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多方面、多角度对中学体育工作质量监督和评价机制的建设现状问题进行重点探讨,分析了当前中学体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学校对体育工作质量监督与评价评价原则。
关键词:学校体育;质量监督;评价机制;
【分类号】G807
1、现阶段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监督与评价的实施现状
1.1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在系统层级管理结构方面不够合理
现阶段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在系统层级管理结构方面不够合理,这就导致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处理和传递显得不够顺畅,这对提升管理效率势必将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对于体育教学管理而言,管理幅度和管理系统层级结构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关联,换言之管理幅度越大所对应的层级管理结构就必然越少,而过于单一的层级管理结构显然对于管理职能的体现是极为不利的。相反,若是学校体育工作管理系统层级设置过多,这也会导致管理职责分工的明朗化,使得信息传递通过多种环节与途径实施,冗长的实施步骤就会导致在传递速率方面不够灵活,影响到组织效能的提升。
1.2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外界联系的缺乏
当前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外界联系的缺乏也是导致管理工作实施不够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校内外沟通与联系的减少使得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管理与实施仅仅是从学校单方面角度出发,缺少了必要的外部环境作为支撑,这就必然使得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在开展过程中多了几分片面性,少了几分客观性,这对联合体育教学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
2、体育工作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建立的基本原则
2.1.目的性原则
所谓的目的性原则主要是指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的建设需要在教学管理环节就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来合理设计教学环节的实施,体现阶段内体育教学与管理的最终目的。无论是质量监督与管理的服务机制还是评价内容都需要表现对于评价目标的最终建议,从体育科研经费、师资数量以及学生管理等方面突出对教学管理的侧面评价。
2.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的体现需要从体育工作质量监督与管理的多个侧面得以体现,力求从每一个实施环节加强对教学评价的内容管理,尽可能避免教学评价与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信息偏差。从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效益的角度来看,关于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的构建绝非仅仅是针对最终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言,而是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以及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角度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贯彻与落实进行全面质量监督与监测,以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效果。
2.3.准确性原则
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监督与管理中的准确性原则决定了在评价管理实施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必须是准确且的,对于阶段内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具备一定的指导意义,尽可能避免概念不清或是范围模糊问题的出现。指标的准确能够最大程度保证质量监督工作开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是构建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的重要环节。
3、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的构建途径
3.1.从组织结构方面完善对学校体育系统层级的优化分配
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的建设从学校组织结构角度来看可大致分为四个部分,即职能管理结构、部分结构、职权分配结构以及层次管理结构。这些组织结构的设置从体育教学管理中的公共教学开展、课外体育训练、体育教学设施以及权责管理分配等方面实现对体育工作质量监督与评价管理的全方面落实,将质量监督与评价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合理化和层次化,体现了体育教学的多样化发展。
3.2.从目的任务方面体现对学校体育事务的优化管理
明确学校体育质量监督与管理的目的任务是实施体育教学管理的首要环节,同时也是对体育工作质量与评价管理实施的有效保障。从现行《体育合格标准》中我们不难分析,无论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还是体育教学管理与评价的实施都需要建立在必要的目的任务管理基础之上,从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和教学活动设计等多方面优化对学校体育质量监督和评价管理事务的综合管理。
3.3.从评价反馈方面加强对体育事业的执法监督与管理
体育执法与评价管理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这是由于体育事业的执法监督和管理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工作评价机制的实施与开展现状,只有真正做到权责分明、权限清楚,才能完善评价反馈对于体育事业监督与管理的部门管理力度,切实体现市场主体在权益合法化下的体育社会功能体现。可见,外部环境与学校内部管理环境的有效结合是当前完善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建设的必然途径。
4、结论
中学阶段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是对基础教育的有效补充,体育活动不仅能够从身心培养方面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在实践素质教育内涵方面也同样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在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质量管理及评价体系建设问题却并没有从意识观念中引起教育部门的足够重视,“以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在体育教育管理中得到有效呈现。基于这一教育管理背景,学生素质发展与体育教学实践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现有的体育训练模式忽视了对学生体质和素质的双重培养,常规体育课程也超出了学生能够接受的体育训练范围,这必然导致学生在肺活量训练以及身体机能训练等方面不堪重负,从现有的青少年肥胖率以及近视率就可以看出学校体育并没有真正发挥有效的教育指导作用。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的建设在客观上起到了特殊的指挥与调节作用,在保证体育活动计划性与合理性的同时对于体育教学管理的开展也发挥了必要的监督和评价职能。
参考文献
[1] 罗达勇,汪海燕.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
[2] 张玉萍,杨立群.再谈高等学校体育管理[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3] 陈通.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产出相对有效性的评价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2,(06).
[4]金振敏. 建立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J]. 当代体育科技,2015,14:196-197.
作者簡介:周杨,男,19900728,山东济宁,西安体育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部,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教学
关键词:学校体育;质量监督;评价机制;
【分类号】G807
1、现阶段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监督与评价的实施现状
1.1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在系统层级管理结构方面不够合理
现阶段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在系统层级管理结构方面不够合理,这就导致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处理和传递显得不够顺畅,这对提升管理效率势必将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对于体育教学管理而言,管理幅度和管理系统层级结构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关联,换言之管理幅度越大所对应的层级管理结构就必然越少,而过于单一的层级管理结构显然对于管理职能的体现是极为不利的。相反,若是学校体育工作管理系统层级设置过多,这也会导致管理职责分工的明朗化,使得信息传递通过多种环节与途径实施,冗长的实施步骤就会导致在传递速率方面不够灵活,影响到组织效能的提升。
1.2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外界联系的缺乏
当前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外界联系的缺乏也是导致管理工作实施不够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校内外沟通与联系的减少使得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管理与实施仅仅是从学校单方面角度出发,缺少了必要的外部环境作为支撑,这就必然使得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在开展过程中多了几分片面性,少了几分客观性,这对联合体育教学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
2、体育工作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建立的基本原则
2.1.目的性原则
所谓的目的性原则主要是指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的建设需要在教学管理环节就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来合理设计教学环节的实施,体现阶段内体育教学与管理的最终目的。无论是质量监督与管理的服务机制还是评价内容都需要表现对于评价目标的最终建议,从体育科研经费、师资数量以及学生管理等方面突出对教学管理的侧面评价。
2.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的体现需要从体育工作质量监督与管理的多个侧面得以体现,力求从每一个实施环节加强对教学评价的内容管理,尽可能避免教学评价与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信息偏差。从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效益的角度来看,关于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的构建绝非仅仅是针对最终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言,而是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以及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角度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贯彻与落实进行全面质量监督与监测,以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效果。
2.3.准确性原则
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监督与管理中的准确性原则决定了在评价管理实施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必须是准确且的,对于阶段内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具备一定的指导意义,尽可能避免概念不清或是范围模糊问题的出现。指标的准确能够最大程度保证质量监督工作开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是构建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的重要环节。
3、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的构建途径
3.1.从组织结构方面完善对学校体育系统层级的优化分配
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的建设从学校组织结构角度来看可大致分为四个部分,即职能管理结构、部分结构、职权分配结构以及层次管理结构。这些组织结构的设置从体育教学管理中的公共教学开展、课外体育训练、体育教学设施以及权责管理分配等方面实现对体育工作质量监督与评价管理的全方面落实,将质量监督与评价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合理化和层次化,体现了体育教学的多样化发展。
3.2.从目的任务方面体现对学校体育事务的优化管理
明确学校体育质量监督与管理的目的任务是实施体育教学管理的首要环节,同时也是对体育工作质量与评价管理实施的有效保障。从现行《体育合格标准》中我们不难分析,无论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还是体育教学管理与评价的实施都需要建立在必要的目的任务管理基础之上,从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和教学活动设计等多方面优化对学校体育质量监督和评价管理事务的综合管理。
3.3.从评价反馈方面加强对体育事业的执法监督与管理
体育执法与评价管理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这是由于体育事业的执法监督和管理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工作评价机制的实施与开展现状,只有真正做到权责分明、权限清楚,才能完善评价反馈对于体育事业监督与管理的部门管理力度,切实体现市场主体在权益合法化下的体育社会功能体现。可见,外部环境与学校内部管理环境的有效结合是当前完善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建设的必然途径。
4、结论
中学阶段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是对基础教育的有效补充,体育活动不仅能够从身心培养方面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在实践素质教育内涵方面也同样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在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质量管理及评价体系建设问题却并没有从意识观念中引起教育部门的足够重视,“以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在体育教育管理中得到有效呈现。基于这一教育管理背景,学生素质发展与体育教学实践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现有的体育训练模式忽视了对学生体质和素质的双重培养,常规体育课程也超出了学生能够接受的体育训练范围,这必然导致学生在肺活量训练以及身体机能训练等方面不堪重负,从现有的青少年肥胖率以及近视率就可以看出学校体育并没有真正发挥有效的教育指导作用。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的建设在客观上起到了特殊的指挥与调节作用,在保证体育活动计划性与合理性的同时对于体育教学管理的开展也发挥了必要的监督和评价职能。
参考文献
[1] 罗达勇,汪海燕.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
[2] 张玉萍,杨立群.再谈高等学校体育管理[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3] 陈通.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产出相对有效性的评价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2,(06).
[4]金振敏. 建立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J]. 当代体育科技,2015,14:196-197.
作者簡介:周杨,男,19900728,山东济宁,西安体育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部,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