保、舒适、健康,并被全社会大众所接受的高品质建筑产品。
1.尽可能地节约能源,在设计时应系统地考虑建筑在建造、使用、维护和报废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成本、节能环保、资源利用等一系列问题。
2.推广应用绿色能源,在设计过程中应因地制宜,根据地域条件和用户的功能使用特点,考虑尽可能使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 、地热和地冷等绿色可再生能源。
3.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设计者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建筑材料的选择使用,尽量采用天然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
4.合理使用资源
4.1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土地是一种特殊的资源,不可再生。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如多建高层建筑、地铁、地下公路等。在设施的布置中要节约并合理使用土地,尽量减少施工用地。土地使用后尽量还原和修缮,不留任何地质灾害隐患。
4.2合理使用建筑材料。
在工程施工中尽量使用生态建筑材料。生态建筑材料是指材料在生命周期各阶段节约资源、节省能源,可循环再生,无环境污染或很少污染的材料。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基础上做到物尽其用,避免人为因素的浪费。
4.3妥善处理建筑垃圾
在绿色施工中应对建筑垃圾的产生、排放、收集、运输、利用、处置的全过程进行统筹规划,并做到建筑垃圾的开发和利用。工程施工过程中每日均生产大量废物。大量未处理的垃圾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占用大量宝贵土地并污染环境。关于对建筑垃圾的处理,我国政府提出要通过“三化”措施(即“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将其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施工过程中的具体做法有:(1)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2)垃圾封闭,对生产的垃圾尽可能通过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垃圾处理处置。(3)对垃圾的流向进行有效控制,严禁垃圾无序倾倒。(4)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环保型材料和设备,防止二次污染。
5.加强绿色施工宣传和培训,创造良好运行环境
要大力组织开展绿色施工宣传活动,引导建筑业企业和社会公众提高对绿色施工的认识,深刻理解绿色施工的重要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开展绿色施工的统一性和协调性。要充分利用建筑业既有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加强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一线建筑工人分类培训,使广大工程建设者尽早熟悉掌握绿色施工的要求、原则、方法,及时有效地运用于工程建设实践,保障绿色施工的实施效果。
6.因地制宜地选用材料
生态建筑的物质基础是生态材料, 生态建筑材料又称“健康建材”“环保建材”或“绿色建材”, 指健康、环保、安全的建筑材料。生态建材是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应用过程和使用以后的再生循环利用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和对人类身体健康无害的材料, 分为天然建材和人工材料。生态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没有统一的标准, 生态建筑不是完全利用高新材料建成的建筑物,/ 新0的不一定就是好的, 很可能还是错的, 重要的是要了解材料的使用目的。建筑设计中一方面积极采用现有的对环境和健康有益的新材料, 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另一方面适度使用现有地方资源来满足地方需要, 减少对外来特殊材料的选用, 应该更多地使用木材、竹材、石材等天然节能型材料。
7.自然通风设计策略
建筑物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住宅区气候的好坏。自然通风是调节环境最有效和经济的手段。而影响自然通风效果的因素主要就在于建筑物的平面布局、立体设计及三维空间布局。因此,在自然通风设计时,必须全面了解住宅区的空气流动情况,是确保住宅区气候良好、通风情况合理的根本前提,有效提升建筑物内部的空气质量和热舒适度,住户无需增加任何投资,就能实现居室环境的健康舒适。
8.太阳能的利用。设计太阳能住宅。光热转换是人类直接采集太阳光能量的方法。转换装置,基本上分为平板式集热器和聚光式集热器两类。因此可以利用阳光直接射在黑色粗糙表面上变热设计出太阳能住宅,另外还可以利用反射镜或透镜聚光产生热原理,在屋顶上装上薄铁皮制成的集热板上,当集热板被晒热,光变成了热。当空气从集热板下面流过,就可以把热量带走。需要时可通过风道,送到房间里取暖。太阳能住宅的另一优点是光电转换。就是通过光电器材,将太阳能直接变为电能。最通常的光电器材是硅电池。其原理是硅晶材料在光的照射下释放电子,这就是光电效应。在计算器、收音机、汽车上都能用这种硅太阳能电池。
9.风能的利用。风能是一种清洁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通过风力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热能、机械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后,用于发电、提水、致冷和致热等。① 风力发电。利用独立运行方式,通常是一台小型风力发电机向一户或几户提供电力,它用蓄电池蓄能,以保证无风时的用电; ②风力致热。风力致热的主要原理是“搅拌液体致热”,即风力机带动搅拌器转动,从而使液体变热。“液体挤压致热”是用风力机带动液压泵,使液体加压后再从狭小的阻尼小孔中高速喷出而使工作液体加热。
结语
建筑不仅是人类居住和活动的场地,更是现代工业社会诞生的艺术品。人类的发展长期受到资源的限制,能源的供给关系到未来社会的进程和国家复兴的希望。将“绿色”理念融入建筑设计中,不仅能够节约成本,提高建筑的使用价值,对于整个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大意义。建筑工作者们需要贯彻“绿色”思想理念,将绿色建筑的使用带入生活中,为社会的发展作出长远打算。
参考文献
[1] 周彦明;谢丽娜 .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趋势 .民营科技[J] .2012,(04):(12-15).
[2] 徐晓东 .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绿色城市设计生态策略研究 .东南大学[J].2009,(16):(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