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浙江省温岭市中小企业迅速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成为推动该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到2009年底,全市中小企业达到2万多家,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超过90%;1547家规模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数量占99%,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2009年,温岭市以“企业服务年、项目推进年”活动为抓手,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共性难题,努力构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促进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加快推动温岭工业转型升级。全市实现规模工业产值620.6亿元,同比增幅5.2%;规模下企业实现产值424.0亿元,同比增幅6.2%;完成工业性投资85.1亿元;工业用电量25.9亿千瓦时,同比增幅10.6%。
一、完善“两年”服务工作体系,打造合力扶工氛围
一是建立完善共性难题破解机制。为帮助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营造良好发展软环境,2009年温岭市把“五送”活动作为“企业服务年、项目推进年”工作载体,通过进一步深化市领导联系主导行业及20强企业、市级部门联系重点企业及重点项目、职能部门百名科长联系百家成长型企业制度,开展“送信心、送服务、送政策、送信息、送资金”服务活动。在活动开展的一个月时间内,全市各级各部门2300多名中层以上干部共走访企业4074家,收集到各类问题1657个,并当场解决372个。在此基础上,梳理出建立新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船舶出口和境外工程保函难、零地技改项目审批提速等20个共性难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难题交办会议,落实到相关部门集中突破,到2009年11月底20个难题基本破解完成。
二是建立完善政策扶持体系。为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帮助企业“过冬”,在2008年7月出台《关于推进创业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2008年12月出台《扶持企业“保稳促调”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2009年3月又出台《关于帮扶企业克难致胜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将工业企业的技改贴息从6%-8%提高为6%-10%,单项补贴从200万调到300万,在规费缴纳上努力做到能免就免、能减就减、能缓就缓,全力扶持企业应对危机。与此同时,为充分发挥政策的“四两拨千斤”传导作用,市工业经济局对各级各部门现行的各类惠企政策进行全面梳理,编成一本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操作性强的《企业优惠政策摘要汇编》,内容涵盖扶持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以及外贸政策等,共印制1万册,开展送政策入企,并通过媒体、网站、会议、培训等载体做好政策解释和宣传,帮助企业用好、用活、用足政策资源。
三是建立完善主导行业服务平台。近年来,温岭市通过实施“十个一”(即每个主导行业都“建立一套联系机制、成立一个行业协会、制订一部发展规划、创建一个区域品牌、搭建一个技术平台、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构建一个网络平台”、每年“举办一个特色展会、开设一期论坛讲座、实施一批创新项目”)主导行业服务模式,推动主导产业转型提升。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温岭市着手将原有八大主导行业调整为汽摩配、泵与电机、鞋帽服装、水产食品、船舶修造、塑料建材、工具机床和厨卫家电新八大主导行业,并大力鼓励发展新能源、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三大新兴行业,确立了“8+3”行业发展模式。同时不断加强行业协会建设,至2009年底,已陆续组建造船、汽摩配、塑料制品、泵业、水产加工业、工量刃具、机床装备七个行业协会和鞋革业、草编帽业两个商会组织,实现了每个主导行业都有一个行业协会机构相配套。为随时掌握行业运行态势、解决发展难题,市工业经济局联合各行业协会,每半年召开泵与电机、水产食品、造船、塑料等各主导行业座谈会,邀请联系主导行业的市领导参与座谈。为进一步明确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分别于年初和10月份举办泵与电机和工量刃具产业提升论坛,邀请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会长张钰晶、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张雨豹、全球最大涂层企业——欧瑞康巴尔查涂层公司高管等专家和温岭本土企业家,就如何促进产业转型提升进行阐述,两期论坛举办得非常成功,2010年将在其他主导行业中推广开展。
二、完善“两试点一基地”工作体系,打造现代产业集群
经过多年发展,温岭中小企业制造业已形成明显块状经济特色,但存在产业链短、配套功能薄弱、产业层次不高等缺陷,为此,温岭市从2009年年初开始启动“两试点一基地”工作,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发展新兴能源产业,促进制造产业链向两端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
一是启动推进块状经济打造现代产业集群省级试点工作。温岭市泵业块状经济2009年被列为浙江省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为加快推进试点工作,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温岭市与省工业经济研究所合作,编制了《温岭泵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与浙江理工大学合作,编制汽摩配和鞋帽服装两大产业集群提升规划,目前初稿都已完成,并分别举办了第一次规划评审;造船业产业规划编制工作也于近日启动。
二是启动推进企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省级试点工作。2009年,温岭市制订出台企业主辅业分离实施方案,明确了扶持政策,市工业经济局联同财政、发改等部门,通过一家一家上门辅导、一户一户抓好落实,帮助富岭塑胶等20家企业完成分离工作,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下一步将认真总结第一批试点经验,建立健全常态化工作机制,逐步推动单个企业分离向行业整体分离转变,并对分离后服务企业进行整合提升。
三是启动推进省级新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在反复调研、广泛论证基础上,市出台《温岭市创建新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基地实施方案》。确定坞根镇为新能源综合应用示范点,大力推广潮汐能、风能、太阳能、沼气能等新能源应用。在东部产业集聚区内设立2000亩新能源产业园区,引进生产性新能源项目。还在区内建设400亩标准厂房,房顶安装光伏发电装置,成为厂房利用太阳能示范工程。于2009年节能宣传周期间,举办中国(台州·温岭)节能技术推广会,设两个展馆9个展区100多个摊位,上千个节能产品参展,展示推广各类新能源产品和节能应用技术。
三、完善自主创新工作体系,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方面。从提升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出发,着力构建企业公共创新平台,目前已建立台州市级以上区域创新服务中心11家、其中国家级1家。与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和汽车学院合作设立汽摩配行业创新服务机构,与浙江海洋学院合作成立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研发中心,与兰州理工大学合作设立温岭泵业科技服务中心,与台州学院合作共建工量刃具技术服务平台,与省工业经济研究所合作筹建省工业研究所温岭分所。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温岭市先导电机技术研究所累计为泵与电机企业研发设计各类产品5000多种,为600多家企业提供了样机设计、测试、认证等技术服务。与此同时,为从源头提升企业竞争力,市工业经济局积极开展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创建工作,2009年有41家企业被认定为温岭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全市累计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5家,其中国家级1家。
市场创新方面。连续举办了国际鞋革展、工量刃具展、水泵空压机展等一批产业依托型展会,仅2009年就吸引国内外2000多家企业参展,达成意向合同金额近20亿元。为更好展示温岭特色产业,还启动占地51亩、投资5000万元的会展中心建设,筹建义乌国际商贸城温岭工业品销售平台,积极打造工业产品网络销售中心。同时加大参展组织力度,鼓励企业开拓新兴市场,2009年市工业经济局共组织近250家380个摊位,在西洽会、昆交会、义博会等12个国内专业展会上集体亮相,对这些参展企业市工业经济局还进行了摊位补贴。
管理创新方面。2009年,市工业经济局制订下发《加快推进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方案》,举办企业精细化管理现场推进会。积极推荐省级、台州市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评定利欧、中马等4家为管理创新示范企业。与上海交大合作,连续举办三期工业经济“百鸣讲堂”培训论坛,邀请名师向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传授现代管理知识。2009年共组织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各类免费培训17期3145人次。
品牌创新方面。通过媒体宣传和展会等途径,努力提升“中国小型泵业名城”、“中国小型空压机之都”、“中国帽业名城”、“中国鞋业名城”和水泵、空压机、小型电机、鞋类四个“出口基地”等区域品牌影响力,同时努力争创新的国字号品牌。
四、完善要素保障工作体系,打造优良创业环境
一是资金要素。为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2009年8月组建全市首家财政参股的融资担保公司——温岭市信合担保有限公司,为12家中小企业担保金额2800多万元。成立2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5.88亿元。设立2000万元保函专项资金,解决造船企业出口和建筑企业境外工程保函难问题。多次召开政银企合作座谈会,重点解决行业龙头企业、船舶企业和成长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尤其是启动了在建船舶抵押贷款和海域使用证抵押贷款,船舶企业资金难题得到有效缓解。建立市企业资金链危机处置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积极主动地帮助中马、隆标等企业开展危机预警、调处和帮扶工作,维持了企业、产业和社会稳定。
二是空间要素。为解决中小企业缺地问题,2009年3月,市工业经济局与国土局合办工业用地推介会,以会议推介、电视推介、报纸推介、发放资料推介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向全市企业推出近4000亩土地,其中工业用地64宗共2588.8亩,当场有186家企业签下意向。与此同时,温岭市从2005年开始大力推进东部产业集聚区建设,拓展工业发展空间。集聚区发展定位为温岭的特色制造业基地和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基地,规划范围约310.87平方公里,建设重点区面积约152.2平方公里。2009年1月—12月份,东部产业集聚区累计投入2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7亿元,工业性投入13亿元,集聚区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4.5亿元,入库税收4500万元。
三是人才和技术要素。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十百千”行动实施计划,共摸排梳理企业各类需求182项,并与组织、科技、人劳等部门联合举办校企科技和人才合作系列活动,邀请国内43所高校院所157位专家教授来温岭,与企业面对面洽谈技术和人才合作项目。
五、完善扶优扶强工作体系,打造行业领头雁
一是开展“三百”企业竞赛活动。开展百强企业、百家成长型企业和三百家小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予以表彰奖励。召开“三百”竞赛再动员大会,按照配套情况,开展重点企业结对帮扶成长型企业和成长型小企业活动,通过“传帮带”,推动大中小各类规模企业梯次发展,形成紧密协作、有序竞争、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
二是全力推动企业上市。积极培育,分类指导,加快形成多层次上市梯队,2009年共有1家企业报会、1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新增股份公司1家、正在改制企业5家。2010年提出,要实现“3个1”(即上市1家、报会1家、辅导期验收通过1家)的上市目标。
一、完善“两年”服务工作体系,打造合力扶工氛围
一是建立完善共性难题破解机制。为帮助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营造良好发展软环境,2009年温岭市把“五送”活动作为“企业服务年、项目推进年”工作载体,通过进一步深化市领导联系主导行业及20强企业、市级部门联系重点企业及重点项目、职能部门百名科长联系百家成长型企业制度,开展“送信心、送服务、送政策、送信息、送资金”服务活动。在活动开展的一个月时间内,全市各级各部门2300多名中层以上干部共走访企业4074家,收集到各类问题1657个,并当场解决372个。在此基础上,梳理出建立新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船舶出口和境外工程保函难、零地技改项目审批提速等20个共性难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难题交办会议,落实到相关部门集中突破,到2009年11月底20个难题基本破解完成。
二是建立完善政策扶持体系。为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帮助企业“过冬”,在2008年7月出台《关于推进创业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2008年12月出台《扶持企业“保稳促调”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2009年3月又出台《关于帮扶企业克难致胜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将工业企业的技改贴息从6%-8%提高为6%-10%,单项补贴从200万调到300万,在规费缴纳上努力做到能免就免、能减就减、能缓就缓,全力扶持企业应对危机。与此同时,为充分发挥政策的“四两拨千斤”传导作用,市工业经济局对各级各部门现行的各类惠企政策进行全面梳理,编成一本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操作性强的《企业优惠政策摘要汇编》,内容涵盖扶持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以及外贸政策等,共印制1万册,开展送政策入企,并通过媒体、网站、会议、培训等载体做好政策解释和宣传,帮助企业用好、用活、用足政策资源。
三是建立完善主导行业服务平台。近年来,温岭市通过实施“十个一”(即每个主导行业都“建立一套联系机制、成立一个行业协会、制订一部发展规划、创建一个区域品牌、搭建一个技术平台、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构建一个网络平台”、每年“举办一个特色展会、开设一期论坛讲座、实施一批创新项目”)主导行业服务模式,推动主导产业转型提升。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温岭市着手将原有八大主导行业调整为汽摩配、泵与电机、鞋帽服装、水产食品、船舶修造、塑料建材、工具机床和厨卫家电新八大主导行业,并大力鼓励发展新能源、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三大新兴行业,确立了“8+3”行业发展模式。同时不断加强行业协会建设,至2009年底,已陆续组建造船、汽摩配、塑料制品、泵业、水产加工业、工量刃具、机床装备七个行业协会和鞋革业、草编帽业两个商会组织,实现了每个主导行业都有一个行业协会机构相配套。为随时掌握行业运行态势、解决发展难题,市工业经济局联合各行业协会,每半年召开泵与电机、水产食品、造船、塑料等各主导行业座谈会,邀请联系主导行业的市领导参与座谈。为进一步明确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分别于年初和10月份举办泵与电机和工量刃具产业提升论坛,邀请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会长张钰晶、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张雨豹、全球最大涂层企业——欧瑞康巴尔查涂层公司高管等专家和温岭本土企业家,就如何促进产业转型提升进行阐述,两期论坛举办得非常成功,2010年将在其他主导行业中推广开展。
二、完善“两试点一基地”工作体系,打造现代产业集群
经过多年发展,温岭中小企业制造业已形成明显块状经济特色,但存在产业链短、配套功能薄弱、产业层次不高等缺陷,为此,温岭市从2009年年初开始启动“两试点一基地”工作,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发展新兴能源产业,促进制造产业链向两端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
一是启动推进块状经济打造现代产业集群省级试点工作。温岭市泵业块状经济2009年被列为浙江省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为加快推进试点工作,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温岭市与省工业经济研究所合作,编制了《温岭泵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与浙江理工大学合作,编制汽摩配和鞋帽服装两大产业集群提升规划,目前初稿都已完成,并分别举办了第一次规划评审;造船业产业规划编制工作也于近日启动。
二是启动推进企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省级试点工作。2009年,温岭市制订出台企业主辅业分离实施方案,明确了扶持政策,市工业经济局联同财政、发改等部门,通过一家一家上门辅导、一户一户抓好落实,帮助富岭塑胶等20家企业完成分离工作,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下一步将认真总结第一批试点经验,建立健全常态化工作机制,逐步推动单个企业分离向行业整体分离转变,并对分离后服务企业进行整合提升。
三是启动推进省级新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在反复调研、广泛论证基础上,市出台《温岭市创建新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基地实施方案》。确定坞根镇为新能源综合应用示范点,大力推广潮汐能、风能、太阳能、沼气能等新能源应用。在东部产业集聚区内设立2000亩新能源产业园区,引进生产性新能源项目。还在区内建设400亩标准厂房,房顶安装光伏发电装置,成为厂房利用太阳能示范工程。于2009年节能宣传周期间,举办中国(台州·温岭)节能技术推广会,设两个展馆9个展区100多个摊位,上千个节能产品参展,展示推广各类新能源产品和节能应用技术。
三、完善自主创新工作体系,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方面。从提升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出发,着力构建企业公共创新平台,目前已建立台州市级以上区域创新服务中心11家、其中国家级1家。与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和汽车学院合作设立汽摩配行业创新服务机构,与浙江海洋学院合作成立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研发中心,与兰州理工大学合作设立温岭泵业科技服务中心,与台州学院合作共建工量刃具技术服务平台,与省工业经济研究所合作筹建省工业研究所温岭分所。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温岭市先导电机技术研究所累计为泵与电机企业研发设计各类产品5000多种,为600多家企业提供了样机设计、测试、认证等技术服务。与此同时,为从源头提升企业竞争力,市工业经济局积极开展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创建工作,2009年有41家企业被认定为温岭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全市累计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5家,其中国家级1家。
市场创新方面。连续举办了国际鞋革展、工量刃具展、水泵空压机展等一批产业依托型展会,仅2009年就吸引国内外2000多家企业参展,达成意向合同金额近20亿元。为更好展示温岭特色产业,还启动占地51亩、投资5000万元的会展中心建设,筹建义乌国际商贸城温岭工业品销售平台,积极打造工业产品网络销售中心。同时加大参展组织力度,鼓励企业开拓新兴市场,2009年市工业经济局共组织近250家380个摊位,在西洽会、昆交会、义博会等12个国内专业展会上集体亮相,对这些参展企业市工业经济局还进行了摊位补贴。
管理创新方面。2009年,市工业经济局制订下发《加快推进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方案》,举办企业精细化管理现场推进会。积极推荐省级、台州市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评定利欧、中马等4家为管理创新示范企业。与上海交大合作,连续举办三期工业经济“百鸣讲堂”培训论坛,邀请名师向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传授现代管理知识。2009年共组织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各类免费培训17期3145人次。
品牌创新方面。通过媒体宣传和展会等途径,努力提升“中国小型泵业名城”、“中国小型空压机之都”、“中国帽业名城”、“中国鞋业名城”和水泵、空压机、小型电机、鞋类四个“出口基地”等区域品牌影响力,同时努力争创新的国字号品牌。
四、完善要素保障工作体系,打造优良创业环境
一是资金要素。为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2009年8月组建全市首家财政参股的融资担保公司——温岭市信合担保有限公司,为12家中小企业担保金额2800多万元。成立2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5.88亿元。设立2000万元保函专项资金,解决造船企业出口和建筑企业境外工程保函难问题。多次召开政银企合作座谈会,重点解决行业龙头企业、船舶企业和成长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尤其是启动了在建船舶抵押贷款和海域使用证抵押贷款,船舶企业资金难题得到有效缓解。建立市企业资金链危机处置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积极主动地帮助中马、隆标等企业开展危机预警、调处和帮扶工作,维持了企业、产业和社会稳定。
二是空间要素。为解决中小企业缺地问题,2009年3月,市工业经济局与国土局合办工业用地推介会,以会议推介、电视推介、报纸推介、发放资料推介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向全市企业推出近4000亩土地,其中工业用地64宗共2588.8亩,当场有186家企业签下意向。与此同时,温岭市从2005年开始大力推进东部产业集聚区建设,拓展工业发展空间。集聚区发展定位为温岭的特色制造业基地和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基地,规划范围约310.87平方公里,建设重点区面积约152.2平方公里。2009年1月—12月份,东部产业集聚区累计投入2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7亿元,工业性投入13亿元,集聚区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4.5亿元,入库税收4500万元。
三是人才和技术要素。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十百千”行动实施计划,共摸排梳理企业各类需求182项,并与组织、科技、人劳等部门联合举办校企科技和人才合作系列活动,邀请国内43所高校院所157位专家教授来温岭,与企业面对面洽谈技术和人才合作项目。
五、完善扶优扶强工作体系,打造行业领头雁
一是开展“三百”企业竞赛活动。开展百强企业、百家成长型企业和三百家小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予以表彰奖励。召开“三百”竞赛再动员大会,按照配套情况,开展重点企业结对帮扶成长型企业和成长型小企业活动,通过“传帮带”,推动大中小各类规模企业梯次发展,形成紧密协作、有序竞争、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
二是全力推动企业上市。积极培育,分类指导,加快形成多层次上市梯队,2009年共有1家企业报会、1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新增股份公司1家、正在改制企业5家。2010年提出,要实现“3个1”(即上市1家、报会1家、辅导期验收通过1家)的上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