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像往常一样,打电话给老家的母亲:“妈,今天乡里逢集,你该去赶集了。”
母亲乐呵呵地回应我:“去,去,今天和你三婶一起去。天天赶集,都快成‘集滑子’了。”
“集滑子”,是我老家的一个叫法,专门用来形容那些并没有什么东西需要买卖,却逢集必赶的人;他们赶集,图的就是一个热闹,当作了一种消遣。在乡邻们看来,赶集固然热闹,可也是要花钱的,更何況地里还有干不完的农活,哪能有事没事总往集上跑。
别看我现在天天催母亲赶集,但对于赶集,我的情感很复杂。乡村的孩子,都是盼着逢集的。一逢集,如果大人赶集带着小孩,自然可以借机央求大人给自己买点可口的零食解解馋,或者是好玩的玩具,在伙伴们中间炫耀一番。即便大人不带孩子去赶集,也会帮孩子带些好吃的好玩的回来。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家就很少发生。直到现在,母亲一想起那时候的窘迫日子,都觉得心酸不已。有一次她对我说:“那时候赶集,手里攥着几元钱,左看看不舍得买,右看看不舍得买,最后啥都没买,又回来了。”
随着我们兄妹三个成家立业,犹如飞鸟离巢,家里就剩下了父母两个人,他们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巢老人”。现在的日子不愁吃喝,我们兄妹三个也按时往家里汇钱,他们想买啥就买啥,但是那种“空巢老人”的孤独与寂寞,对父母却是无解的。
我催他们去赶集,就是想让集市上的热闹、喧嚣、欢腾冲淡他们的孤独与寂寞。从心里来说,母亲是喜欢赶集的,人老了和孩子一样,越老越喜欢热闹,热闹成了他们对抗孤独与寂寞的一种武器。
有时候是父亲用他的电动三轮车载着母亲,父亲没空的时候,母亲就自己开三轮车,车上还可能坐着左邻右舍的婶子、大娘们,他们十有八九也是“空巢老人”,一起赶集,也就有了一种抱团取暖的意味。
大家热热闹闹去,热热闹闹回,孤独寂寞的感觉,就没有那么强烈了。我甚至能想象出母亲和村里婶子、大娘赶集时的情形:看见稀奇的南方水果,就讨论一番,然后买上一点大家一起尝尝;对家里真正用得上的东西,则必定会货比三家,几个人七嘴八舌和卖东西的讲价,最后讲得卖东西的头痛,来一句“这是最低价了,买就拿走,不买就算了”,这时候买卖才算完成,母亲们像捡了大便宜一样,很高兴,卖东西的也很高兴,皆大欢喜。
平时多给父母打打电话,催他们去赶集给自己找点乐子,借此少点寂寞。
母亲乐呵呵地回应我:“去,去,今天和你三婶一起去。天天赶集,都快成‘集滑子’了。”
“集滑子”,是我老家的一个叫法,专门用来形容那些并没有什么东西需要买卖,却逢集必赶的人;他们赶集,图的就是一个热闹,当作了一种消遣。在乡邻们看来,赶集固然热闹,可也是要花钱的,更何況地里还有干不完的农活,哪能有事没事总往集上跑。
别看我现在天天催母亲赶集,但对于赶集,我的情感很复杂。乡村的孩子,都是盼着逢集的。一逢集,如果大人赶集带着小孩,自然可以借机央求大人给自己买点可口的零食解解馋,或者是好玩的玩具,在伙伴们中间炫耀一番。即便大人不带孩子去赶集,也会帮孩子带些好吃的好玩的回来。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家就很少发生。直到现在,母亲一想起那时候的窘迫日子,都觉得心酸不已。有一次她对我说:“那时候赶集,手里攥着几元钱,左看看不舍得买,右看看不舍得买,最后啥都没买,又回来了。”
随着我们兄妹三个成家立业,犹如飞鸟离巢,家里就剩下了父母两个人,他们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巢老人”。现在的日子不愁吃喝,我们兄妹三个也按时往家里汇钱,他们想买啥就买啥,但是那种“空巢老人”的孤独与寂寞,对父母却是无解的。
我催他们去赶集,就是想让集市上的热闹、喧嚣、欢腾冲淡他们的孤独与寂寞。从心里来说,母亲是喜欢赶集的,人老了和孩子一样,越老越喜欢热闹,热闹成了他们对抗孤独与寂寞的一种武器。
有时候是父亲用他的电动三轮车载着母亲,父亲没空的时候,母亲就自己开三轮车,车上还可能坐着左邻右舍的婶子、大娘们,他们十有八九也是“空巢老人”,一起赶集,也就有了一种抱团取暖的意味。
大家热热闹闹去,热热闹闹回,孤独寂寞的感觉,就没有那么强烈了。我甚至能想象出母亲和村里婶子、大娘赶集时的情形:看见稀奇的南方水果,就讨论一番,然后买上一点大家一起尝尝;对家里真正用得上的东西,则必定会货比三家,几个人七嘴八舌和卖东西的讲价,最后讲得卖东西的头痛,来一句“这是最低价了,买就拿走,不买就算了”,这时候买卖才算完成,母亲们像捡了大便宜一样,很高兴,卖东西的也很高兴,皆大欢喜。
平时多给父母打打电话,催他们去赶集给自己找点乐子,借此少点寂寞。