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于我国的校园暴力事件,其惨状无需多言,想必大家也非常了解。在这些不良现象令人痛心疾首的同时,学校教育首当其冲地遭遇了社会诘问。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为此建言献策,以期尽早抑制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但多数聚焦在法制建设上。需要注意的是,校园暴力事件的施暴者其本身也是受害者,有如此极端行为多是长期积累戾气,未能得到有效疏导而成。那么,学校教育应该如何祛除校园戾气?本刊决定从校园环境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我国的校园暴力事件,其惨状无需多言,想必大家也非常了解。在这些不良现象令人痛心疾首的同时,学校教育首当其冲地遭遇了社会诘问。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为此建言献策,以期尽早抑制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但多数聚焦在法制建设上。需要注意的是,校园暴力事件的施暴者其本身也是受害者,有如此极端行为多是长期积累戾气,未能得到有效疏导而成。那么,学校教育应该如何祛除校园戾气?本刊决定从校园环境建设、组织建设的角度予以关注,征集了多方观点。
其他文献
性别是先天的,但其所对应的才能特征、气质特点需要后天的培养,学校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打造学校特色的一个契机。 公元前2700年,我国最早的学校(名为“成均”)诞生,但只招收男生。直到1898年5月31日,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教育家经元善于上海创办了我国的第一所女校——中国女学堂,女生才开始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待1907年清学部奏定《女子学堂章程》,女子学校教育才获得合法地位。而民国以后开办的
“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巨大吸引力自然是不必多说,已经在教育界打拼出知名度、美誉度的名师们也势必会成为在线教育公司延揽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该如何留住名师?笔者认为,这其中的根本在于尊重。 尊重名师,要提高名师经济收入。名师之名在于德行、在于学识、在于技能、在于智慧等等,但他们同样有着对美好物质生活的向往。经济地位的提高,也是对名师价值的高度认可。优裕的物质条件,能促进名师的再成长。就当下来看
据了解,极大多数的青少年都有自己喜欢的偶像明星,且以娱乐明星为主。他们习惯以某位明星的趣闻轶事为核心话题而聚到一起,当中有部分人可能无心向学,只会关注偶像动态,因校园学习、生活的多次受挫而积压戾气。如果当下较为热门的青少年偶像能够成为校园防暴反暴的倡议者与践行者,或许有助于祛除校园戾气。 在韩国教育部不久前通过国家教育信息系统(NEIS)发布的《学校暴力实态调查》结果显示,语言暴力成为了校园侵害
日前,网上流传一名在线辅导教师的课程清单,几千名学生购买一节单价9元的高中物理在线直播课,扣除20%的平台分成,这名老师一小时的实际收入高达18842元,这个薪资甚至超过了当下最火热的网络女主播,更别说站在讲台前兢兢业业的教师们了。而这名在线辅导老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网上公布的时薪其实低了,现在自己的最高时薪为25000元。颇有些“拉仇恨”的感觉。在互联网时代,很多的不可能都变成了可能,相信随
根除校园戾气的关键在于预防,学校教师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尤其是具有暴力倾向与暴力行为史的学生。著名教育学者王晓春曾谈及引发校园暴力事件的十二种原因:发泄、恐惧、语言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习惯性暴力、讲哥们儿义气、表现自我、称霸当老大、嫉妒、报复、图财、争夺异性、自卫过当。对于“称霸当老大”和“图财”,如果遇到年龄稍大、社会经验较丰富的施暴学生,学校教育就很难取得效果,需要依靠相应的法律法规来
对于近年来屡遭媒体曝光的校园暴力事件,人们多从事发地域、暴力成因、暴力形式等角度予以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望对相关部门的处理有所助益。作为一名校园环境设计师,我每天都与学校打交道,且经常以“教育工作者”自居,自然关注起这类不良事件,期待早日根治。在此,我仅从校园环境设计的角度,对祛除校园戾气提出几点看法。 采用色彩暗示改善师生心理状态 【问题心理】紧张、压力大、疲倦 【推荐色彩】蓝色、绿色
2015年“世界最美的书”评选于2016年2月在德国莱比锡揭晓,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中国最美的书”评委会选送的《订单——方圆故事》荣获金奖。这是时隔12年之后,中国作品再次问鼎“世界最美的书”金奖。《订单——方圆故事》以一家书店的订单为主线,由吕重华写作、西安设计师李瑾设计、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讲述陕西西安一家有着33年历史的民营书店——方圆工艺美术社的发展故事。 链接 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
生逢唐朝盛世的韩愈,自幼丧亲,由兄嫂抚养成人。年少时苦读,博览群书。一生四任国子学官,历任四门博士、国子博士、国子祭酒。作为国家最高的教育管理者,在其任内,大力整顿国学、严格选拔学官,并且坚持每天会讲。在其担任四门博士的一年时间里,细心教授学生知识、传授学生学业,并广收平民子弟入学,在他的努力之下,唐朝开始有了从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现象。虽贬官潮州,但在潮州仍然有意识地自觉推行一系列教育措施,使得当时
回望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走上校长岗位的女性,看看她们的品牌基因。 中国古代社会受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影响,女性大部分的时间用于相夫教子,对女性的夸赞多为“贤妻良母”“持家有道”之类,女性的工作也多为耕田种地、织布缫丝。近代以来,受到西方男女平等思想的影响,这种情况才逐渐有所改变。民国期间,许多优秀女性走进了从前难以进入的工作领域,包括教育领域,让我们一起回首第一批走上校长岗位的民国女校长们的历史浮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从注重教师的教到注重学生的学,需要教师转变身份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一批能够理解并适应这一要求的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新课改中的先行者。他们不断创新尝试,以更好、更独特、更适合学生的模式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李凤茹,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实验小学副校长。从教二十多年来,她始终扎根教育第一线,潜心研究教材、勇于创新。特别是开展高效课堂以来,她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并率先实践,建立了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