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有限投入与社会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性融资成为高等院校改善办学条件的重要资金来源渠道。本文对高校融资办学风险及规避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校 融资办学 风险 规避
融资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轉变的需要,是高校发展和适应高等教育市场化、社会化的需要,是高校融资符合金融市场资本扩张的本质要求。随着高等教育有限投入与社会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性融资成为高等院校改善办学条件的重要资金来源渠道。高校融资的机遇与风险并存,要防范融资风险,关键在于提高认识、树立风险意识、调整和完善资金结构、走多元化融资的道路。本文对高校融资办学风险及规避谈一些看法。
一、高校融资存在风险
1、还本付息的直接风险
高等学校向银行贷款的行为是一把双刃剑,高等学校适度贷款用来发展教育事业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说是好事,各高校通过向银行贷款增强了高校自身发展的能力,缓解了高校年年扩招所带来的实验设备陈旧、教学用房紧张、基础建设薄弱等矛盾,为高教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后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利的一面是很多学校盲目贷款,不计成本,不计后果,大大的提高了学校财务风险。
近年来就有几所大学因为无法支付高额贷款利息出现了财务危机,因为高等学校是非盈利性事业,不像企业的资金成本可以用企业的投资收益来弥补。在政府投入只能满足学校基本运转的情况下,学校的贷款资金成本只能用学校的学费住宿费收入来解决。
2、政策变动引发的风险
2008年,世界经济面临金融风险,我国政府也推出许多应对的措施,这些都会引起一系列的政策变动,当然少不了银行贷款政策的调整。如果高校贷款规模过大,一旦遇到国家紧缩贷款,甚至银行采取只还不贷或多还少贷的政策,导致学校的大量资金被银行收回,使操作了多年的贷新还旧的计划告吹,很多在建项目由于资金缺乏而不得不停工,学校由此还有可能承担违约的责任,甚至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使学校蒙受更大的损失。
3、信誉评估潜在的风险
高校过分依赖银行贷款,学校信誉的好坏至关重要。每个银行都有自己的信誉评估体系,分别对各个贷款客户进行信誉定级,如有延期还款等情况存在,学校的配套资金不能及时落实,或学校生源情况的变动等等,学校大大小小很多事都有可能被银行记录在案,作为其评判客户信誉等级时的依据,决定其授信额度,直接影响到银行与学校的合作关系,如果授信额度降低,银行大幅削减贷款额度甚至中止合作关系的话,对一个因贷款规模过大、一年到头需要不断地筹措资金用以还贷和支付高额利息的学校来说,结果是灾难性的。
二、高校规避融资风险应把握的原则
融资对高校财务状况的影响非常明显:一方面,贷款增加了高校的资金总量,扩大了高校固定资产积累,可以极大地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学校自身的发展能力;另一方面,融资也给高校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潜藏着财务危机。高校对待财务风险务必要正确认识、高度重视、遵循原则、把握机遇、积极防范。
1、树立风险意识,严格控制贷款规模
高校长期以来依靠财政拨款,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市场风险意识不强,对资金成本研究不多,对银行贷款资金的有偿性认识不足。确定贷款规模时,高校通常以满足建设需要为标准,对资金成本和还贷能力考虑甚少。要防范融资风险,高校必须树立风险意识,适度融资,严格控制发展规模,认真研究学校的财务状况和发展需要,确定科学、合理的融资规模。如果规模失当或过度,容易形成高额利息费用,势必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制约高校的发展。
2、树立发展意识,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
融资关系到高校能否健康有序地发展,务必加以重视。要注重高校内涵建设,不讲“排场”,不搞政绩工程;把融资工作列入学校的发展计划,筹集的资金要列入学校预算;在日常工作中,要对融资项目进行科学性、可行性论证,对项目效益的前景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把握。
3、树立民主意识,坚持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
高校融资项目回收周期长,经济效益表现不直接,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过程慢,因此,项目的选择和决策至关重要。一般而言,对重大融资项目要认真进行调查、分析和预测;应具备项目建议书、可行性论证报告、专家咨询书等背景性材料;要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避免主观决策造成失误,保证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从而保证融资对高校发展的促进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真正实现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树立效益意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效益性是融资应遵循的根本原则,也是融资的目的。高校应建立融资项目经济责任制,加强债务资金的管理,有效合理地使用资金;要经常地、分项目地对债务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审核,并对资金的使用效果作出正确评价;对效益好且对学校发展起重要作用的融资项目要给予支持,对效益差的项目坚决撤除,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充分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5、树立研究意识,选择最佳融资方式
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组织财务管理和经济学方面的专家对融资结构、融资方式、资金成本和融资效果进行研究,集中攻关,进而选择科学、合理的融资规模、融资结构和融资方式。
6、树立法律意识,杜绝违规操作
要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的法人主体地位,本着对高等教育事业负责任的态度,增强法律意识,敢于承担还款责任,制定合理的还贷计划,严格遵循融资规定和程序,避免出现失职、渎职行为。
三、高校规避融资风险的应对措施
1、多元化融资策略
多元化发展性融资是高校防范贷款风险最有效的手段,除常用的以老校区土地置换方式获取新校区建设资金外,还可以选择如下融资形式:
(1)校企联合。校企联合指利用高校的科技优势和企业的资金实力开展校企合作。具体有三种形式:一是企业提供资金委托高校培养人才和进行科研开发等,高校依靠自身教学与科研优势为企业相关服务;二是双方共同出资建造大学城,风险和利益共担;三是合作建设大学科技园区,依托高校科研、人才密集的优势,为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提供相关服务,以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促进高科技企业发展。随着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全面实施,该战略将成为高校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
(2)BOT融资。BOT即建设——经营——移交的简称。具体实施步骤为:高校提供土地,与项目公司签订基础设施建设合同;由项目公司融资建设学生公寓、食堂等经营性设施;投资方通过经营收取使用费或服务费,回收投资;合同期满,高校收回设施所有权。
(3)TOT融资。TOT是移交——经营——移交的简称。作为一种引入外资的方式,TOT目前主要是面对国外投资者,但实际上并不排除我国有实力的私营企业、金融机构、基金组织等参与投资。具体做法是:双方在签订特许经营协议后,把已经投产运行的基础设施项目移交给对方经营若干年,一次性融得一笔资金,用于建设新的基础设施项目;特许经营期满后,合作方再把该设施无偿移交给高校。在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积极采用BOT、TOT方式发展直接融资,对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尤为必要。BOT、TOT融资方式为我国实力雄厚、潜力巨大的民间资本进入高教领域提供了契机,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4)债券融资。债券融资有两种形式:一是由政府出面发行国债性质的高等教育专项债券。高等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政府可以发行具有高度公益性的高等教育债券,在债券利率、税收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由政府财政担保。二是高校可凭借自身的声誉发行一定数量的大学债券,以缓解高校发展资金需求的“燃眉之急”。
2、以资金承受力来控制贷款规模,以财务报表中的若干指标分析贷款规模
学校财力能承受的资金成本是控制贷款规模的重要依据。由于借款后学校每年必须支付贷款利息,所以,预算中能用于支付利息的资金额度就成为决定学校贷款规模的最大极限。第一,预算中确定自筹基建经费的额度是在扣除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基本支出后用于发展的建设资金。根据利息资本化的要求,编制预算时应将在建项目所用贷款的利息安排在自筹基建经费中支付,故在建项目利用贷款总额的利息不仅要小于年度预算安排的自筹基建经费,而且要保留一定量的资金用于学校安排的非贷款基建项目。第二,已建成项目尚未偿还贷款的利息不能超过学校预算安排的财务费用。如果学校财力连支付利息都困难的话,显然就是贷款规模过大,财务负担过重。
3、利用社会资源,发展高等教育
利用社会资源,与社会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共同成立共用的实验室、实习场地等,共同承担开发相关项目,服务于学校与社会。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学校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较为先进的设备提高教学科研质量和水平。
4、构建国家、学校、银行共同协调配合的贷款风险防范机制
高等学校的贷款都将陆续进入偿还期,而且高等学校总体资金紧张状况在短期内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好转,未来高等学校很容易出现到期还不起贷款的现象,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出发防范贷款风险。笔者建议国家拿出部分专款建立高等学校偿债周转基金,以优惠利率提供高等学校使用,相对延长还贷时间。高等学校应当制定还款计划,并以预算形式确保专款专用。要挖掘管理潜力和办学能力,最大限度筹措还贷资金,确保到期还款。银行也要从学校长远收益考虑,对一次性还款额度较大的款项,允许学校在提前申请报告的情况下,对部分额度作展期处理,切实帮助学校解决还款困难的问题。
5、分类管理
高等学校理财者要善于对不同类型的负债进行恰当规划,及时清偿。在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的管理中,短期负债到期日近,容易出现不能按时偿还的风险,理财者必须搞好短期的现金调度,保证其及时足额偿还;长期负债的偿还时间较长,金额一般较大,可将长期负债总额按借款期限平均分攤,每期提取等额偿债资金,这样在长期负债到期时就有足够的偿债资金。
四、结束语
高校融资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为了防止高校负债率过高和财务风险过大,为了规避高校管理者的道德风险,为了使债务本息能够得到正常的支付,避免形成新的银行“呆账”,维护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确保债务融资更好地为高校发展服务,就必须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参考文献】
[1]尹之海.浅谈高校银行贷款规模过大的影响、原因及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2005(5)
[2]杜万新,胡明.高校发展与贷款问题探讨[J].现代会计,2007(5)
[3]陈少杏.新形势下高校财务风险及防范[J].科技信息,2008(24)
[4]石凤文.化解高校银行贷款风险的途径探讨[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8(9)
关键词:高校 融资办学 风险 规避
融资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轉变的需要,是高校发展和适应高等教育市场化、社会化的需要,是高校融资符合金融市场资本扩张的本质要求。随着高等教育有限投入与社会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性融资成为高等院校改善办学条件的重要资金来源渠道。高校融资的机遇与风险并存,要防范融资风险,关键在于提高认识、树立风险意识、调整和完善资金结构、走多元化融资的道路。本文对高校融资办学风险及规避谈一些看法。
一、高校融资存在风险
1、还本付息的直接风险
高等学校向银行贷款的行为是一把双刃剑,高等学校适度贷款用来发展教育事业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说是好事,各高校通过向银行贷款增强了高校自身发展的能力,缓解了高校年年扩招所带来的实验设备陈旧、教学用房紧张、基础建设薄弱等矛盾,为高教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后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利的一面是很多学校盲目贷款,不计成本,不计后果,大大的提高了学校财务风险。
近年来就有几所大学因为无法支付高额贷款利息出现了财务危机,因为高等学校是非盈利性事业,不像企业的资金成本可以用企业的投资收益来弥补。在政府投入只能满足学校基本运转的情况下,学校的贷款资金成本只能用学校的学费住宿费收入来解决。
2、政策变动引发的风险
2008年,世界经济面临金融风险,我国政府也推出许多应对的措施,这些都会引起一系列的政策变动,当然少不了银行贷款政策的调整。如果高校贷款规模过大,一旦遇到国家紧缩贷款,甚至银行采取只还不贷或多还少贷的政策,导致学校的大量资金被银行收回,使操作了多年的贷新还旧的计划告吹,很多在建项目由于资金缺乏而不得不停工,学校由此还有可能承担违约的责任,甚至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使学校蒙受更大的损失。
3、信誉评估潜在的风险
高校过分依赖银行贷款,学校信誉的好坏至关重要。每个银行都有自己的信誉评估体系,分别对各个贷款客户进行信誉定级,如有延期还款等情况存在,学校的配套资金不能及时落实,或学校生源情况的变动等等,学校大大小小很多事都有可能被银行记录在案,作为其评判客户信誉等级时的依据,决定其授信额度,直接影响到银行与学校的合作关系,如果授信额度降低,银行大幅削减贷款额度甚至中止合作关系的话,对一个因贷款规模过大、一年到头需要不断地筹措资金用以还贷和支付高额利息的学校来说,结果是灾难性的。
二、高校规避融资风险应把握的原则
融资对高校财务状况的影响非常明显:一方面,贷款增加了高校的资金总量,扩大了高校固定资产积累,可以极大地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学校自身的发展能力;另一方面,融资也给高校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潜藏着财务危机。高校对待财务风险务必要正确认识、高度重视、遵循原则、把握机遇、积极防范。
1、树立风险意识,严格控制贷款规模
高校长期以来依靠财政拨款,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市场风险意识不强,对资金成本研究不多,对银行贷款资金的有偿性认识不足。确定贷款规模时,高校通常以满足建设需要为标准,对资金成本和还贷能力考虑甚少。要防范融资风险,高校必须树立风险意识,适度融资,严格控制发展规模,认真研究学校的财务状况和发展需要,确定科学、合理的融资规模。如果规模失当或过度,容易形成高额利息费用,势必影响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制约高校的发展。
2、树立发展意识,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
融资关系到高校能否健康有序地发展,务必加以重视。要注重高校内涵建设,不讲“排场”,不搞政绩工程;把融资工作列入学校的发展计划,筹集的资金要列入学校预算;在日常工作中,要对融资项目进行科学性、可行性论证,对项目效益的前景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把握。
3、树立民主意识,坚持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
高校融资项目回收周期长,经济效益表现不直接,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过程慢,因此,项目的选择和决策至关重要。一般而言,对重大融资项目要认真进行调查、分析和预测;应具备项目建议书、可行性论证报告、专家咨询书等背景性材料;要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避免主观决策造成失误,保证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从而保证融资对高校发展的促进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真正实现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树立效益意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效益性是融资应遵循的根本原则,也是融资的目的。高校应建立融资项目经济责任制,加强债务资金的管理,有效合理地使用资金;要经常地、分项目地对债务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审核,并对资金的使用效果作出正确评价;对效益好且对学校发展起重要作用的融资项目要给予支持,对效益差的项目坚决撤除,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充分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5、树立研究意识,选择最佳融资方式
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组织财务管理和经济学方面的专家对融资结构、融资方式、资金成本和融资效果进行研究,集中攻关,进而选择科学、合理的融资规模、融资结构和融资方式。
6、树立法律意识,杜绝违规操作
要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的法人主体地位,本着对高等教育事业负责任的态度,增强法律意识,敢于承担还款责任,制定合理的还贷计划,严格遵循融资规定和程序,避免出现失职、渎职行为。
三、高校规避融资风险的应对措施
1、多元化融资策略
多元化发展性融资是高校防范贷款风险最有效的手段,除常用的以老校区土地置换方式获取新校区建设资金外,还可以选择如下融资形式:
(1)校企联合。校企联合指利用高校的科技优势和企业的资金实力开展校企合作。具体有三种形式:一是企业提供资金委托高校培养人才和进行科研开发等,高校依靠自身教学与科研优势为企业相关服务;二是双方共同出资建造大学城,风险和利益共担;三是合作建设大学科技园区,依托高校科研、人才密集的优势,为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提供相关服务,以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促进高科技企业发展。随着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全面实施,该战略将成为高校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
(2)BOT融资。BOT即建设——经营——移交的简称。具体实施步骤为:高校提供土地,与项目公司签订基础设施建设合同;由项目公司融资建设学生公寓、食堂等经营性设施;投资方通过经营收取使用费或服务费,回收投资;合同期满,高校收回设施所有权。
(3)TOT融资。TOT是移交——经营——移交的简称。作为一种引入外资的方式,TOT目前主要是面对国外投资者,但实际上并不排除我国有实力的私营企业、金融机构、基金组织等参与投资。具体做法是:双方在签订特许经营协议后,把已经投产运行的基础设施项目移交给对方经营若干年,一次性融得一笔资金,用于建设新的基础设施项目;特许经营期满后,合作方再把该设施无偿移交给高校。在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积极采用BOT、TOT方式发展直接融资,对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尤为必要。BOT、TOT融资方式为我国实力雄厚、潜力巨大的民间资本进入高教领域提供了契机,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4)债券融资。债券融资有两种形式:一是由政府出面发行国债性质的高等教育专项债券。高等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政府可以发行具有高度公益性的高等教育债券,在债券利率、税收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由政府财政担保。二是高校可凭借自身的声誉发行一定数量的大学债券,以缓解高校发展资金需求的“燃眉之急”。
2、以资金承受力来控制贷款规模,以财务报表中的若干指标分析贷款规模
学校财力能承受的资金成本是控制贷款规模的重要依据。由于借款后学校每年必须支付贷款利息,所以,预算中能用于支付利息的资金额度就成为决定学校贷款规模的最大极限。第一,预算中确定自筹基建经费的额度是在扣除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基本支出后用于发展的建设资金。根据利息资本化的要求,编制预算时应将在建项目所用贷款的利息安排在自筹基建经费中支付,故在建项目利用贷款总额的利息不仅要小于年度预算安排的自筹基建经费,而且要保留一定量的资金用于学校安排的非贷款基建项目。第二,已建成项目尚未偿还贷款的利息不能超过学校预算安排的财务费用。如果学校财力连支付利息都困难的话,显然就是贷款规模过大,财务负担过重。
3、利用社会资源,发展高等教育
利用社会资源,与社会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共同成立共用的实验室、实习场地等,共同承担开发相关项目,服务于学校与社会。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学校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较为先进的设备提高教学科研质量和水平。
4、构建国家、学校、银行共同协调配合的贷款风险防范机制
高等学校的贷款都将陆续进入偿还期,而且高等学校总体资金紧张状况在短期内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好转,未来高等学校很容易出现到期还不起贷款的现象,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出发防范贷款风险。笔者建议国家拿出部分专款建立高等学校偿债周转基金,以优惠利率提供高等学校使用,相对延长还贷时间。高等学校应当制定还款计划,并以预算形式确保专款专用。要挖掘管理潜力和办学能力,最大限度筹措还贷资金,确保到期还款。银行也要从学校长远收益考虑,对一次性还款额度较大的款项,允许学校在提前申请报告的情况下,对部分额度作展期处理,切实帮助学校解决还款困难的问题。
5、分类管理
高等学校理财者要善于对不同类型的负债进行恰当规划,及时清偿。在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的管理中,短期负债到期日近,容易出现不能按时偿还的风险,理财者必须搞好短期的现金调度,保证其及时足额偿还;长期负债的偿还时间较长,金额一般较大,可将长期负债总额按借款期限平均分攤,每期提取等额偿债资金,这样在长期负债到期时就有足够的偿债资金。
四、结束语
高校融资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为了防止高校负债率过高和财务风险过大,为了规避高校管理者的道德风险,为了使债务本息能够得到正常的支付,避免形成新的银行“呆账”,维护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确保债务融资更好地为高校发展服务,就必须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参考文献】
[1]尹之海.浅谈高校银行贷款规模过大的影响、原因及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2005(5)
[2]杜万新,胡明.高校发展与贷款问题探讨[J].现代会计,2007(5)
[3]陈少杏.新形势下高校财务风险及防范[J].科技信息,2008(24)
[4]石凤文.化解高校银行贷款风险的途径探讨[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