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球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妙用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6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以笔者常就一些实验进行改进,以此提高实验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本文就气球在化学实验中的妙用谈一些个人的做法。
  一、探究氢气的性质
  在教学氢气性质一节时,我带着一个充满氢气的气球走进教室,问学生:这个气球为什么飘在空中而不下沉,这里面充满的是空气吗?立刻把学生带入氢气性质的讨论中,通过讨论得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接着我又问:节日里我们能不能携带氢气球聚在一起?学生大多回答能,我告诉学生其实不能这样做,有人曾经因这样做而造成巨大的灾难,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学生立刻看书并很快找到了答案,进而告诉学生节日庆典使用氦气球。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化学知识远比教师单方面教效果好。
  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教材设计的实验常常因为白磷燃烧产生的热使得玻璃熔化而导致玻璃管的一端堵住,膨胀的气体顶松橡皮塞而造成五氧化二磷散逸,质量变小。笔者将单孔塞改为双孔塞,一孔插着一端系有气球的玻璃管,另一孔插着一只玻璃棒,这样,在白磷燃烧时气球胀大,当白烟消失后气球变瘪,效果特别明显。此时,再问学生为什么开始时气球胀大而结束时气球又变瘪,学生通过激情讨论很快得出答案。创新教学需要敢于创新的教师,教师改进实验装置无疑给学生作了创新的示范,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为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大烧杯中放一个充满空气的小气球,让全体学生看到气球沉在烧杯底部,此时请体育委员上台用手将其固定在烧杯底部;接着向烧杯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一段时间后停止通二氧化碳气体,让体育委员轻轻地移开固定气球的手,全体学生立刻会看到烧杯中的气球慢慢地飘浮起来,奇怪的现象立刻使学生想到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四、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无明显现象,为此我设计了实验:在一个广口瓶上塞一个双孔塞,其中一孔插一只一端系有气球的玻璃管,另一孔插一只胶头滴管。广口瓶中先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入数滴氢氧化钠溶液,学生会立刻看到广口瓶中的气球慢慢地鼓起来,奇异的现象让他们很快想到广口瓶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了,广口瓶中的气压变小了,所以气球鼓起来。
  五、收集尾气
  在高温下用碳单质还原氧化铜,由于高温时碳单质的还原性很强,不仅能和氧化铜反应,而且还能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有毒的CO污染空气,因此,可以用气球将通过石灰水后的气体收集起来,待反应完毕后引爆气球消除污染。
  再如探究CO的化学性质,为避免CO污染环境,我设计如图示实验方案:先通过A装置制取CO,并将CO通过盛有澄清石灰水的B装置,然后通过盛CuO玻璃管,继而通过一个三通导管,导管的一端接一个气球,另一端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D装置,在盛有石灰水的广口瓶上接一弯长尖咀管(长5cm左右,防止E处酒精灯火焰碰到气球)和一酒盏精灯。
  (1)CO的可燃性:加热浓硫酸至
  80℃~90℃,逐滴滴入甲酸(3~4滴,
  量多会导致产生过多CO使气球胀得很大,甚至破裂),有CO产生,观察发现B中石灰水不变浑浊,证明CO不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待D处的石灰水中气泡均匀放出时,用止水夹夹住通入D装置的导管,气球不断胀大,待气球不再胀大时,点燃E处的酒精灯,手握气球打开止水夹,立刻看到CO燃烧产生的蓝色火苗。
  (2)CO的还原性:关闭止水夹,点燃C处的酒精灯,打开分液漏斗逐滴滴入甲酸4~5滴,一会儿就发现黑色的CuO逐渐变红。点燃E处的酒精灯,手握气球打开止水夹,发现石灰水变浑浊,E处有蓝色火苗。证明CO还原CuO的产物是Cu和CO2,同时还存在未反应的CO。因此,CO还原CuO后要进行尾气处理。通过这一改进,不仅克服CO污染环境这一危害,而且实验现象特别明显。
  改进实验教学,一方面要改变实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有尽量多的机会自己进行实验,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实验中体会化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些实验需要几个学生共同合作,这样就培养了学生间的小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要改进实验方案的设计,让学生能清楚看到实验现象,直观地获得化学知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作用对实验进行创新,也应该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能进行创新实验,若能做到后者,那将是我们教师最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袁金华,魏所康,朱川彬.课堂教学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金牛湖中学)
其他文献
探讨了大型复杂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分析的故障树技术。阐述了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建树方法。针对实际应用情况,提出了将建树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应遵循的8条基本准則。导出了
摘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强调的是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因此,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在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教育则是实现素质教育这一当下主旋律的内在要求。物理教学的目标就是最大程度地使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创新教育和创新
本文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浅地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谈了在珠算课教学时应采用的方法:理论教学方法:引导式教学方法;重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的方法。实践教学方法:计算技能训练
研究性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针对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和特点,并结合手机报的移动学习的功能,提出了基于手机报辅助的研究性学习的系统模型,并对
多年来对疝手术均沿用了传统修补术的方法,如Bassini法,Mcvay法,Halsted法等.这些方法操作繁杂、分离多、损伤大,破坏了原有的生理解剖结构,使患者术后产生伤口剧烈疼痛,恢复
作为高考三大科之一,英语的重要性自然无须赘述。要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师就必须对英语课的个性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共性做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英语课的个性”就其广义而言,就是“一门需要活动刺激的学科”。众所周知,学习语言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有一种浓郁的语言氛围。我们应在有限的45分钟里创设各种活动来操练英语。这样,相对于其他学科,我们会在英语课上看到更多的游戏,听到更多的“喧哗”。  学生过分活泼会有
硬化剂治疗血管瘤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也存在很多风险与禁忌,2001年起我科利用镍钛合金固体栓塞器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蔓状血管瘤和伴有粗大回流静脉滋养血管海绵状血管瘤,取得较
目的: 测定MMP-9mRNA在C3H10T1/2 clone 8(10T1/2)中的表达,探讨rhBMP-2诱导10T1/2产生成骨细胞时对MMP-9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 取10T1/2培养至细胞完全贴壁,加入rhBMP-2培
在新课程标准与新课程理念下,探究性学习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去思考的问题。在我看来,实验与探究是不可分割的:实验是探究的过程,探究是实验的目的。所谓实验探究能力,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贯穿科学探究的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这是一种自觉手脑并用的学习方式。这里同样也是学生从已有知识与技能到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飞跃过程,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如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出如下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布依族的服饰以身、袖、腿宽松为特征。男子的服饰简单明快,各地基本相同。青壮年喜欢包纯青或有条纹的头帕,衣服为对襟短衣,通常是内白外青或蓝的颜色,裤子为长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