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钧:四十载春与秋,尽在学问之途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ken2725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垄亩到课堂


  1955年,高鸿钧出生于黑龙江省海伦市的乡村。青春年少时,他作为农民躬耕于白山黑水之间。艰苦的劳动和质朴的生活锻造了他坚韧的意志、持久的耐力,以及东北人特有的幽默性格和平民作风。1977年恢复高考,高鸿钧考入吉林大学法学院,从此他的命运发生了决定性转折。1982年,从吉大毕业的高鸿钧離开东北,来到北京,考入了中国政法大学,师从我国著名外国法制史学家潘华仿先生。
  在潘华仿的悉心教导下,高鸿钧决定将伊斯兰法作为自己学术研究的突破口。伊斯兰文明是世界古老文明之一,它所覆盖的地域广大,人口众多,文化灿烂,对世界历史影响深远。古老的伊斯兰文明有着悠久的法律史,但当时我国的伊斯兰法研究刚刚起步。经过耐心细致的研究,他完成了《伊斯兰法:传统与现代化》的学位论文,后来以专著的形式发表,为我国伊斯兰法研究的深化作出了贡献。
  政法大学毕业后,高鸿钧留校任教,开始了教书生涯。初为人师的高鸿钧克服了种种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与同事们一起,为恢复和发展我国的法学教育略尽绵薄之力。在当时一批学者的共同努力之下,新中国第一个比较法研究所,第一1991年,高鸿钧从中国法学人才培养重镇——中国政法大学转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亲身经历了法学所的辉煌岁月,并担任科研处处长。1998年,清华大学法学院复建时期,他受邀来到清华大学,担任法学院教授。在清华园里,高鸿钧重新找回了自己学史探微和教书育人的初心。

从西域到东土


  高鸿钧认为,一个真正从事跨文明比较的法学家,是时间旅行者和文化漂流者,他必须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本土与异乡之间,东方与西方之间往返,但不论他旅行和漂流至何处,他所真正关心的,始终是自己的家乡。他曾将自己的学术生涯描述为,起步于伊斯兰,发展于西方,延续到印度,最终要翻越喜马拉雅山,回到中国。
  所谓起步于伊斯兰,是指他在政法大学时期,以伊斯兰法研究作为自己的学术突破口;而发展于西方,则指的是在此后的学术生涯中,他受到潘汉典、由嵘等老一代法学家的激励,投入到西方法治文明的研究之中,这些研究既包括对英美法的深入考察,也包括对欧陆社会理论之法的精深研究。

  在这一过程中,高鸿钧参与翻译了德国比较法学家茨威格特与克茨的《比较法总论》,和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的《法律与革命》,并集合全国英美法研究的力量,撰写了《英美法原论》,主编了“比较法系列丛书”,为我国比较法学的发展和外国法研究的推进作出了贡献。在对欧陆社会理论之法的开掘中,高鸿钧通过对韦伯、哈贝马斯和卢曼等社会理论家的研究,为自己由史入论的重大转型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丰富我国的法学理论贡献了力量。
  如果说伊斯兰法研究是高鸿钧人生的第一次学术积累,那么包括英美法和社会理论之法在内的西方法研究是他的第二次积累。2014年,他开始了第三次学术积累,风风火火地投入到对印度法律文明的研究当中。印度法律文明观念独特、制度别异,因此长期以来是我国法学研究中的空白。高鸿钧认为,欲突破传统比较法学拘泥于“中-西”二元对立的局限,就必须将印度文明纳入视野。经过五年的艰苦研究,高鸿钧及其研究团队已经在该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从炉边到杏林


  在高鸿钧所钻研的古印度文化中,老师具有特别崇高的地位。因为印度人认为,父母给人以生命,而老师教人以真理,使人获得第二次生命。如果让高鸿钧选择自己一生中最热爱的头衔,那这个头衔必定是——老师。
  高鸿钧在清华从教20年,培养的学生与同龄法学家相比,并不算多,但成材率很高,目前已毕业的博士几乎全部在高校任教,其中的一些学者,如马剑银、泮伟江、鲁楠、陆宇峰和余盛峰等,受到法学界的承认和重视。
  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高鸿钧特别重视学生在“道”与“功”两个方面的修炼。所谓“道”,是指一个学生在理论方面的修为;“功”是指在应用和实践方面的修为。他常对学生说,“练道不练功,到头一场空;练功不练道,终属瞎胡闹”,因此,学者必须努力打通理论与实践。这种理论与实践兼顾的教育方法,在学生中迅速培养起了好学、深思、审问,心无旁骛啃经典著作的风气。
  与此同时,高鸿钧特别强调在学术研究中“才气”和“力气”的结合,对于有才气的学生,他会劝导他们肯下苦功,花力气梳理和消化材料,避免凌空蹈虚的弊病;对于肯下力气的学生,他也会循循善诱,引导学生通过理论积累,形成更好的眼光和批判反思能力。这种“才气”和“力气”的结合,特别体现在高鸿钧要求学生思想史与制度史兼修的良苦用心之中,在他看来,思想史偏重才气,制度史偏重力气,但没有不依靠思想的制度史,也不存在没有制度史根基的思想史,这种培养理念塑造了学生们思想史与制度史并重,两条腿走路的意识,对他们日后的发展影响深远。
  透过高鸿钧的从教生涯,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中国数代法学家筚路蓝缕、薪火相传的历史,而且能够体会到清华大学的老师们所共有的精神特质。这些精神特质包括独立、诚恳、踏实、谦逊、坚韧和对探究真理的执著和热情。毫无疑问,这些美好的精神特质,必将伴随着清华的教育事业一代代传承下去。
  (来源:清华新闻网)
其他文献
“艺术三部曲”之一:黄河寻源  1978年开启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为中国画的创新提供了可能。周韶华从大文化入手,在艺术创作实践中将黄河作为自己的第一块“实验地”,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从1980—1983年,周韶华四次沿着滔滔黄河,探寻大河之始源,近观洪流之入海,用心灵来聆听母亲河的呐喊,用生命来体悟民族魂的呼唤。  1980年秋,第一次黄河万里行,从武汉途径郑州、西安、临汾、吉县、龙门、壶口、咸阳、
这位遭遇婚变、流落异乡后白手起家的女强人,一直被视为逆境中拼搏进取的香港精神的杰出代表,靠着一辆小推车,她硬是把一盘盘小水饺做成了年收入超过60亿的大产业。租住4㎡小屋,单身母亲港漂谋生  1945年,臧健和出生在山东日照的一个农村家庭,儿时的梦想是从事跟医学有关的职业。20岁那年因为心疼母亲,臧健和选择了辍学,到县医院当了一名护工来补贴家用,虽然辛苦,但也算是和幼时的梦想沾上了边,臧健和也珍惜着
美剧《生活大爆炸》里有这样一幕:  傲娇的谢尔顿博士作为初来乍到的大学讲师,在物理学课上想给学生们一个“下马威”,便问:“知道拓扑绝缘体的请举手?”在谢尔顿博士看来,拓扑绝缘体是理论物理学最精深的课题之一。  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张首晟教授。2018年12月1日,他在美国旧金山去世,55年的传奇人生就此结束。  “对他来讲,获得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导师杨振宁在2017年参加一档电视节目时曾这样
在刚刚揭晓的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两位得主中,年过八旬的刘永坦凭借着一款神奇的新体制雷达,荣膺了这个让无数科研工作人员梦寐以求的獎项。“坚持自主研发新体制雷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海域监控面积的全覆盖提供技术手段;40年坚守,带出一支“雷达铁军”……”1月8日,刘永坦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过了沉甸甸的奖章、证书。生逢乱世,立志科技报国  1936年冬天,刘永坦出生在南京一个温馨的书香门第
2月20日,当当网联合创始人李国庆通过公开信的方式宣布正式离开当当,创办知识付费性质的书友会平台,55岁的他离开了电商行业,开始了二次创业。  实际上,李国庆离开当当早已有了迹象,这在关注他和当当网的业内人士的意料之内。2018年底,有“李大嘴”诨号的李国庆因又发表了一番争议言论,当当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李国庆先生是联合创始人,他离开当当管理层、决策层已有一段时间,李国庆先生的言论是他的个人观点。
机缘巧合成为悬疑小说家  蔡骏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国家地理绘图员,后来却因为机缘巧合成了一名悬疑小说家。  2000年,22岁的蔡骏开始在“榕树下”网站陆续发表小说。那年年底,他第一次创作悬疑类文学,原因是他和一个网友聊天时“打了个赌”,说能写出像《午夜凶铃》那样的小说。  那时的网络正传播着一种叫“女鬼病毒”的网络病毒,蔡骏从中捕捉到了灵感,次年,十万字的《病毒》发表。恐怖、惊悚、离奇,这种
这不是旅游医疗骗局的唯一案例,但这类案件的行骗手法几乎如出一辙,都以免费境外旅游作为由头,将受害人诱骗至国外后,再以高价体检、治疗或者兜售高价“药品”,骗取受害人钱财。在张女士被骗案中,诈骗者聘请了并没有行医资质的人充当所谓的医疗专家,甚至让张女士等人深信不疑的体检报告也是由涉案公司伪造的。  在这些医疗旅游骗局背后,隐藏着一条完整的诈骗产业链。其中,各环节的企业都充当着不同角色,同样,各个环节都
幸运的刘永好,有新希望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群星闪耀的中国民营企业家当中,刘永好大概是最幸运的人之一,他创下了多个无法被超越的第一:  1982年,四兄弟下海创业,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民营企业之一;  1993年10月,他成为全国工商联第一位私营企业家出身的副主席。  1994年3月,希望集团有限公司经国家工商局批注核准,成为全国首家无地名私营企业集团公司。  1994年,《福布斯》首次公布
他在见证时间,时间也在见证他。经历大起大伏的他,早已成为数代人口口相传的传奇人物,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朽。  当我们回看褚老的一生时才发现,是所有面对命运的不屈和抗争,成就了一个穿越时代的传奇。云南第一支柱产业——烟草  “我对不起姑娘,她一直喊我退休了、退休了。映群自杀了,我对不起姑娘......”  这位已经68岁,参加过游击队,感受过枪炮战火,在1958年被打成“右派”,经历过兄弟的死,经历过父
接手父亲铁锅工厂的梁兴春实际上是一位西藏退伍兵,几年前,他违背父亲意愿,执拗回到农村老家,“偷师”造铁锅。在与同样执拗的父亲隔三岔五的争吵中,梁兴春将父亲经营了20多年的铁锅生意搬上网,从之前年销售额200多万飙升到2000万元。为造铁锅要跳江?退伍兵“偷师”学艺  每天和老师傅们混在一起,看他们怎么铸模、压模、高温熔化铁块,将铁水浇铸在模具中,之后抛光、打磨等,梁兴春坦言这样灰头土脸围着锅炉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